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加福音 路加福音 15:1-10

路加福音 15:1-10

【和合本】 經文影音內容: GOSPEL OF LUKE 釋經內容資料:

【聖經綜合解讀-路加福音】 本章的主題是【失而復得的比喻】(15:1-32)【眾稅吏和罪人】(1節)稅吏指幫助羅馬侵略者收稅的人,罪人指不能遵守律法的人,他們都被法利賽人和百姓所鄙視,但仍【都挨近耶穌,要聽祂講道】(1節)。在自以為敬虔的【法利賽人和文士】(2節)看來【眾稅吏和罪人】在神面前毫無價值,對他們不需要同情和體卹,所以無法忍受主耶穌竟然【接待罪人,又同他們吃飯】(2節)。本章的三個故事,都是講給【法利賽人和文士】聽的。【比喻】(3節)原文是單數,顯示本章的三個故事,其實是同一個比喻的三個面向。這個比喻的重點,並不是人該怎樣悔改,也不是福音的全部,而是表達神對罪人【死而復活,失而又得】(24,32節)的喜樂,好讓法利賽人明白神看重罪人悔改的心意:第一個是【牧人的故事】(4-7節)。在這個故事裡,【失去的羊】(6節)代表失喪的罪人,這隻羊知道自己已經迷路了,也知道周圍的環境非常危險,但卻不知道怎麼回去。而尋找迷羊的牧人,正是舊約中彌賽亞的形象(耶31:10-11)。他不但付出代價去尋找【失去的羊】也因為找到了而【歡歡喜喜】(5節)。古代的牧羊人通常結伴放羊(歌1:7)牧人【把這九十九隻撇在曠野】(4節)應該是請同伴把羊群領回家(5節)所以不必擔心。這個故事的重點,並不是說牧人不重視另外【九十九隻】羊,而是說那隻【失去的羊】更需要憐憫。牧人找到了迷羊,他的朋友就一同歡喜(6節)。同樣,當神得回祂所失去的,祂的朋友也應當一同快樂;而那些指責主耶穌與罪人來往的法利賽人,並不是神的真朋友。【不用悔改的義人】(7節)是諷刺那些自以為義的【法利賽人和文士】。神會為罪人的悔改歡喜,卻不會為看不見自己有罪的【義人】歡喜;這個故事中的失羊完全是被動的,並沒有【藉著悔改允許自己被找到】。但這並不是說罪人不必悔改,因為本章的比喻所表達的不是悔改的本質,而是罪人的悔改在神眼中的價值。第二個是【婦人的故事】(8-10節)在這個故事裡,失去的錢代表失喪的罪人。這塊錢根本不知道自己已經【失落】(8節)也不知道自己有什麼價值,一切都在乎主人的心意。【十塊錢】(8節)原文是【十個德拉克馬】是這位婦人的全部財產。德拉克馬(Drachma)是希臘銀幣,相當於羅馬銀幣得拿利烏(Denarius)【一塊錢】(8節)大約是普通工人一天的工資(太20:2)。古時猶太人的房子通常沒有窗戶、或窗戶極小,地面由粗糙的石頭鋪成,石頭之間的縫隙很多,所以必須【點上燈,打掃屋子,細細地找】(8節)。對這位婦人來說,每一塊錢都有重要的意義;對神來說,每個罪人都有祂的形象。雖然許多罪人並不知道自己已經【失落】也不知道自己有甚麼價值,但神卻不會輕看任何罪人(太5:45)。凡是祂所揀選的,祂都要【細細地找】(8節)直到找到為止。這個故事中的失錢完全是被動的,並沒有【藉著悔改允許自己被找到】。但這並不是說罪人不必悔改,因為本章的比喻所表達的不是悔改的本質,而是罪人的悔改在神眼中的價值。 思想:稅吏和罪人所以能蒙恩得救,因為他們是為了要【聽】神的道而去挨近耶穌。耶穌要我們明白即使世界上只有百分之一的罪人,基督也會付出十字架的代價。凡是祂所揀選的,祂都要【細細地找】直到找到為止。 祈禱:親愛主,感謝你要我們明白你是如何愛我們,甚至願意尋求拯救為我們付上生命,求主使我們明白你對我們的愛,更願意明白主你看重我們每個的價值。阿們!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Related Post

