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加福音 路加福音 21:29-38

路加福音 21:29-38

【和合本】 經文影音內容: GOSPEL OF LUKE 釋經內容資料:

【聖經綜合解讀-路加福音】 29-33節是宣告【門徒必看見預兆】。以色列有大量的長青樹,所以冬天無花果樹的禿枝很顯眼。無花果樹到晚春四月才發芽長葉,所以人們一看見無花果樹發芽,【自然曉得夏天近了】(30節)。同樣,末期的預兆也必須是清晰可見的,門徒們不必被似是而非的假基督,假先知所迷惑(8節)。【你們看見這些事漸漸成就】(31節)指主耶穌所預言的事逐一應驗的時候。【也該知道神的國近了】(31節)指基督再來,把神的國帶到地上。【這世代還沒過去】(32節)指一個世代之內,也就是四十年內【這些事都要成就】(32節)指聖殿被毀(6節)。主耶穌預言之後不到40年,聖殿就於主後70年被羅馬軍隊徹底摧毀。(33節)【天地要廢去,我的話卻不能廢去】因為主耶穌的預言就是神的話。將來有一天,天地都會被廢去,但神和祂的話語【卻要長存】(詩102:26)。34-36節是【 耶穌提醒門徒時時警醒祈求】。信徒在等候基督再來的過程中,不但被地上的聖殿吸引(5節)也可能被【今生的思慮】(34節)纏擾,以致當神國【忽然臨到】(34節)時,因為沒有做好準備而被撇下(17:34-35)。因此,對門徒來說,最重要的不是搞清【時候,預兆】(7節)的具體細節,而是【時時警醒,常常祈求】(36節)。【那日子要這樣臨到全地上一切居住的人】(35節)指基督的再來將是全人類的結局。【使你們能逃避這一切要來的事】(36節),表示不被【貪食,醉酒,並今生的思慮累住你們的心】(34節)。【得以站在人子麵前】(36節)是當主再來的時候,信徒都要為自己的生活向主交帳 (林後五10)。人若知道主在哪一天來到,就可以天天活在挪亞和羅得的日子裡(17:27-28)【貪食,醉酒】只在最後那天虛假地【謹慎】(34節)。但因為那日子將【如同網羅忽然臨到】(34節)門徒才必須【時時警醒】每天都以基督今天就來的態度生活為人,思想言行都是為著迎見神,討主喜悅。因此,對於一個【時時警醒】的人,基督無論何時再來都是一樣的;因為他早已進入神國,活在神國的權柄之下,是一個真正的神國公民。21:37-38是【耶穌每日在殿裡教訓人】在逾越節期間,耶路撒冷城無法容納那麼多前來守節的百姓,所以大部分人都要到城外臨時住宿。主耶穌每天晚上都到耶路撒冷城東,橄欖山麓的伯大尼村莊住宿(可11:11)早上再回到耶路撒冷的聖殿教導百姓。37-38節是主耶穌進入耶路撒冷的第四天。雖然主耶穌的教導顛覆常識,令人震驚,但百姓仍然被祂話語裡的權柄吸引,所以【眾百姓清早上聖殿】(38節),為了【到耶穌那裡,要聽祂講道】( 38節)。 思想:神沒有讓我們在得救以後立刻上天堂,而是讓我們在地上警醒等候基督再來,並且在等候中預備自己。今天,我們有否每天樂意聽主道,【要到耶穌那裡】【時時警醒】渴慕主的話語呢? 祈禱:親愛主,感謝你的提醒,不是要我們尋求你那日子再來,而是每天都【時時警醒】【要到耶穌那裡】;求主引導我們每天都以基督今天就來的態度生活為人,思想言行都是為著迎見神,討主喜悅。阿們!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Related Post

路加福音 16:1-18路加福音 16:1-18

【和合本】 經文影音內容: GOSPEL OF LUKE 釋經內容資料:

