路加福音 路加福音 16:1-18

路加福音 16:1-18

【和合本】 經文影音內容: GOSPEL OF LUKE 釋經內容資料:

【聖經綜合解讀-路加福音】 1-13節的主題是【要作聰明的管家】【耶穌又對門徒說】(1節)顯示主耶穌的這個教導,是緊接著【失而復得的比喻】(15:1-32)。1-13節的比喻是一面教導門徒,一面提醒法利賽人,可法利賽人的反應卻是【嗤笑】。(1節)【管家】通常是一個奴隸,被主人授權管理家產,犯錯的結果是去幹更苦的活。但這個故事中的管家卻是個自由人,所以犯錯的結果是被解僱(2節)。(5節)【一個一個地叫了來】是為了避免有證人在場。【一百簍油】(6節)折合2200公升,這麼多的油很可能不是生活所需,而是商業借貸,管家少收的五十簍油可能是利息(6節)。(7節)【石】就是古代以色列的固體體積單位【歌珥】,一【歌珥】大約是220公升,是一隻驢子所馱的重量。 【一百石麥子】(7節)折合2.2萬升,這麼多的麥子很可能不是生活所需,而是商業借貸,管家少收的二十石麥子可能是利息(7節)。由於麥子不太容易摻雜劣質品,所以利息相對較低。依律法,猶太人不可向弟兄借貸得利(出22:25)。因此,當時的高利貸可能會在帳上寫著欠一百石麥子,其實是八十石麥子的本金加上二十石麥子的利息。這種交易在帳面上是看不出來的,通常都由管家來運作。這個管家改寫帳單,可能是免除了利息。主人若是起訴管家,就要承認自己是違反律法的高利貸者;若是閉口不言,就會白吃一個啞巴虧;最好的辦法就是順水推舟,【誇獎這不義的管家做事聰明】(8節),讓別人以為是他同意取消了高利貸利息,有助於提高他的聲望。【今世之子】(8節)指追逐名利,人生觀,價值觀接受世界影響的人。【要藉著那不義的錢財結交朋友】(9節)並不是搞慈善,積功德;【他們可以接你們到永存的帳幕裡去】(9節),也不是用行為交換來生。【不義的錢財】並不是指非法獲得的錢財,而是指錢財的本質就是【不義的】。【忠心pistos】(10節),原文的意思是【值得信賴的,忠實的】;【忠心】的原則是【人在最小的事上忠心,在大事上也忠心】(10節)。【倘若你們在不義的錢財上不忠心,誰還把那真實的錢財託付你們呢】(11節),因此,只要看看自己對待屬地錢財的態度,就能知道將來神是否會把天國的產業交給我們管理。【倘若你們在別人的東西上不忠心,誰還把你們自己的東西給你們呢】(12節)?因為我們認為屬於自己的錢財,其實不會永遠屬於我們,只是神借給我們(代上29:14)讓我們暫時代管的【別人的東西】。【一個僕人不能事奉兩個主】(13節),因為兩個主人的利益是不一致的,而奴隸既沒有空閒的時間,也沒有自己的時間。【瑪門】(13節)原文是亞蘭文,與【錢財】(9,11節)是同一個字。  人若【事奉瑪門】就不可能再【事奉神】因為神和瑪門對人的要求總是背道而馳的,人只能選擇順服其一。15-18節的教導,就是要法利賽人認清自己內心的真相。【人所尊貴的,是神看為可憎惡的】(15節)這是引用《詩篇》法利賽人【在人面前自稱為義】心中所看重的其實是財利;一個人自以為義已經夠可憎的了,更可憎的是還要用財富來證明自己的義。【律法與先知】(16節)是猶太人對舊約聖經的代稱。 【到約翰為止】(16節)指施洗約翰是舊約時代的最後一位先知。雖然【律法與先知】的時代已經結束了,屬靈的原則卻沒有改變,【律法的一點一畫】(17節)都不能落空,廢去的只是法利賽人發明的繁文縟節,遺傳教條。 【一點一畫】,指希伯來字母中最小的部分,代表律法中最小的要求。神的話永遠不會過時,律法的原則不但不會與時俱進,而且將會成為審判的根據。法利賽人不能一面漠視神的律法,一面【在人面前自稱為義】自信在神國裡有分。主耶穌直接擊中了他們的軟肋,指出了他們常見的休妻(18節)問題卻變成了仍由他們解釋的教條:妻子的菜燒糊了,太鹹了,就算【不合理的事】;丈夫發現別的女人比妻子漂亮,就算【不喜悅她】。憑著這些理由就可以休妻(《密西拿Mishnah》1),實在是對律法精神的諷刺。因此,主耶穌警告自欺欺人的法利賽人;凡休妻另娶的就是犯姦淫;娶被休之妻的也是犯姦淫。 思想:【忠心】不是修養,而是生命,事情不分大小,生命都是一致的;兩者若不一致,一定是假冒為善。因此,人若在大事上忠心,才能在小事上忠心;人若在小事上不義,也會在大事不義。 祈禱:親愛主,求你每日都光照我們,除去我們的罪,更除去我們內心的虛假,好使我們每日能忠心事奉你,愛你。阿們!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Related Post

