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徒行傳】 11:19-30的主題是【安提阿教會向外邦人傳道】與12:24–14:28 【安提阿教會向外邦人宣教】前後呼應。【那些因司提反的事遭患難四散的門徒】(19節)他們都是說希臘話的猶太信徒,因此,很自然地就分散到猶太地以外的地區。【塞浦路斯】(19節)是地中海的第三大島塞浦路斯島,離安提阿的直線距離大約160公里。從亞歷山大大帝的時代開始,就有許多猶太人陸續移民到此。到了新約時代,島上已經建立了許多猶太會堂(13:5)。這裡是巴拿巴的家鄉(4:36)後來成為巴拿巴和保羅第一次出外宣教的第一站(13:4)。【安提阿】(19節)靠近奧龍特斯河(Orontes)的出海口,在耶路撒冷北方大約640公里,是僅次於羅馬,亞歷山大的羅馬帝國第三大城市,當時人口可能超過五十萬,居民包括希臘人,羅馬人,敘利亞人,腓尼基人,埃及人,阿拉伯人和印度人,其中還有幾萬猶太人,是東西方文明交融的地方,各種偶像也無所不在。在安提阿之前,門徒只向猶太人傳福音(19節)撒馬利亞人,衣索匹亞的太監,哥尼流都是主動尋求神,然後從門徒那裡聽到了福音。但在安提阿這個大都會,這些無名的【塞浦路斯和古利奈人】(20節)卻開始主動把福音傳給安提阿的希臘人,這是聖靈帶領教會主動向外邦人宣教的開始。門徒向安提阿的外邦人傳福音,不是【傳耶穌是基督】(5:42)而是【傳講主耶穌】(20)。因為這些外邦人對【基督】很陌生,對【主】的概念卻很熟悉;安提阿是一個宗教多元化的大都市,人們從各種各樣的【主】那裡尋求安慰和幫助。因此,這些福音的使者就向他們宣講【主耶穌】才是獨一的【救主】(5:31)。【信而歸主】(21節)這兩個動詞的順序表明:人要先信主,然後才能迴轉歸向主;心思先被聖靈改變,然後行為才能轉變;生命先被聖靈改變,然後生活才能改變。【主與他們同在】(21節)可譯為【主的手與他們同在】顯示神手的工作(4:28-30)伴隨著這些無名的門徒。當耶路撒冷教會的使徒和猶太門徒對接納外邦人還心存疑慮的時候(2-3節)主已經藉著無名的門徒親自開始向外邦人宣教。安提阿教會不是某個人建立的,而是聖靈親自的工作。耶路撒冷教會派遣巴拿巴的目的,是要證實腓尼基,塞浦路斯,安提阿等地教會的信仰是否真實,尤其是安提阿的外邦人對福音的接受是否真實,所以他向北一直【走到安提阿為止】(22節)。耶路撒冷教會差派巴拿巴,是一個非常有智慧的決定,一方面【巴拿巴原是個好人,被聖靈充滿,大有信心】(24節)心胸也非常寬廣;另一方面,他是塞浦路斯人(4:36)最適合幫助從塞浦路斯來的猶太信徒(20節)應對安提阿多元文化的局面。巴拿巴看見安提阿教會的增長是神親手成就的,所以【看見神所賜的恩就歡喜】(23節)不但沒有催逼他們遵行律法,反而【勸勉眾人,立定心志,恆久靠主】(23節)。巴拿巴知道掃羅是被主揀選向外邦人傳福音的(22:21)所以就繼續【往大數去找掃羅】(25節)。這樣,掃羅離開了學術中心大數,來到了商業中心安提阿,進一步地累積向各種人宣教的經驗。掃羅被巴拿巴帶到安提阿以後,首先是做巴拿巴的助手 (25節)。在聖經的記錄中,這是保羅在一個教會裡事奉最長的一段時間。門徒的生活方式與敗壞的環境格格不入,所以被當作一群奇特的人看待;外邦人也很快看出他們高舉基督,和猶太教並不相同,所以把他們稱作【基督徒】(26節) 。猶太人不會拿基督的名字開玩笑,所以【基督徒】是外邦人給門徒的綽號(26:28),但門徒卻藉此勉勵自己跟隨基督。用他們的生活把這個名字變成了一個榮耀的稱號(彼前4:16)。【亞迦布】(28)曾經兩次藉著聖靈說預言,都完全應驗了(21:10)。他說預言的時間可能是主後39-41年,而饑荒發生的時間可能是在主後46年。【克勞第】(28節)是羅馬帝國的第四任皇帝(主後41年1月24日-54年10月13日在位),他在位期間發生了多次飢荒,其中耶路撒冷的飢荒有許多人餓死(《猶太古史》卷20第3章51節)。 【天下】(28節)指羅馬帝國,當時只要羅馬帝國的糧倉埃及出現災害,就會導致整個帝國出現糧食短缺,窮苦的百姓受害就更為嚴重。而信徒在財物的捐獻上,也沒有任何明文規定,都是由信徒各人自願自發【照各人的力量捐錢】(29節)。30節的聖經中首次提到教會的【長老】。這是掃羅信主後的第二次耶路撒冷之行,時間是掃羅信主之後【過了十四年】大約是主後48年。 思想:可能沒有一位教會領袖會期望透過飢荒或經濟危機來促使教會的成長,但是教會的元首基督卻會這麼做。當耶路撒冷的猶太門徒在接納外邦人的問題上猶豫不定的時候(1-3節),主卻藉著飢荒,感動千里之外安提阿教會的猶太和外邦肢體,反過來關懷猶太的弟兄,實際地顯明了門徒的彼此相愛,促進了基督身體的合一,也讓耶路撒冷的使徒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主對掃羅的託付。聖靈藉著這場飢荒,讓所有的人都體認到:【我是誰,能攔阻神呢】(17節)? 祈禱:親愛主,求你更新我們,除去我們的自我,更除去我們固有的意念,願主你引導我們行在你的心意中,活出你最心意的教會。阿們!
