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加福音 路加福音 21:20-28

路加福音 21:20-28

【和合本】 經文影音內容: GOSPEL OF LUKE 釋經內容資料:

【聖經綜合解讀-路加福音】 20-24節是預言耶路撒冷被毀之前的預兆。【你們看見耶路撒冷被兵圍困】(20節),指主後70年逾越節的前三天,羅馬提多將軍開始圍困耶路撒冷。根據猶太歷史學家約瑟夫的記載,由於當時從世界各地來耶路撒冷過逾越節的人很多,所以大約有110萬猶太平民喪生,【倒在刀下】(24節);9萬7千人被賣為奴隸【被擄到各國去】(24節);城牆和聖殿被拆毀,成為【荒場】(20節)。通常在打仗的時候,住在城外的百姓會躲進有城牆保護的城裡。但主耶穌要門徒盡可能遠離耶路撒冷,【在猶太的應當逃到山上;在城裡的應當出來;在鄉下的不要進城】(21節)。因為耶路撒冷被圍困,預示著【它成荒場的日子近了】(20節)。【因為這是報應的日子】(22節)指耶路撒冷城被毀滅的原因,乃是對它拒絕彌賽亞的【報應】(22節)。【使經上所寫的都得應驗】(22節)指先知但以理早已預言 (但九26)。【懷孕的和奶孩子的有禍了】(23節)指她們行動不便,當【大災難】(23節)來臨時,逃起來很辛苦。主後132-136年,猶太人再次爆發巴爾科赫巴起義(Bar Kokhba revolt)在被羅馬鎮壓之後,羅馬皇帝哈德良廢除猶太行省,將耶路撒冷城夷為平地,【連一塊石頭也不留在石頭上】(19:44);並在原址另建羅馬城市愛利亞加比多連(Aelia Capitolina ),在聖殿山另造羅馬神廟。在此四百多年裡,羅馬帝國禁止猶太人平時進入耶路撒冷,只能在每年埃波月九日到哭牆哀悼。【耶路撒冷要被外邦人踐踏,直到外邦人的日期滿了】(24節)這段時期將持續到基督再來為止。25-28節是預言【門徒要得贖】與10-19節【門徒將被逼迫】前後呼應。雖然門徒必將遭受逼迫,但逼迫也意味著他們【得贖的日子近了】(28節)。(25-26節)主耶穌的話是引用賽13:10和34:4,前者是形容神對巴比倫的審判,後者是形容神對以東的審判。因此,25-26節也不一定會依照字面應驗為自然界的災難。【人子】(27節)就是主耶穌,祂是先知但以理所預言的彌賽亞(但7:13)。當祂再來的時候,將特別顯出【能力】(27節)和【大榮耀】(27節)【那時這不法的人必顯露出來。主耶穌要用口中的氣滅絕他,用降臨的榮耀光廢掉他】(帖後2:8)。主耶穌再來時是【駕雲降臨】(27節)不是在地上出現;祂不是需要用雲來做交通工具,而是要用【駕著天雲】(但7:13)應驗先知預言中的彌賽亞身分。當基督再來之前,世上將有【大災難】(23節,【人想起那將要臨到世界的事,就都嚇得魂不附體】(26節)。但門徒卻【當挺身昂首】(28節)歡喜快樂,因為災難和逼迫意味著我們【得贖的日子近了】【我們的身體得贖】(羅8:23)的時候到了。 思想: 在面對看似不明的困苦,我們若從留意預兆轉而注意主自己,預兆才能成為我們的安慰, 才能扶持我們專心等候【主耶穌基督從天上降臨】(腓三20)與祂一同進入榮耀。 祈禱:親愛主,感謝你的的同在,更在我們生命中的同伴,儘管面對看不通的困境,主你仍然掌權,更仍與我們同在,求主開我們眼睛,使我們每早都注意主你自己。阿們!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Related Post

路加福音 19:28-48路加福音 19:28-48

【和合本】 經文影音內容: GOSPEL OF LUKE 釋經內容資料:

【聖經綜合解讀-路加福音】 十九28-44的主題是【耶穌進入耶路撒冷】;【耶穌說完了這話,就在前面走,上耶路撒冷去】(28節)表明祂完成了在地上的傳道事工,最後的使命乃是到耶路撒冷去上十字架,成就神所命定的救贖大工。主耶穌在伯法其說:【你們往對面村子裡去】(30節)就是要門徒到伯大尼去。主耶穌和門徒當天晚上出城往伯大尼住宿可以順便把驢駒歸還主人。【主要用它】(31節)這句話可能是主耶穌預先與他們安排好的一個口令。伯法其距離耶路撒冷大約兩公里,其實並不需要騎驢子。但主耶穌刻意安排了一個神國之王的入城儀式,目的是要向百姓公開表明自己的身分。(35節),是用衣服代替鞍子。主耶穌坐在衣服上面,代表彌賽亞君王的榮耀。【眾人把衣服鋪在路上】(36節)是向彌賽亞君王表示效忠致敬(王下9:13)。此時逾越節將到,有極多的人從各地前來耶路撒冷過節。眾門徒【都歡樂起來,大聲讚美神】(37節),是因為他們想起了先知撒迦利亞對彌賽亞君王的預言 (亞九9)。但他們所不知道的是,主耶穌進了城,還要上十字架。(38節)【奉主名來的王是應當稱頌的】這個頌詞原是詩118:26向朝聖者祝福的話,這裡是對彌賽亞的稱頌。眾人稱耶穌為【奉主名來的王】(38節)法利賽人稱耶穌為【夫子】(39節),表示他們仍不肯承認耶穌是彌賽亞。 (40節)指律法規定,該作見證的人若是【不把所看見的,所知道的說出來,這就是罪;他要擔當他的罪孽】(利5:1)。【這些石頭必要被呼叫起來】(40節)是諺語(哈二11)意思是【這些石頭就要代替他們作見證】。主後70年羅馬軍隊攻陷耶路撒冷,甚至拆毀聖殿石頭(43-44節),可以說是這些石頭向他們呼叫,見證他們頑梗的罪。41-44節只有《路加福音》有記載。神國之王入城儀式的高潮,竟然是主耶穌為耶路撒冷【哀哭】(41節),與群眾的歡樂形成對比(37-38節)。人所看見的是神國即將顯現,主所看見的卻是耶路撒冷因拒絕救主而將要被毀。 (42節)是雙關語,因為【耶路撒冷】意思是【平安的訓誨】(來7:2)。但那些身處平安之城中的人,卻不知道關係自己平安的事,他們即將因為棄絕神國之王,遭遇可怕的災難(43-44節)。【日子將到】(43節)指主後66-73年爆發了第一次猶太戰爭(First Jewish–Roman War)猶太百姓起來反抗羅馬帝國的統治。主後七十年,羅馬王子提多圍城七個月,攻陷耶路撒冷,聖殿被毀。主耶穌進入耶路撒冷,正是百姓接受基督為王、與神恢復平安的時候,但許多人卻剛硬地拒絕了神的眷顧,結果只能悲慘地自食其果。(45節)【耶穌進了殿,趕出裡頭做買賣的人】不是在主耶穌進城的當天,而是在第二天。主耶穌的行動不是一時的衝動,而是經過深思熟慮的。【我的殿必作禱告的殿】( 46節)是引自賽56:7;【你們倒使它成為賊窩了】(46節)是引自耶7:11。【耶穌天天在殿裡教訓人】(47節)成全了祂十二歲的時候【坐在教師中間】(2:46)的光景。那時【凡聽見祂的,都希奇祂的聰明和祂的應對】(2:47);現在,【百姓都側耳聽祂】(48節)但他們的領袖卻【都想要殺祂】 (47節)。 思想: 今天,騎著驢謙卑的主耶穌帶領我們,也是【在前面走】。我們的前面無論是甘,苦,是耶路撒冷,或地極,主都會為我們領路,我們都可以安心地跟隨。 祈禱:親愛主,是你的謙卑讓我們生命能向前走,是你的同在使我們有方向,求主引導我們,走在主你的旨意,更走在你同在中。阿們!