路加福音 5:1-11路加福音 5:1-11

【聖經綜合解讀-路加福音】 1-11節的主題是【耶穌揀選漁夫作門徒】呼召一般人跟隨祂。整體是交錯對稱的結構: (1節)【革尼撒勒湖】是【加利利海】。加利利海是以色列最大的淡水湖,位於海平面以下213公尺的裂谷中,是全世界海拔最低的淡水湖。另外三卷福音書的猶太作者都按猶太傳統把這個淡水湖稱為【海】,只有外邦人路加把它叫作【湖】。加利利海周圍群山環抱,來自黑門山的約旦河從北流入,向南流出,捕魚業非常發達。【眾人擁擠祂,要聽神的道】(1節)雖然他們的身體不需要醫治,但心靈卻需要。 (2節)顯示此時正是上午,漁夫們剛結束昨晚的工作不久。(3節)【西門】是使徒彼得,他是個漁夫,也是一位船主,船上有幾名僱工。他已經在約旦河附近見過主耶穌(約1:40-42)後來回到加利利繼續捕魚。【從船上教訓眾人】(3節)是可以避開人群的擁擠,也可以讓更多的人聽見。主耶穌不只是講道,也沒有忘記彼得的工作;祂不但用話語教導人,也把人帶到【水深之處】(4節)經歷祂,讓我們在自以為最有把握的專業領域,脫離自己的學問,經驗和眼見,從裡面真正認識祂是主。【夫子ἐπιστάτης】(5節)意思是【師父,有權柄的人】原文只在《路加福音》中出現7次(5:5;8:24×2,45;9:33,49;17:13)專門用來稱呼主耶穌。而本書中的另一個【夫子 διδάσκαλος】(3:12)意思是【教師】(2:46)也就是猶太人所說的【拉比】(太23:8)。加利利湖捕魚的最好時機是晚上,而熟悉這片水域的捕魚專家彼得【整夜勞力】(5節)卻在最適合捕魚的時候一無所獲,有甚麼理由聽從一個木匠的外行人建議呢?但彼得仍願意【遵從】(5節)耶穌的話下網,表示他已經感受到主耶穌話語裡的權柄。順服就是可能不一定同意,但卻願意放下自己,聽從權柄。【他們下了網】(6節)指拖網或圍網;順服的結果大大出乎了漁夫們的意料,他們【圈住許多魚,網險些裂開】(6節)最後【把魚裝滿了兩隻船,甚至船要沉下去】(7節) 。本書原來一直稱使徒彼得為【西門】(3節)現在卻稱他為【西門.彼得】(8節)代表他生命已經改變了。這個神蹟發生在彼得的專業領域,所以他立刻認出這是一個神蹟。因此,彼得在下網之前稱主耶穌為【夫子】(5節)如今他卻稱祂為【主】(8節)。所以彼得的反應不是為恩典和成功而興奮,而是戰兢【俯伏在耶穌膝前】(8節)。 (9節)原文是【都驚訝所打的魚】。主耶穌安慰彼得:【不要怕】【你要得人了】(10節)這是主在恩典裡的呼召。彼得看見了自己的不配,所以他的反應是【主啊,離開我,我是個罪人】(8節)。但主來是為了呼召不配的罪人從事真正有意義的工作;為神得著祂所要得著的人。因此,主耶穌要把不敢靠近自己的西門(8節)帶成最親密的門徒,把屢屢失敗的彼得(9:33)帶成教會的領袖,將人帶進神的國度裡。這些人【撇下所有的,跟從了耶穌】(11節)因為他們已經真實地經歷了主,認識了主。他們在職業生涯中所見過最大的成功,與那成功恩典的源頭相比,已經無關緊要了;所以他們撇下了屬地的所有,為要得著屬天的豐富。 思想:每一個蒙召跟隨主的人,都是自覺不配的人。神要讓我們看見自己的軟弱無助,不是要讓我們停留在【自己責備自己】的消極光景裡,而是要領我們進入積極的恩典之中,從今以後不再指著自己誇口,而是單單【指著主誇口】為主作工。 祈禱:親愛主,感謝祢的呼召,使我們能夠跟隨祢,更為祢作工;從前真沒有想到,或許只會為自我的生活拼搏,但主祢的出現要帶我們生命有真正的價值與意義。願我們一生都跟隨主祢。阿們!