使徒行傳 11:19-30
Related Post
使徒行傳 24:17-27使徒行傳 24:17-27
【我帶著週濟本國的捐項】(17節)指保羅此次耶路撒冷之行,負有把捐資送到耶路撒冷的任務(林前16:3-46)。【供獻的物】(17節)指保羅為那四個人(21:23-26)所付的款項。【惟有幾個從亞細亞來的猶太人】(18節)意思是保羅並沒有在聖殿【聳動眾人】(12節)那些指控他的人才是捏造謊言並引發聖殿暴動的人(21:27-28)。(19節)【他們若有告我的事,就當到你面前來告我。】意思是最初誣告保羅的【幾個從亞細亞來的猶太人】(18節)並沒有出庭作證,顯然是自知理虧。【這些人若看出我站在公會前,有妄為的地方,他們自己也可以說明】(20節),意思是公會沒有定他有罪(23:9)所以帖土羅的指控只是代表撒都該人,並不代表公會。最後,保羅再次強調自己被指控不是因為違反了羅馬法律,而是為了【為死人復活的道理】(21節)。這不但是結辯詞,更是在法庭上公開為主作見證。腓力斯治理猶太多年,早就了解猶太教對耶穌門徒的逼迫,所以知道保羅並沒有違反羅馬律法。但他若宣判保羅無罪,就得罪撒都該人,所以就【支吾他們】(22節)。當權者在公義中行不義的拿手好戲,就是無限期地拖延;不但拖延了判決,也拖延了自己得救的時機。但是,這卻使保羅不斷有機會見證【死人復活的道理】(25:19;26:23)。保羅得到【寬待】(23節)是依法享有羅馬公民的權利(23節)。【也不攔阻他的親友來供給他】(23節)顯示在保羅被關押期間,教會和弟兄一直在陪伴他,供給他。【土西拉】(24節)是猶太王希律·亞基帕一世(Herod Agrippa,主後41-44年在位)的女兒,此時只有19歲,腓力斯是她的第二任丈夫,而她是腓力斯的第三任妻子,雙方都為結婚而離了婚(《猶太古史記》卷20第7章141-144節)。腓力斯【本是詳細曉得這道】(22節),在又主動要聽保羅【講論信基督耶穌的道】(24節)。面對這樣難得的傳道機會,保羅不但沒有降低福音的門檻,先用好言好語籠絡住他,反而向他們【講論公義,節制,和將來的審判】(25)。腓力斯素以不仁不義著稱,並且貪戀美色,拋棄前妻另娶新歡,毫無節制可言。但他並無悔改之意,所以聽到【將來的審判】只是【甚覺恐懼】(25節),但卻不【紮心】(2:37)。今天,許多人也是明白福音的道理,找不出不信的理由,只是因為不願改變生活的方式,所以對福音的態度也是:【你暫且去吧,等我得便再叫你來】(25節)。腓力斯是個貪財的人,可能因為保羅提到帶著【週濟本國的捐項】(17節)就等候保羅的朋友用錢行賄,【指望保羅送他銀錢,所以屢次叫他來,和他談論】(26節)。結果是一次又一次地聽福音,一次又一次地與救恩擦肩而過。【腓力斯】這個名字的意思是【快樂的】但他很快就會失去快樂,回羅馬後就要面對凱撒利亞猶太領袖的指控(《猶太古史記》卷20第8章182節),所以【要討猶太人的喜歡,就留保羅在監裡】(27節)。保羅無辜被囚的兩年,是腓力斯離救恩最近的兩年。 思想: 腓力斯與世上最會傳福音的使徒近在咫尺,但卻沒有像腓立比的禁卒一樣得救(16:33);他想賺得全世界,但卻賠上了自己的生命(太16:26)。今天,我們有否因著錯失聽從神而成為這樣不快樂的腓力斯呢? 祈禱:親愛主,感謝你的福音,你的話語最樂意人去認識,更期待讓人去聽從,求主光照我們,使我們每日聽從主你的話。阿們!
