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福音】 主耶穌在14:31對門徒說了【起來,我們走吧】之後,就出了最後晚餐的樓房,路上講了15至16章的話,又在聖殿山上做了17章的禱告,此時才離開聖殿山。【汲淪溪】是耶路撒冷東城牆和橄欖山之間小山谷裡的旱溪。這【園子】是一個橄欖園,名叫【客西馬尼】位於汲淪溪對面的橄欖山畔,離耶路撒冷城牆約一點二公里,是主耶穌和門徒常去之處(2節)。猶大帶來捉拿主耶穌的人包括祭司長,守殿官並長老(路22:52)法利賽人的差役,千夫長和一隊兵(12節),大祭司的僕人(10節),一些閒雜人(26節)。主耶穌主動【出來】見他們,表示祂上十字架是甘願捨命。主耶穌【知道】將要臨到自己的一切事,所以臨事不會驚慌失措;【我就是】原文是【我是egō eimi】猶太人都知道,這是神向摩西宣示祂自己時所用的稱號(出3:14-15)。主耶穌一說【我就是】他們就退後倒在地上。從這戲劇性的反應看來,主耶穌使用【我是(egō eimi)】不只說祂就是他們要找的人,也是宣告祂與神原為一。無論那些人是否明白這意思,都感受到從主身上發出的力量,令他們在祂面前站立不住。若不是主耶穌甘心樂意把自己交在這些人的手中,他們是毫無能力捉拿祂的。8節主耶穌再次主動用【我是(egō eimi)】表明祂的身份,並且對來捉拿祂的人下命令,顯明是祂在掌控局勢。在四福音中,只有約翰福音指出砍人的是西門彼得,而他所砍的那人叫馬勒古,只有路加福音記錄主耶穌醫好了那人(路22:51)。不認識十字架意義的人,常伸出肉體的手,拔出血氣的【刀】憑血氣替神出頭,替神出主意,動機雖然是為了保護主和屬主的事物,其實不但於事無補,反而有害。彼得以為自己在護衛主耶穌,其實情勢完全在主耶穌的掌控之下,祂不需要門徒憑血氣為祂的榮耀爭戰(36節)。人所關心的是事情的平安順利,主所關心的是事情照神的旨意成就。從外面看,是人把主耶穌釘死在十字架上,但主卻說這是【我父給我的那杯】。任何十字架的苦難,我們若能認識這是天父量給我們的,就不會怨天尤人,而是樂於接受。【亞那】是在主後5-15年任大祭司,後來被羅馬巡撫革職,但猶太人認為大祭司是終身職,所以他能在幕後繼續行使大祭司的職權。【該亞法】在主後18-36年任大祭司,是羅馬政府所認可的大祭司。對於一位曾經說過要把主耶穌處死是恰當的人(11:49-52),不要期望從他那裡得到公平的審訊。 思想: 面對十字架的如此苦難,主耶穌因信靠天父安然面對,我們若能認識生命中的苦難是天父量給我們的,就不會怨天尤人,而是樂於面對。還是像彼得藉助自我的方法去處理生活中的困境呢? 祈禱:主耶穌,我們感謝祢為我們面對人的出賣,面對十字架都全然信靠天父,活出天父的旨意,求主教導我們面對困苦都願意信靠祢,與主祢一同面對。阿們!
約翰福音 18:1-14
Related Post
約翰福音 14:1-14約翰福音 14:1-14
【和合本】 經文影音內容: GOSPEL OF JOHN釋經內容資料:
《聖經綜合解讀》【約翰福音】 替門徒洗完腳後,主耶穌說到一些令人十分困擾的事。門徒無法理解這些事,因此對他們自己往後的處境感到恐慌,心裡憂愁。【我去原是為你們預備地方】並非指主耶穌回到天家後,為門徒預備天堂裡的住處忙了兩千年,而是指透過祂的被釘、復活和升天,使門徒能得以住在神的面前。【住所monēn】原文的意思是【房間】聖經只出現過兩次,23節的【同住monēn】也是這個字。因此,【住處】不是指在天堂裡的房間,而是指與神同在的特權。【接你們到我那裡去】根據上下文,這裡的【再來】是指主耶穌升天之後在聖靈裡再來(18-19節)。主耶穌在聖靈裡臨到信徒,乃是要將信徒接到祂自己裡面(20節),而祂自己乃是在父神裡面(10-11節)。【我在哪裡,叫你們也在那裡】【我要往哪裡去,你們知道】因主曾告訴他們,祂將要回到父神那裡(7:33)。多馬生性多疑(20:25)受物質觀念的束縛,因此無法跟上主耶穌的啟示, 成為屬靈認識的障礙。基督之所以是去父神那裡的道路,也因為祂將認識神的【真理】帶入人間(1:17-18),祂的所是,所言,所行都活出了真理。【到父那裡去】按原文更好翻作【到達父】不是指父所在的地方,而是指父自己。主作我們的道路,真理,生命,不只是把我們帶到天上去,乃是要把我們帶到父神裡面。【若不藉著我,沒有人能到父那裡去】因為除祂之外,沒有別人見過神或能將神彰顯出來(1:18)基督之所以是去父神那裡的道路,因為祂是永遠的豐盛【生命】(1:4)。7節【已經看見祂】並不是指看見神的本體,乃是指看見神的聖潔,公義,憐憫和慈愛等神性(來1:3)。主耶穌與父神原為一,並且將父神的真理和生命活出來,凡拒絕接受主耶穌是神兒子的人,都不能說他認識神(5:23)。