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福音 約翰福音 18:28-40

約翰福音 18:28-40

【約翰福音】 約翰福音沒提主耶穌在大祭司該亞法所主持的公會前的審判(太26:57-68;可14:53-65;路22:54-55)直接就說【從該亞法往衙門內解去】。根據對觀福音書,主耶穌是在吃過逾越節的筵席後被捉拿的(太26:17-21;可14:12-17;路22:14-21)而這裡卻說【不能吃逾越節的筵席】。【彼拉多】是羅馬帝國派駐猶太地的第五任巡撫,任期主後26-36年。通常住在凱撒利亞,但在重大節期都會鎮守耶路撒冷。根據猶太歷史學家約瑟夫的描繪,彼拉多是個個性倔強且冷酷無情的人。這些人的態度傲慢無禮,他們認為彼拉多應該照著他們的決定處死主耶穌,但彼拉多並不願意照他們的心意去做。倔強的彼拉多不接受猶太人的態度,反而向他們挑戰,讓他們自行決定。彼拉多知道猶太人沒有權利這麼做,當時猶太人是在羅馬帝國的統治下,被賦予有限的自治權力,除了對擅闖聖殿內院的外邦人之外,並無執行死刑的權柄。所以他們被迫承認【我們沒有殺人的權柄】。如果由猶太人執行死刑,一定是用石頭砸死,但主耶穌已說過祂將被【舉起】,即被釘十字架(3:14,8:28,12:32-33),只有當羅馬人執行死刑時,才有機會用此刑罰。主耶穌必須被掛在木頭上,才能擔當咒詛(申21:22-23)。彼拉多是羅馬的巡撫,只要不影響羅馬帝國的統治,通常是不過問猶太人的宗教紛爭,因此公會並未以宗教的罪名(太26:59-66)來控告主耶穌,而以政治罪名誣陷祂。主耶穌若自命為【猶太人的王】,即表示與羅馬政府對抗。【還是別人論我對你說的呢?】意思是如果是猶太人說的,那麼【猶太人的王】意思就是【彌賽亞】。彼拉多看不起猶太人,所以不關心什麼叫作【猶太人的王】。彼拉多說【你本國的人】主耶穌卻改變了對話的方向,說【我的國不是從世界來的】神國的建立是靠神的能力,不是靠人的勢力。【屬】原文指來源【我的國不屬這世界】指【我的國不是從世界來的】。彼拉多抓住主耶穌所提【我的國】想讓主耶穌親口承認祂想做這世界的王,但主耶穌反而說祂是來為神的真理作見證。彼拉多則墜入雲裡霧中問:【真理是什麼呢?】【真相是什麼?】彼拉多只是隨口一問,並不是在認真探問,所以未等答案就離開了,表明他對此問題並不太關切。【我查不出祂有什麼罪來】是宣告主耶穌不觸犯羅馬律法。這是彼拉多第一次宣告主耶穌無罪(18:38;19:4,6)。彼拉多想放了主耶穌,同時又想安撫猶太人,所以提到這個規矩。他說【猶太人的王】是想嘲弄猶太人。【強盜】原文含有革命分子與亂黨的意思,巴拉巴是當時造反的殺人犯(可15:7)。祭司長和長老們絕不同情造反者,因為他們的既得利益會因此受損,但此時卻慫恿民眾要求釋放巴拉巴(太27:20;可15:11)。世人寧願要殺人犯和強盜,也不要主耶穌,所以沒有一個真正的基督徒能得到全世界的愛戴。 思想:【我的國不是從世界來的】我要為真理作見證,我為此而生,也為此來到世上。屬世界的掌權者為自己的利益不斷行惡,但屬神的主卻為真理作見證,甚至受苦捨命。我們明白【真理是什麼呢?】 祈禱:主耶穌,感謝祢不只為我們來到世上,更為真理作見證甚至受苦捨命,願主使我們更愛惜真理,為主活出真理。阿們!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Related Post

約翰福音 6:1-21約翰福音 6:1-21

【和合本】 經文影音內容: GOSPEL OF JOHN 釋經內容資料:

