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47節的主題是【教會的第一篇講道】【彼得和十一個使徒站起】(14節),顯示雖然只有彼得主講,但卻是十二使徒共同為基督的復活作見證,也許還用不同的方言作同聲翻譯。補選使徒(1:15-24)的意義,在此就全然顯明了。完整的十二使徒在聖靈的帶領下,一起向天下各國的代表作完整的見證,這是他們履行大使命的第一個行動。【巳初】(15節)就是上午九點鐘,這是猶太人早禱的時間。猶太人在節期中,通常早禱之前不吃飯,更不用說喝酒了,所以說他們【其實不是醉了,因為時候剛到巳初】(15節)。17-21節引自舊約的珥2:28-32,顯示五旬節的聖靈充滿,開始應驗先知約珥所預言的聖靈澆灌(39節)。【末後的日子】又稱為【末世】,指現在正處於的世代(林前10:11)即從基督第一次降世到祂再來之間的新約時代(來9:26)。彼得把珥2:28的【以後】改為【末後的日子】是宣告現在已經處於【末後的日子】神最後的拯救計畫已經開始了,祂要把聖靈澆灌在各種各樣的人身上,而不像舊約時代只限於先知,君王和祭司。【說預言/propheteuo】(17,18節)原文既用來指預告將要發生的事(21:9;路1:61)也用來指傳講神的信息,所以也被譯為【講道】(19:6;林前11:4-5),傳道(太7:22;啟11:3)。(18節)【我要將我的靈澆灌我的僕人和使女】表明聖靈只充滿被神使用的【僕人和使女】而不是隨便甚麼人都可以求來。彼得把珥2:30的【在天上地下,我要顯得出奇事】改為【在天上我要顯出奇事,在地下我要顯出神蹟】(19節)這是世界末日之前的徵兆,五旬節的神蹟奇事只是起頭。【有血,有火,有煙霧。日頭要變為黑暗,月亮要變為血】(19-20節)這些都是審判之日的預兆。(20節)【主大而明顯的日子】就是【耶和華大而可畏的日子】(珥2:31)。這些虔誠的猶太人都清楚知道,那是神介入歷史,施行審判和毀滅的日子,也是他們所盼望的神的百姓得贖的日子。先知約珥,以賽亞,以西結,阿摩司,俄巴底亞,西番雅,撒迦利亞和瑪拉基都是一再提到【耶和華的日子】(珥1:15;2:1, 11,31;三14;賽13:6,9;結13:5;;摩5:18;俄一15;番1:7;亞14:1)【耶和華的大日】(番1:14)或【耶和華大而可畏之日】( 瑪4:5)。【凡求告主名的,就必得救】(21節)就是【凡求告耶和華名的就必得救】(珥2:32)。在彼得所引用的希用【主】來代指【耶和華】。而在新約聖經中【主】這個字也用來指耶穌基督(36節)。在舊約裡,悔改的罪人當求告神的名;在新約裡,悔改的罪人當【求告我主耶穌基督之名】(林前1:2)。【凡求告主名的】不但能從罪惡裡得救,也將從神的審判中得救。過去那位曾經三次不認主的彼得(路22:34)已經與主【一同埋葬】(西2:12)了;現在站起來的,乃是與主【一同復活】(西2:12)的彼得。他的心竅已經被主開啟,可以明白聖經(路24:45),聖靈已經賜給他一切口才,智慧和能力(路21:15)。22-36節是彼得向眾人證明耶穌是基督,他的論證邏輯非常縝密:1. (22節)耶穌的工作證明祂是基督;2. (23-32節)耶穌的復活證明祂是基督;3. (33節)聖靈的澆灌證明祂是基督;4. (34-35節)大衛的預言證明基督是主。 思想:彼得經過嚴謹的論證,最後得出一個結論:【以色列全家當確實知道】(36節)那位被他們釘十字架的耶穌,已經登上了【主】和【基督】的寶座。那麼,那些親手釘死自己的【主】和【基督】的人,在【主大而明顯的日子】(20節)裡將會面臨何種結局呢? 祈禱:親愛主,感謝你最愛我們,更願意興起我們,使用我們作主的旨意,我們感謝你能使我們見證神,願我們一生都見證主你耶穌是主。阿們!
