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福音 約翰福音 1:9-18

約翰福音 1:9-18

【和合本】 經文影音內容: GOSPEL OF JOHN 釋經內容資料:

【聖經綜合解讀-約翰福音】 雖然黑暗不接受光,神實在願意【照亮一切生在世上的人】。【世上】原文與【世界】(10節)同一詞,使徒約翰常用【世界】一詞來指離開神而在魔鬼權勢下生活的世人(7:7)。【世界】在使徒約翰的著作中具有獨特的意思,指混亂,墮落的世界。【不認識】乃是無法分辨,蒙昧無知;11節【自己的地方】不是指基督的家,而是指屬基督的產業,廣義泛指全世界,狹義特指以色列。【自己的人】廣義泛指全體世人,狹義特指神的選民猶太人。【信】意思是【信入】就是信靠,接受。【名】代表整個人(摩5:8,27),所以【信祂名】就是信靠主耶穌。【作神的兒女】就是被收養為神的兒女,可以承受神的基業。只有藉著接待基督,才能與神恢復正常關係,恢復作神兒女的權利。【兒女】原文是【孩子(teknon)】使徒約翰刻意把【兒子(huios)】一詞專門用在主耶穌身上,將主耶穌是神的【兒子】和信徒是神的【兒女】區分開來。【不是從血氣生的】表示得救不是靠人的血緣,遺傳。【不是從情慾生的】表示得救不是靠肉體的決定,意志。【不是從人意生的】表示得救不是靠人的理智意願。人除了由聖靈重生之外,沒有辦法靠自己的理性,情感或意志恢復成為神的兒女。【乃是從神生的】表示人只有因信而接受神的兒子作生命,讓神的生命進到他們裡面釋放自己,才能脫離舊造的生命,在新造裡作神的兒女。【道成了肉身】就是神的話在肉身裡成為具體實在,可見可摸的,也就是【神在肉身顯現】(提前3:16)。【住】原文作【支搭帳幕】主耶穌道成肉身住在我們當中,正如神當年支搭會幕在以色列的營中與神的百姓同在一樣(出40:34-38。神要住在人中間,是祂起初的計劃,因為神要人享用祂,願意與人有相交。【有恩典有真理】源自希臘文七十士譯本所翻譯的【慈愛與誠實】(出34:6-7)【慈愛與誠實】是神向摩西宣告之榮耀的組成成分,現在具體顯明在道成肉身的基督身上。【榮光】指神充滿會幕的榮光(出40:34-35)神的榮光過去如何充滿在會幕,現在也同樣充滿在道成肉身的基督身上。【獨生子】可以翻譯為【獨一無二的】強調從父來的道具有獨一無二性。人對恩典的領會常常停留在赦免,祝福上,但是基督要用【豐滿的恩典】繼續在人的身上做工【恩上加恩】最終是讓人完全得著神自己。【恩典】一詞在約翰福音中只出現三次(14,16,17節)全部都是描述基督。基督所彰顯出的神的榮耀,核心就是恩典:【律法】是神在西乃山上藉著摩西傳給人的(出24:12),功用是見證神的公義,照著神的所是對人有所要求,讓人知罪。【恩典】和【真理】卻是神所是的豐滿供應,使人能享受神並經歷神,藉以滿足神公義的要求。基督是【恩典】恩典就是神赦免人,讓人完全得著祂自己。基督是【真理】就是神讓人認識祂,也看見祂。因此,沒有基督,就沒有恩典和真理。不可能只要恩典和真理,而不要基督。【從來沒有人看見神】表示從來沒有人用肉眼看見神的本體,傳律法的摩西也沒見過(出33:19-20)也顯示從來沒有人真正認識神。【在父懷裡】原文直譯【進入父懷裡】表示親密的關係表明主耶穌最接近父神,具有尊貴獨特的地位。聖父的獨生子藉著【道】、【生命】、【光】、【恩典】和【真理】這五樣,將神完全地表明出來:道是神的彰顯,生命是神的恩賜,光是神的照耀,恩典是神給人享用,真理是神給人認識。 思想:我們要認識神,就必須藉著耶穌基督,我們越多經歷主,就越能清楚認識神。生活在黑暗中的人無法找到脫離黑暗權勢捆綁的道路,所以神的兒子降卑自己到地上來作人,在人間把神具體地顯明出來,叫人認識神的所是,所作所為,更親自做成神所要做的,讓人可以去享用神的所是,進入與天父最緊密的關係。 祈禱:親愛主,真的從來未見過神,但感謝你用你的生命彰顯神的美,神的善,更活出神的愛,願我們藉著【恩典】和【真理】更深認識主你。阿們!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Related Post