【聖經綜合解讀-約翰福音】 【加利利海】實際是一個淡水湖,後因希律安提帕在其西南岸湖畔新建提比哩亞城作為首都,再度易名【提比哩亞海】。這許多人憑著對主耶穌行神蹟的認識來【跟隨祂】;五餅二魚的神蹟在四本福音書裡都有記載(太14:13-21;可6:30-44;路9:10-17)但只有約翰福音提到【猶太人的逾越節近了】。因此,這個事蹟是以【猶太人的逾越節】為背景,表明釘十字架的基督就是逾越節的羊羔。這裡離附近的鄉鎮不太遠,這些人可以回家吃飯,少吃一頓也沒問題。主耶穌說【我們從哪裡買餅叫這些人吃呢】?主耶穌問腓力,可能因為腓力的家鄉是伯賽大,熟悉這一帶的情況。【祂自己原知道要怎樣行】,但主耶穌卻問腓力,【是要試驗腓力】。祂也常常這樣問我們,【是要試驗】我們,顯明我們對祂的認識和信心如何。【試驗】並非因為主耶穌不知道腓力的內心,而是要把腓力的真實內心向自己顯明出來。當人承認自己的【不能】的時候,神就顯出祂的【能】,藉著神的【能】來證明神的兒子。當中的二百銀幣,是一筆需要工作大半年才能賺得的巨款。安得烈的話表明他並不認為這點食物能解除燃眉之急,他帶這孩童來見主耶穌,完全是因為孩童主動要來貢獻一點綿薄之力。【餅】和【魚】是加利利地區常見的食物。【那地方的草多】當時正是春天逾越節期間,綠草給使徒約翰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第一個【眾人】原文指一般人,包括男女老幼。第二個【眾人】原文是專指男人,因此【五千】只是指男人。當時的人數超過五千人:【吃的人,除了婦女孩子,約有五千】(太14:21)。【祝謝】是謝飯儀式,由猶太家庭的家長來做。門徒所收回的【十二個籃子】,比所擺上的【五個餅、兩條魚】多得多。 【籃子】指猶太人隨身攜帶、可掛在臂上盛載食物或雜物的柳條籃,可能十二個門徒把剩下的零碎裝滿了各自的籃子。眾人知道這應許,又看見主耶穌像摩西一樣在曠野供應食物,自然會想到主耶穌就是摩西所說的那一位先知。摩西帶領以色列人脫離埃及為奴之地,現在眾人也盼望主耶穌像摩西一樣將他們從羅馬的鐵蹄下救出來,所以【要來強迫祂作王】。因此祂【獨自又退到山上去了】。此時主耶穌正在山上獨自禱告(太14:23)。加利利海天氣變幻無常,常常突然發生風暴。【是我】直譯是【我是】。神的名字是【我是那我是】(出3:14),主耶穌一說【我就是】人就退後倒在地上(18:4-5),因為祂就是神。 思想: 因著耶穌基督彰顯祂的神性及大能,讓我們明白生命不再是獨享,更能分享;因著主的大能,我們能經歷主耶穌基督說: 『是我;不要怕!』 祈禱:親愛主耶穌,祢不只有愛更有大的能力,因著主祢讓我們生命中的不可能變為可能,是主祢讓我們生命不再懼怕。我們的心感謝主祢!阿們!

約翰福音 5:19-29約翰福音 5:19-29

【和合本】 經文影音內容: GOSPEL OF JOHN 釋經內容資料:

【聖經綜合解讀-約翰福音】 經文段落中的我實實在在告訴你們共有三次,分開了耶穌想要表達的信息,耶穌先表示只有子的所作完全根據父,父能藉著子來啟示祂自己。【父愛子】是子的使命和權柄的來源。而【比這些更大的事】就是主耶穌到地上的兩大工作:使人得生命和執行審判(21-30節)。這不單是父的心意,也同樣是子的心意。主耶穌審判的目的是為要供應人生命(21節),祂的供應生命和執行審判的職責是一致的。神雖喜歡人能活著,但祂不能容讓罪繼續轄制人,不能容讓神所造的世界充滿不義。父與子是合一的,父高舉子,叫子可以全然地彰顯父,榮耀父。因此,人若不信主耶穌,就是不信神; 若不敬拜主耶穌,就是不敬拜神。此外,耶穌實實在在告訴們:永生是今生從地上開始的,信徒在信主的那一刻,就【已經出死入生了,嚐到永生與天父緊密的關係的滋味了。他再實實在在告訴你們:【時候將到,現在就是了】這句話表示基督不僅是在將來會叫死人復活,並且祂現在就能賜人生命。26節天父【賜給祂兒子同等的神性、同樣的生命】,因為惟有神才【在自己有生命】即自有永有的生命。神讓降卑成為【人子】的主耶穌來執行審判,祂是以完全人的身份來審判罪人,叫悖逆的人無話可說。神審判人,人會認為是以大壓小。但神讓降卑成為「人子」的主耶穌來執行審判, 祂是以完全人的身分來審判罪人,叫悖逆的人無話可說。29節包括了主耶穌的兩種權柄:賜人生命和執行審判,這裡不是說【得生】是靠【行善】而是說人若得著神所賜的永生,自然就會行善(弗2:10)因為外面的善行乃是裡面生命的流露。因此,接受定罪的都是沒有得著生命的,得著生命的就不會被定罪。【行善】的【行do】字和【作惡】的【作practice】字,在原文是有分別的, 【作惡的】是犯罪習以為常。因此,接受定罪的都是沒有得著生命的,得著生命的就不會被定罪。 思想:耶穌再三以實實在在告訴你們,要我們知道祂的工作,賜人生命和執行審判,全因主耶穌深信【父愛子】,耶穌要彰顯的不是祂的身份,不是祂的地位,而是生命與愛的流露;這愛不是對人的縱容,而是對天父旨意因信任的執行,耶穌帶給人生命正是讓人信靠天父的生命! 祈禱:主耶穌,感謝祢不單將天父啟示我們,更彰顯天父的愛與生命,是主祢給予我們與天父緊密的關係,願主使我們活出天父旨意的生命。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