使徒行傳 2:14-36
Related Post
使徒行傳 24:1-16使徒行傳 24:1-16
【大祭司亞拿尼亞同幾個長老】(1節)都是撒都該人,法利賽人可能已經退出了對保羅的指控。(1節)【辯士】原文的意思是【演說家,雄辯家,辯護者】是代表撒都該人控告保羅的律師。【帖土羅】(1節)是羅馬名字,他可能是來自羅馬的猶太人,熟悉羅馬法律。大祭司自詡是律法的捍衛者,但需要請律師幫忙。使徒保羅卻不需要律師,因為主耶穌應許:【你們當立定心意,不要預先思想怎樣分訴;因為我必賜你們口才,智慧,是你們一切敵人所敵不住,駁不倒的】(路21:14-15)。巡撫腓力斯濫用暴力,收贓物賄賂,導致猶太地犯罪率大增,經常出現騷亂,被他嚴厲鎮壓。但帖土羅一上來就昧著良心,肉麻吹捧(3節)一面說【我們因你得以大享太平】(3節)一面攻擊保羅【鼓動普天下眾猶太人生亂】(5節) 。撒都該人對保羅的指控包括兩點:1.煽動群眾動亂(5節);2.圖謀污穢聖殿(6節)。【拿撒勒教黨】(5節)是撒都該人對基督徒的蔑視,;羅馬政府為了安撫猶太人,若有人帶外邦人擅闖聖殿內院,玷汙聖殿,特準公會依照猶太律法審判處死。但此時撒都該人的控告卻是【連聖殿他也想要污穢】(6節),示他們的指控已經從【污穢了這聖地】(21:28)降級到圖謀污穢聖殿。保羅說:【我知道你在這國斷事多年,所以我樂意為自己分訴】(10節)意思是腓力斯已經擔任猶太巡撫五年,對猶太人的事務應該相當熟悉,所以對此案的判斷理當並沒有困難。保羅的開場白雖然有禮貌,但卻只是陳述事實、並不阿諛奉承(3節)。這是本書所記錄的保羅第二篇自辯詞(10節)保羅否認指控的理由包括兩點:1.他在耶路撒冷逗留的時間很短,並不足以煽動暴動(11節)。保羅從【上耶路撒冷禮拜到今日不過有十二天】(11節)其中在耶路撒冷的時間只有七天21:27)。2.保羅的毀謗者並不能證明他當時在城中煽動暴動(12-13節)甚至連證人都沒有出現(19節)。信徒不必承認沒做過的事,但一定要承認自己的信仰(14節)。這是榮耀,也是見證。15節可譯為:【我對神存著這些人自己也接受的盼望,就是義人和不義的人都要復活】(和合本修訂版)。意思是保羅並非異端,他對復活的盼望和那些指控者都是一樣的。這是保羅唯一一次提到【無論善惡,都要復活】(15節)的地方,他在其它書信裡只說到義人的復活或信徒的復活(林前15:22)。(16節)【對神對人,常存無虧的良心】意思是竭力不犯罪。我們若要向人有無虧的良心,就必須先向神有無虧的良心。我們若在人面前良心有虧,就不能為神作見證。 思想:就經文所述,腓力斯不但生逢其時,有福音傳到他的耳朵裡,而且還有保羅這樣的佈道家被邀到面前來向他傳,更何況他在聽道的過程中心裡也著實有過畏懼的感覺。照理說,他在這種情況下,得救的機會應該很濃,成功在望。但如果他最終卻還功虧一籌,與救恩失之交臂,那他顯然就太對不起自己了!我們有否珍惜聆聽神的話的機會呢? 祈禱:親愛主,感謝你過往藉環境,時間,讓我們聽到主你的福音,今日你仍要藉著環境,身邊人事物讓我們聽到主你的話,願主開我們耳朵每日都懂得去察驗你的話,你的同在。阿們!