許多信徒也常常和腓力一樣,雖然感到有主的【同在】(9節),卻【還不認識】(9節)與我們同在的主。主耶穌與父神合而為一,任何人見了主耶穌,也就見到了神性所有的美德。主耶穌【所做的事】(11節)乃是住在祂【裡面的父做祂自己的事】(10節)【我所做的事,信我的人也要做】指門徒們也要讓【住在我裡面的父做祂自己的事】(10節)。因為主耶穌【往父那裡去】(12節)得著【天上地下所有的權柄】(太28:18)並且差遣聖靈保惠師來內住在門徒裡面(16-17節)。【奉我的名】原文是【在我的名裡】在主的名裡就是在主的裡面,與主合而為一。【奉耶穌的名禱告】不是為了藉著主耶穌的名接近父神,而是指為著主的緣故,按著主的性情向祂祈求那些能讓祂榮耀神的事情。惟有這樣的禱告,主耶穌【必成就】(13節)。信徒所做的比主耶穌【更大的事】(12節)是靠著禱告成就的;信徒所做的,實際上是主耶穌自己做的;目的是【使父因兒子得榮耀】(13)。 13-14節是主耶穌四個【必成就】禱告的應許中的第一個(14:13-14;15:7;15:16;16:23-24)。我們若肯順服【住在我裡面的父做祂自己的事】(10節),主必能讓我們奉祂的名【做比這更大的事】(12節)。 思想:你們心裡不要憂愁,主耶穌讓我們在憂愁中得安慰,是因有祂的同在,有祂讓我們生命的應許,為將來的憂愁耶穌為我們預備了地方,為生命憂愁耶穌成為我們的道路真理生命,更應許【奉耶穌的名禱告】就是在主名裡的同在。生命不是為了憂愁,憂愁更要讓我們明白真的生命;【住在主裡面】! 祈禱:親愛主,感謝祢看重我們的生命,更讓我們能在憂愁中讓我們明白真正的生命,或許我們的憂愁為懼怕將來,懼怕失去,但主祢的真理更使我們有出道有生命,求主保守我們生命【住在主裡面】。阿們!
約翰福音 1:1-8約翰福音 1:1-8
【和合本】 經文影音內容: GOSPEL OF JOHN 釋經內容資料:
【聖經綜合解讀-約翰福音】 約翰福音的主題是啟示主耶穌是神(20:30-31)所以直接從【太初】開始。【太初】與【起初】(創1:1)原文同字,但【起初】是指神創造的開始,即時間的起頭,而【太初】是指在未有時間以前,在過去的永遠裡就已經存在。【道】(logos)意思是【話】當時猶太文化和希臘文化背景的讀者對【道】這個概念都很熟悉,猶太哲學家斐羅(Philo)用【道】來指神的心意,創造世界時的工程師與神與受造物之間的中間人。耶穌基督是在創世以前就已經存在的【道】祂是將神的榮耀和心意發表出來的【道】(18節)。【道與神同在】顯示【道】與【神】一樣是有位格的,處於同等的地位,同時存在,心意相交相通。【道就是神】的【是】字在原文為過去式,表示【道】並不是後來才逐漸變成【神】。本節的【神】字原文無冠詞,表明神的屬性;【道就是神】意思是【神有怎樣的神性,道就有怎樣的神性】。【道】並未構成神的全部,而是擁有神的屬性,是三一神的一個位格。第2節確認耶穌基督在過去的永遠裡就已經是神,並非後來由人變成。祂的神性乃是永恆,絕對的,從亙古到永遠,祂就與神同在,祂是三位一體神的一個位格。3節宣告【凡被造的,沒有一樣不是藉著祂造的】所以耶穌基督自己並非【被造的】而是神創造萬物的管道(西1:16-17)創造的目的是為了顯明基督,萬有都是【為祂造的】(西1:16),基督不但創造了物質與規律,也在萬有中賜下了【生命】。【生命在祂裡頭】因為基督的本質就是生命,祂是生命的源頭,接上了祂就是接上了生命的源頭,所以【人有了神的兒子就有生命,沒有神的兒子就沒有生命】(約壹5:12)【這生命就是人的光】表示這生命要與人發生關係,基督樂意把生命賜給尋求祂的人。雖然光可以結束黑暗的轄制,領人走向永遠的榮耀,但人的本相卻拒絕光,因為轄制這世界的【黑暗卻不接受光】。本書中所有的【約翰】都是指【施洗約翰】。約翰福音從不提及作者使徒約翰的名字,所以不像其他三卷福音要用【施洗約翰】來區別【西庇太的兒子約翰】。【從神那裡差來的】意思是【先知】雖然撒但的抵擋使全地都陷在黑暗裡,人的心思更是黑暗中的黑暗。但神不甘心讓照著祂的形像被造的人在黑暗中走向滅亡,所以祂不因人的無知而緘默,而是興起見證人來【為光作見證】要使人甦醒過來脫離黑暗的轄制【就可以因祂的名得生命】20:31)。施洗約翰不是叫人注意自己,而是指示人歸向基督。神的僕人總是見證基督,但【祂不是那光】所以不可把神的僕人看成是真理的化身。 思想:當我們接受基督的時候,祂的生命就進到我們的裡面,發光照亮我們,讓我們真正認識神,認識自己,認識世界,好脫離黑暗的權勢,活出神的榮耀。 祈禱:親愛天父,你是偉大的神,更是創造我們的主宰,使我們有生命,更能與你建立緊密的關係,願我們真正認識神,認識生命,好叫我們脫離黑暗的生命,活出神的榮耀。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