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福音 約翰福音 4:1-15

約翰福音 4:1-15

【和合本】 經文影音內容: GOSPEL OF JOHN 釋經內容資料:

【聖經綜合解讀-約翰福音】 此時主耶穌離開猶太,可能是為了避免過早與法利賽人發生衝突(1節)因為祂的時候還沒有到(7:6),也可能是為了避免祂的門徒與施洗約翰的門徒之間發生磨擦(3:26)。從猶太地到加利利,從耶路撒冷經過撒瑪馬亞的道路最近,只需三天。平時猶太人通常選擇另外兩條路繞道而行,以避開他們不喜歡的撒馬利亞地區(路9:53)但【加利利人在傳統上都是經過撒馬利亞人的地方前往聖城去參加慶典的】《猶太古史記》卷20第118節),因此【必須經過撒馬利亞】的【必須】可能是因為地理因素,但更重要的是神要在撒馬利亞得著救恩(34節)。【敘加】在示劍城(創33:18-19)東邊基利心山和以巴路山之間的山谷。雅各曾在示劍城外買了一塊地(創33:19),後來他把【那塊地】賜給約瑟為產業(創48:22;書24:32),約瑟的骸骨埋葬在此(創33:19;書24:32)。【午正】即第六時,在猶太計時法是中午十二點,當中特別記述耶穌因為旅途疲倦了,他在地上也會勞累,因他是一位能與人身同感受活生生的人子。一般人通常在傍晚時份打水,而這位婦人卻在最炎熱的中午獨自出來打水,可能因為名聲不好(18節)所以盡量避免與別人碰面。【請你給我水喝】主耶穌藉此要求,主動接觸那自我隱藏很久的那婦人!原來以色列餘民和異族的混血後裔就是撒馬利亞人。猶太人從不承認他們是同族,幾百年中雙方彼此傷害,結怨很深。因此【沒有來往】可指是【不共享器物】因為猶太人認為所有的撒馬利亞人都是不潔淨的。(10節)【恩賜】一詞在約翰福音中只出現這一次,主耶穌所帶來的神的恩賜是【活水】就是神所賜的聖靈,婦人誤會主耶穌所說的【活水】是指從地下泉水進入井內的水,就提醒祂井很深。婦人更認為主耶穌自視太高,自以為比給他們這口井的雅各還要了不起。耶穌向婦人表示(13節)人從地上的事物雖然可以得著一些肉體和精神的滿足與快樂,但不能解決靈裡深處永遠的乾渴。凡接受聖靈的人,能一直不斷地經歷到這恩賜,就像泉源一般湧流不息, 【我所賜】、【就永遠不渴】、【成為泉源】這幾個動詞都是將來式,表示主耶穌的應許要等到聖靈來臨時才實現(7:37-39)。【湧】直譯為【跳出來】(徒3:8,14:10)比喻聖靈在信徒身上的活潑工作。讓人對在今世的乾渴得到滿足,但婦人還沒弄懂主耶穌所說的【活水】的意思。 思想:主耶穌主動去到認為敵對的群體,更主動去到生命自我躲藏的婦人,因為主耶穌是光,更帶給人活水,是從內裡能以經歷的活水,直湧永生。 祈禱:親愛主,感謝祢是光,祢不但光照我們的黑暗,更帶給我們生命的恩賜, 在我們裡面成為活水的泉源, 直湧到永生。因主祢生命不再乾渴,更能湧流出主祢賜予的生命。阿們!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Related Post

約翰福音 5:1-18約翰福音 5:1-18

【和合本】 經文影音內容: GOSPEL OF JOHN 釋經內容資料:

【聖經綜合解讀-約翰福音】 【猶太人的一個節期】可能是逾越節、五旬節和住棚節等三大節期之一,猶太人要在此三大節期上耶路撒冷過節。【羊門】(尼三1)位於聖殿東北角,獻祭用的羊都由這門牽入。經文耶穌再上耶路撒冷去過節。去到一處名叫【畢士大】意思是【憐憫之家】。當中躺著許多病人,有瞎眼的,瘸腿的和癱瘓的。他們都是等候一個時機, 天使按時下去攪動池水時, 誰先下去,無論患甚麼病,都會痊愈,水動時很可能是因地下暗流的流動而造成的。但聖經並沒有明說這個傳說是否屬實。但這處【憐憫之家】正是帶給絕望很久的人的希望, 當中記述一位癱瘓了三十八年的人,三十八年都帶著希望得到醫冶,結果等足三十八年。這病人並沒有求告主耶穌,因為他根本不認識祂,但主耶穌卻主動去就近他,體恤他。更問他了一個很奇怪的問題:問這位病人你想痊愈嗎?耶穌真的不知道他的問題?從那病人的對答明白到,耶穌要將他三十八年內心的鬱結,絕望,苦澀表達出來,耶穌明白到要他真正得醫治不是他的肉體,而是他的內心,人看似憐憫的制度,變成不公平,不平等的經歷。但主耶穌的命令一發出,醫治的能力就立即產生,使他從絕望中的得醫治。及後猶太人質問那病人, 他們不關心是誰使他痊癒的,卻關心是誰讓他拿褥子走的。摩西律法禁止人在安息日做工,並沒有禁止人在安息日拿褥子走路(出20:10-11;31:13-17) 在安息日拿著褥子走屬於【將東西從某處拿到另一處】所以被人責備。並非病人一定要有信心才能得醫治,這人連主耶穌是誰都不認識,更談不上信心了。或許耶穌可以避開相關的爭論,但耶穌暗示這人的病是由犯罪而來,希望他不再犯罪(14節)猶太人是問那人誰叫他拿褥子走路(12節)而那人卻對他們見證誰使他痊癒。依照猶太人文士對摩西律法的解釋,除非病人性命堪虞,不然在安息日治病是違反誡命的。因此,耶穌被猶太人因著安息日的規條開始迫害他,更因耶穌向他們表示到現在,我父都在工作,我也在工作,猶太人不敢稱神為【我的父】耶穌的表達清楚將個人與神有特殊親密與神平等的關係。 思想: 這個人癱瘓了三十八年,忍受肉身的折磨和精神的空虛。更因看似憐憫人的制度,成為公平不平等的經歷,我們有否只寄望生活中的制度帶給我們希望呢?耶穌與天父的平等,但生命中仍然受不平等的經歷,有否因著主成為我們生命的力量呢? 祈禱:親愛主耶穌,感謝祢帶給我們生命的不是規條,不是制度,而是愛,是主動進入我們生命中的愛,儘管我們內心有多的鬱結,絕望,苦澀,因著主祢成為我們生命的力量。阿們!

