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福音 約翰福音 4:43-54

約翰福音 4:43-54

【和合本】 經文影音內容: GOSPEL OF JOHN 釋經內容資料:

https://youtu.be/r3Sh7ULkOoE?si=uLz3EsF4dyCv7X7l

【聖經綜合解讀-約翰福音】 過了那兩天,耶穌離了那地方(撒馬利亞),往加利利去。但主耶穌表示【本地】指主耶穌的家鄉拿撒勒不尊敬他-他到自己的地方來,自己的人倒不接侍他(1:11)。但許多加利利人剛剛從耶路撒冷守逾越節回來,對主耶穌在耶路撒冷所行的神蹟記憶猶新,因此歡迎耶穌的到訪,但主耶穌知道他們的信心不真。當時希律安提帕作加利利和比利亞的分封王,這人是他的臣子之一。迦百農距離迦拿約30公里,路程約有一天。當耶穌又到了加利利的迦拿,就是祂從前變水為酒的地方。有一個大臣因為他的兒子在迦百農患病,就求主【下去】醫治垂危的兒子, 主耶穌雖是對大臣說話,如果沒有看見神蹟奇事,就總是不肯相信,但這句責備卻是針對所有的加利利人,因為主耶穌知道他們沒有真正相信(44節)。信心若是建立在神蹟奇事而非主的話上,這不是真的信心。那大臣心急如焚,不願與主耶穌爭辯。他相信主耶穌能醫治他的孩子,希望耶穌按照他的方法意願馬上求主【下去】醫治他的兒子(49節),主耶穌反而要求大臣按照主的說話作出回應,是因主一面堅持要人對祂有真信心,一面又以憐恤的心回應人的著急。大臣未看到神蹟就相信是真的信心,更因他從僕人聽到事情的結果而得到堅定,後得證實。從迦拿到迦百農大約要走一天。【未時】即第七時(以猶太計時法是下午一點,以羅馬計時法為下午七點)。這並不是說他在這以前不信主(50節)乃是說他對主的信心有了長進:從信靠到信服,從小信到深信;從客觀道理上的相信,到主觀經歷上的相信;從個人的相信,到全家的相信。53節大臣這並不是說他在這以前不信主,乃是說他對主的信心有了長進,並全家都信了。主耶穌在加利利兩次行神蹟,都是【記號】(【神蹟】的原文)。第一件是顯出祂豐盛的榮耀(2:11),第二件顯出祂勝過死亡的權柄。 思想: 從信靠到信服,從小信到深信;從客觀道理上的相信,到主觀經歷上的相信;從個人的相信,到全家的相信。正是神蹟中的進程,我們會否期望神蹟降臨,而沒有信心去配合神的工作呢? 祈禱:親愛主耶穌,我們面對生命中的急難時,或許我們都期望按照我們自我的方法,自我理解的模式求主將神蹟降下,並沒有明白主的作為,更沒有明白,對信靠主到信服主的重要,求主教導我們,使我們懂得去學習祢在在我們生命的旨意,更明白真正的信!阿們!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Related Post

約翰福音 16:1-15約翰福音 16:1-15

【約翰福音 經文中【跌倒】原文意思是【跌倒或陷入(罪中)】。【趕出會堂】輕則暫時剝奪權利,重則開除會籍,終身受到猶太社會的排斥與藐視(9:22),所以許多信主的猶太教領袖不敢公開承認(12:42)。這是約翰福音第三次提到【趕出會堂】。一切的事奉,若不是出於對神和基督的真認識,很容易導致可怕的錯誤, 主耶穌預先告訴門徒這些事,是要每個信徒的預備。當迫害臨到的時候,應當知道那是主耶穌早就預言過的事,因此就不會使信心跌倒。彼得曾經問主往哪裡去(13:36)多馬也問過同樣的問題(14:5)但他們其實不是在意主耶穌去哪裡,而是在意祂離去之後自己的處境。所以主耶穌說,他們當中沒人真正問過這個問題。【這事】指主耶穌即將離開,門徒將要遭受逼迫。門徒是為自己將要面臨的處境【滿心憂愁】。主耶穌並未責備門徒們的軟弱,反而是安慰他們,體諒他們的軟弱,告訴他們祂的離開【是與你們有益的】:一方面,門徒將藉著祂十字架救贖的死而得著救恩;另一方面,當祂升天之後,就可以在聖靈裡再來,不受時空限制地與門徒同在。聖靈降臨以後的工作,將證明不信的猶太人在罪、公義和審判的事上有罪。約翰福音裡的【世人】主要指當時不信主的猶太人(14:19,17:9)。【罪】原文是單數,不是指一般的罪行,而是指【不信】。【不信】乃是世人最基本的罪,也是最大的罪,聖靈來,證明主耶穌是神,世人不信主耶穌就是拒絕神。不信的猶太人自以為義,攻擊基督是被鬼附的(10:20)以為是在事奉神(2節)。聖靈來,證明主耶穌已經復活升天,是被父神高舉的義者,那些不信的猶太人所自以為的【義】是錯的。只有聖靈能幫助我們明白真理、進入真理的經驗(13節)。聖靈是為基督作見證的【一切的真理】指基督所教導的一切真理,【將來的事】包括基督的受死、復活、升天和再來審判。正如基督的目的是要榮耀父神,保惠師的目的也是榮耀基督,祂藉著啟示基督的真理來榮耀基督。父神已將萬有交給基督(3:35,13:3)但此處【凡父所擁有的】特別指強調來自父神的真理。 思想: 【你到哪裡去?】是門徒在耶穌將離開時的發問,耶穌你在那裡?神呀!你在那裡?都是人們面對將來,傍惶時作出的發問。當內心傍惶時主的話語成為我們的安慰,更藉著保惠師那真理的聖靈引導我們進入生命的真相。我們願意相信主的話讓聖靈引導我們的生命呢? 祈禱:親愛主,感謝祢藉著祢信實的話讓我們在人生的傍惶中充滿著安慰,更藉著聖靈引導我們明白生命的真相,求主每日使我們更加信靠祢,讓祢引導保守。阿們!