【聖經綜合解讀-路加福音】 1-13節的主題是【要作聰明的管家】【耶穌又對門徒說】(1節)顯示主耶穌的這個教導,是緊接著【失而復得的比喻】(15:1-32)。1-13節的比喻是一面教導門徒,一面提醒法利賽人,可法利賽人的反應卻是【嗤笑】。(1節)【管家】通常是一個奴隸,被主人授權管理家產,犯錯的結果是去幹更苦的活。但這個故事中的管家卻是個自由人,所以犯錯的結果是被解僱(2節)。(5節)【一個一個地叫了來】是為了避免有證人在場。【一百簍油】(6節)折合2200公升,這麼多的油很可能不是生活所需,而是商業借貸,管家少收的五十簍油可能是利息(6節)。(7節)【石】就是古代以色列的固體體積單位【歌珥】,一【歌珥】大約是220公升,是一隻驢子所馱的重量。 【一百石麥子】(7節)折合2.2萬升,這麼多的麥子很可能不是生活所需,而是商業借貸,管家少收的二十石麥子可能是利息(7節)。由於麥子不太容易摻雜劣質品,所以利息相對較低。依律法,猶太人不可向弟兄借貸得利(出22:25)。因此,當時的高利貸可能會在帳上寫著欠一百石麥子,其實是八十石麥子的本金加上二十石麥子的利息。這種交易在帳面上是看不出來的,通常都由管家來運作。這個管家改寫帳單,可能是免除了利息。主人若是起訴管家,就要承認自己是違反律法的高利貸者;若是閉口不言,就會白吃一個啞巴虧;最好的辦法就是順水推舟,【誇獎這不義的管家做事聰明】(8節),讓別人以為是他同意取消了高利貸利息,有助於提高他的聲望。【今世之子】(8節)指追逐名利,人生觀,價值觀接受世界影響的人。【要藉著那不義的錢財結交朋友】(9節)並不是搞慈善,積功德;【他們可以接你們到永存的帳幕裡去】(9節),也不是用行為交換來生。【不義的錢財】並不是指非法獲得的錢財,而是指錢財的本質就是【不義的】。【忠心pistos】(10節),原文的意思是【值得信賴的,忠實的】;【忠心】的原則是【人在最小的事上忠心,在大事上也忠心】(10節)。【倘若你們在不義的錢財上不忠心,誰還把那真實的錢財託付你們呢】(11節),因此,只要看看自己對待屬地錢財的態度,就能知道將來神是否會把天國的產業交給我們管理。【倘若你們在別人的東西上不忠心,誰還把你們自己的東西給你們呢】(12節)?因為我們認為屬於自己的錢財,其實不會永遠屬於我們,只是神借給我們(代上29:14)讓我們暫時代管的【別人的東西】。【一個僕人不能事奉兩個主】(13節),因為兩個主人的利益是不一致的,而奴隸既沒有空閒的時間,也沒有自己的時間。【瑪門】(13節)原文是亞蘭文,與【錢財】(9,11節)是同一個字。  人若【事奉瑪門】就不可能再【事奉神】因為神和瑪門對人的要求總是背道而馳的,人只能選擇順服其一。15-18節的教導,就是要法利賽人認清自己內心的真相。【人所尊貴的,是神看為可憎惡的】(15節)這是引用《詩篇》法利賽人【在人面前自稱為義】心中所看重的其實是財利;一個人自以為義已經夠可憎的了,更可憎的是還要用財富來證明自己的義。【律法與先知】(16節)是猶太人對舊約聖經的代稱。 【到約翰為止】(16節)指施洗約翰是舊約時代的最後一位先知。雖然【律法與先知】的時代已經結束了,屬靈的原則卻沒有改變,【律法的一點一畫】(17節)都不能落空,廢去的只是法利賽人發明的繁文縟節,遺傳教條。 【一點一畫】,指希伯來字母中最小的部分,代表律法中最小的要求。神的話永遠不會過時,律法的原則不但不會與時俱進,而且將會成為審判的根據。法利賽人不能一面漠視神的律法,一面【在人面前自稱為義】自信在神國裡有分。主耶穌直接擊中了他們的軟肋,指出了他們常見的休妻(18節)問題卻變成了仍由他們解釋的教條:妻子的菜燒糊了,太鹹了,就算【不合理的事】;丈夫發現別的女人比妻子漂亮,就算【不喜悅她】。憑著這些理由就可以休妻(《密西拿Mishnah》1),實在是對律法精神的諷刺。因此,主耶穌警告自欺欺人的法利賽人;凡休妻另娶的就是犯姦淫;娶被休之妻的也是犯姦淫。 思想:【忠心】不是修養,而是生命,事情不分大小,生命都是一致的;兩者若不一致,一定是假冒為善。因此,人若在大事上忠心,才能在小事上忠心;人若在小事上不義,也會在大事不義。 祈禱:親愛主,求你每日都光照我們,除去我們的罪,更除去我們內心的虛假,好使我們每日能忠心事奉你,愛你。阿們!

