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福音 約翰福音 4:31-42

約翰福音 4:31-42

【和合本】 經文影音內容: GOSPEL OF JOHN 釋經內容資料:

【聖經綜合解讀-約翰福音】 經文表示門徒買完食物回來對耶穌說:請吃,但耶穌表示自己已有食物,而且是門徒不知道的。(34節)主耶穌並不是不吃物質的食物,但祂生命中最重要的不是要滿足身體的需要,而是遵行神的旨意。耶穌要門徒知道遵行神的旨意絕非難負的擔子,乃是像吃食物一般自然,享受,最終使人們靈裡得著全然的飽足。主耶穌是要門徒注意福音在撒馬利亞人當中收成的時候已近在眉睫,可能是指那些聽了婦人的見證來找祂的撒馬利亞人。35節【到收割的時候還有四個月嗎】原文有韻律,是一句俗諺,意思是說:【莊稼必須按時候才會成熟,收割的時候還未到以前,無論如何催促也是徒然】。為主撒種的和收割的人應當彼此分享工作的快樂,而不必彼此競爭,因為事奉的果效是延續到永世。事奉神的人應當認識工作不是自己的,而是神的。所以不必為成功領人歸主而沾沾自喜,因為我們不過是收割神安排別人所撒下的種子;也不必因暫時未見果效而灰心氣餒,神的時候到了,自然會安排人去收割祂所揀選的莊稼。主的門徒所當做的就是儘自己的本分去撒種或收割,把結果和榮耀交給工作的主人。撒馬利亞婦人不太光彩的見證,卻能使猶太人幾百年的宿仇【好些撒馬利亞人信了耶穌】。真正的見證是見證主在自己身上的工作,而非宣揚我們自己的美德、功勞。信主的人經歷各有不同。有人相信是因為別人的見證(39節),更多是因為主【耶穌的話】神用不同的方法帶領罪人歸向祂。42節『現在我們信,不是因為你的話,是我們親自聽見了,知道這真是救世主。』猶太人所看不起的撒馬利亞人,竟然最早承認主耶穌是【救世主】的群體, 【救世主】這個詞語更是聖經唯一次出現!他們的信不是二手的信仰,不是只憑著婦人的見證, ,而是親身的經歷。 思想: 今天當我們【舉目向田觀看】的時候,同樣會發現到處都有許多人急需我們去傳福音。面對廣大世人的需要,我們有否仍注意自我的需要?還是明白到是要遵行上主的旨意,並且完成他的工作呢? 祈禱:親愛主耶穌,我們承認每日都會注視自我生活的需要,往往好像成為我們生命的必須似的,感謝主祢要提醒我們,生活中在我們身邊仍然有不少人的心靈需要,求主使我們明白生命最重要的是要遵行主祢的旨意, 並且完成祢的工作。阿們!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Related Post

約翰福音 7:1-24約翰福音 7:1-24

【和合本】 經文影音內容: GOSPEL OF JOHN 釋經內容資料:

【聖經綜合解讀-約翰福音】 經文記載耶穌【周遊】是指帶著門徒們到處講道。這是在五餅二魚神蹟之後六個月。 【住棚節】是猶太人的三大節期之一,是在猶太曆七月十五日開始,一連慶祝七天。期間,時值莊稼收割完畢以後,百姓都上耶路撒冷過節,居住在以樹枝臨時搭蓋的棚內(尼8:14-17),記念他們祖先四十年飄流曠野時住在帳棚內的經歷,並感謝神厚賜一年的豐收,所以也是一個歡樂的節期(利23:34,39-43;申16:13-15)。第3節【這裡】即加利利【上猶太去】指去耶路撒冷過節,那裡的地勢比加利利高。【門徒】並非指十二門徒,而是去耶路撒冷過節,被主耶穌吸引的人(2:23,4:45)。主耶穌的肉身弟弟和眾人一樣,認為彌賽亞應該用叫人驚嘆的神蹟奇事來獲得人的信任和跟隨,要達到這一目的,熱鬧的住棚節自然是最好的機會。也許弟弟們聽到主耶穌在作了生命之糧的演說後,許多【門徒】退去不再跟從祂,所以就幫主耶穌出主意,把這些人再吸引回來。主耶穌的肉身弟弟都經歷過祂所行的神蹟,也相信祂能行神蹟,但他們裡面還沒有真正認識祂的身份,所以說【不信祂】。主耶穌復活升天之後,他們也相信了(徒14;15:13;林前15:7;加1:19;雅1:1;猶1:1)。主耶穌可能因為祂知道猶太教領袖正在找機會除掉祂。因此【不是明去,似乎是暗去的】指不是照祂弟兄所提議的方式受人簇擁著張揚而去,而是以不引人注目的方式去遵行律法的規定。在那裡眾人為祂紛紛議論, 是【好人】或是【迷惑人的】,是因他們存在論斷者主觀的看法,而非基於客觀的事實,這裡的【猶太人】特指猶太教領袖,對主耶穌並未在知名拉比門下受過正式的訓練作出質疑。耶穌因此表示人只有存順服、遵行神旨意的心,才能明白神的旨意。18節當時法利賽人在教導人時都要引用別人的權威,例如某某拉比如此說,否則就會被認為驕傲,【是求自己的榮耀】。主耶穌並沒有引用拉比的話做祂的權威,但並不表明祂驕傲,因為祂只求父神的榮耀,因此祂是【真誠的人】(新譯本)【在祂心裡沒有不義】 。主耶穌在此更暴露了猶太教領袖們想要殺祂的念頭。作出對他們的指控,既然在安息日容許行割禮,免得違背摩西的律法,那麼,叫人得痊癒、安息的醫治,豈不更該容許在安息日進行嗎?主耶穌的意思是說,猶太教的領袖按照律法的字句斷定祂不該在安息日醫治人,相當於按外貌斷定是非。正是違反摩西律法吩咐人不可按外貌判斷(申1:16-17)。 思想: 耶穌面對至親的誤解,更面對同族人以他們雙重的標準向他的信仰作出挑戰,我們在信仰的路途中,有否同樣面對別人面我們信仰的沖擊呢?因著主耶穌的生命有否成為我們的鼓勵與支持呢? 祈禱: 主耶穌,多謝祢為我們面對的一切,更願意為我們承受別人的誤解與威脅,感謝主祢的一生成為我們的體恤,更成為我們的激勵,願我們繼續仰望祢,效法主祢前行。阿們!

