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福音 約翰福音 12:1-19

約翰福音 12:1-19

【和合本】經文影音內容: GOSPEL OF JOHN釋經內容資料:

《聖經綜合解讀》【約翰福音】 主耶穌叫拉撒路復活,是約翰福音記載的最後一個神蹟。【伯大尼】意思是無花果之家,困苦之家。這晚宴可能設在長大麻風的西門家(太26:6;可14:3)拉撒路是陪客,馬大被請來幫忙。抹膏是當時社會表示歡迎和尊敬的禮儀,通常是將膏抹在頭上。 【真哪噠香膏】是印度進口的甘松香油,價格昂貴。在筵席間以香膏塗抹貴賓是古代中東的習俗,不過使用如此大量的昂貴香膏顯得很奢侈。馬利亞以自己最榮耀的【頭髮】來擦主耶穌最低下的【腳】。這香膏值三十兩銀子,就是300得拿利烏,相當於普通人300天的工資,是寡婦兩個小錢的19200倍。主耶穌接受這麼昂貴的香膏,香膏用在主身上就枉費【週濟窮人】不枉費? 正是一些看起來屬靈,善良的理由,奪取了基督在信徒心中該有的地位。猶大跟隨主三年半,蒙主託付重要的財務重任,但仍勝不過錢財的誘惑。不是因為主耶穌缺乏智慧,用人不當,而是人越在哪裡軟弱,主越要我們在哪裡服事。伯大尼的馬利亞在主死之前抓住機會膏了主,抹大拉的馬利亞在主死之後想要去膏主,卻沒能機會(可16:1-6)。馬利亞領會了主耶穌屢次關於十字架的教導,她靈裡的敏銳滿足了主的心意。主耶穌不是否定【週濟窮人】的義務(申15:11),而是要門徒不要把人的需要看得高於主,只有做在主身上的【行善】才有永遠的價值。(10節)【祭司長】多為撒都該人,他們不相信復活(太22:23)在猶太公會中影響力最大。他們與羅馬人合作,是政治,宗教上的既得利益者。拉撒路沒有說過一次話,沒有講過一篇道,但他是一個從死裡復活(1節)的見證。表示我們行事為人與基督的福音相稱(腓1:27)往往會產生比話語見證更大的果效。每年逾越節時,耶路撒冷的人口都會暴增。主後一世紀的猶太史學家約瑟夫說,有一回在逾越節時作了人口統計,總共有兩百七十萬人之多。【棕樹枝】常用於節慶(利23:40)。在住棚節和修殿節時,朝聖者都會用棕樹枝作為敬拜的一部分,棕樹枝也是勝利和王權的象徵。當群眾拿著棕樹枝來迎接主耶穌時,就表示他們視祂為君王。主耶穌得著國度的途徑不是來自人的擁戴,而是祂自己從死裡復活,然後在父神的手中接受權柄,這次進耶路撒冷,只是像徵性地顯出國度的榮耀。【和散那】是【求祢立刻拯救我們】(詩118:25)的意思,當時已經轉用作頌讚的呼聲。【奉主名來的以色列王,是應當稱頌的】引自詩118:26,這裡【奉主名來的】指那要來的彌賽亞,【以色列的王】是群眾在此附加上去的稱呼。14節引自亞九9,在那裡預言彌賽亞是騎著驢駒的和平之君。為了應驗這個預言,主耶穌刻意騎著驢駒進入耶路撒冷,表示祂不是大眾所期盼的政治軍事領袖,而是將和平帶給全人類的和平之君。【眾人】有許多只是出於對神蹟奇事的好奇,並非相信祂是神的兒子。法利賽人現在已經不能公開捉拿祂了。 思想: 有人獻上最好給主,有人從主身上獲取利益,不是因有太多的事奉,更不是為著主的喜悅而作可能只是為著眼見的需要我們有否同樣只顧表面上好像是為主的事奉,沒有讓主進入讓主作王居首位呢? 祈禱:親愛主,祢是我們的王,祢是我們的主,我們榮幸地能為主祢的獻上,更感謝能讓祢進入我們的內心,讓主祢成為我們生命的王。阿們!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Related Post

約翰福音 5:1-18約翰福音 5:1-18

【和合本】 經文影音內容: GOSPEL OF JOHN 釋經內容資料:

【聖經綜合解讀-約翰福音】 【猶太人的一個節期】可能是逾越節、五旬節和住棚節等三大節期之一,猶太人要在此三大節期上耶路撒冷過節。【羊門】(尼三1)位於聖殿東北角,獻祭用的羊都由這門牽入。經文耶穌再上耶路撒冷去過節。去到一處名叫【畢士大】意思是【憐憫之家】。當中躺著許多病人,有瞎眼的,瘸腿的和癱瘓的。他們都是等候一個時機, 天使按時下去攪動池水時, 誰先下去,無論患甚麼病,都會痊愈,水動時很可能是因地下暗流的流動而造成的。但聖經並沒有明說這個傳說是否屬實。但這處【憐憫之家】正是帶給絕望很久的人的希望, 當中記述一位癱瘓了三十八年的人,三十八年都帶著希望得到醫冶,結果等足三十八年。這病人並沒有求告主耶穌,因為他根本不認識祂,但主耶穌卻主動去就近他,體恤他。更問他了一個很奇怪的問題:問這位病人你想痊愈嗎?耶穌真的不知道他的問題?從那病人的對答明白到,耶穌要將他三十八年內心的鬱結,絕望,苦澀表達出來,耶穌明白到要他真正得醫治不是他的肉體,而是他的內心,人看似憐憫的制度,變成不公平,不平等的經歷。但主耶穌的命令一發出,醫治的能力就立即產生,使他從絕望中的得醫治。及後猶太人質問那病人, 他們不關心是誰使他痊癒的,卻關心是誰讓他拿褥子走的。摩西律法禁止人在安息日做工,並沒有禁止人在安息日拿褥子走路(出20:10-11;31:13-17) 在安息日拿著褥子走屬於【將東西從某處拿到另一處】所以被人責備。並非病人一定要有信心才能得醫治,這人連主耶穌是誰都不認識,更談不上信心了。或許耶穌可以避開相關的爭論,但耶穌暗示這人的病是由犯罪而來,希望他不再犯罪(14節)猶太人是問那人誰叫他拿褥子走路(12節)而那人卻對他們見證誰使他痊癒。依照猶太人文士對摩西律法的解釋,除非病人性命堪虞,不然在安息日治病是違反誡命的。因此,耶穌被猶太人因著安息日的規條開始迫害他,更因耶穌向他們表示到現在,我父都在工作,我也在工作,猶太人不敢稱神為【我的父】耶穌的表達清楚將個人與神有特殊親密與神平等的關係。 思想: 這個人癱瘓了三十八年,忍受肉身的折磨和精神的空虛。更因看似憐憫人的制度,成為公平不平等的經歷,我們有否只寄望生活中的制度帶給我們希望呢?耶穌與天父的平等,但生命中仍然受不平等的經歷,有否因著主成為我們生命的力量呢? 祈禱:親愛主耶穌,感謝祢帶給我們生命的不是規條,不是制度,而是愛,是主動進入我們生命中的愛,儘管我們內心有多的鬱結,絕望,苦澀,因著主祢成為我們生命的力量。阿們!

約翰福音 15:18-27約翰福音 15:18-27

【約翰福音】 【世人】指一切敵視主耶穌的人,包括猶太教領袖。因為主耶穌將我們從世界揀選出來,所以我們必然被世界所恨惡,所以基督徒不要盼望從世界中得著同情。我們若為真理的緣故受到世人的逼迫,是因為我們屬乎主,因此是有福的,應當歡喜快樂(太5:10-12)。逼迫門徒的猶太教領袖以為自己是在【事奉神】(16:2),其實他們完全【不認識】(21節)神。人因為對主的話無知而違背了主的話,乃是罪;明白了主的話還違背,乃是罪加一等,【無可推諉】(22節)。主耶穌與父神原為一,恨主耶穌,就等於恨神。25節引自詩35:19,69:4。26節是約翰福音第三次提到保惠師(14:16,26,15:26,16:7),每次都讓我們對保惠師的角色多了解。14:16,26指出保惠師是由父神差來,在此指出祂也是主耶穌差來的。這裡用男性代名詞【祂(ekeinos)】(26節)來指聖靈,表明聖靈是有位格的,祂不只是一股力量。聖靈的主要工作是為基督作見證,祂要在我們遭遇逼迫時(18-25節)幫助和護衛我們,將聖父和聖子顯給我們,使我們經歷三一神的實際。保惠師的見證也會透過門徒的見證而顯現出來,信徒若接受聖靈為基督所作的見證(26節),自然會在世人面前為基督作見證(27節)。 思想: 如果世人恨你們,你們要知道他們在恨你們以先,已經恨我了。面對世界的價值觀都成為信徒生命的挑戰,使我們更要明白我們是屬於神不是屬於這個世界,更成為我們更倚靠主的動力,這動力不是信念,而是晝夜陪伴我們的保惠師,那真理的聖靈,使我們不再懼怕生命所挑戰的。 祈禱:親愛主,藉著主祢從父那裡要差來給我們的保惠師,那真理的聖靈,就是當我們不懂得分辨,不再有力量面對這世界的挑戰時,成為我們的力量,成為我們的愛,願我們每日都藉著聖靈更倚靠祢面對生命的挑戰,不再懼怕。阿們!

【和合本】 經文影音內容: GOSPEL OF JOHN釋經內容資料:《聖經綜合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