約翰福音 14:1-14約翰福音 14:1-14

【和合本】 經文影音內容: GOSPEL OF JOHN釋經內容資料:

《聖經綜合解讀》【約翰福音】 替門徒洗完腳後,主耶穌說到一些令人十分困擾的事。門徒無法理解這些事,因此對他們自己往後的處境感到恐慌,心裡憂愁。【我去原是為你們預備地方】並非指主耶穌回到天家後,為門徒預備天堂裡的住處忙了兩千年,而是指透過祂的被釘、復活和升天,使門徒能得以住在神的面前。【住所monēn】原文的意思是【房間】聖經只出現過兩次,23節的【同住monēn】也是這個字。因此,【住處】不是指在天堂裡的房間,而是指與神同在的特權。【接你們到我那裡去】根據上下文,這裡的【再來】是指主耶穌升天之後在聖靈裡再來(18-19節)。主耶穌在聖靈裡臨到信徒,乃是要將信徒接到祂自己裡面(20節),而祂自己乃是在父神裡面(10-11節)。【我在哪裡,叫你們也在那裡】【我要往哪裡去,你們知道】因主曾告訴他們,祂將要回到父神那裡(7:33)。多馬生性多疑(20:25)受物質觀念的束縛,因此無法跟上主耶穌的啟示, 成為屬靈認識的障礙。基督之所以是去父神那裡的道路,也因為祂將認識神的【真理】帶入人間(1:17-18),祂的所是,所言,所行都活出了真理。【到父那裡去】按原文更好翻作【到達父】不是指父所在的地方,而是指父自己。主作我們的道路,真理,生命,不只是把我們帶到天上去,乃是要把我們帶到父神裡面。【若不藉著我,沒有人能到父那裡去】因為除祂之外,沒有別人見過神或能將神彰顯出來(1:18)基督之所以是去父神那裡的道路,因為祂是永遠的豐盛【生命】(1:4)。7節【已經看見祂】並不是指看見神的本體,乃是指看見神的聖潔,公義,憐憫和慈愛等神性(來1:3)。主耶穌與父神原為一,並且將父神的真理和生命活出來,凡拒絕接受主耶穌是神兒子的人,都不能說他認識神(5:23)。許多信徒也常常和腓力一樣,雖然感到有主的【同在】(9節),卻【還不認識】(9節)與我們同在的主。主耶穌與父神合而為一,任何人見了主耶穌,也就見到了神性所有的美德。主耶穌【所做的事】(11節)乃是住在祂【裡面的父做祂自己的事】(10節)【我所做的事,信我的人也要做】指門徒們也要讓【住在我裡面的父做祂自己的事】(10節)。因為主耶穌【往父那裡去】(12節)得著【天上地下所有的權柄】(太28:18)並且差遣聖靈保惠師來內住在門徒裡面(16-17節)。【奉我的名】原文是【在我的名裡】在主的名裡就是在主的裡面,與主合而為一。【奉耶穌的名禱告】不是為了藉著主耶穌的名接近父神,而是指為著主的緣故,按著主的性情向祂祈求那些能讓祂榮耀神的事情。惟有這樣的禱告,主耶穌【必成就】(13節)。信徒所做的比主耶穌【更大的事】(12節)是靠著禱告成就的;信徒所做的,實際上是主耶穌自己做的;目的是【使父因兒子得榮耀】(13)。 13-14節是主耶穌四個【必成就】禱告的應許中的第一個(14:13-14;15:7;15:16;16:23-24)。我們若肯順服【住在我裡面的父做祂自己的事】(10節),主必能讓我們奉祂的名【做比這更大的事】(12節)。 思想:你們心裡不要憂愁,主耶穌讓我們在憂愁中得安慰,是因有祂的同在,有祂讓我們生命的應許,為將來的憂愁耶穌為我們預備了地方,為生命憂愁耶穌成為我們的道路真理生命,更應許【奉耶穌的名禱告】就是在主名裡的同在。生命不是為了憂愁,憂愁更要讓我們明白真的生命;【住在主裡面】! 祈禱:親愛主,感謝祢看重我們的生命,更讓我們能在憂愁中讓我們明白真正的生命,或許我們的憂愁為懼怕將來,懼怕失去,但主祢的真理更使我們有出道有生命,求主保守我們生命【住在主裡面】。阿們!

