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福音 約翰福音 9:1-17

約翰福音 9:1-17

【和合本】 經文影音內容: GOSPEL OF JOHN 釋經內容資料:

【聖經綜合解讀-約翰福音】 經文表示耶穌走路的時候,看見一個人生來是瞎眼的。當時猶太人往往將苦難視為當事人或他父母犯罪所帶來的報應。門徒的問題正是很多人對苦難的問題,因此耶穌的回答:不是苦難的責任,而是苦難的本身,就是 【神的作為】是要在滿了缺欠的人身上顯出恩典,讓祂的兒子到地上來補滿人的缺欠,把人的缺欠改變為完全,把虧缺神榮耀的人重新恢復成為神的榮耀。主耶穌更要求門徒【我們】趁著白天,跟隨祂的人一起做神的工作,在人身上恢復神的榮耀,補滿人生命的缺欠。耶穌宣告他是世上的光,因世人眼瞎,就是因為缺少生命,所以沒有光;人若有生命,就必能夠看見。在那瞎子未有要求下主耶穌將口水與泥土摻和起來的動作,正是猶太人在安息日被禁止的三十九項工作之一,明顯耶穌藉著這些的舉動,表示對猶太人在安息日理解的挑戰。【他去一洗,回頭就看見了】是接受主的權柄叫他得醫治,是順服使他脫離了黑暗的轄制。【西羅亞】意思就是【奉差遣】過節的猶太人上到聖殿之前,要先在這裡潔淨全身,住棚節用來行澆水禮的水也是從西羅亞池取來的。因此瞎子經歷神蹟,使四周的人都起了議論,但眾人聽到同樣的見證,因著人心的不同,法利賽人竟然分成了兩派。儘管從那瞎子主觀的見證下表示主就是先知,但看見了神的權柄而不服神的權柄,這是因靈裡面的眼睛瞎了。外面的眼瞎還可以被主醫治,裡面的眼瞎卻會堅持拒絕主,把人永遠拘禁在黑暗中。 思想:生命中每每經歷自身或是別人的苦難時,都不奇然地發問,點解?更希望找出答案,找出原因,但經文讓我們明白的不是原因,不是答案,而是生命,能夠在困苦中都能經歷【神的作為】的生命,我們願意相信接受生命經歷無論是苦與哀背後都是經歷【神的作為】生命的機會嗎? 祈禱:感謝主讓我們生命有喜有哀,有苦有樂,是主祢讓我們明白生命能因著祢使我們經歷【神的作為】,求主開我們眼睛使我們明白主祢在我們生命的作為與經歷。阿們!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Related Post

約翰福音 19:1-9約翰福音 19:1-9

【約翰福音】 羅馬人打罪犯的鞭子是用皮帶做的,上面嵌有小塊骨頭或金屬,能把人打得皮開肉綻。彼拉多試圖藉著鞭打主耶穌來平息猶太人的忿怒(路23:16,22)使他可以釋放主耶穌(12節),結果卻是加增了主耶穌所受的痛苦和凌辱。這正應驗了【因祂受的刑罰我們得平安,因祂受的鞭傷我們得醫治。我們都如羊走迷,耶和華使我們眾人的罪孽都歸在祂身上】(賽53:5- 6)。【紫袍】本為羅馬士兵的朱紅色外袍,褪色後顏色接近皇室所穿的紫色,用來將主耶穌打扮成【猶太人的王】來戲弄凌辱祂。【又挨近祂】原文意思是【不斷走到祂面前】兵丁乃是不斷地重複嘲弄祂的舉動。這些兵丁不是羅馬的正規營隊,而是從周圍地區的腓尼基人,亞述人或撒馬利亞人中臨時抽調的後援隊伍。他們對猶太人絕無好感,把一個【猶太人的王】交給他們任意擺佈,正可藉此發洩他們的反猶太情緒。主耶穌被崇尚法治的羅馬帝國審判官宣判為無罪。第4節這是彼拉多第二次宣告主耶穌無罪(18:38;19:4,6)。【你們看這個人】這句話可能同時表達了同情和輕蔑。彼拉多或許是想引眾人注意主耶穌頭戴荊冕,身上傷痕累累,滿布瘀青的模樣,能博得他們的同情而放過祂。【十字架】是當時羅馬帝國處決重大人犯的酷刑,只對強盜、殺人放火、叛國等罪大惡極的囚犯施此刑罰,羅馬的公民不受此刑。【釘祂十字架】不但應驗了主耶穌自己的預言(太20:19,太26:2)也應驗了舊約的預言【為我們受了咒詛】(申21:23;民21:8-9;加3:13)。第6節這是彼拉多第三次宣告主耶穌無罪(18:38;19:4,6)。猶太人終於透露了實情,主耶穌不是犯了叛亂罪,而是違犯了他們對律法的解釋。他們以為這樣棄絕主耶穌可以捍衛律法的尊嚴,沒想到主耶穌正是要以祂的死來滿足律法的要求,成就神憐憫人的恩典。彼拉多的【害怕】(8節)可能是出於迷信心理,不知是何方神聖藉耶穌降臨世間,而他剛剛鞭打了祂。【你是在那裡來的】(9節)意思是【你到底是誰】。【耶穌卻不回答】應驗了【祂被欺壓,在受苦的時候卻不開口。祂像羔羊被牽到宰殺之地,又像羊在剪毛的人手下無聲,祂也是這樣不開口】(賽53:7)。 思想:祂到自己的地方來,自己的人卻不接受祂!耶穌基督誠然擔當我們的憂患,背負我們的痛苦,因祂愛我們,為我們捨己!祈禱:主耶穌,感謝祢傾盡祢的一生來愛我們,甚至為我們死,願主愛每日充滿我們的心。阿們!