使徒行傳 2:14-36使徒行傳 2:14-36
14-47節的主題是【教會的第一篇講道】【彼得和十一個使徒站起】(14節),顯示雖然只有彼得主講,但卻是十二使徒共同為基督的復活作見證,也許還用不同的方言作同聲翻譯。補選使徒(1:15-24)的意義,在此就全然顯明了。完整的十二使徒在聖靈的帶領下,一起向天下各國的代表作完整的見證,這是他們履行大使命的第一個行動。【巳初】(15節)就是上午九點鐘,這是猶太人早禱的時間。猶太人在節期中,通常早禱之前不吃飯,更不用說喝酒了,所以說他們【其實不是醉了,因為時候剛到巳初】(15節)。17-21節引自舊約的珥2:28-32,顯示五旬節的聖靈充滿,開始應驗先知約珥所預言的聖靈澆灌(39節)。【末後的日子】又稱為【末世】,指現在正處於的世代(林前10:11)即從基督第一次降世到祂再來之間的新約時代(來9:26)。彼得把珥2:28的【以後】改為【末後的日子】是宣告現在已經處於【末後的日子】神最後的拯救計畫已經開始了,祂要把聖靈澆灌在各種各樣的人身上,而不像舊約時代只限於先知,君王和祭司。【說預言/propheteuo】(17,18節)原文既用來指預告將要發生的事(21:9;路1:61)也用來指傳講神的信息,所以也被譯為【講道】(19:6;林前11:4-5),傳道(太7:22;啟11:3)。(18節)【我要將我的靈澆灌我的僕人和使女】表明聖靈只充滿被神使用的【僕人和使女】而不是隨便甚麼人都可以求來。彼得把珥2:30的【在天上地下,我要顯得出奇事】改為【在天上我要顯出奇事,在地下我要顯出神蹟】(19節)這是世界末日之前的徵兆,五旬節的神蹟奇事只是起頭。【有血,有火,有煙霧。日頭要變為黑暗,月亮要變為血】(19-20節)這些都是審判之日的預兆。(20節)【主大而明顯的日子】就是【耶和華大而可畏的日子】(珥2:31)。這些虔誠的猶太人都清楚知道,那是神介入歷史,施行審判和毀滅的日子,也是他們所盼望的神的百姓得贖的日子。先知約珥,以賽亞,以西結,阿摩司,俄巴底亞,西番雅,撒迦利亞和瑪拉基都是一再提到【耶和華的日子】(珥1:15;2:1, 11,31;三14;賽13:6,9;結13:5;;摩5:18;俄一15;番1:7;亞14:1)【耶和華的大日】(番1:14)或【耶和華大而可畏之日】( 瑪4:5)。【凡求告主名的,就必得救】(21節)就是【凡求告耶和華名的就必得救】(珥2:32)。在彼得所引用的希用【主】來代指【耶和華】。而在新約聖經中【主】這個字也用來指耶穌基督(36節)。在舊約裡,悔改的罪人當求告神的名;在新約裡,悔改的罪人當【求告我主耶穌基督之名】(林前1:2)。【凡求告主名的】不但能從罪惡裡得救,也將從神的審判中得救。過去那位曾經三次不認主的彼得(路22:34)已經與主【一同埋葬】(西2:12)了;現在站起來的,乃是與主【一同復活】(西2:12)的彼得。他的心竅已經被主開啟,可以明白聖經(路24:45),聖靈已經賜給他一切口才,智慧和能力(路21:15)。22-36節是彼得向眾人證明耶穌是基督,他的論證邏輯非常縝密:1. (22節)耶穌的工作證明祂是基督;2. (23-32節)耶穌的復活證明祂是基督;3. (33節)聖靈的澆灌證明祂是基督;4. (34-35節)大衛的預言證明基督是主。 思想:彼得經過嚴謹的論證,最後得出一個結論:【以色列全家當確實知道】(36節)那位被他們釘十字架的耶穌,已經登上了【主】和【基督】的寶座。那麼,那些親手釘死自己的【主】和【基督】的人,在【主大而明顯的日子】(20節)裡將會面臨何種結局呢? 祈禱:親愛主,感謝你最愛我們,更願意興起我們,使用我們作主的旨意,我們感謝你能使我們見證神,願我們一生都見證主你耶穌是主。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