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福音】 約翰福音沒提主耶穌在大祭司該亞法所主持的公會前的審判(太26:57-68;可14:53-65;路22:54-55)直接就說【從該亞法往衙門內解去】。根據對觀福音書,主耶穌是在吃過逾越節的筵席後被捉拿的(太26:17-21;可14:12-17;路22:14-21)而這裡卻說【不能吃逾越節的筵席】。【彼拉多】是羅馬帝國派駐猶太地的第五任巡撫,任期主後26-36年。通常住在凱撒利亞,但在重大節期都會鎮守耶路撒冷。根據猶太歷史學家約瑟夫的描繪,彼拉多是個個性倔強且冷酷無情的人。這些人的態度傲慢無禮,他們認為彼拉多應該照著他們的決定處死主耶穌,但彼拉多並不願意照他們的心意去做。倔強的彼拉多不接受猶太人的態度,反而向他們挑戰,讓他們自行決定。彼拉多知道猶太人沒有權利這麼做,當時猶太人是在羅馬帝國的統治下,被賦予有限的自治權力,除了對擅闖聖殿內院的外邦人之外,並無執行死刑的權柄。所以他們被迫承認【我們沒有殺人的權柄】。如果由猶太人執行死刑,一定是用石頭砸死,但主耶穌已說過祂將被【舉起】,即被釘十字架(3:14,8:28,12:32-33),只有當羅馬人執行死刑時,才有機會用此刑罰。主耶穌必須被掛在木頭上,才能擔當咒詛(申21:22-23)。彼拉多是羅馬的巡撫,只要不影響羅馬帝國的統治,通常是不過問猶太人的宗教紛爭,因此公會並未以宗教的罪名(太26:59-66)來控告主耶穌,而以政治罪名誣陷祂。主耶穌若自命為【猶太人的王】,即表示與羅馬政府對抗。【還是別人論我對你說的呢?】意思是如果是猶太人說的,那麼【猶太人的王】意思就是【彌賽亞】。彼拉多看不起猶太人,所以不關心什麼叫作【猶太人的王】。彼拉多說【你本國的人】主耶穌卻改變了對話的方向,說【我的國不是從世界來的】神國的建立是靠神的能力,不是靠人的勢力。【屬】原文指來源【我的國不屬這世界】指【我的國不是從世界來的】。彼拉多抓住主耶穌所提【我的國】想讓主耶穌親口承認祂想做這世界的王,但主耶穌反而說祂是來為神的真理作見證。彼拉多則墜入雲裡霧中問:【真理是什麼呢?】【真相是什麼?】彼拉多只是隨口一問,並不是在認真探問,所以未等答案就離開了,表明他對此問題並不太關切。【我查不出祂有什麼罪來】是宣告主耶穌不觸犯羅馬律法。這是彼拉多第一次宣告主耶穌無罪(18:38;19:4,6)。彼拉多想放了主耶穌,同時又想安撫猶太人,所以提到這個規矩。他說【猶太人的王】是想嘲弄猶太人。【強盜】原文含有革命分子與亂黨的意思,巴拉巴是當時造反的殺人犯(可15:7)。祭司長和長老們絕不同情造反者,因為他們的既得利益會因此受損,但此時卻慫恿民眾要求釋放巴拉巴(太27:20;可15:11)。世人寧願要殺人犯和強盜,也不要主耶穌,所以沒有一個真正的基督徒能得到全世界的愛戴。 思想:【我的國不是從世界來的】我要為真理作見證,我為此而生,也為此來到世上。屬世界的掌權者為自己的利益不斷行惡,但屬神的主卻為真理作見證,甚至受苦捨命。我們明白【真理是什麼呢?】 祈禱:主耶穌,感謝祢不只為我們來到世上,更為真理作見證甚至受苦捨命,願主使我們更愛惜真理,為主活出真理。阿們!
約翰福音 18:28-40
Related Post
約翰福音 7:25-39約翰福音 7:25-39
【和合本】 經文影音內容: GOSPEL OF JOHN 釋經內容資料:
【聖經綜合解讀-約翰福音】 經文中【耶路撒冷人】指居住在耶路撒冷的本地人,不是外地來的【眾人】 猶太教的領袖們想要殺害主耶穌的陰謀,只有那些本地人知道,因此,由外地來的眾人則不知道。耶路撒冷人相信彌賽亞會降生在伯利恆(42節),所以他們認為來自加利利的主耶穌不可能是彌賽亞。其實主耶穌出生於伯利恆,成長於加利利的拿撒勒,並且猶太人相信在以利亞膏抹彌賽亞之前,連彌賽亞本人都不知道自己是彌賽亞,也沒有任何能力。所以耶穌在殿裡表示這些人雖然自以為認識祂、知道祂從哪裡來的,卻不知道祂屬天的來源。即使猶太教的領袖們想就想要捉拿耶穌,但主耶穌在地上一直活在神的【時候】裡。【時候】是在一連串有關主耶穌的【時候】的句子中的第二個(2:4,7:30,8:20,12:23,27〔2x〕,13:1,16:32,17:1 )指主耶穌被釘十字架和復活得榮耀的時候。因耶穌深知在十字架上完成救贖大工後,將復活升天,回到天父那裡去,連祂的身體也無處尋覓。猶太人就彼此對問說:『這人要往哪裡去,叫我們找不著呢(34節)?當時住棚節有澆水禮。祭司每天用一個金水罐去西羅亞池取一罐水拿回聖殿,一邊繞著祭壇遊行,一邊唱讚美詩(詩113至118篇)然後將金水罐交給在祭壇當職的祭司,他將水倒在兩個銀質盆子裡,一個為盛水用,一個則為盛酒用。當這兩個盆子裝滿水後,就將水澆在祭壇上。第七天則繞著祭壇遊行七次。因此主耶穌表示:【人若渴了,可以到我這裡來喝】表明祂自己乃是那靈磐石(林前10:4)湧流出生命的活水,能滿足人深處的乾渴。正如當時的猶太拉比把住棚節的澆水禮與聖靈連在一起,主耶穌也同樣把活水江河與要賜下聖靈的事連在一起。 思想:經文中眾人並領袖都因著故有的理解去認識耶穌,因此產生讓自己不能解脫的問題;我們有否讓自我的認知,故有的理解去認識主耶穌呢?還是明白自己的乾渴,到主那裡來,不只是解決疑惑,而是願意被主充滿呢? 祈禱:親愛主耶穌,我們承認信仰的生命中有很多的疑惑,或許會嘗試用我們的識知,故有的理解去明白主祢,願主引導我們懂得到主祢的面前,更願被祢充滿。阿們!
