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徒中沒有一個敢問祂:你是誰?因為知道是主。這些門徒在外面是不知道【你是誰】但是裡面卻又莫名其妙地知道。世上一切的宗教,只有要求,卻沒有供應;惟有我們的主,祂不但有要求,且有供應。主總是先有供應,後才有要求。耶穌對西門.彼得說:『約翰的兒子西門,你愛我比這些更深嗎?』可能是與那些魚,船,網相比,也可能是與其他門徒對主的愛相比。但彼得經過三次不認主的失敗,已經不敢對自己的肉體再有自信,所以只敢說【你知道我愛你】。主耶穌指派彼得【餵養我的小羊】意思是為信徒提供屬靈的糧食。主耶穌指派彼得【牧養我的羊】意思是牧養一般的信徒。彼得【憂愁】可能因為他覺得主耶穌對他前兩次的回答不滿意。但主耶穌可能是給彼得三次機會來重新恢復他,因他曾三次不認主(18:15-17,25-27)。主耶穌指派彼得【餵養我的羊】意思是為一般信徒提供屬靈的糧食。主耶穌在15,16節的問話中所用的【愛】原文是agapaō,而彼得回答的【愛】原文是phileō,而17節的問和答中的【愛】原文都是phileō。有人認為agapaō是指【神聖愛】而phileō是指【朋友之愛】;實際上,agapaō和phileō在約翰福音中是同義詞。使徒約翰既用agapaō來描述聖父對聖子的愛(10:17;15:9;17:23,24,26)主耶穌對拉撒路的愛(11:5)主耶穌對使徒約翰的愛(13:23;19:26;21:7,20)父神對門徒的愛(14”23);也用phileō來描述聖父對聖子的愛(5:20)主耶穌拉撒路的愛(11:3,36)主耶穌對使徒約翰的愛(20:2)父神對門徒的愛(16:27)。主耶穌預言彼得年老時被逮捕與殉道的情形(19節),彼得對此預言銘記在心(彼後1:14)。根據古教會的傳說,使徒彼得不但是為主被釘十字架而殉道,並且還要求行刑的人將他倒釘,因為他自覺不配與主有同樣的死法。 思想:在我們失敗軟弱時,主耶穌明白我們最需要的不是道理,不是教義,而是愛,這不是一種的溺愛,而是讓我們再次有勇氣跟蹤主的愛!使我們不再靠自己自把自為的愛,而是信任主在我們生命中獨特安排的愛! 『你跟從我吧!』 祈禱:親愛主耶穌,多謝祢愛我們,更使我們生命面對軟弱時都能經歷主祢的愛,是祢的愛使我們有勇氣面對我們的軟弱,面對我們的將來,求主使我們愛祢更願意一生跟隨祢。阿們!
約翰福音 21:12-19
Related Post
約翰福音 12:37-50約翰福音 12:37-50
【和合本】經文影音內容: GOSPEL OF JOHN釋經內容資料:
《聖經綜合解讀》【約翰福音】 經文表示若沒有父神的揀選,即使主耶穌親自行神蹟,教導,人還是不會信。38節引自希臘文七十士譯本賽53:1。39-40節引自賽6:10但與原文有所出入。當人故意不認識神的時候,神就任憑他們(羅1:28)所以說是神【叫他們瞎了眼,硬了心】。【祂的榮耀】原指神的榮耀(賽6:3)但作者指出以賽亞在聖殿裡看見的其實是基督的榮耀,因為父與子原為一(10:30)。42節這是約翰福音第二次將信耶穌與被逐出猶太會堂的威脅連結在一起(9:22,12:42,16:2)。在猶太社會中,個人的身分全繫於他在家庭和社區的地位,被趕出會堂就是一件很可怕的事。信徒只在心裡相信,不敢向人承認,就是【愛人的榮耀,過於愛神的榮耀】。44至50節是主耶穌最後一次向群眾公開的講道,從此以後,祂就不再向猶太人說甚麼話了。所以這段話可說是主向猶太人講道的總結。主耶穌對祂的聽眾最後再提供一次【不住在黑暗裡】的機會。 【光】指將父神啟示出來,【黑暗】則代表對神的無知,以致使自己淪為那惡者的獵物。47節這裡的意思並不是說,主耶穌完全不對人施行審判(5:30);乃是說祂來到世上的主要目的,是要拯救世人(3:17,8:15),而不是要審判世人。對於領受主話的人,主耶穌的話要拯救他;對於拒絕主話的人,主耶穌的話要審判他。主所講的道已經把祂的所是和所做都說清楚了,在末日時,主所說的這些話會成為定他們罪的證據,叫人無法推諉。主耶穌的話之所以有如此的決定力,是因為祂所說的是父神要祂講的話,所以拒絕主耶穌的話就是拒絕神的話,沒有人能拒絕神的話而不受懲罰。可悲的是,人們所拒絕的神的話,正是能使人獲得永生的話!神的命令乃是要賜人永生,所以接受祂的命令的人就有永生,拒絕祂的命令的人就要滅亡。 思想:人若拒絕這十字架的唯一救法,就只有留在審判中等候定罪,人的拒絕不是不知道,不是沒有經歷,而是內心的剛硬,更是因愛人的榮耀過於愛神的榮耀。 祈禱:主耶穌,我們知道主祢是光,祢是我們生命的救主,求主引導我們,面對世間各種的挑戰,或許我們會懼怕,或許沒有勇氣承認主祢。使我們知道承認主祢不是表面的認知,而是愛,讓我們更明白祢的愛,使我們更有勇氣愛祢見證祢。阿們!
