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福音】 提比哩亞海】實際上是一個淡水湖,古名基尼烈湖(民34:11)後改稱革尼撒勒湖(路5:1)繼稱【加利利海】(太4:18)後因希律安提帕在其西南岸湖畔新建提比哩亞城作為首都,再度易名【提比亞海】。約20:31已經明顯地作了全書結束的交代,但是聖靈感動使徒約翰,特意加上二十一章。這裡一共有七個門徒【七】在聖經裡代表完整。他們照著主耶穌的吩咐,回到加利利等候主耶穌(可14:28;16:7)捕魚可能是為了解決食物問題,而不是想重操舊業。夜晚通常是捕魚的最佳時機,彼得是個老練的漁夫,但他們竟然整夜打不著魚,這是他們第二次經歷這樣的事情(路5:5)。我們若有甚麼窮乏的經歷,對我們未嘗不是一件好事,因為它能使我們更多經歷主,認識主。門徒正捕魚的時候遇見主,我們不一定需要在安靜靈修的時候才能與主同在,即使是在勞苦工作中,也能與主同在,和祂有親密的相交。門徒【不知道是耶穌】因為當時天剛濛濛亮,船離岸邊將近百米,看不清站在岸邊的人。主耶穌首先問:【你們有吃的沒有】表示屬靈的人也是很【接地氣】的。主耶穌顧念我們的窮乏和困苦,也藉著我們的日常生活讓我們認識祂。門徒若沒有對主的話信而順從,就不能實際地從主的話語中得著供應。使徒約翰經歷過類似的神蹟(路5:4-9)所以立刻悟出岸上那人必是主耶穌。【赤著身子】,指當時用網捕魚的漁夫光著上身工作。彼得在跳入海裡去見主之前,隨手抓起一件簡單上衣披上,以示對主耶穌的尊重。船離岸將近一百公尺。岸上的炭火與大祭司院子裡的炭火(18:19)遙相對應,彼得在那夜的炭火旁失敗了,現在主耶穌在黎明的炭火旁服事、供應並堅固了他。【上面有魚,又有餅】表示他們根本無須靠自己去打魚解決食物問題,主耶穌已經預備好了供應。但主耶穌沒有阻止門徒去捕魚,因為祂要藉此讓他們更認識祂。主耶穌已經預備好了魚和餅,卻要他們【把剛才打的魚,拿幾條來】,可能一方面表示祂欣賞做工的人的順從,一方面是引導他們數算一下這個神蹟。事隔幾十年,使徒約翰還記得這【一百五十三條】大魚。逐條數算如此龐大的一網魚是不尋常的,所以許多人認為153這數字具有像徵意義。 思想:在門徒面對他們生活現實,但復活的主一直在他們生命中,或許我們每天仍然營營役役面對我們的現實的生活,小子你們有吃的沒有?主一直為我們生命中有預備。我們相信復活的主在我們的生命呢中嗎? 祈禱:親愛主耶穌,感謝祢一直活著,無論我們面對每日現實的生活中,主祢仍然活著,更為我們預備我們的生命,求主開我們眼睛使我們在每日的生活中都不忘記復活的主。阿們!
約翰福音 21:1-11
Related Post
約翰福音 10:1-21約翰福音 10:1-21
【和合本】 經文影音內容: GOSPEL OF JOHN 釋經內容資料:
【聖經綜合解讀-約翰福音】 經文中的【羊圈】是指村莊里一個用石牆,欄杆圍起來的空地,僅有一道門可供進出。通常會有幾家的羊群在羊圈內過夜。牧人們會共同僱一位【看門的】看守,然後各自回家過夜。次日牧人回到羊圈,牧人逐一按名叫喚自己的羊,羊會跟在主人的後面走出羊圈。有時盜賊夜裡爬進羊圈偷羊,不認識他們的羊會驚慌躲避。以色列的牧人是走在羊群前面。【賊和強盜】就是法利賽人和猶太教領袖,主耶穌是【牧人】。【我就是羊的門】是主耶穌用七個【我是】來啟示自己的第三次,牧人橫臥在羊圈入口處看守,他就成了【羊的門】。【凡在我以先來的】指在主耶穌以前的【假先知】、【假師傅】(耶23:1-2;結34:2-3)還有不信祂的宗教領袖。羊群進入牧人看守的羊圈就平安穩妥,凡是信耶穌的人也一樣有永遠的保障(27-30節)。正如牧羊人白天帶領羊群去到青草地,夜晚帶回羊圈,主耶穌也同樣為信靠祂的人預備一切所需。跟隨牧人的羊進圈是享用安息,出圈是接受供應。主耶穌來,不是要從我們得著什麼,乃是要把祂的生命賞賜給人,在野外,牧人為了保護羊群不受野獸的侵害,有時必須冒生命的危險。主耶穌是準備為羊捨命的好牧人,祂捨命救贖的目的,是要帶領我們進入祂的豐盛生命中(10節)。【我是好牧人】是主耶穌用七個【我是】來啟示自己的第四次【另外有羊】指外邦信徒,猶太信徒與外邦信徒要在基督裡面合而為一,主耶穌是為順服父神才捨去祂的生命。僱工不是主人家庭的一員,所以首先顧念的不是羊,而是自己的利益和性命。當時的牧羊人有的是主人家的兒女,有的是僱來的僱工。主耶穌被釘十字架並非因著不可抗拒的外力,而是祂甘心主動捨命,祂也能夠把命取回,即從死裡復活。顯出祂神性的大能! 思想:主耶穌是供應人永遠的生命,使生命得的更豐盛,也就是完全得著神自己,神自己是如何豐盛,人所要得著的就是如何的豐盛。全因是為我們樂意捨命的牧者,我們願意跟蹤愛我們的牧人的隨後呢? 祈禱:感謝主耶穌成為我們的牧者,不單引導我們,更愛我們為我們捨命,唯有主祢使我們得著生命,更得著真正的愛,願我們都願意愛祢,跟隨主祢,阿們!