路加福音 5:12-26路加福音 5:12-26

【和合本】 經文影音內容: GOSPEL OF LUKE 釋經內容資料:

【聖經綜合解讀-路加福音】 12-26節的主題,是【耶穌潔淨醫治罪人】恩待那些被遺棄、被邊緣化的人。包括:潔淨長大麻風的人(12-16節);吩咐癱子起來行走(17-26節)。【滿身長了】(12節)原文是醫學用語,四福音中,只有身為醫生的路加用此來描述疾病蔓延的程度。長大麻風的人必須隔離(利13:46),這個人卻不惜違反律法,進了【城裡】(12節)。他一看到耶穌,【就俯伏在地】(12節),表示他承認主的權柄。【主若肯,必能叫我潔淨了】(12節)表明這個人對主耶穌的醫治能力充滿信心。在主並沒有【能】或【不能】,只有【肯】或【不肯】。(13節)【我肯,這句話中帶著恩典。 【能】不是問題,【肯】更是救主來到地上的目的。(13節)【你潔淨了吧】這句話中帶著能力。 (14節)指根據律法,大麻風痊癒後,必須先給祭司察看,經祭司認定已潔淨後,才可以獻祭,在眾人面前作見證。因此,這個人還必須再走三天路程,到耶路撒冷履行律法的要求。所以【耶穌的名聲越發傳揚出去】(15節)。因此,雖然【有極多的人聚集來聽道,也指望醫治他們的病】(15節)但【耶穌卻退到曠野去禱告】(16節)不肯接受人的擁戴,而是繼續走在十字架的道路上。這些【法利賽人和教法師】(17節)有些是從附近來的,有些是從猶太和耶路撒冷走了三天來的(17節)目的是特意來觀察主耶穌這位可能的彌賽亞。這是本書一次提到【文士與法利賽人】(21節)與主耶穌的衝突。古代猶太人的房子大都為平頂,人可以從房外的石階拾級而上。這種房頂容易拆開,所以這幾個抬癱子的人可以【上了房頂,從瓦間把他連褥子縵到當中】(19節),和那位不惜闖進城裡的大麻風病人一樣迫切(12節)。【耶穌看見他們的信心】(20)包括抬癱子的人和癱子的信心。他們雖然沒有說什麼話,卻用行動表達了迫切和信心。主耶穌並沒有立刻醫治癱子,而是先說:【你的罪赦了】(20)。【罪】原文是複數,顯示這位癱子外面的症狀是不能行走,裡面的病因卻是各種【罪】。因此,主耶穌先醫治裡面,然後才醫治外面;熟悉聖經的【文士和法利賽人】(21)認為主耶穌說了越過本分的【僭妄話】(21節)是褻瀆神的大罪。他們的道理是對的,所以耶穌指出,既然接下來的醫治將無可辯駁地證明祂【在地上有赦罪的權柄】(24節),祂就理應被人承認為神。【你的罪赦了】(23節)和【你起來行走】(23節),這兩句話說起來都很容易,做起來都很難。但在人看來,並沒有方法立刻證明【你的罪赦了】,而【你起來行走】必須立竿見影,所以後者應該更難。人看重的是外面的【行走】,但主耶穌看重的卻是裡面的【赦罪】。主耶穌赦免人的罪,是祂與罪人之間的事,外人無從【知道】(24節)。但主耶穌也願意藉著人們能看見的【起來行走】,來證明祂【在地上有赦罪的權柄】。彌賽亞既有赦罪的權柄,也有叫癱子起來行走的能力。【人子】(24節)指主耶穌。這是主耶穌在本書中第一次自稱【人子】,表明祂具有完全的人性。癱子【當眾人面前立刻起來】(25節),證明他已經得著醫治,也證明他的罪已蒙赦免。因此,這個神蹟證明主耶穌確實有赦罪的權柄,眾人也要承認祂是神。但眾人相信這是從神而來的權柄,所以都【歸榮耀與神】(25,26節)卻不敢進一步追問主耶穌究竟是不是神,只是【滿心懼怕】(26節),知道自己【看見非常的事了】(26節)。 思想:主耶穌看見了【他們的信心】是知道自己是需要醫治和拯救的罪人,所以迫切尋找耶穌。主耶穌也樂意醫治這些知道自己有病的人(31節)。但人的難處,卻是常常不知道自己活在勞苦重擔裡,也不認為自己是有病的人。 祈禱:親愛主,感謝祢的憐憫,更感謝祢的接近,讓我們生命不但得著醫治,更讓我們生命能得著主祢自己,願我們的生命都充滿信心到主祢的面前,親近祢。阿們!

