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福音 約翰福音 12:37-50

約翰福音 12:37-50

【和合本】經文影音內容: GOSPEL OF JOHN釋經內容資料:

《聖經綜合解讀》【約翰福音】 經文表示若沒有父神的揀選,即使主耶穌親自行神蹟,教導,人還是不會信。38節引自希臘文七十士譯本賽53:1。39-40節引自賽6:10但與原文有所出入。當人故意不認識神的時候,神就任憑他們(羅1:28)所以說是神【叫他們瞎了眼,硬了心】。【祂的榮耀】原指神的榮耀(賽6:3)但作者指出以賽亞在聖殿裡看見的其實是基督的榮耀,因為父與子原為一(10:30)。42節這是約翰福音第二次將信耶穌與被逐出猶太會堂的威脅連結在一起(9:22,12:42,16:2)。在猶太社會中,個人的身分全繫於他在家庭和社區的地位,被趕出會堂就是一件很可怕的事。信徒只在心裡相信,不敢向人承認,就是【愛人的榮耀,過於愛神的榮耀】。44至50節是主耶穌最後一次向群眾公開的講道,從此以後,祂就不再向猶太人說甚麼話了。所以這段話可說是主向猶太人講道的總結。主耶穌對祂的聽眾最後再提供一次【不住在黑暗裡】的機會。 【光】指將父神啟示出來,【黑暗】則代表對神的無知,以致使自己淪為那惡者的獵物。47節這裡的意思並不是說,主耶穌完全不對人施行審判(5:30);乃是說祂來到世上的主要目的,是要拯救世人(3:17,8:15),而不是要審判世人。對於領受主話的人,主耶穌的話要拯救他;對於拒絕主話的人,主耶穌的話要審判他。主所講的道已經把祂的所是和所做都說清楚了,在末日時,主所說的這些話會成為定他們罪的證據,叫人無法推諉。主耶穌的話之所以有如此的決定力,是因為祂所說的是父神要祂講的話,所以拒絕主耶穌的話就是拒絕神的話,沒有人能拒絕神的話而不受懲罰。可悲的是,人們所拒絕的神的話,正是能使人獲得永生的話!神的命令乃是要賜人永生,所以接受祂的命令的人就有永生,拒絕祂的命令的人就要滅亡。 思想:人若拒絕這十字架的唯一救法,就只有留在審判中等候定罪,人的拒絕不是不知道,不是沒有經歷,而是內心的剛硬,更是因愛人的榮耀過於愛神的榮耀。 祈禱:主耶穌,我們知道主祢是光,祢是我們生命的救主,求主引導我們,面對世間各種的挑戰,或許我們會懼怕,或許沒有勇氣承認主祢。使我們知道承認主祢不是表面的認知,而是愛,讓我們更明白祢的愛,使我們更有勇氣愛祢見證祢。阿們!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Related Post