約翰福音 6:1-21約翰福音 6:1-21

【和合本】 經文影音內容: GOSPEL OF JOHN 釋經內容資料:

【聖經綜合解讀-約翰福音】 【加利利海】實際是一個淡水湖,後因希律安提帕在其西南岸湖畔新建提比哩亞城作為首都,再度易名【提比哩亞海】。這許多人憑著對主耶穌行神蹟的認識來【跟隨祂】;五餅二魚的神蹟在四本福音書裡都有記載(太14:13-21;可6:30-44;路9:10-17)但只有約翰福音提到【猶太人的逾越節近了】。因此,這個事蹟是以【猶太人的逾越節】為背景,表明釘十字架的基督就是逾越節的羊羔。這裡離附近的鄉鎮不太遠,這些人可以回家吃飯,少吃一頓也沒問題。主耶穌說【我們從哪裡買餅叫這些人吃呢】?主耶穌問腓力,可能因為腓力的家鄉是伯賽大,熟悉這一帶的情況。【祂自己原知道要怎樣行】,但主耶穌卻問腓力,【是要試驗腓力】。祂也常常這樣問我們,【是要試驗】我們,顯明我們對祂的認識和信心如何。【試驗】並非因為主耶穌不知道腓力的內心,而是要把腓力的真實內心向自己顯明出來。當人承認自己的【不能】的時候,神就顯出祂的【能】,藉著神的【能】來證明神的兒子。當中的二百銀幣,是一筆需要工作大半年才能賺得的巨款。安得烈的話表明他並不認為這點食物能解除燃眉之急,他帶這孩童來見主耶穌,完全是因為孩童主動要來貢獻一點綿薄之力。【餅】和【魚】是加利利地區常見的食物。【那地方的草多】當時正是春天逾越節期間,綠草給使徒約翰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第一個【眾人】原文指一般人,包括男女老幼。第二個【眾人】原文是專指男人,因此【五千】只是指男人。當時的人數超過五千人:【吃的人,除了婦女孩子,約有五千】(太14:21)。【祝謝】是謝飯儀式,由猶太家庭的家長來做。門徒所收回的【十二個籃子】,比所擺上的【五個餅、兩條魚】多得多。 【籃子】指猶太人隨身攜帶、可掛在臂上盛載食物或雜物的柳條籃,可能十二個門徒把剩下的零碎裝滿了各自的籃子。眾人知道這應許,又看見主耶穌像摩西一樣在曠野供應食物,自然會想到主耶穌就是摩西所說的那一位先知。摩西帶領以色列人脫離埃及為奴之地,現在眾人也盼望主耶穌像摩西一樣將他們從羅馬的鐵蹄下救出來,所以【要來強迫祂作王】。因此祂【獨自又退到山上去了】。此時主耶穌正在山上獨自禱告(太14:23)。加利利海天氣變幻無常,常常突然發生風暴。【是我】直譯是【我是】。神的名字是【我是那我是】(出3:14),主耶穌一說【我就是】人就退後倒在地上(18:4-5),因為祂就是神。 思想: 因著耶穌基督彰顯祂的神性及大能,讓我們明白生命不再是獨享,更能分享;因著主的大能,我們能經歷主耶穌基督說: 『是我;不要怕!』 祈禱:親愛主耶穌,祢不只有愛更有大的能力,因著主祢讓我們生命中的不可能變為可能,是主祢讓我們生命不再懼怕。我們的心感謝主祢!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