約翰福音 12:1-19約翰福音 12:1-19
【和合本】經文影音內容: GOSPEL OF JOHN釋經內容資料:
《聖經綜合解讀》【約翰福音】 主耶穌叫拉撒路復活,是約翰福音記載的最後一個神蹟。【伯大尼】意思是無花果之家,困苦之家。這晚宴可能設在長大麻風的西門家(太26:6;可14:3)拉撒路是陪客,馬大被請來幫忙。抹膏是當時社會表示歡迎和尊敬的禮儀,通常是將膏抹在頭上。 【真哪噠香膏】是印度進口的甘松香油,價格昂貴。在筵席間以香膏塗抹貴賓是古代中東的習俗,不過使用如此大量的昂貴香膏顯得很奢侈。馬利亞以自己最榮耀的【頭髮】來擦主耶穌最低下的【腳】。這香膏值三十兩銀子,就是300得拿利烏,相當於普通人300天的工資,是寡婦兩個小錢的19200倍。主耶穌接受這麼昂貴的香膏,香膏用在主身上就枉費【週濟窮人】不枉費? 正是一些看起來屬靈,善良的理由,奪取了基督在信徒心中該有的地位。猶大跟隨主三年半,蒙主託付重要的財務重任,但仍勝不過錢財的誘惑。不是因為主耶穌缺乏智慧,用人不當,而是人越在哪裡軟弱,主越要我們在哪裡服事。伯大尼的馬利亞在主死之前抓住機會膏了主,抹大拉的馬利亞在主死之後想要去膏主,卻沒能機會(可16:1-6)。馬利亞領會了主耶穌屢次關於十字架的教導,她靈裡的敏銳滿足了主的心意。主耶穌不是否定【週濟窮人】的義務(申15:11),而是要門徒不要把人的需要看得高於主,只有做在主身上的【行善】才有永遠的價值。(10節)【祭司長】多為撒都該人,他們不相信復活(太22:23)在猶太公會中影響力最大。他們與羅馬人合作,是政治,宗教上的既得利益者。拉撒路沒有說過一次話,沒有講過一篇道,但他是一個從死裡復活(1節)的見證。表示我們行事為人與基督的福音相稱(腓1:27)往往會產生比話語見證更大的果效。每年逾越節時,耶路撒冷的人口都會暴增。主後一世紀的猶太史學家約瑟夫說,有一回在逾越節時作了人口統計,總共有兩百七十萬人之多。【棕樹枝】常用於節慶(利23:40)。在住棚節和修殿節時,朝聖者都會用棕樹枝作為敬拜的一部分,棕樹枝也是勝利和王權的象徵。當群眾拿著棕樹枝來迎接主耶穌時,就表示他們視祂為君王。主耶穌得著國度的途徑不是來自人的擁戴,而是祂自己從死裡復活,然後在父神的手中接受權柄,這次進耶路撒冷,只是像徵性地顯出國度的榮耀。【和散那】是【求祢立刻拯救我們】(詩118:25)的意思,當時已經轉用作頌讚的呼聲。【奉主名來的以色列王,是應當稱頌的】引自詩118:26,這裡【奉主名來的】指那要來的彌賽亞,【以色列的王】是群眾在此附加上去的稱呼。14節引自亞九9,在那裡預言彌賽亞是騎著驢駒的和平之君。為了應驗這個預言,主耶穌刻意騎著驢駒進入耶路撒冷,表示祂不是大眾所期盼的政治軍事領袖,而是將和平帶給全人類的和平之君。【眾人】有許多只是出於對神蹟奇事的好奇,並非相信祂是神的兒子。法利賽人現在已經不能公開捉拿祂了。 思想: 有人獻上最好給主,有人從主身上獲取利益,不是因有太多的事奉,更不是為著主的喜悅而作可能只是為著眼見的需要我們有否同樣只顧表面上好像是為主的事奉,沒有讓主進入讓主作王居首位呢? 祈禱:親愛主,祢是我們的王,祢是我們的主,我們榮幸地能為主祢的獻上,更感謝能讓祢進入我們的內心,讓主祢成為我們生命的王。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