約翰福音 5:1-18約翰福音 5:1-18
【和合本】 經文影音內容: GOSPEL OF JOHN 釋經內容資料:
【聖經綜合解讀-約翰福音】 【猶太人的一個節期】可能是逾越節、五旬節和住棚節等三大節期之一,猶太人要在此三大節期上耶路撒冷過節。【羊門】(尼三1)位於聖殿東北角,獻祭用的羊都由這門牽入。經文耶穌再上耶路撒冷去過節。去到一處名叫【畢士大】意思是【憐憫之家】。當中躺著許多病人,有瞎眼的,瘸腿的和癱瘓的。他們都是等候一個時機, 天使按時下去攪動池水時, 誰先下去,無論患甚麼病,都會痊愈,水動時很可能是因地下暗流的流動而造成的。但聖經並沒有明說這個傳說是否屬實。但這處【憐憫之家】正是帶給絕望很久的人的希望, 當中記述一位癱瘓了三十八年的人,三十八年都帶著希望得到醫冶,結果等足三十八年。這病人並沒有求告主耶穌,因為他根本不認識祂,但主耶穌卻主動去就近他,體恤他。更問他了一個很奇怪的問題:問這位病人你想痊愈嗎?耶穌真的不知道他的問題?從那病人的對答明白到,耶穌要將他三十八年內心的鬱結,絕望,苦澀表達出來,耶穌明白到要他真正得醫治不是他的肉體,而是他的內心,人看似憐憫的制度,變成不公平,不平等的經歷。但主耶穌的命令一發出,醫治的能力就立即產生,使他從絕望中的得醫治。及後猶太人質問那病人, 他們不關心是誰使他痊癒的,卻關心是誰讓他拿褥子走的。摩西律法禁止人在安息日做工,並沒有禁止人在安息日拿褥子走路(出20:10-11;31:13-17) 在安息日拿著褥子走屬於【將東西從某處拿到另一處】所以被人責備。並非病人一定要有信心才能得醫治,這人連主耶穌是誰都不認識,更談不上信心了。或許耶穌可以避開相關的爭論,但耶穌暗示這人的病是由犯罪而來,希望他不再犯罪(14節)猶太人是問那人誰叫他拿褥子走路(12節)而那人卻對他們見證誰使他痊癒。依照猶太人文士對摩西律法的解釋,除非病人性命堪虞,不然在安息日治病是違反誡命的。因此,耶穌被猶太人因著安息日的規條開始迫害他,更因耶穌向他們表示到現在,我父都在工作,我也在工作,猶太人不敢稱神為【我的父】耶穌的表達清楚將個人與神有特殊親密與神平等的關係。 思想: 這個人癱瘓了三十八年,忍受肉身的折磨和精神的空虛。更因看似憐憫人的制度,成為公平不平等的經歷,我們有否只寄望生活中的制度帶給我們希望呢?耶穌與天父的平等,但生命中仍然受不平等的經歷,有否因著主成為我們生命的力量呢? 祈禱:親愛主耶穌,感謝祢帶給我們生命的不是規條,不是制度,而是愛,是主動進入我們生命中的愛,儘管我們內心有多的鬱結,絕望,苦澀,因著主祢成為我們生命的力量。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