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徒行傳 使徒行傳 3:11-26

使徒行傳 3:11-26

11節表示他們已經從聖殿出來,到來了外邦人院。這裡有男人,女人和外邦人,最適合向眾人講道。12-26節是彼得的第二篇講道:第1篇講道對主耶穌的身份有了更深入的教導:祂不但是【主,基督】(2:36)也是神受苦的僕人(13節)【聖潔公義者】(14) 【生命的主】(15節)像摩西的先知(22節)神的兒子(26節)。第2篇講道對罪進行了更猛烈的攻擊:第一篇講道兩次指出了百姓的罪2:23,36)第二篇講道卻四次指出【你們卻把祂交給彼拉多】(13)【你們竟在彼拉多面前棄絕了祂】(13節)【你們棄絕了那聖潔公義者】(14節)【你們殺了那生命的主】 (15節)。這是使徒彼得所行的第一個神蹟,但他卻沒有陶醉在成功的喜悅裡,而是立刻澄清不是「憑自己的能力和虔誠使這人行走」(12節)把眾人的注意力量從殘疾人和自己轉移到復活的耶穌(13節)。(13節)【亞伯拉罕,以撒,雅各的神】這是提醒在場的猶太人明白自己是承受神聖約的子孫(25-26節)。(16節)【我們因信祂的名,祂的名便叫你們所看見所認識的這人健壯了】這句話有兩層意思1.這是高舉生命之主,彼得是【奉拿撒勒人耶穌基督的名】(6節)施行醫治,既不是倚靠法術,也不能自己隨心所欲。2.這是對罪毫不妥協,因為這句話的背景,是彼得四次指控百姓的罪(13,14,15節)。(16節)【正是祂所賜的信心,叫這人在你們眾人面前全然好了】這【信心】既包括彼得的信心,也包括這位殘疾人的信心,因為他願意被彼得扶起來(7節)顯示了他相信【拿撒勒人耶穌】(6節)是基督。百姓【做這事是出於不知】(17節)不但不知耶穌是基督,反而把釘死祂當作事奉神。當時,許多猶太人認為耶穌被釘十字架,就是死於律法的咒詛之下(申21:23)所以不是彌賽亞。因此,彼得向他們澄清,眾先知早已【預言基督將要受害】(賽53:7-8;詩2:1-2)。(19節)【歸正】原文又被譯為【轉身】(9:40)【歸向】(14:15)【迴轉】(28:27)也就是【歸向神】(26:20)心思的【悔改】一定會伴隨著行動的【歸正】。雖然猶太人是因無知而釘死了自己的彌賽亞,也【應驗了】(18節)神的計劃,但他們必須在知道後立刻悔改,這是神的恩典呼召、更是他們的唯一的出路。(19節)【使你們的罪得以塗抹】比喻赦罪。古人用蒲草紙書寫,所用的墨中沒有酸質,不會蝕進紙裡,只是留在表面,若用濕海綿擦拭,就可以【塗抹】所寫的字。公義之神的判決書,居然可以被【塗抹】這對罪人來說,實在是一個天大的好消息!【安舒的日子】(19節)指基督再來【復興以色列國】的日子,也就是猶太人盼望的彌賽亞時代。已經升天的耶穌基督,要等到神預定的時候才會再來建立國度,使萬物恢復神起初創造的光景。22節引自申18:15,23節引自申18:19,顯示主耶穌是新約的摩西,應驗了摩西對彌賽亞的預言。 (24節)顯示摩西吩咐百姓【都要聽從】【撒母耳】是摩西之後的第一位先知(撒上3:19-21)是眾先知的代表(來11:32)。(25節)【地上萬族都要因你的後裔得福】這是神與亞伯拉罕所立的約(創12:3;18:18)。【地上萬族】包括猶太人和外邦人【你的後裔】原文是單數,特別指基督(加3:16)。猶太人是【先知的子孫】(25節)是亞伯拉罕之約的繼承人,理當先得著神所應許的福分。但是,選民的特權也伴隨著特殊的義務,特殊的榮譽是為了特殊的事奉。 (26節)這是《使徒行傳》中第一次指出福音要【先】傳給猶太人。 思想:事奉神的人只是能力的管道,並非能力的來源,更不能用自己的【虔誠】來操縱神,催逼神做事。我們若是誠實地面對自己,就不敢自誇【能力】和【虔誠】,因為一切的事奉都只是讓人到我們的主的面前。 祈禱:親愛主,我們感謝你的大能,更感謝你的同在,讓我們生命能帶著你的同在去事奉你,見證,求主讓我們知道我們只是你能力的管道,並非能力的來源,每日都需要歸到我們的源頭,就是主你的同在中。阿們!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Related Post