約翰福音 13:21-38約翰福音 13:21-38
【和合本】經文影音內容: GOSPEL OF JOHN釋經內容資料:
《聖經綜合解讀》【約翰福音】 經文【心裡憂愁】表示主為猶大而心裡傷痛。主耶穌不但實際地洗猶大的腳,而且還再三用暗示的言語提醒猶大(10,18節)。古時猶太人坐席的姿勢是圍著馬蹄型桌子斜躺著用餐,左手肘支撐著身體,頭部靠近桌子,腳部伸向後邊。使徒約翰原就斜臥在主耶穌的右邊,他將身子稍向後挪移,便有如挨近主的懷裡。 本書四次提到【耶穌所愛的門徒】(23節,19:26,21:7,21:20)一般認為這門徒就是使徒約翰。(26節)【沾了一點餅】猶太人的逾越節晚餐是大家共享羊肉,餅,苦菜等食物,吃時有一盤用水果,醋等熬成的調味醬,各人拿一小塊餅蘸著盤裡的調味醬吃,沾餅遞給別人是友善的表示。主耶穌早已知道猶大蓄意賣主,但祂直到最後,仍是對敵對祂的人滿了慈愛,為他洗腳(12節)並且蘸餅給他。【耶穌回答說】(26節)可能只是悄悄地告訴了身旁的使徒約翰。猶大接受了主耶穌遞給他的餅,卻沒接受主耶穌的愛,從此他便完全受制於撒但。先是撒但把賣主的意思放在猶大的心裡(2節),如今是撒但自己進入了他的心。此時正值逾越節期,當夜開始長達七天的無酵節(利23:5-6)。拉比律法允許只要不用現款,人們可以在逾越節晚上掛帳購買食物,等過完節後再付帳。猶太人在逾越節也有周濟窮人的習俗。30節【夜間】在此也有像徵的意義,猶大離開主耶穌進入了屬靈黑暗。主耶穌必須經過十字架才進入榮耀,所以猶大出去賣主會引出【如今人子得了榮耀】這句話。猶大賣主是主耶穌接受人間羞辱的開始,但主的眼睛並沒有看在人間的羞辱上,只是看見在神面前的榮耀。【快快的榮耀祂】(32節)指主耶穌的復活和升天。【小子們】這個稱呼含有親切,體卹,憐憫,掛懷的意思。這是主耶穌兩次(13:34,15:12)吩咐門徒要【彼此相愛】的第一次。舊約命令以色列人要【愛人如己】(利19:18),但主耶穌的【新命令】裡所要求的是【我怎樣愛你們,你們也要怎樣相愛】不是以愛自己的標準去愛別人,而是以主耶穌愛我們的捨己之愛去彼此相愛(約壹3:16)。若沒有彼此相愛,或沒有用捨己之愛去彼此相愛,都是違背了主的命令。基督的捨己之愛與世人的愛完全不同,乃是基督徒的獨特標記(約壹3:23;4:7-8,11-12,19-21)。彼得太過度自信,往往是失敗的根源(36節),因此,主耶穌要預言彼得【雞叫以先】即今晚三更以前三次不認主。 思想: 【彼此相愛】是主給我們的【命令】命令不需要我們贊成、擁護,也不需要我們研究、分析,只需要我們絕對順服接受。因愛使我們明白在一些黑暗的環境,容許我們經歷一些挫折、跌倒,使我們不敢再自我,而是要主的愛並信徒【彼此的相愛】。 祈禱:親愛主,感謝主祢愛我們,更藉著身邊的信徒使我們經歷愛,求主除去我們生命中有很多的自我,在生活中不再不自量力,使我們知道需要祢的愛,更需要身邊彼此的相愛。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