路加福音 7:1-17路加福音 7:1-17

【和合本】 經文影音內容: GOSPEL OF LUKE 釋經內容資料:

【聖經綜合解讀】 1-17節的兩個神蹟顯明了神國的救恩,讓人看到神的國已經臨到了地上。這兩個神蹟都讓人想起主耶穌起初提到的先知以利亞和以利沙(4:25-27)顯示主耶穌就是摩西所應許的【大先知】(16節) 也就是【那將要來的】(20節)的彌賽亞:主耶穌醫治外邦百夫長的僕人(1-10節),正如以利沙醫治了外邦元帥乃縵(王下5:1-27)。主耶穌使寡婦的兒子復活(11-17節)正如以利亞使寡婦的兒子復活(王上17:17-24)。羅馬帝國的奴僕只不過是一個有生命的工具,失去工作能力的僕人只能等死,但這位百夫長卻非常重視他僕人的生命,並且對猶太人也非常友善(5節);【耶穌就和他們同去】(6節)並非有求必應,而是因為主耶穌要藉著這神蹟,顯明神國的救恩。當時猶太人為了保持潔淨,通常不輕易進入外邦人的家。因此,雖然主耶穌很願意【和他們同去】但百夫長說:【你到我捨下,我不敢當】(6)。在猶太長老的眼中,百夫長是【配得的】(4節)但百夫長卻【自以為不配】(7節)。四福音兩次記載了主耶穌感到【希奇】一次是【希奇】(9節)外邦人的信心,一次是【希奇】(可6:6【詬異】原文)以色列人的不信。百夫長【這麼大的信心】(9節)不是得救的信心,而是相信主耶穌有醫治的權柄。但主耶穌的權柄卻遠遠超越了百夫長的信心,因為祂的權柄不只是醫治,更是救恩,所以祂甚至都不需要【說一句話】(7節)【僕人已經好了】(10節)。(11節)路加強調【過了不多時】顯示主耶穌復活寡婦的兒子(11-17節)與醫治百夫長的僕人(1-10節)是互相連結的。【這人是他母親獨生的兒子,他母親又是寡婦】(12節)等於雪上加霜,這位寡婦的人生已經完全絕望了。這是一個奇特的場面:兩隊在城門口相遇,一支是埋葬死人的,【許多人同著寡婦送殯】(12節;一支是跟隨生命之主的,【極多的人與祂同行】(11節)。這不是巧遇,而是主耶穌特地走了一天多的山路,專門前來攔住這支走向墳墓的隊伍,主動向絕望者顯明神國的救恩。13節是本書第一次稱耶穌為【主】(13節)因為祂是【生命之主】惟有祂能改變死亡的事實。主耶穌的話語有復活的能力(15節)當然也有阻止送殯隊伍的能力。但祂卻沒有用話語來阻止他們,而是【進前按著槓】(14節)。在人看來,這個動作會讓祂陷入不潔淨(民19:11,22),但主耶穌卻要藉此表明祂的憐憫和認同,也向眾人顯明:彌賽亞的救恩能把污穢變成潔淨,把死亡變成生命。主耶穌的話語照樣能喚醒死人(14節),祂的權柄並不需要人的信心來配合。【耶穌便把他交給他母親】(15節)正如以利亞把復活的孩子【交給他母親】(王上17:23)。在以色列的歷史上,只有兩位【大先知】(16節)行過死人復活的神蹟:以利亞使撒勒法寡婦的兒子復活(王上17:20-23),以利沙使書念婦人的兒子復活(王下4:32-35)。主耶穌刻意來到書念北面只有五公里的拿因城,又使寡婦的兒子復活,讓眾人不能不聯想到【大先知】以利亞和以利沙(9:19)進而聯想到摩西所預言的那位像摩西的先知(申18:15)。就是【神眷顧了祂的百姓】(16節) 思想:百夫長是一個認識恩典的人,因而是謙卑的人;一個經歷過權柄的人,也知道真正的權柄只需要藉著話語就能顯明。絕望的母親轉悲為喜,出殯的行列變成了歡慶的遊行;主耶穌所經過的道路,成了一條滴下生命的救恩之路。表明這兩個神蹟不是人去尋找救恩,而是救恩主動找人。 祈禱:親愛主,感謝祢的權柄,更感謝主祢的憐憫,是主祢主動進到我們的生命,讓絕望都變成盼望,讓渴望我們生命每日都遇見祢。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