使徒行傳 28:23-31使徒行傳 28:23-31

保羅雖然被軟禁了,但仍利用每一個環境和機會向猶太人傳福音【證明神國的道,引摩西的律法和先知的書,以耶穌的事勸勉他們】(23節)。即使是使徒保羅親自講道,人們對他所傳的福音也是【有信的,有不信的】(24節)甚至【彼此不合】(25節)。因此,信徒的責任是盡力傳福音,至於效果如何,則應當交託給主:【在這等人,就作了死的香氣叫他死;在那等人,就作了活的香氣叫他活】(林後2:16)。【聖靈藉先知以賽亞向你們祖先所說的話是不錯的】(25節)意思是【有其父必有其子】他們的後裔都是頑梗的。 26-27節是神對先知以賽亞所說的預言(賽6:9-10)【神這救恩,如今傳給外邦人,他們也必聽受】(28節)不是說猶太人已經不可能聽到福音,而是說保羅在接下來的兩年中,在羅馬基本上是向外邦人傳福音。此時保羅早已寫完《羅馬書》對猶太人和外邦人在救恩上的次序已經闡述得非常清楚了(羅9-11)。此時,保羅已經不可能靠著製造帳棚賺取生活所需,只能倚靠各地教會的供應維持生活(腓2:25;4:18)。在這兩年裡,保羅並不孤獨,不但有主同在,還有路加(提後4:11)亞裡達古(西4:10)提摩太(腓1:1)推基古(弗6:21)以巴弗(門23)馬可(西4:10)等同工的陪伴。在這兩年中,保羅不但繼續接待訪客【放膽傳講神國的道,將主耶穌基督的事教導人】(31節)而且寫了四卷重要的【監獄書信】:《以弗所書》(弗3:1)《腓立比書》(腓1:7)《歌羅西書》(西4:38)和《腓利門書》(門1、9)。同行的路加也在這兩年中寫完了《路加福音》和《使徒行傳》。這些文字工作在救贖計畫中的價值,比當時帶起萬人信主還要重要千萬倍。控告保羅的撒都該人可能知道勝訴無望,所以沒有出庭指證。主後62年保羅被釋放後,相繼探訪了西班牙(羅15:28)克里特(多1:5)以弗所(提前1:3)歌羅西(門22)米利都(提後4:20)馬其頓(提前1:3)哥林多(提後4:20)尼哥坡里(多3:12)等地。主後64年7月羅馬大火以後,尼祿發起羅馬帝國對教會的第一次逼迫,保羅於特羅亞再次被捕(提後4:13)。教會傳統認為,保羅於主後67年6月29日在羅馬殉道(優西比烏《編年史Chronicon》)。(31節)【沒有人禁止】,原文直譯是【毫無妨礙】)。傳道人可以被捆鎖,福音卻無法被攔阻,保羅【所遭遇的事更是叫福音興旺】(腓1:12)。從此,初期教會踏上了成長的第七個階梯(2:47;6:7;9:31;12:24;16:5;19:20;28:31)。《使徒行傳》開始於【神的國】(1:3)結束於【神國的道】(31節);路加的故事開始於耶路撒冷(路1:5),結束於羅馬(31節) 。 思想:羅馬不是福音故事的終點,而是主所預備的【毫無妨礙】的起點,好叫教會放膽續寫那最後的得勝結局。接在【沒有人禁止】後面的,不是句號,而是感嘆號!也是一個省略號…盼望每個愛慕主顯現的人在見祂的時候,也能和保羅一樣坦然地說:【那美好的仗我已經打過了,當跑的路我已經跑盡了,所信的道我已經守住了。 】(提後4:7-8)。 祈禱:親愛主,感謝你建立你的教會,更願意我們一同參與你的旨意,讓教會榮耀你,見證你,更使教會成為世人的祝福,願你每日光照我們,使我們成為世上的鹽,世上的光。阿們!

