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加福音 路加福音 18:31-43

路加福音 18:31-43

【和合本】 經文影音內容: GOSPEL OF LUKE 釋經內容資料:

【聖經綜合解讀-路加福音】 18:31-34的主題是【耶穌宣告去耶路撒冷】【先知所寫的一切事都要成就在人子身上】(31節),也就是十字架的【凌辱】(32節)。這是主耶穌在上耶路撒冷的路上,第三次嚴肅地向門徒宣告十字架的道路。《路加福音》又另外四次記錄了主耶穌暗示自己的死(5:35;12:50;13:32-33;17:25)。【外邦人】(32節)指羅馬人。門徒都以為主耶穌這次上耶路撒冷,是按照先知所預言的(亞9:9)馬上要建立彌賽亞國(徒1:6)在那裡作王。但主耶穌卻說祂的使命是受死,與門徒的想法完全不同。他們和當時的猶太人一樣,只願意相信得勝的彌賽亞,卻不肯相信受苦的基督。【這些事門徒一樣也不懂得】(34節)。【他們不曉得所說的是甚麼】(34節),可能是以為:也許主耶穌不是按照字面的意義去受死,而是屬靈的比喻,正如祂說過: 也許主耶穌會照字面的意義去受難,但會在最後的關頭大顯神威、消滅一切仇敵,突然實現大反轉。18:35-43的主題是【重見光明的猶太人歸榮耀與神】耶利哥靠近耶路撒冷,尤其是在節期,許多上耶路撒冷守節的人都會經過這裡。34節剛剛描述門徒是屬靈的瞎子,35節就讓門徒看到【有一個瞎子坐在路旁討飯】(35節)。【聽見許多人經過】(36節),指當時【有極多的人和耶穌同行】(十四24),要跟隨耶穌前往耶路撒冷守逾越節。路人稱祂為【拿撒勒人耶穌】(37節),但人群中卻有個討飯的瞎子呼喊:【大衛的子孫耶穌啊,可憐我吧】(38節)!【大衛的子孫】是猶太人對彌賽亞基督的特殊稱呼。這個瞎子的呼求,其實是他的信心告白(42節),因為他相信主耶穌就是那位能讓瞎子看見的彌賽亞(賽42:7)。此時已接近耶路撒冷,主耶穌在群眾的簇擁下前行,眼看國度即將成就,眾人激情滿懷。但這個瞎子卻不合時宜地請求醫治,不顧神國大業、只顧自己的需要,未免太不分輕重緩急了。所以【在前頭走的人就責備他】(39節)、不准他出聲。這個瞎子第一次的【呼叫】(38節),原文的意思是大聲喊叫。第二次的【喊叫】(39節),原文的意思是【尖叫、嘶喊】,指不可抑制的情緒爆發。雖然眾人想趕走他,但他決不放棄,因為他知道自己迫切的需要,所以就用尖叫來引起注意,確保自己的喊聲能到達主耶穌的耳邊。此時,門徒們的心眼也都是瞎的,但他們卻不像這位瞎子,既不知道自己屬靈的需要,也沒有求主醫治的決心。雖然祂已經接近耶路撒冷和十字架,即將面臨極大的苦難,但中途卻【站住,吩咐把他領過來】(40節),並且問了一個偉大的問題:【你要我為你做甚麼】( 41節)?這個問題不是在問這個耶利哥的乞丐,而是在問世上每一個屬靈的瞎子;這個神蹟不是為了醫治這個瞎子的眼睛,而是為了打開每一個人的心眼:這個瞎子的回答是:【主啊,我要能看見】(41節)。因為他知道自己最大的需要,所以甚麼也不求,單單要【能看見】。主耶穌立刻回答:【你可以看見!你的信救了你了】(42節),因為祂巴不得門徒能看見。只有真實的信心才能帶來真實的【看見】而真實的【看見】必然產生真實的【跟隨】(43節)。這個瞎子本來就一無所有,所以能毫不猶豫地【跟隨耶穌】(43節)。結果得了雙重醫治,歡歡喜喜地【跟隨耶穌,一路歸榮耀與神】(43節)。 思想:醫治耶利哥的瞎子,是《路加福音》記載的主耶穌最後一個神蹟,這正是提醒我們:主耶穌樂意賜給我們屬靈生命的必需,也在等候我們看見自己的所需。今天,我們所需要的也不是【該做什麼事】呢? 祈禱:親愛主,感謝你在醫治的大能,更滿有憐憫的心,主你要藉著生命的經歷,使我們經歷的不只是神蹟,而是主你的同在,你賜予的平安。願我們一生樂意跟隨你,愛你!阿們!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Related Post