約翰福音 2:13-25約翰福音 2:13-25

【和合本】 經文影音內容: GOSPEL OF JOHN 釋經內容資料:

【聖經綜合解讀-約翰福音】 【逾越節】是猶太人每年三大節期之一,為了記念他們的祖先蒙神拯救出埃及,所有的猶太成年人都應該在逾越節期間上耶路撒冷去過節。這是約翰福音提到主耶穌五次去耶路撒冷過節的第一次。當時聖殿的祭司允許商人在聖殿的外邦人院售賣獻祭用的牛羊鴿子及其他祭品;又因聖殿不收希臘和羅馬的錢幣,猶太人繳納丁稅或奉獻必須用指定的推羅舍客勒,所以有兌換銀錢的人提供方便。這類買賣表面似乎並無不妥,實際已成為【以敬虔為得利的門路】(提前6:5)玷污了聖殿。主耶穌潔淨聖殿,其他三卷福音書均記載在祂被釘十字架之數天前發生(太21:12-13;可11:15-17;路19:45-46)但本書則記載在祂公開傳道之後不久發生。其中很可能主耶穌曾兩次潔淨聖殿,第一次是以神兒子的身份來潔淨聖殿,所以稱殿為【我父的殿】;第二次是以彌賽亞君王的身份來潔淨聖殿,所以稱殿為【我的殿】(太21:13,可11:17;路19:46)。但若按著上文潔淨的主題,是作者對有關信息的延伸,更是對當時那些猶太人的領袖只按著他們對律法加添的規定,從生活上的潔淨到聖殿中的潔淨所出反響。本書常以【想起】這詞形容門徒在主耶穌復活以後,對祂生平事蹟的回想與領會(22節;12:16;14:26)。18節【還顯什麼神蹟給我們看呢】意思是【還有什麼記號,能讓我們看了就相信你從神那裡得著權柄做這些事】?【你們拆毀這殿】:表示神不再在其中,雖然外表的宗教活動還是很熱烈,但聖殿裡的實際內容已經被【拆毀】了。【我三日內要再建立起來】象徵主耶穌的身體(21節)將要在被釘死以後第三日復活(太16:21)。主耶穌的話常常需要從屬靈的角度來理解。祂三日所建造的【殿】,指的是祂的【身體】,物質的聖殿只是基督的預表,現在基督的本體已經來了,祂要用復活的生命來建造屬靈的聖殿,讓神與人都能在其中得著滿足與安息。(23節) 名字代表一個人,所以信了【祂的名】,意即接受主耶穌(一12)。因看神蹟而來的信心,不一定是真的信心,主不能將祂交託給沒有真正信心的人。作者在此使用了一個文字技巧:許多人【信了(episteusan)】但主耶穌卻不將自己【交託(episteuen)】他們,他們對祂的【信(trust)】不足以讓主耶穌將自己【交託(entrust)】給他們。 思想: 真的信仰不是外表的冠冕堂皇,而是內心的態度, 真實的信心,不是用言語來表明,乃是向著主的存心;人的存心如何,因為主知道人的內心有甚麼。我們有否願意每日都【想起】神的話,知道內心要有甚麼呢? 祈禱:親愛主耶穌,在我們願意見證信仰的同時,更要讓我們知道心靈內裡的有甚麼,求主使我們不只是看重外表的見證,更願意每日好好【想起】神的話,成為我們內心每日要充滿的事情。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