使徒行傳 3:11-26使徒行傳 3:11-26
11節表示他們已經從聖殿出來,到來了外邦人院。這裡有男人,女人和外邦人,最適合向眾人講道。12-26節是彼得的第二篇講道:第1篇講道對主耶穌的身份有了更深入的教導:祂不但是【主,基督】(2:36)也是神受苦的僕人(13節)【聖潔公義者】(14) 【生命的主】(15節)像摩西的先知(22節)神的兒子(26節)。第2篇講道對罪進行了更猛烈的攻擊:第一篇講道兩次指出了百姓的罪2:23,36)第二篇講道卻四次指出【你們卻把祂交給彼拉多】(13)【你們竟在彼拉多面前棄絕了祂】(13節)【你們棄絕了那聖潔公義者】(14節)【你們殺了那生命的主】 (15節)。這是使徒彼得所行的第一個神蹟,但他卻沒有陶醉在成功的喜悅裡,而是立刻澄清不是「憑自己的能力和虔誠使這人行走」(12節)把眾人的注意力量從殘疾人和自己轉移到復活的耶穌(13節)。(13節)【亞伯拉罕,以撒,雅各的神】這是提醒在場的猶太人明白自己是承受神聖約的子孫(25-26節)。(16節)【我們因信祂的名,祂的名便叫你們所看見所認識的這人健壯了】這句話有兩層意思1.這是高舉生命之主,彼得是【奉拿撒勒人耶穌基督的名】(6節)施行醫治,既不是倚靠法術,也不能自己隨心所欲。2.這是對罪毫不妥協,因為這句話的背景,是彼得四次指控百姓的罪(13,14,15節)。(16節)【正是祂所賜的信心,叫這人在你們眾人面前全然好了】這【信心】既包括彼得的信心,也包括這位殘疾人的信心,因為他願意被彼得扶起來(7節)顯示了他相信【拿撒勒人耶穌】(6節)是基督。百姓【做這事是出於不知】(17節)不但不知耶穌是基督,反而把釘死祂當作事奉神。當時,許多猶太人認為耶穌被釘十字架,就是死於律法的咒詛之下(申21:23)所以不是彌賽亞。因此,彼得向他們澄清,眾先知早已【預言基督將要受害】(賽53:7-8;詩2:1-2)。(19節)【歸正】原文又被譯為【轉身】(9:40)【歸向】(14:15)【迴轉】(28:27)也就是【歸向神】(26:20)心思的【悔改】一定會伴隨著行動的【歸正】。雖然猶太人是因無知而釘死了自己的彌賽亞,也【應驗了】(18節)神的計劃,但他們必須在知道後立刻悔改,這是神的恩典呼召、更是他們的唯一的出路。(19節)【使你們的罪得以塗抹】比喻赦罪。古人用蒲草紙書寫,所用的墨中沒有酸質,不會蝕進紙裡,只是留在表面,若用濕海綿擦拭,就可以【塗抹】所寫的字。公義之神的判決書,居然可以被【塗抹】這對罪人來說,實在是一個天大的好消息!【安舒的日子】(19節)指基督再來【復興以色列國】的日子,也就是猶太人盼望的彌賽亞時代。已經升天的耶穌基督,要等到神預定的時候才會再來建立國度,使萬物恢復神起初創造的光景。22節引自申18:15,23節引自申18:19,顯示主耶穌是新約的摩西,應驗了摩西對彌賽亞的預言。 (24節)顯示摩西吩咐百姓【都要聽從】【撒母耳】是摩西之後的第一位先知(撒上3:19-21)是眾先知的代表(來11:32)。(25節)【地上萬族都要因你的後裔得福】這是神與亞伯拉罕所立的約(創12:3;18:18)。【地上萬族】包括猶太人和外邦人【你的後裔】原文是單數,特別指基督(加3:16)。猶太人是【先知的子孫】(25節)是亞伯拉罕之約的繼承人,理當先得著神所應許的福分。但是,選民的特權也伴隨著特殊的義務,特殊的榮譽是為了特殊的事奉。 (26節)這是《使徒行傳》中第一次指出福音要【先】傳給猶太人。 思想:事奉神的人只是能力的管道,並非能力的來源,更不能用自己的【虔誠】來操縱神,催逼神做事。我們若是誠實地面對自己,就不敢自誇【能力】和【虔誠】,因為一切的事奉都只是讓人到我們的主的面前。 祈禱:親愛主,我們感謝你的大能,更感謝你的同在,讓我們生命能帶著你的同在去事奉你,見證,求主讓我們知道我們只是你能力的管道,並非能力的來源,每日都需要歸到我們的源頭,就是主你的同在中。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