路加福音 3:21-38路加福音 3:21-38

【和合本】經文影音內容: GOSPEL OF LUKE 釋經內容資料:

【聖經綜合解讀-路加福音】 在21節的三個子句中【眾百姓都受了洗】和【耶穌也受了洗】原文都是不定時態,只有【正禱告的時候】原文是現在時態,顯示聖靈的降臨和聖父的見證不是在耶穌受洗的時候,而是祂【正禱告的時候】(21節)。只有【路加福音】記載了主耶穌的禱告,此時三位一體真神的三個位格全部在場:這聖靈的【形狀彷彿鴿子】,聖靈降在耶穌身上,不是為了賜祂能力,而是為了在眾人面前印證耶穌就是神用聖靈膏抹的基督(4:18;賽11:2;61:1)。【祢是我的愛子】(22節)引自詩2:7對彌賽亞君王的宣告。這位甘心降卑來到地上做人的神子,不但讓神得著了祂從創世以來所要得著的那個人,也將把更多的人帶進祂的國度裡去。(22節)【我喜悅你】引自賽42:1對神僕的宣告。父神悅納這位神僕在地上的為人,祂過去的人生顯示了神的榮耀,耶穌開頭傳道,年紀約三十歲】(23節)。三十歲是利未人正式事奉的年齡(民4:47)被看作男人完全成熟的年齡,約瑟(創41:46)和大衛(撒下5:4)都在三十歲承擔重任。若主耶穌是生於主前7年的住棚節期間,此時大約是三十五歲。【依人看來,祂是約瑟的兒子;約瑟是希里的兒子】23-38節用耶穌的家譜來回應神的宣告:【祢是我的愛子】(22節)好讓耶穌受試探之前(4:1-13)清楚地認識祂的真實身分。這份家譜指出了以下事實:【馬太福音】的家譜是根據約瑟數算的,而【路加福音】的家譜(23-38節)是根據馬利亞數算的。因此,這份家譜的原文並不像【馬太福音】說【某某生某某】而是一連串名字:【某某,某某,…】前者不一定是後者的親生兒子:正如主耶穌不是約瑟的親生兒子(23節),亞當不是神的親生兒子(38節),約瑟也不是希里的親生兒子(23節)。事實上約瑟的父親可能是雅各(太1:16),希里可能是馬利亞的父親,約瑟的岳父。古代以色列人的翁孫關係有如父子,岳父也可以稱女婿為【兒子】(撒上24:16)。【路加福音】啟示主耶穌是人類的救主,最初的讀者是住在外邦的慕道者,所以要【從起頭都詳細考察了】(路1:3)把家譜追溯到全人類的始祖亞當(34-38節),指出主耶穌和全人類的關係。 思想:藉著主耶穌受浸,及記述他的家譜,都能看到主耶穌與天父,聖靈的關係,更讓我們自己知道與耶穌之間的關係。因人類的受造,是為了與神建立親密的父子關係,而耶穌就是彰顯這段關係的完美典範,祂也要與自己的百姓分享這段關係。 祈禱:親愛主,感謝祢為我們切切實實地成為一個人,祢的成長,祢的順服,祢的一生都是我們生命的榜樣,主祢讓我們知道祢並不是高高在上,而是可親可近的神。阿們!