約翰福音 18:28-40約翰福音 18:28-40

【約翰福音】 約翰福音沒提主耶穌在大祭司該亞法所主持的公會前的審判(太26:57-68;可14:53-65;路22:54-55)直接就說【從該亞法往衙門內解去】。根據對觀福音書,主耶穌是在吃過逾越節的筵席後被捉拿的(太26:17-21;可14:12-17;路22:14-21)而這裡卻說【不能吃逾越節的筵席】。【彼拉多】是羅馬帝國派駐猶太地的第五任巡撫,任期主後26-36年。通常住在凱撒利亞,但在重大節期都會鎮守耶路撒冷。根據猶太歷史學家約瑟夫的描繪,彼拉多是個個性倔強且冷酷無情的人。這些人的態度傲慢無禮,他們認為彼拉多應該照著他們的決定處死主耶穌,但彼拉多並不願意照他們的心意去做。倔強的彼拉多不接受猶太人的態度,反而向他們挑戰,讓他們自行決定。彼拉多知道猶太人沒有權利這麼做,當時猶太人是在羅馬帝國的統治下,被賦予有限的自治權力,除了對擅闖聖殿內院的外邦人之外,並無執行死刑的權柄。所以他們被迫承認【我們沒有殺人的權柄】。如果由猶太人執行死刑,一定是用石頭砸死,但主耶穌已說過祂將被【舉起】,即被釘十字架(3:14,8:28,12:32-33),只有當羅馬人執行死刑時,才有機會用此刑罰。主耶穌必須被掛在木頭上,才能擔當咒詛(申21:22-23)。彼拉多是羅馬的巡撫,只要不影響羅馬帝國的統治,通常是不過問猶太人的宗教紛爭,因此公會並未以宗教的罪名(太26:59-66)來控告主耶穌,而以政治罪名誣陷祂。主耶穌若自命為【猶太人的王】,即表示與羅馬政府對抗。【還是別人論我對你說的呢?】意思是如果是猶太人說的,那麼【猶太人的王】意思就是【彌賽亞】。彼拉多看不起猶太人,所以不關心什麼叫作【猶太人的王】。彼拉多說【你本國的人】主耶穌卻改變了對話的方向,說【我的國不是從世界來的】神國的建立是靠神的能力,不是靠人的勢力。【屬】原文指來源【我的國不屬這世界】指【我的國不是從世界來的】。彼拉多抓住主耶穌所提【我的國】想讓主耶穌親口承認祂想做這世界的王,但主耶穌反而說祂是來為神的真理作見證。彼拉多則墜入雲裡霧中問:【真理是什麼呢?】【真相是什麼?】彼拉多只是隨口一問,並不是在認真探問,所以未等答案就離開了,表明他對此問題並不太關切。【我查不出祂有什麼罪來】是宣告主耶穌不觸犯羅馬律法。這是彼拉多第一次宣告主耶穌無罪(18:38;19:4,6)。彼拉多想放了主耶穌,同時又想安撫猶太人,所以提到這個規矩。他說【猶太人的王】是想嘲弄猶太人。【強盜】原文含有革命分子與亂黨的意思,巴拉巴是當時造反的殺人犯(可15:7)。祭司長和長老們絕不同情造反者,因為他們的既得利益會因此受損,但此時卻慫恿民眾要求釋放巴拉巴(太27:20;可15:11)。世人寧願要殺人犯和強盜,也不要主耶穌,所以沒有一個真正的基督徒能得到全世界的愛戴。 思想:【我的國不是從世界來的】我要為真理作見證,我為此而生,也為此來到世上。屬世界的掌權者為自己的利益不斷行惡,但屬神的主卻為真理作見證,甚至受苦捨命。我們明白【真理是什麼呢?】 祈禱:主耶穌,感謝祢不只為我們來到世上,更為真理作見證甚至受苦捨命,願主使我們更愛惜真理,為主活出真理。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