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加福音 路加福音 20:19-26

路加福音 20:19-26

【和合本】 經文影音內容: GOSPEL OF LUKE 釋經內容資料:

【聖經綜合解讀-路加福音】 【文士和祭司長看出這比喻是指著他們所說的】(19節)卻沒有悔改的心,反而定意捉拿耶穌,設計陷害耶穌。【夫子,我們曉得你所講所傳都是正道,也不取人的外貌,乃是誠誠實實傳神的道】(21節)這句恭維的話,一面說出主耶穌的生活見證無懈可擊,一面也說出這些人對主的認識僅限於外表。【我們納稅給凱撒,可以不可以】(22節)這是想用政治難題來陷害耶穌。主耶穌如果說可以,法利賽人就會向猶太人宣告祂背叛神的國度,而且會得罪激進的奮銳黨人;如果說不可以,撒都該人就會向羅馬巡撫控告祂謀反。【稅】原文指【人頭稅】在羅馬帝國直接管轄的省分,凡是男人在十四歲以上,女人在十二歲以上,至六十五歲為止,每個人每年都要繳納人頭稅。【凱撒】是羅馬皇帝的稱號,代表羅馬帝國;由於羅馬帝國向猶太人強行徵稅,曾經激起過奮銳黨人的起義,所以這是一個非常敏感的政治問題,尤其是在成千上萬的猶太人擁入耶路撒冷的逾越節期間。【耶穌看見他們的詭詐】(23節);當時在猶太地通行三種銀幣:羅馬銀幣得拿利烏(Denarius)希臘銀幣徳拉克馬(Drachma)和推羅銀幣舍客勒(Shelkel)。【銀錢】(24節)原文是【得拿利烏Denarius】,也就是【上稅的錢】(太22:19)上面刻有羅馬皇帝凱撒的肖像,並用拉丁文刻著凱撒的字號。對於神的國度和地上國度的關係,主耶穌的教導是:【凱撒的物當歸給凱撒,神的物當歸給神】(25節):【凱撒】代表羅馬政權。在一切【凱撒】的權柄之上,是神的權柄。即使是不合理的稅收,不廉潔的政府,若是沒有神的允許,也不會臨到神百姓的身上。因此,神國的百姓可以安心寄居在異教的政權之下,按著地上公民的權利和義務。【凱撒的物當歸給凱撒】原文意思是【凱撒的物當歸還凱撒】。一方面【因為祂是神的用人,是與你有益的】(羅13:4)百姓享受羅馬帝國所維持的法律秩序和和平環境,繳稅是償還維持秩序的成本。另一方面,一切不屬神的,神絕對不要,屬地的不能與屬天的混合在一起。神要建立的是神國,內容,方法,權柄都必須是屬天的。【神的物當歸給神】人的生命是屬神的,榮耀是屬神的。一切屬神的,神絕不允許被侵奪;當屬地的權柄越過界限,侵犯到更高的屬天的權柄時,神國子民便要【順從神,不順從人】(徒5:29)這是應當的。 思想: 我們要謹慎,當我們決定【順從神,不順從人】之前,請先省察自己,如果自己對神在聖經裡明顯的旨意都達不到那樣愛慕,敬畏和殷勤遵守的地步,恐怕【順從神,不順從人】只是我們自己不願意順服的藉口,將來經不住神的審判。 祈禱:親愛主,是你讓我們生命走在正路中,更引導我們走在義路上,求主每日開我們眼睛使我們懂得走在主你的心意道路中,使我們不走差。阿們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Related Post

路加福音 9:28-50路加福音 9:28-50

【和合本】 經文影音內容: GOSPEL OF LUKE 釋經內容資料:

【聖經綜合解讀-路加福音】 28-36節的主題,是【耶穌顯明十字架的榮耀】。【耶穌帶著彼得,約翰,雅各,上山去禱告】(28節)正如摩西上西乃山也帶著亞倫,拿答和亞比戶三個同伴(出24:9)。在神國的榮耀裡【祂的面貌就改變了,衣服潔白放光】(29節),顯明了神兒子主耶穌本來的榮耀。【摩西】(30節)是律法的頒布者,代表律法;【以利亞】(30)是歷史上最偉大的先知,代表先知。舊約聖經最主要的部分是律法書和先知書,所以猶太人用【律法和先知】(太5:17;徒13:15)來代表聖經。律法和先知【在榮光裡顯現】(31節)是為了讓門徒認識基督的榮耀。摩西已經死在摩押地(申34:5-6),他的出現代表復活;以利亞直接被提升天(王下2:11)他的出現代表升天。【他們在榮光裡顯現,談論耶穌過世的事】(31節),顯示十字架的榮耀不但包括主耶穌的受死,更包括祂的復活和升天。【去世ἔξοδος】(31節)原文是【離開】與【出ἔξοδος】出埃及是同一個字。他們被光亮喚醒後,才看見【耶穌的榮光】(32節)和兩位賓客。此時可能接近住棚節(約7:9)彼得興奮之餘,建議為耶穌,摩西和以利亞【搭三座棚】(33節)把他們留在山上過節。但實際上【他卻不知道所說的是什麼】【我們在這裡真好】(33節)這是不知道耶穌的使命,只想停留在享受榮耀,自己得救的光景中,不明白基督必須到耶路撒冷上十字架(22,31節)而門徒也要走十字架的道路(23節)。【可以搭三座棚】(33節)這是不知道耶穌的身分,把耶穌和摩西,以利亞同等對待,當作【古時的一個先知】(19節),把屬靈的人,事,物提高到與基督同等的地位上。【這是我的兒子,我所揀選的】(35節)這是宣告耶穌的身分。父神三次見證了主耶穌(3:22;9:35;約12:28)。【你們要聽祂】(35節)這是宣告耶穌的使命。(36節)【門徒不提所看見的事,一樣也不告訴人】。山上的門徒陶醉於神國的榮耀,山下的門徒受挫於黑暗的權勢,都是因為不認識十字架。37-50節的主題是【門徒對十字架的錯誤認知】。這裡記錄的四個事件表明,門徒已經開始背起了自己的十字架:(37-42節)門徒小信趕鬼失敗。 (43-45節)耶穌再次預言受難。(46-48節)門徒議論誰將為大。(49-50節)門徒禁止別人趕鬼。(43節)耶穌第二次預言提醒【人子將要被交在人手裡】(9:22,44)。門徒的小信是因為對十字架的恐懼;所以主耶穌再次強調【人子將要被交在人手裡】不讓【神的大能】(43節)使門徒誤以為不必再走十字架的道路。門徒們【不明白這話】是因為他們心中的基督仍然是一位廣受歡迎的英雄;【被交在人手裡】意味著這個理想的破滅。因此,【他們也不敢問這話的意思】(45節)似乎害怕自己的擔心會被證實。門徒就像世人一樣彼此爭論【誰將為大】(46節),只不過是把地上的大小換成了神國裡的大小。【小孩子】(47節)在猶太社會的地位低微,不受重視,代表軟弱無助,無足輕重的人。人若【接待這小孩子】(48節)既不能在日後得回報,也不能在人前得名聲,完全是白白做工。(49節)這句話表明,門徒所關心的是那人與自己的關係,而不是他與基督的關係;不是基督的權柄在地上彰顯,而是透過自己彰顯。因此主耶穌說:【不敵擋你們的,就是幫助你們的】(50節)。因為人不可能在神和鬼之間保持中立,門徒應當用這個原則來包容別人。 思想: 一個人若不經歷十字架,就沒有辦法理解十字架;一個人若開始背負自己的十字架,就會越來越認識十字架。因為在十字架面前的自信剛強,會被顯出軟弱;自信聖潔的,會被顯出自我的污穢;自信謙卑的,會被顯出自我驕傲;最後,我們不得不承認一切都是出於恩典。 祈禱:主耶穌,感謝祢不單為我們釘上十字架上,更要我們與祢同坎十字架的道路,越認識主祢的十字架,越明白自己的軟弱,越願意背起祢的十字架,就越明白祢對人對神的愛。求主開我們眼睛,每日都定睛仰望主祢的十字架。阿們!

路加福音 11:1-13路加福音 11:1-13

【和合本】 經文影音內容: GOSPEL OF LUKE 釋經內容資料:

【聖經綜合解讀-路加福音】 1-13節的主題是【教導門徒禱告】主耶穌並沒有教導禱告的時間,禱告的地點,也沒有教導禱告的姿勢,禱告的語言,而是教導了三個面向:第一.(2-4節)禱告的內容;主耶穌不是讓機械地背誦禱告詞,而是領會甚麼是合神心意的禱告。當中禱告的內容包括六個部分:第一祈願【願人都尊祢的名為聖】(2節)以敬拜開始,承認神是聖潔榮耀,配得敬畏的,祂獨特的聖名應當在自己的兒女身上彰顯(出28:36),讓人把神配得的地位獻給祂,而不是按著人的想像去造神。第二祈願【願祢的國降臨】(2節)當禱告者的注意力脫離了自己的處境,降服於神的權柄和救恩計畫以後,才能看到自己的真正需要。第三祈願【願祢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2節)禱告者首先不能成為阻擋神旨意在地上成全的障礙,而要作體貼神心意的兒子,順服神旨意的僕人。第四祈願【我們日用的飲食,天天賜給我們】(3節)不但承認只有神是我們的供應(詩145:15-16),也當每天都仰望祂的供應(出16:4)免得因為吃得飽足而心高氣傲(申8:11-14)。第五祈願【赦免我們的罪,因為我們也赦免凡虧欠我們的人】(4節)禱告者每天都當向神承認自己的罪債,祈求與神與人都恢復正常的關係。第六個祈願【不要讓我們遇見試探;救我們脫離兇惡】(4節)禱告者當向神承認軟弱,不敢主動靠近試探,免得給世界和魔鬼留地步。第二個面向5-8節是教導禱告的態度。這個比喻並不是說神不願垂聽禱告,必須反覆禱告;而是說連心不甘,情不願的普通人,尚且經不住別人厚著臉皮直求【照他所需用的給他】 (8節)何況是從不打盹,樂意施恩的天父(9-13節)呢?第三個面向;9-13節是禱告的根據。【餅】和【石頭】(11節)、【魚】和【蛇】(11節),【雞蛋】和【蝎子】(11節),都是外形相似實際相反的東西。【石頭】長得像圓餅,【蛇】長得像鯰魚,捲曲的【蝎子】可能像【蛋】。我們都可能求錯,但天父絕不會給錯,祂所給我們的都是【好東西】(13節),也就是【將聖靈給求祂的人】(13節) ,讓聖靈工作在我們身上。【神既不愛惜自己的兒子,為我們眾人捨了,豈不也把萬物和祂一同白白地賜給我們嗎】(羅8:32)?禱告就是求神把這心意成就在我們身上。 思想:我們禱告最大的難處,不是神不願聽,而是人不知道自己的需要,所以禱告只是堆砌文章,敷衍了事。真正的禱告,是在神面前【傾心吐意】(詩62:8;賽26:16),承認自己一無所有,一無所能,只能【誠實倚靠耶和華】(賽10:20)。 祈禱:親愛主,感謝祢教導我們祈禱,因祢真的很樂意我們到祢的面前,更願意我們生命中可以經歷主你,求主引導我們藉著祈禱更親近你,倚靠你。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