路加福音 5:27-39路加福音 5:27-39

【和合本】 經文影音內容: GOSPEL OF LUKE 釋經內容資料:

【聖經綜合解讀-路加福音 27-32節的主題,是【耶穌揀選罪人作門徒】呼召罪人跟隨祂。【利未】是希伯來名字,意思是【聯合】(創29:34);【馬太】是希臘名字,意思是【耶和華的禮物】。 迦百農位於埃及和敘利亞之間的古代國際貿易路線【沿海大道Via Maris】上,所以此地有駐軍,也有【稅關】(27節)。稅吏利未的工作是替希律·安提帕收稅,當時的稅吏幫助羅馬政府壓榨同族,被猶太人視同罪人。利未也在上班的時候被主呼召,並且立刻放棄穩定的職業來跟從主,成為十二使徒之一。稅吏似乎是最不可能成為彌賽亞門徒的一類人,但主耶穌只是簡單地說一聲【你跟從我來】(27節),利未就立刻與原來的職業和生活方式一刀兩斷【撇下所有的,起來,跟從了耶穌】(28節)。利未【撇下所有的】(28節)是因為親耳聽見了主的呼召。 (30節)利未跟隨主比彼得要付更大的代價,如果漁夫們感覺跟從主耶穌不划算,可以毫不困難地回到本行,但稅吏一旦放棄鐵飯碗,他的工作馬上就有人填補,就再也回不去了。利未跟隨主耶穌是一個決定性的委身,他一定已經計算清楚了代價。利未不只是【撇下所有的】跟隨主,更是歡歡喜喜地【為耶穌大擺筵席】(29節)因為他發現為主放下鐵飯碗,是一件滿有喜樂的事。利未【撇下所有的】但並非把房子和財產送人,而是【為耶穌大擺筵席】讓那些被社會不齒的【稅吏,罪人】(30節)都有機會來認識主。自以為義的【法利賽人和文士】(30節)自恃聖潔敬虔,遠離罪人,卻不認為自己是需要救恩的【罪人】所以對彌賽亞視而不見,反而【向耶穌的門徒發怨言】(30節)。因為病人必須先承認自己有病,才會去接受醫生的幫助;罪人必須先承認自己有罪,才能轉向主耶穌的救恩。主耶穌卻宣告:【我來本不是召義人悔改,乃是召罪人悔改】(32節)在《路加福音》中,記錄了十次主耶穌參加的各種筵席(5:29;916;22:14)其中七次是本書獨有的(7:36;10:38;11:37;14:1;19:5;24:30,43)。這些筵席代表主耶穌願意接納卑微的罪人,俯就他們,服事他們,要把他們帶回神的面前。5;33-6:11的主題,是【耶穌揭穿偽善的教條】包括猶太口傳律法中的禁食和安息日。法利賽人質問他們為甚麼與稅吏和罪人【又吃又喝】(33節),卻不用【屢次禁食禱告】(33節)來表示悔改。(34節)主用比喻;【新郎】指主自己,【陪伴之人】指祂的門徒。【同在的時候】(34節)指主在肉身裡與門徒同在的時候。 (36節)的比喻表示兩件物件都成了破的。同樣,神的國並不是對舊制度的修補,而是對地上國度的完全代替。新布沒有縮過水,如果用來【補在舊衣服上】(36節)洗過晾乾時,新布的收縮會把舊衣服撕破。同樣,人為的教條不但無法建立神國,反而還會抗拒神國,用人的教條來冒充神的律法。因此,神國不能建立在人的教條上,進入神國不是倚靠遵守儀文,而是因著順服神的權柄。(37節)【新酒】指還沒有完全發酵的葡萄汁,發酵的力量比較大【舊皮袋】缺乏彈性,經不住新酒發酵膨脹的壓力,容易爆滿。比喻人的本性總是守舊的:一個人若是滿足於舊的事物,就很難接受新的觀念;一個人若是習慣了偽善的教條,就很難理解律法的精意。【他總說陳的好】(39節)這句話雖然暫時是對的,但新酒成熟之後,卻將成為比陳酒更美的佳釀。 思想:神救人的辦法,是先賜下律法,使人知道自己是個有病的罪人,然後差遣恩典的醫生基督,讓我們得著醫治和拯救。世人的難處不是不認識神,而是不認識自己;我們有否看到自己的需要;願意返到我們的主面前蒙拯救,得醫治呢?。 祈禱:親愛主,感謝祢來到我們的生命中,不但讓我們得著救恩,更要我們生命得著醫治,得到復甦,得到更新;求主讓我們生命因祢的同在每日更新而變化。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