【和合本】 經文影音內容: GOSPEL OF JOHN釋經內容資料:《聖經綜合解讀》

約翰福音 18:28-40約翰福音 18:28-40

【約翰福音】 約翰福音沒提主耶穌在大祭司該亞法所主持的公會前的審判(太26:57-68;可14:53-65;路22:54-55)直接就說【從該亞法往衙門內解去】。根據對觀福音書,主耶穌是在吃過逾越節的筵席後被捉拿的(太26:17-21;可14:12-17;路22:14-21)而這裡卻說【不能吃逾越節的筵席】。【彼拉多】是羅馬帝國派駐猶太地的第五任巡撫,任期主後26-36年。通常住在凱撒利亞,但在重大節期都會鎮守耶路撒冷。根據猶太歷史學家約瑟夫的描繪,彼拉多是個個性倔強且冷酷無情的人。這些人的態度傲慢無禮,他們認為彼拉多應該照著他們的決定處死主耶穌,但彼拉多並不願意照他們的心意去做。倔強的彼拉多不接受猶太人的態度,反而向他們挑戰,讓他們自行決定。彼拉多知道猶太人沒有權利這麼做,當時猶太人是在羅馬帝國的統治下,被賦予有限的自治權力,除了對擅闖聖殿內院的外邦人之外,並無執行死刑的權柄。所以他們被迫承認【我們沒有殺人的權柄】。如果由猶太人執行死刑,一定是用石頭砸死,但主耶穌已說過祂將被【舉起】,即被釘十字架(3:14,8:28,12:32-33),只有當羅馬人執行死刑時,才有機會用此刑罰。主耶穌必須被掛在木頭上,才能擔當咒詛(申21:22-23)。彼拉多是羅馬的巡撫,只要不影響羅馬帝國的統治,通常是不過問猶太人的宗教紛爭,因此公會並未以宗教的罪名(太26:59-66)來控告主耶穌,而以政治罪名誣陷祂。主耶穌若自命為【猶太人的王】,即表示與羅馬政府對抗。【還是別人論我對你說的呢?】意思是如果是猶太人說的,那麼【猶太人的王】意思就是【彌賽亞】。彼拉多看不起猶太人,所以不關心什麼叫作【猶太人的王】。彼拉多說【你本國的人】主耶穌卻改變了對話的方向,說【我的國不是從世界來的】神國的建立是靠神的能力,不是靠人的勢力。【屬】原文指來源【我的國不屬這世界】指【我的國不是從世界來的】。彼拉多抓住主耶穌所提【我的國】想讓主耶穌親口承認祂想做這世界的王,但主耶穌反而說祂是來為神的真理作見證。彼拉多則墜入雲裡霧中問:【真理是什麼呢?】【真相是什麼?】彼拉多只是隨口一問,並不是在認真探問,所以未等答案就離開了,表明他對此問題並不太關切。【我查不出祂有什麼罪來】是宣告主耶穌不觸犯羅馬律法。這是彼拉多第一次宣告主耶穌無罪(18:38;19:4,6)。彼拉多想放了主耶穌,同時又想安撫猶太人,所以提到這個規矩。他說【猶太人的王】是想嘲弄猶太人。【強盜】原文含有革命分子與亂黨的意思,巴拉巴是當時造反的殺人犯(可15:7)。祭司長和長老們絕不同情造反者,因為他們的既得利益會因此受損,但此時卻慫恿民眾要求釋放巴拉巴(太27:20;可15:11)。世人寧願要殺人犯和強盜,也不要主耶穌,所以沒有一個真正的基督徒能得到全世界的愛戴。 思想:【我的國不是從世界來的】我要為真理作見證,我為此而生,也為此來到世上。屬世界的掌權者為自己的利益不斷行惡,但屬神的主卻為真理作見證,甚至受苦捨命。我們明白【真理是什麼呢?】 祈禱:主耶穌,感謝祢不只為我們來到世上,更為真理作見證甚至受苦捨命,願主使我們更愛惜真理,為主活出真理。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