使徒行傳 17:16-34使徒行傳 17:16-34

【保羅在雅典等候他們】(16節)顯示此處並非保羅的目的地。雅典已經沒落,保羅只是經過;他只是在此登陸,然後前往哥林多(18:1)。(17)【虔誠的人】指歸信猶太教的外邦人。【市上agora】指集市。這是雅典的公共廣場,周圍有各種政府,商業和宗教建築,彼此之間透過柱廊連通,成了雅典人日常生活,工作,娛樂和集會的中心。雅典人聚集在這裡打聽新聞,討論各種話題,許多知識菁英,文人哲士和遊學教師也出沒於此。【伊比鳩魯和斯多亞兩門的學士】(18節)指當時希臘最主要的兩大學派的哲學家:兩派哲學家都找不到人生的答案,但一聽到【保羅傳講耶穌與復活的道】(18節)卻不約而同地產生了好奇(18-19節)。保羅確實有他們所需要的答案,這個答案不是從哲學裡找到的,而是從啟示來的。(19節)【亞略·巴古】的意思是【阿瑞斯山】阿瑞斯(Ares)是希臘神話中的戰神,羅馬神話中稱為馬爾斯(Mars)拉丁文的火星源於他的羅馬名字。雅典卻有一群【只將新聞說說聽】(21節)的閒人。四百多年前,蘇格拉底站在【亞略·巴古】遭到激烈反對,最終被判死刑;如今保羅來到同一個地方,但雅典卻已經失去了往日的激情。他們禮貌地【帶他到亞略·巴古】(19節)心中只是充滿好奇(21節);因為這些人【都不顧別的事】(21節)只是在【玩哲學】。22-31節是《使徒行傳》中保羅的第三篇講章,這篇講章的風格與在安提阿(13:16-41)和在路司得(14:15-17)的講章風格都不相同,因為這次的聽眾既不是教條主義的猶太人,也不是迷信無知的外邦人,而是學富五車的哲學家。保羅的這番話並非闡明【耶穌基督並祂釘十字架】(林前2:2),而是解釋自己為何【傳講耶穌與復活的道】(18節);並非福音的宣傳冊,而是否定世上一切宗教哲學的判決書(29-31節)。【眾位雅典人哪,我看你們凡事很敬畏鬼神】(22節)這句話並非恭維,而是一針見血。雖然在場的聽眾中有信奉唯物主義的伊壁鳩魯派,但保羅卻指出他們的內心深處也有【敬畏鬼神】的傾向。尋找神,敬拜神的傾向是人與生俱來的(27節),與教育程度,文化背景無關。保羅以【未識之神】為切入點,說明他所傳講的不是某種新的【外邦鬼神】(18節),而是讓雅典人惴惴不安的【未識之神】其實那並不是甚麼【未識之神】而是創造世界的獨一真神。為了證明神【離我們各人不遠】保羅引用了希臘詩人的兩句詩。這些詩中所說的神其實是希臘神話中的宙斯,保羅並不是用這些詩來證明真神,而是證明雅典人的理性和實踐矛盾,對於神的認識和敬拜神的方法(29節)衝突:1.【我們生活,動作、存留,都在乎祂】(28節),引自克里特詩人埃庇米尼得斯(Epimenides,約主前6-7世紀)的《克里特卡Cretica》。2.【我們也是祂所生的】(28節)引自保羅的老鄉,基利家斯多亞派詩人阿拉托斯(Aratus,約主前315-240年)的長詩《物象Phenomena》。接著,保羅要求聽眾糾正過去自相矛盾的做法,悔改歸向神。(29節)用價值不如自己的東西代表【神的神性】。因為敬拜這些偶像,不但是詆毀神,也是貶低自己。(30節)這句話用【蒙昧無知】概括了世上所有的宗教和哲學,人類對神和對自己的認識,從根本上就是錯的。所以保羅立刻宣告了恩典:神不計較世人過去的【蒙昧無知】【如今卻吩咐各處的人都要悔改】(30節),賜給他們得救的盼望。保羅宣告:神的憐憫是有期限的【因為祂已經定了日子,要藉著祂所設立的人按公義審判天下】(31節)倒數已經從宣講福音的時刻開始了( 31節)。【但有幾個人貼近他,信了主】(34節),得著了救恩。【亞略·巴古的官】(34節),指議會的成員【丟尼修】(34節)後來可能成為了雅典教會的監督(Dionysius the Areopagite)。【大馬哩】(34節)作為一個婦女能夠參與亞略·巴古的集會,可能屬於接納婦女的斯多亞派。 思想:信徒與非信徒當然也都活在當權者所允準的管治下,但他們兩者之間,不論聰明或愚昧,卻都因為信仰所帶出來生命的不同而在面對善惡是非的抉擇和行動上恰恰相反。我們每天又會否只選擇理性為我們屬靈的生命作出抉擇呢? 祈禱:親愛主,你是生命的主,惟有主你使我們知道生命,更只有你讓我們明白生命的意義與價值,求主開我們眼睛使我們每日都揀選你親近你。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