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加福音 路加福音 22:47-62

路加福音 22:47-62

【和合本】 經文影音內容: GOSPEL OF LUKE 釋經內容資料:

【聖經綜合解讀-路加福音】 (47節)【來了許多人】都是聖殿的猶太警衛,並非羅馬士兵。【親嘴】是當時學生向老師問安的禮節,但現在卻被當作賣主的【暗號】(48)。當時天黑人多,必須有一個【暗號】才能確保抓對人。門徒們在危機之中,把信心拋到腦後,倚靠肉體行事,結果驚慌失措,醜態百出。【內中有一個人】(50節)就是使徒彼得(約18:10)。他【把大祭司的僕人砍了一刀,削掉了他的右耳】(50節)。他這個行為看似勇敢,其實不但不能救耶穌,反而會坐實叛亂的罪名(23:2)。【到了這個地步,由他們吧】(51節)因為主耶穌不是不能【救自己】(23:35,37,39)而是不肯離開十字架的道路。因為脫離難處不是目的,成就神在難處的旨意才是目的。主耶穌【摸那人的耳朵,把他治好了】(51節)這是《路加福音》所記載主耶穌的最後一個神蹟。而這最後一個神蹟,竟然是醫治捉拿祂的敵人!【你們帶著刀棒,出來拿我,如同拿強盜嗎】(52節)這句話應驗了 (賽53:12)。主耶穌天天同那些猶太領袖們在殿裡見面,但他們卻不敢公開抓祂(53節)只有【黑暗掌權了】(53節)才敢動手。主是逾越節的羊羔,所以在被殺獻祭之前,必須先送到祭司那裡察看,驗明沒有殘疾,才可以作為祭物(出12:5)。僕人們【在院子裡生了火】(55節)取暖;大祭司的【使女】(56節)很可能去過聖殿,見到主耶穌在聖殿教導人時,彼得在大庭廣眾之下作為首席門徒忙碌地張羅,所以說【這個人素來也是同那人一伙的】(56節)。彼得一向忠心愛主(33節)甚至有勇氣跟隨大祭司的家(54節)。但是小小【使女】的一句話,竟會使他嚇得不敢認主(57節)。(59節,【因為他也是加利利人】指加利利人的口音與猶太地的人明顯不同(太26:73)。正如主耶穌預言的(34節)彼得在幾個小時之內就三次否認主,並且一次比一次更加斬釘截鐵(57,58,60節)。但是這個艱難而羞辱的功課卻是有限度的,雞一叫,就下課了(60節);(61節)【主轉過身來看彼得】並沒有任何責備的話。【彼得便想起主對他所說的話】(61節)。所以【他就出去痛哭】(62節)。但是,人若經歷了自我的破碎,也必經歷恩典的恢復;自信的彼得跌倒了,謙卑的彼得就能站起來。當彼得從失敗中【回頭以後】(32節)成了一位柔和謙卑,大有能力的使徒(徒2:14,40)。 思想:今天我們作為信徒都要不斷地經歷十字架的拆毀,基督的生命才能逐漸成形在我們心裡(加4:19)。但每一次的跌倒,主都會讓我們從失敗中甦醒,用恩典和體恤把我們造就得更加堅強。叫醒彼得的是【雞叫】喚醒我們的又是什麼呢? 祈禱:親愛主,感謝你是全知的神,主你知透彼得的軟弱,同樣主你知道我們的軟弱,但你仍然愛我們,為我們死,更要藉我們的軟弱使主你的生命能掌管在我們生命中,求主引導我們到主你的十字架,使我們願意謙卑放下自我,更被主你掌管。阿們!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Related Post

路加福音 11:29-54路加福音 11:29-54

【和合本】 經文影音內容: GOSPEL OF LUKE 釋經內容資料:

【聖經綜合解讀-路加福音】 29-32節是【責備選民聽而不行】【約拿的神蹟】(29節)預表主耶穌的死而復活,這個世代的人所需要的是接受死而復活的生命,才能解決難處,而不是用更多的神蹟來滿足自己無止盡的好奇心。(31節)【南方的女王】是示巴女王,她不遠千里地到耶路撒冷來【聽所羅門的智慧話】(31節);神的百姓卻自作聰明,不肯聽【比所羅門更大】(31)的基督的話。(32節)【尼尼微人】就是以殘暴聞名的亞述人,他們一聽見約拿所傳的信息,立刻就認罪悔改(拿3:5-8);神的百姓卻自以為義,不肯聽從【比約拿更大】(32節)的基督。不認識神的外邦人尚且付出代價尋求智慧、聽了真道就立刻悔改,選民卻對神的話聽而不行,還再繼續要求用【從天上來的神蹟】來證明基督。因此,當審判的時候,聽了就行的外邦人【要起來定這世代的罪】(31,32節)。33-36節是【心眼了亮才能見光】;【了亮】 (34節)原文是【 專一,無偽,真誠】。人點燈是為了照明,主耶穌也沒有把光藏起來,而是明明地照在人的眼前【使進來的人得見亮光】(33節)。因此,一個人能不能接受光照,問題不在於光的強弱,而是在於自己屬靈的【眼睛】是否【了亮】。人若閉上眼睛,拒絕光照,即使身在大光之中,裡面仍然一片黑暗。因此要時時【省察】(35節)自己是否專一地定睛在主身上,否則恐怕【裡頭的光或黑暗了】(35節)。 37-44節是【法利賽人的三禍】法利賽人飯前【洗手】(38節)不是為了把手洗乾淨,而是像徵性的洗濯禮。律法規定祭司進聖所供職前必須【洗手洗腳】(出30:19)但法利賽人卻把這個規定擴大到尋常百姓的日常生活中。【洗淨杯盤的外面】(39節)指法利賽人不但洗手,而且把洗濯禮擴大到杯盤。【裡面卻滿了勒索和邪惡】(39節)指法利賽人外表吹毛求疵,謹守教條,但卻放縱私慾,任憑內心污穢。【造外面的,不也造裡面嗎】(40節)指神不但關心外面的形式,也關心裡面的態度。【只要把裡面的施捨給人】(41節)指把心裡所貪戀的施捨給人,讓心思不再被【勒索與邪惡】的意念轄制,就能有真正的潔淨,不需要行洗濯禮【凡物你們就都潔淨了】(41節)。主耶穌向法利賽人宣告了三禍:1.本末倒置;他們熱衷於遵守繁瑣的教條細節,卻忽略了基本的律法精意。律法規定了什一奉獻(利27:30)但【薄荷,芸香】(42節)只是數量很少的調味香料,連猶太口傳律法都規定芸香不必什一奉獻,這些法利賽人卻造作,刻意【獻上十分之一】(42節)。2. 驕傲自高:他們以自我為中心,貪戀人前的榮耀,【喜愛會堂裡的首位,又喜愛人在街市上問你們的安】(43節);3. 假冒為善:他們不但沒有正確地引導百姓,反而假冒為善,像【不顯露的墳墓】(44節)使跟從他們的人潛移默化地受到敗壞的影響。45-52節是【文士的三禍】【你這樣說也把我們躓蹋了】(45節)意思是主耶穌批評恪守教條的法利賽人,捎帶也侮辱了研究教條的專家。主耶穌並沒有放過這些律法師,祂立刻向文士也宣告了三禍:1.生活虛假:他們用嚴苛的教條來要求別人,自己卻置身事外,只做表面功夫。【你們把難擔的擔子放在人身上】(46節),比喻律法師在神的誡命之外,又添加了許多人的遺傳,編纂成一套繁瑣的口傳律法,成為百姓的可怕重擔。【自己一個指頭卻不肯動】(46節),比喻他們的生活並不誠實,一面用專業知識來告訴人怎樣恪守教條,一面用這些知識來鑽教條的空子。2.不思悔改:他們熱衷於【修造先知的墳墓】(47節)透過尊崇先知來自我安慰,自我標榜。但他們卻不肯悔改,和【殺了先知】(48節)的祖先一樣漠視先知的信息,其實是【又證明又喜歡】(48節)祖先的惡行。3.阻擋真理:他們【把知識的鑰匙奪了去】(52節)用各種繁瑣的教條和靈意的解釋,讓普通人無法領會真理,把聖經變成是一本難以理解的謎語書,只有專家才能講解。53-54節是【耶穌被盤問】;文士和法利賽人殷勤地和主耶穌說話,但卻不是為了尋求真理,而是想伺機抓主的把柄、密謀陷害。 思想:耶穌對文士的講論是否也指向每一個尚還活著的信徒?我們到底該以怎樣心靈誠實的態度來具體面對主呢?我們有否覺察心靈裡有從主而來照亮自己的光? 否則我們每日尋找聖經只可能成為攻擊別人的合理依據。 祈禱:親愛主,求祢光照我們,使除去我們的虛假,更除去我們的驕傲,使我們謙卑聽從主的話,每日都願意被祢光照顧,被你引導。阿們!