路加福音 8:1-21路加福音 8:1-21

【和合本】 經文影音內容: GOSPEL OF LUKE 釋經內容資料:

【聖經綜合解讀-路加福音】 1-3節是【卑微婦女的跟隨】。主耶穌【宣講神國的福音】(1節)正式宣告一個事實,神的國度正在臨到地上,每個人都可以進去。【被惡鬼所附,被疾病所累,已治好的幾個婦女】(2節)竟然與【十二門徒】(1節)同列 (2 -3節;六14-16)【馬利亞Mαρία】(2節)是希伯來名字【米利暗】的希臘文形式,意思是【反抗】。這是當時常見的名字,所以用【抹大拉的馬利亞】(2節)這個別名和其他的馬利亞有所分別(二十四10)。主耶穌復活之後【先向抹大拉的馬利亞顯現】(可十六9)。【亞拿Ἰωάννα】(2節)是【約翰Ἰωάννης】的陰性名詞,意思是【耶和華是有恩典的供給者】。她丈夫【苦撒】(2節)的名字的意思是【預言家】他是【希律的家宰】(3節),可能是為希律·安提帕管理錢財的管家,或是政府中的官員。【蘇撒拿∑ουσάννα】(2節)是希伯來文【百合花】的希臘文形式。古代猶太社會的婦女地位低下,猶太拉比拒絕教導女人,但主耶穌卻允許這些曾經有病,被人輕視的婦女和十二使徒一起跟隨自己,參與神國的進展。主讓這些卑微的婦女【用自己的財物供給耶穌和門徒】(3節)。4-21節是【人對真道的態度】包括三個比喻:撒種的比喻-聽道的態度(4-15節);點燈的比喻-傳道的態度(16-18節);家人的比喻-遵行的態度(19-21節)。在三卷對觀福音中【撒種的比喻】都列於一系列比喻之首(路8:4-8;可4:1-9;太13:1-9)主耶穌都親自向門徒作了解釋。因此,撒種的比喻,是正確理解這一系列比喻的關鍵。9-18節是門徒和主耶穌的私下對話;【神國的奧秘只叫你們知道】(10節)意思是只有渴慕追求的人,才能領會【神國的奧秘】聽道的人會對【神的道】(11節)有不同的反應。四種土壤比喻四種聽道的態度,既是四種人的屬靈光景,也是一個人追求真理的四種狀態:當神的國度臨到地上的時候,人的責任是把真道【持守在誠實善良的心裡】不要忽略和阻擋【神的道】;而是單單倚靠【神的道】本身的生命大能。16-18節是【點燈的比喻】主耶穌用【撒種的比喻】(4-15節)來解釋聽道者的不同態度,接著用【點燈的比喻】(16-18節)來要求傳道者應有的態度。人點燈的目的不是為了隱藏【乃是放在燈臺上,叫進來的人看見亮光】(16節)。神的話語也是為了向世人宣講,因為【神的道】(11節)就是真光,為要【照亮一切生在世上的人】(約1:9)。但是,雖然眾人對【神的道】會有不同的回應,門徒卻【要小心怎樣聽】(18節)好好領受和回應。【凡有的,還要加給他】(18節),那些領悟了真理、並且謙卑順服的人,還將得著更多真理的亮光。【凡沒有的,連他自以為有的,也要奪去】(18節),那些自高自大的人,他們自以為懂的真理只是一知半解;那些聽而不行的人,他們引以為傲的亞伯拉罕子孫身分也會歸於無有(21節)。因為一個人懂得越多,越承認自己無知;越明白真理,越願意順服遵行。19-21節是【家人的比喻】。主耶穌現在要用【家人的比喻】(19 -21節)來教導遵行真道的態度。有親屬從四十多公里外的拿撒勒請了【耶穌的母親和祂弟兄】(19節)來勸祂(可三31)。藉著這個機會,主耶穌宣告:最重要的不是聽道,而是【聽了神之道而遵行】(21節)。因為【人若立志遵著祂的旨意行】才能明白神的旨意,把神的道【持守在誠實善良的心裡,並且忍耐著結實】(15節)。思想: 沒有人能夠迴避國度的到來,每個人對於國度的反應,將決定自己是進去還是錯過,聽到的是好消息還是審判。因此,神國裡的關係不是建立在故有的生命的關係上,而是建立在聽了神之道而遵行的新造生命的基礎上。 祈禱:親愛主,感謝在我們生命的教導,更每日留下神的話讓我們認識,讓我們遵行,求主教導我們每日讓神的話成為我們的生命。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