約翰福音 7:1-24約翰福音 7:1-24

【和合本】 經文影音內容: GOSPEL OF JOHN 釋經內容資料:

【聖經綜合解讀-約翰福音】 經文記載耶穌【周遊】是指帶著門徒們到處講道。這是在五餅二魚神蹟之後六個月。 【住棚節】是猶太人的三大節期之一,是在猶太曆七月十五日開始,一連慶祝七天。期間,時值莊稼收割完畢以後,百姓都上耶路撒冷過節,居住在以樹枝臨時搭蓋的棚內(尼8:14-17),記念他們祖先四十年飄流曠野時住在帳棚內的經歷,並感謝神厚賜一年的豐收,所以也是一個歡樂的節期(利23:34,39-43;申16:13-15)。第3節【這裡】即加利利【上猶太去】指去耶路撒冷過節,那裡的地勢比加利利高。【門徒】並非指十二門徒,而是去耶路撒冷過節,被主耶穌吸引的人(2:23,4:45)。主耶穌的肉身弟弟和眾人一樣,認為彌賽亞應該用叫人驚嘆的神蹟奇事來獲得人的信任和跟隨,要達到這一目的,熱鬧的住棚節自然是最好的機會。也許弟弟們聽到主耶穌在作了生命之糧的演說後,許多【門徒】退去不再跟從祂,所以就幫主耶穌出主意,把這些人再吸引回來。主耶穌的肉身弟弟都經歷過祂所行的神蹟,也相信祂能行神蹟,但他們裡面還沒有真正認識祂的身份,所以說【不信祂】。主耶穌復活升天之後,他們也相信了(徒14;15:13;林前15:7;加1:19;雅1:1;猶1:1)。主耶穌可能因為祂知道猶太教領袖正在找機會除掉祂。因此【不是明去,似乎是暗去的】指不是照祂弟兄所提議的方式受人簇擁著張揚而去,而是以不引人注目的方式去遵行律法的規定。在那裡眾人為祂紛紛議論, 是【好人】或是【迷惑人的】,是因他們存在論斷者主觀的看法,而非基於客觀的事實,這裡的【猶太人】特指猶太教領袖,對主耶穌並未在知名拉比門下受過正式的訓練作出質疑。耶穌因此表示人只有存順服、遵行神旨意的心,才能明白神的旨意。18節當時法利賽人在教導人時都要引用別人的權威,例如某某拉比如此說,否則就會被認為驕傲,【是求自己的榮耀】。主耶穌並沒有引用拉比的話做祂的權威,但並不表明祂驕傲,因為祂只求父神的榮耀,因此祂是【真誠的人】(新譯本)【在祂心裡沒有不義】 。主耶穌在此更暴露了猶太教領袖們想要殺祂的念頭。作出對他們的指控,既然在安息日容許行割禮,免得違背摩西的律法,那麼,叫人得痊癒、安息的醫治,豈不更該容許在安息日進行嗎?主耶穌的意思是說,猶太教的領袖按照律法的字句斷定祂不該在安息日醫治人,相當於按外貌斷定是非。正是違反摩西律法吩咐人不可按外貌判斷(申1:16-17)。 思想: 耶穌面對至親的誤解,更面對同族人以他們雙重的標準向他的信仰作出挑戰,我們在信仰的路途中,有否同樣面對別人面我們信仰的沖擊呢?因著主耶穌的生命有否成為我們的鼓勵與支持呢? 祈禱: 主耶穌,多謝祢為我們面對的一切,更願意為我們承受別人的誤解與威脅,感謝主祢的一生成為我們的體恤,更成為我們的激勵,願我們繼續仰望祢,效法主祢前行。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