路加福音 24:1-12路加福音 24:1-12

【和合本】 經文影音內容: GOSPEL OF LUKE 釋經內容資料:

【聖經綜合解讀-路加福音】 【七日的前一日】(1節)是一個新的開始,也就是現在的星期天,基督徒所稱的【禮拜天】或【主日】。主耶穌在【七天的頭一日】復活,帶來一個新的開始。古代猶太人殯葬的規矩,是用香膏屍體,並用細麻布加上香料裹上(可14:8)。安息日不能做買賣,婦女們【所預備的香料】(1節)這些婦女一大早就來膏主耶穌的身體,可見她們並不知道主耶穌將會復活,但卻仍然愛祂。主耶穌復活的第一批見證人都是婦女,從反面證明這不是一個虛構的故事,因為在當時猶太人的社會裡,婦女的見證是不可靠的。石頭已經從墳墓滾開了】(2節)目的不是為了讓主耶穌能出來,乃是為了讓婦女們能進去,見證墳墓是空的(3節)。【主耶穌】(3節)這個複合名詞,在四福音書中只出現過兩次(路24:3;可16:19)。新約聖經在主復活以後,才開始稱祂為【主耶穌】(徒1:21)。(4節)【忽然有兩個人站在旁邊,衣服放光】他們是兩個作見證的天使(23節)。主耶穌降生的時候,有天使報告大喜的信息(2:10);主耶穌復活的時候,也有天使見證,二者都是人類救贖史上最關鍵的時刻。【為什麼在死人中找活人】(5節),意思是【為什麼到埋葬死人的墳墓裡尋找復活的主呢】?【祂不在這裡】(6節)指主耶穌只是經過墳墓,因墳墓並非祂的終點,死亡的經歷只是為了敗壞那掌死權的魔鬼(來2:14)。【當記念祂還在加利利的時候如何告訴你們】(6節)指主耶穌在加利利第一次預言受害時,曾經宣告。主耶穌是在受害的【第三日復活】(7節),主耶穌站在人子的地位上替罪人死了。主耶穌是第一個脫離死亡的人,祂打破了黑暗權勢的轄制,同樣能在祂的復活大能裡脫離死亡。(8節)【她們就想起耶穌的話來】她們卻和所有的門徒一樣,總以為只是比喻,從來都不知道將會看到一個空墳墓。然後才能【從墳墓那裡回去】(9節)興奮地把真理分享給所有的人。【其餘的人】(9節)指其他門徒【抹大拉的馬利亞】(10節),曾經被主耶穌趕出七個鬼(8:2)。【約亞拿】(10節)可能就是希律家宰苦撒的妻子(8:3)。【雅各的母親馬利】(10節)就是耶穌的母親馬利亞(太13:55)。這些門徒並不輕信,甚至對於他們所熟悉的姊妹用親身經歷作的見證,他們仍然【以為是胡言,就不相信】(11節)非要眼見為憑(12節)。【胡言】是醫學用語,指在精神錯亂或歇斯底里的狀態下所說沒有意義的話,所以門徒拒絕相信。雖然彼得曾經三次不認主,但卻沒有因為失敗和羞恥而不敢見主。相反,主耶穌那愛的一瞥(22:61)激勵【彼得起來,跑到墳墓前】(12節)同行的還有約翰(約20:2)。【見細麻布獨處】(12節)表示原來的形狀還在。如果屍體被人偷去了,不是將細麻布和身體一起挪走,就是把細麻布解開,形狀一定會很亂。因此,彼得【心裡希奇所成的事】(12節)但還是難以置信。 思想:今天,我們或許只有在靈裡看到空墳墓的時候,才能真正明白聖經中所說的一切都是在見證基督;復活是一件屬靈的事,不但屬肉體的人不能領會屬靈的事,連當日的使徒也信不過來。心眼的帕子若不除去,人就無法相信復活的生命。 祈禱:親愛主,你是復活的救主,你不但愛我為我們死,更為我們復活勝過死亡,使我們生命充滿盼望,因你的活著我們每日有你的同在,陪伴。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