路加福音 22:14-30路加福音 22:14-30

【和合本】 經文影音內容: GOSPEL OF LUKE 釋經內容資料:

【聖經綜合解讀-路加福音】 【坐席】(14節)原文是【斜倚】這是猶太人在逾越節筵席上的標準坐姿,表示從埃及被釋放,得自由。 (15節)明確地把祂的【受害】和【逾越節】連結到了一起。 (16節)指主耶穌下一次與門徒坐席的時候,將是在神國顯現的時候(30節)。【耶穌接過杯來】(17節)是逾越節筵席的第一杯酒。猶太人在逾越節的筵席上要喝四杯酒:第一杯是【成聖之杯】(Cup of Sanctification)喝完以後要洗手,掰開三塊無酵餅中間的那塊餅(Yachatz)。第二杯是【釋放之杯】(Cup of Deliverance)喝完後要吃苦菜,羊肉。第三杯是【救恩之杯】(Cup of Redemption)喝完以後要唱詩篇哈利路篇(詩115至118篇)。第四杯是【讚美之杯】(Cup of Hallel)喝完後就結束了逾越節筵席。逾越節的筵席在唱完【哈利路篇】(太二十六30)之後,還要喝第四杯【讚美之杯】(Cup of Hallel)。但主耶穌並沒有和門徒們一起喝第四杯,而是說【從今以後,我不再喝這葡萄汁】(18節)。主耶穌的第四杯不是【葡萄汁】而是十字架的痛苦(42節)。主耶穌【拿起餅來】(19節)是第一杯酒之後藏起來的半塊無酵餅(Afikomen)。【擘開】(19節)的目的是為了讓全家分享一塊餅,象徵主耶穌的身體在十字架上為我們而捨(19節)。在逾越節的筵席上設立了擘餅聚會,【為的是記念我】(19節)。【記念】原文就是【想起】在新約裡,神不再【記念】(來8:12)我們的罪,而是讓我們【記念】主。【飯後也照樣拿起杯來】(20節),很可能是逾越節筵席的第三杯酒【救恩之杯】(Cup of Redemption)。主耶穌自己很可能並沒有喝這第三杯,而是用這杯酒代表【立約的血】(太26:28)。【這杯是用我血所立的新約,是為你們流出來的】(20節),這句話只有在《路加福音》裡有記載:【血】是立約的方法。【杯】代表【所立的新約】,也就是先知耶利米所預言的【新約】(耶31:31-34)。【那賣我之人的手與我一同在桌子上】(21節)引自詩41:9【連我知己的朋友,我所倚靠吃過我飯的,也用腳踢我】。【但賣人子的人有禍了】(22節)雖然聖經預言了賣主的事情,但卻不能將此作為為賣主的人開脫罪責的理由。【他們就彼此對問,是哪一個要做這事】(23節)事實上,並非只有一個人會賣主。當主耶穌設立擘餅儀式,又宣告有人要出賣祂的時候,門徒的反應卻是爭論【他們中間哪一個可算為大】(24節)。【恩主】(25節)是當時中東的外邦人喜歡使用的頭銜。【但你們不可這樣】(26節)指屬天的權柄和屬地的權柄完全不同。一方面【為首領的,倒要像服事人的】(26節)人若走十字架之路,甘心降卑自己.服事別人,身上自然就會流露出屬天的權柄。【我在你們中間如同服事人的】(27節),顯示主耶穌作神國之王的方式就是【服事人】。神的國度裡,所有【為大的】(27節)都是為著服事,照顧,成全,牧養別人。在神的國度裡,越是【為大的】,就越沒有自由;人越放下自己,甘心服事,就越顯出【為大】。(28節)【我在磨練之中】指主耶穌從受魔鬼試探開始所走的十字架之路。(29節)【我將國賜給你們】指著在國度裡與基督【一同作王】的權柄。【正如我父賜給我一樣】(29節)表示主耶穌因著降卑順服,從父的手中得國;同樣,門徒也要謙卑順服。在主耶穌的國度裡,十二使徒將得到兩種特權,這兩種特權卻被猶大用來交換了三十塊錢:【坐在我的席上吃喝】(30節)代表與主彼此相交。【坐在寶座上,審判以色列十二支派】(30節),代表從主得著權柄。【審判】代表治理的權柄(詩122:5)。 思想: 在主耶穌就要上十字架之前,門徒們竟然一心只想爭名奪利;但主仍用寬容和忍耐教導他們,並且應許把國賜給他們。不但當日的使徒不配這樣的恩典,今天又有哪個人配得呢?然而,我們同樣有否知道【今日成了何等人,是蒙神的恩才成的】(林前15:10)。 祈禱:親愛主,感謝你愛我們更為我們死,這個死不是一個紀念,而是一個記念,因你成就了救恩更是活著愛我們的主,願主你的愛激勵我們,使我們更因你而活。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