路加福音 8:1-21路加福音 8:1-21

【和合本】 經文影音內容: GOSPEL OF LUKE 釋經內容資料:

【聖經綜合解讀-路加福音】 1-3節是【卑微婦女的跟隨】。主耶穌【宣講神國的福音】(1節)正式宣告一個事實,神的國度正在臨到地上,每個人都可以進去。【被惡鬼所附,被疾病所累,已治好的幾個婦女】(2節)竟然與【十二門徒】(1節)同列 (2 -3節;六14-16)【馬利亞Mαρία】(2節)是希伯來名字【米利暗】的希臘文形式,意思是【反抗】。這是當時常見的名字,所以用【抹大拉的馬利亞】(2節)這個別名和其他的馬利亞有所分別(二十四10)。主耶穌復活之後【先向抹大拉的馬利亞顯現】(可十六9)。【亞拿Ἰωάννα】(2節)是【約翰Ἰωάννης】的陰性名詞,意思是【耶和華是有恩典的供給者】。她丈夫【苦撒】(2節)的名字的意思是【預言家】他是【希律的家宰】(3節),可能是為希律·安提帕管理錢財的管家,或是政府中的官員。【蘇撒拿∑ουσάννα】(2節)是希伯來文【百合花】的希臘文形式。古代猶太社會的婦女地位低下,猶太拉比拒絕教導女人,但主耶穌卻允許這些曾經有病,被人輕視的婦女和十二使徒一起跟隨自己,參與神國的進展。主讓這些卑微的婦女【用自己的財物供給耶穌和門徒】(3節)。4-21節是【人對真道的態度】包括三個比喻:撒種的比喻-聽道的態度(4-15節);點燈的比喻-傳道的態度(16-18節);家人的比喻-遵行的態度(19-21節)。在三卷對觀福音中【撒種的比喻】都列於一系列比喻之首(路8:4-8;可4:1-9;太13:1-9)主耶穌都親自向門徒作了解釋。因此,撒種的比喻,是正確理解這一系列比喻的關鍵。9-18節是門徒和主耶穌的私下對話;【神國的奧秘只叫你們知道】(10節)意思是只有渴慕追求的人,才能領會【神國的奧秘】聽道的人會對【神的道】(11節)有不同的反應。四種土壤比喻四種聽道的態度,既是四種人的屬靈光景,也是一個人追求真理的四種狀態:當神的國度臨到地上的時候,人的責任是把真道【持守在誠實善良的心裡】不要忽略和阻擋【神的道】;而是單單倚靠【神的道】本身的生命大能。16-18節是【點燈的比喻】主耶穌用【撒種的比喻】(4-15節)來解釋聽道者的不同態度,接著用【點燈的比喻】(16-18節)來要求傳道者應有的態度。人點燈的目的不是為了隱藏【乃是放在燈臺上,叫進來的人看見亮光】(16節)。神的話語也是為了向世人宣講,因為【神的道】(11節)就是真光,為要【照亮一切生在世上的人】(約1:9)。但是,雖然眾人對【神的道】會有不同的回應,門徒卻【要小心怎樣聽】(18節)好好領受和回應。【凡有的,還要加給他】(18節),那些領悟了真理、並且謙卑順服的人,還將得著更多真理的亮光。【凡沒有的,連他自以為有的,也要奪去】(18節),那些自高自大的人,他們自以為懂的真理只是一知半解;那些聽而不行的人,他們引以為傲的亞伯拉罕子孫身分也會歸於無有(21節)。因為一個人懂得越多,越承認自己無知;越明白真理,越願意順服遵行。19-21節是【家人的比喻】。主耶穌現在要用【家人的比喻】(19 -21節)來教導遵行真道的態度。有親屬從四十多公里外的拿撒勒請了【耶穌的母親和祂弟兄】(19節)來勸祂(可三31)。藉著這個機會,主耶穌宣告:最重要的不是聽道,而是【聽了神之道而遵行】(21節)。因為【人若立志遵著祂的旨意行】才能明白神的旨意,把神的道【持守在誠實善良的心裡,並且忍耐著結實】(15節)。思想: 沒有人能夠迴避國度的到來,每個人對於國度的反應,將決定自己是進去還是錯過,聽到的是好消息還是審判。因此,神國裡的關係不是建立在故有的生命的關係上,而是建立在聽了神之道而遵行的新造生命的基礎上。 祈禱:親愛主,感謝在我們生命的教導,更每日留下神的話讓我們認識,讓我們遵行,求主教導我們每日讓神的話成為我們的生命。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