約翰福音 21:12-19約翰福音 21:12-19

門徒中沒有一個敢問祂:你是誰?因為知道是主。這些門徒在外面是不知道【你是誰】但是裡面卻又莫名其妙地知道。世上一切的宗教,只有要求,卻沒有供應;惟有我們的主,祂不但有要求,且有供應。主總是先有供應,後才有要求。耶穌對西門.彼得說:『約翰的兒子西門,你愛我比這些更深嗎?』可能是與那些魚,船,網相比,也可能是與其他門徒對主的愛相比。但彼得經過三次不認主的失敗,已經不敢對自己的肉體再有自信,所以只敢說【你知道我愛你】。主耶穌指派彼得【餵養我的小羊】意思是為信徒提供屬靈的糧食。主耶穌指派彼得【牧養我的羊】意思是牧養一般的信徒。彼得【憂愁】可能因為他覺得主耶穌對他前兩次的回答不滿意。但主耶穌可能是給彼得三次機會來重新恢復他,因他曾三次不認主(18:15-17,25-27)。主耶穌指派彼得【餵養我的羊】意思是為一般信徒提供屬靈的糧食。主耶穌在15,16節的問話中所用的【愛】原文是agapaō,而彼得回答的【愛】原文是phileō,而17節的問和答中的【愛】原文都是phileō。有人認為agapaō是指【神聖愛】而phileō是指【朋友之愛】;實際上,agapaō和phileō在約翰福音中是同義詞。使徒約翰既用agapaō來描述聖父對聖子的愛(10:17;15:9;17:23,24,26)主耶穌對拉撒路的愛(11:5)主耶穌對使徒約翰的愛(13:23;19:26;21:7,20)父神對門徒的愛(14”23);也用phileō來描述聖父對聖子的愛(5:20)主耶穌拉撒路的愛(11:3,36)主耶穌對使徒約翰的愛(20:2)父神對門徒的愛(16:27)。主耶穌預言彼得年老時被逮捕與殉道的情形(19節),彼得對此預言銘記在心(彼後1:14)。根據古教會的傳說,使徒彼得不但是為主被釘十字架而殉道,並且還要求行刑的人將他倒釘,因為他自覺不配與主有同樣的死法。 思想:在我們失敗軟弱時,主耶穌明白我們最需要的不是道理,不是教義,而是愛,這不是一種的溺愛,而是讓我們再次有勇氣跟蹤主的愛!使我們不再靠自己自把自為的愛,而是信任主在我們生命中獨特安排的愛! 『你跟從我吧!』 祈禱:親愛主耶穌,多謝祢愛我們,更使我們生命面對軟弱時都能經歷主祢的愛,是祢的愛使我們有勇氣面對我們的軟弱,面對我們的將來,求主使我們愛祢更願意一生跟隨祢。阿們!

約翰福音 5:19-29約翰福音 5:19-29

【和合本】 經文影音內容: GOSPEL OF JOHN 釋經內容資料:

【聖經綜合解讀-約翰福音】 經文段落中的我實實在在告訴你們共有三次,分開了耶穌想要表達的信息,耶穌先表示只有子的所作完全根據父,父能藉著子來啟示祂自己。【父愛子】是子的使命和權柄的來源。而【比這些更大的事】就是主耶穌到地上的兩大工作:使人得生命和執行審判(21-30節)。這不單是父的心意,也同樣是子的心意。主耶穌審判的目的是為要供應人生命(21節),祂的供應生命和執行審判的職責是一致的。神雖喜歡人能活著,但祂不能容讓罪繼續轄制人,不能容讓神所造的世界充滿不義。父與子是合一的,父高舉子,叫子可以全然地彰顯父,榮耀父。因此,人若不信主耶穌,就是不信神; 若不敬拜主耶穌,就是不敬拜神。此外,耶穌實實在在告訴們:永生是今生從地上開始的,信徒在信主的那一刻,就【已經出死入生了,嚐到永生與天父緊密的關係的滋味了。他再實實在在告訴你們:【時候將到,現在就是了】這句話表示基督不僅是在將來會叫死人復活,並且祂現在就能賜人生命。26節天父【賜給祂兒子同等的神性、同樣的生命】,因為惟有神才【在自己有生命】即自有永有的生命。神讓降卑成為【人子】的主耶穌來執行審判,祂是以完全人的身份來審判罪人,叫悖逆的人無話可說。神審判人,人會認為是以大壓小。但神讓降卑成為「人子」的主耶穌來執行審判, 祂是以完全人的身分來審判罪人,叫悖逆的人無話可說。29節包括了主耶穌的兩種權柄:賜人生命和執行審判,這裡不是說【得生】是靠【行善】而是說人若得著神所賜的永生,自然就會行善(弗2:10)因為外面的善行乃是裡面生命的流露。因此,接受定罪的都是沒有得著生命的,得著生命的就不會被定罪。【行善】的【行do】字和【作惡】的【作practice】字,在原文是有分別的, 【作惡的】是犯罪習以為常。因此,接受定罪的都是沒有得著生命的,得著生命的就不會被定罪。 思想:耶穌再三以實實在在告訴你們,要我們知道祂的工作,賜人生命和執行審判,全因主耶穌深信【父愛子】,耶穌要彰顯的不是祂的身份,不是祂的地位,而是生命與愛的流露;這愛不是對人的縱容,而是對天父旨意因信任的執行,耶穌帶給人生命正是讓人信靠天父的生命! 祈禱:主耶穌,感謝祢不單將天父啟示我們,更彰顯天父的愛與生命,是主祢給予我們與天父緊密的關係,願主使我們活出天父旨意的生命。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