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福音 約翰福音 12:1-19

約翰福音 12:1-19

【和合本】經文影音內容: GOSPEL OF JOHN釋經內容資料:

《聖經綜合解讀》【約翰福音】 主耶穌叫拉撒路復活,是約翰福音記載的最後一個神蹟。【伯大尼】意思是無花果之家,困苦之家。這晚宴可能設在長大麻風的西門家(太26:6;可14:3)拉撒路是陪客,馬大被請來幫忙。抹膏是當時社會表示歡迎和尊敬的禮儀,通常是將膏抹在頭上。 【真哪噠香膏】是印度進口的甘松香油,價格昂貴。在筵席間以香膏塗抹貴賓是古代中東的習俗,不過使用如此大量的昂貴香膏顯得很奢侈。馬利亞以自己最榮耀的【頭髮】來擦主耶穌最低下的【腳】。這香膏值三十兩銀子,就是300得拿利烏,相當於普通人300天的工資,是寡婦兩個小錢的19200倍。主耶穌接受這麼昂貴的香膏,香膏用在主身上就枉費【週濟窮人】不枉費? 正是一些看起來屬靈,善良的理由,奪取了基督在信徒心中該有的地位。猶大跟隨主三年半,蒙主託付重要的財務重任,但仍勝不過錢財的誘惑。不是因為主耶穌缺乏智慧,用人不當,而是人越在哪裡軟弱,主越要我們在哪裡服事。伯大尼的馬利亞在主死之前抓住機會膏了主,抹大拉的馬利亞在主死之後想要去膏主,卻沒能機會(可16:1-6)。馬利亞領會了主耶穌屢次關於十字架的教導,她靈裡的敏銳滿足了主的心意。主耶穌不是否定【週濟窮人】的義務(申15:11),而是要門徒不要把人的需要看得高於主,只有做在主身上的【行善】才有永遠的價值。(10節)【祭司長】多為撒都該人,他們不相信復活(太22:23)在猶太公會中影響力最大。他們與羅馬人合作,是政治,宗教上的既得利益者。拉撒路沒有說過一次話,沒有講過一篇道,但他是一個從死裡復活(1節)的見證。表示我們行事為人與基督的福音相稱(腓1:27)往往會產生比話語見證更大的果效。每年逾越節時,耶路撒冷的人口都會暴增。主後一世紀的猶太史學家約瑟夫說,有一回在逾越節時作了人口統計,總共有兩百七十萬人之多。【棕樹枝】常用於節慶(利23:40)。在住棚節和修殿節時,朝聖者都會用棕樹枝作為敬拜的一部分,棕樹枝也是勝利和王權的象徵。當群眾拿著棕樹枝來迎接主耶穌時,就表示他們視祂為君王。主耶穌得著國度的途徑不是來自人的擁戴,而是祂自己從死裡復活,然後在父神的手中接受權柄,這次進耶路撒冷,只是像徵性地顯出國度的榮耀。【和散那】是【求祢立刻拯救我們】(詩118:25)的意思,當時已經轉用作頌讚的呼聲。【奉主名來的以色列王,是應當稱頌的】引自詩118:26,這裡【奉主名來的】指那要來的彌賽亞,【以色列的王】是群眾在此附加上去的稱呼。14節引自亞九9,在那裡預言彌賽亞是騎著驢駒的和平之君。為了應驗這個預言,主耶穌刻意騎著驢駒進入耶路撒冷,表示祂不是大眾所期盼的政治軍事領袖,而是將和平帶給全人類的和平之君。【眾人】有許多只是出於對神蹟奇事的好奇,並非相信祂是神的兒子。法利賽人現在已經不能公開捉拿祂了。 思想: 有人獻上最好給主,有人從主身上獲取利益,不是因有太多的事奉,更不是為著主的喜悅而作可能只是為著眼見的需要我們有否同樣只顧表面上好像是為主的事奉,沒有讓主進入讓主作王居首位呢? 祈禱:親愛主,祢是我們的王,祢是我們的主,我們榮幸地能為主祢的獻上,更感謝能讓祢進入我們的內心,讓主祢成為我們生命的王。阿們!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Related Post

約翰福音 2:13-25約翰福音 2:13-25

【和合本】 經文影音內容: GOSPEL OF JOHN 釋經內容資料:

【聖經綜合解讀-約翰福音】 【逾越節】是猶太人每年三大節期之一,為了記念他們的祖先蒙神拯救出埃及,所有的猶太成年人都應該在逾越節期間上耶路撒冷去過節。這是約翰福音提到主耶穌五次去耶路撒冷過節的第一次。當時聖殿的祭司允許商人在聖殿的外邦人院售賣獻祭用的牛羊鴿子及其他祭品;又因聖殿不收希臘和羅馬的錢幣,猶太人繳納丁稅或奉獻必須用指定的推羅舍客勒,所以有兌換銀錢的人提供方便。這類買賣表面似乎並無不妥,實際已成為【以敬虔為得利的門路】(提前6:5)玷污了聖殿。主耶穌潔淨聖殿,其他三卷福音書均記載在祂被釘十字架之數天前發生(太21:12-13;可11:15-17;路19:45-46)但本書則記載在祂公開傳道之後不久發生。其中很可能主耶穌曾兩次潔淨聖殿,第一次是以神兒子的身份來潔淨聖殿,所以稱殿為【我父的殿】;第二次是以彌賽亞君王的身份來潔淨聖殿,所以稱殿為【我的殿】(太21:13,可11:17;路19:46)。但若按著上文潔淨的主題,是作者對有關信息的延伸,更是對當時那些猶太人的領袖只按著他們對律法加添的規定,從生活上的潔淨到聖殿中的潔淨所出反響。本書常以【想起】這詞形容門徒在主耶穌復活以後,對祂生平事蹟的回想與領會(22節;12:16;14:26)。18節【還顯什麼神蹟給我們看呢】意思是【還有什麼記號,能讓我們看了就相信你從神那裡得著權柄做這些事】?【你們拆毀這殿】:表示神不再在其中,雖然外表的宗教活動還是很熱烈,但聖殿裡的實際內容已經被【拆毀】了。【我三日內要再建立起來】象徵主耶穌的身體(21節)將要在被釘死以後第三日復活(太16:21)。主耶穌的話常常需要從屬靈的角度來理解。祂三日所建造的【殿】,指的是祂的【身體】,物質的聖殿只是基督的預表,現在基督的本體已經來了,祂要用復活的生命來建造屬靈的聖殿,讓神與人都能在其中得著滿足與安息。(23節) 名字代表一個人,所以信了【祂的名】,意即接受主耶穌(一12)。因看神蹟而來的信心,不一定是真的信心,主不能將祂交託給沒有真正信心的人。作者在此使用了一個文字技巧:許多人【信了(episteusan)】但主耶穌卻不將自己【交託(episteuen)】他們,他們對祂的【信(trust)】不足以讓主耶穌將自己【交託(entrust)】給他們。 思想: 真的信仰不是外表的冠冕堂皇,而是內心的態度, 真實的信心,不是用言語來表明,乃是向著主的存心;人的存心如何,因為主知道人的內心有甚麼。我們有否願意每日都【想起】神的話,知道內心要有甚麼呢? 祈禱:親愛主耶穌,在我們願意見證信仰的同時,更要讓我們知道心靈內裡的有甚麼,求主使我們不只是看重外表的見證,更願意每日好好【想起】神的話,成為我們內心每日要充滿的事情。阿們!

約翰福音 21:1-11約翰福音 21:1-11

【約翰福音】 提比哩亞海】實際上是一個淡水湖,古名基尼烈湖(民34:11)後改稱革尼撒勒湖(路5:1)繼稱【加利利海】(太4:18)後因希律安提帕在其西南岸湖畔新建提比哩亞城作為首都,再度易名【提比亞海】。約20:31已經明顯地作了全書結束的交代,但是聖靈感動使徒約翰,特意加上二十一章。這裡一共有七個門徒【七】在聖經裡代表完整。他們照著主耶穌的吩咐,回到加利利等候主耶穌(可14:28;16:7)捕魚可能是為了解決食物問題,而不是想重操舊業。夜晚通常是捕魚的最佳時機,彼得是個老練的漁夫,但他們竟然整夜打不著魚,這是他們第二次經歷這樣的事情(路5:5)。我們若有甚麼窮乏的經歷,對我們未嘗不是一件好事,因為它能使我們更多經歷主,認識主。門徒正捕魚的時候遇見主,我們不一定需要在安靜靈修的時候才能與主同在,即使是在勞苦工作中,也能與主同在,和祂有親密的相交。門徒【不知道是耶穌】因為當時天剛濛濛亮,船離岸邊將近百米,看不清站在岸邊的人。主耶穌首先問:【你們有吃的沒有】表示屬靈的人也是很【接地氣】的。主耶穌顧念我們的窮乏和困苦,也藉著我們的日常生活讓我們認識祂。門徒若沒有對主的話信而順從,就不能實際地從主的話語中得著供應。使徒約翰經歷過類似的神蹟(路5:4-9)所以立刻悟出岸上那人必是主耶穌。【赤著身子】,指當時用網捕魚的漁夫光著上身工作。彼得在跳入海裡去見主之前,隨手抓起一件簡單上衣披上,以示對主耶穌的尊重。船離岸將近一百公尺。岸上的炭火與大祭司院子裡的炭火(18:19)遙相對應,彼得在那夜的炭火旁失敗了,現在主耶穌在黎明的炭火旁服事、供應並堅固了他。【上面有魚,又有餅】表示他們根本無須靠自己去打魚解決食物問題,主耶穌已經預備好了供應。但主耶穌沒有阻止門徒去捕魚,因為祂要藉此讓他們更認識祂。主耶穌已經預備好了魚和餅,卻要他們【把剛才打的魚,拿幾條來】,可能一方面表示祂欣賞做工的人的順從,一方面是引導他們數算一下這個神蹟。事隔幾十年,使徒約翰還記得這【一百五十三條】大魚。逐條數算如此龐大的一網魚是不尋常的,所以許多人認為153這數字具有像徵意義。 思想:在門徒面對他們生活現實,但復活的主一直在他們生命中,或許我們每天仍然營營役役面對我們的現實的生活,小子你們有吃的沒有?主一直為我們生命中有預備。我們相信復活的主在我們的生命呢中嗎? 祈禱:親愛主耶穌,感謝祢一直活著,無論我們面對每日現實的生活中,主祢仍然活著,更為我們預備我們的生命,求主開我們眼睛使我們在每日的生活中都不忘記復活的主。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