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徒行傳 使徒行傳 5:27-42

使徒行傳 5:27-42

【使徒行傳】公會曾經在彼拉多面前高喊:【祂的血歸到我們和我們的子孫身上】(太27:25)現在大祭司卻倒打說:【你們倒把你們的道理充滿了耶路撒冷,想要叫這人的血歸到我們身上】(28節)。這句話既說出了撒都該人【滿心忌恨】(17節)的原因,又藉著大祭司的口定了他們自己的罪。(29節)彼得在第一次受審時回答:【聽從你們,不聽從神,這在神面前合理不合理,你們自己酌量吧】(4:19)。而這次【彼得和眾使徒】(29節)的回應,卻帶著聖靈審判的權柄。因為【順服hupotasso】重在裡面的態度【順從peitharcheo】重在外面的行為。門徒應當【順服】神所允許的權柄,卻不能【順從】這些權柄抵擋神的命令;(30節)這句話根本不是在答覆審問,而是向公會發表審判。有些人以為【罪得赦免】固然是神的恩賜,但【悔改】卻是人自己的決定。事實上,【不悔改】的確是人的決定,但【悔改】卻是神的恩典。(32節)表示神只會用聖靈澆灌願意【順服神,勝於順服人】的人,也顯示聖靈充滿的結果是更使人【順服】神。人若不順從神,那麼任何自稱的【聖靈充滿】都是虛假的。彼得的講道能使八千人信主(2:41;4:4),但卻不能使撒都該人信服。實際上,沒有任何人比大祭司更掌握基督復活的證據:他已經聽了兩遍彼得的講道,但心中反而更加剛硬【極度惱怒,想要殺他們】(33節)。因為撒都該人所關心的不是復活,不是神蹟,也不是真理,而是自己的名利地位,生活品質。34節)【迦瑪列】(是希勒爾長老(Hillel the Elder)的孫子,當時猶太公會的主席(Nasi)被尊稱為【拉班Rabban】。迦瑪列以敬虔寬容著稱,甚得百姓的尊敬,使徒保羅就在他的門下受教(22:3)。(36節)【自誇為大】就是自稱先知或彌賽亞。【報名上冊的時候】(37節)是指主後6年希律·亞基老(Archelaus)被貶之後,直轄猶大的羅馬巡撫推出新的徵稅法,加利利的猶大起來反抗。撒都該人一向只關心自己的政治地位,所以對使徒【滿心忌恨】(17節)。但法利賽人卻沒有政治野心,他們相信萬物都在神的手中,但人要對自己的行動負責;他們認為一切都是神所預知,但人有選擇的自由。事實上,法利賽人相信復活,迦瑪列可能擔心耶穌真的復活了;法利賽人相信有天使,迦瑪列可能懷疑是超自然的能力使十二門徒越獄(23節)。因此,迦瑪列建議公會【不要管這些人,任憑他們吧】(38節)【若是出於人】(38節)就留給羅馬人去解決,因為他提的兩個案子都是領導者死後,最後被羅馬人鎮壓(36-37節);【若是出於神】(39節)公會不但不能敗壞他們,反而要承擔【攻擊神】(39)的罪名,招來神的審判。迦瑪列勸阻撒都該人殺害使徒(33節)【公會的人聽從了他】(40節)因為神的時候還沒有到,誰也不能殺害十二使徒。【把他們打了】(40節)指【四十下減】(22:19;林後11:24)的鞭刑。被打的人要跪在地上,赤裸上身,被一條三頭皮鞭打在胸部和背部。這個刑罰既羞辱,又痛苦,甚至可能被打死(《密西拿Mishnah》Sanhedrin 9:5)鞭痕可能會留一輩子。十二使徒【被聖靈充滿】(4:31)又【行了許多神蹟奇事】(12節)結果不但沒能震懾公會,大獲全勝,反而集體挨了一頓毒打(40節)。這鞭傷提醒教會,無論我們面臨多大的逼迫,生死捉放的主權始終都在神的手中。因此,沒有人能阻止十二使徒帶著鞭傷【每天在殿裡,在家裡不住地教訓人,傳耶穌是基督】(42節)。
思想:身上的鞭傷不但沒有讓十二使徒覺得羞辱失敗,反而使他們【心裡歡喜,因被算是配為這名受辱】(41節)。這鞭傷不但是對他們的提醒,也是給他們恩典的記號,榮耀的冠冕,正如, 今天,信徒被聖靈充滿的結果,也不要讓前面沒有難處,更不是把難處挪去,而是讓我們能得著夠用的恩典(林後12:9)甘心【為這名受辱】效法【為我們信心創始成終的耶穌】。
祈禱:親愛主,感謝你不單只讓我們生命得著永生的福,更能夠得著與主你同心同工,受苦受辱,求主使我們知道跟隨你的生命,就是與主你同甘共苦的生命。阿們!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Related Post

使徒行傳 3:11-26使徒行傳 3:11-26

11節表示他們已經從聖殿出來,到來了外邦人院。這裡有男人,女人和外邦人,最適合向眾人講道。12-26節是彼得的第二篇講道:第1篇講道對主耶穌的身份有了更深入的教導:祂不但是【主,基督】(2:36)也是神受苦的僕人(13節)【聖潔公義者】(14) 【生命的主】(15節)像摩西的先知(22節)神的兒子(26節)。第2篇講道對罪進行了更猛烈的攻擊:第一篇講道兩次指出了百姓的罪2:23,36)第二篇講道卻四次指出【你們卻把祂交給彼拉多】(13)【你們竟在彼拉多面前棄絕了祂】(13節)【你們棄絕了那聖潔公義者】(14節)【你們殺了那生命的主】 (15節)。這是使徒彼得所行的第一個神蹟,但他卻沒有陶醉在成功的喜悅裡,而是立刻澄清不是「憑自己的能力和虔誠使這人行走」(12節)把眾人的注意力量從殘疾人和自己轉移到復活的耶穌(13節)。(13節)【亞伯拉罕,以撒,雅各的神】這是提醒在場的猶太人明白自己是承受神聖約的子孫(25-26節)。(16節)【我們因信祂的名,祂的名便叫你們所看見所認識的這人健壯了】這句話有兩層意思1.這是高舉生命之主,彼得是【奉拿撒勒人耶穌基督的名】(6節)施行醫治,既不是倚靠法術,也不能自己隨心所欲。2.這是對罪毫不妥協,因為這句話的背景,是彼得四次指控百姓的罪(13,14,15節)。(16節)【正是祂所賜的信心,叫這人在你們眾人面前全然好了】這【信心】既包括彼得的信心,也包括這位殘疾人的信心,因為他願意被彼得扶起來(7節)顯示了他相信【拿撒勒人耶穌】(6節)是基督。百姓【做這事是出於不知】(17節)不但不知耶穌是基督,反而把釘死祂當作事奉神。當時,許多猶太人認為耶穌被釘十字架,就是死於律法的咒詛之下(申21:23)所以不是彌賽亞。因此,彼得向他們澄清,眾先知早已【預言基督將要受害】(賽53:7-8;詩2:1-2)。(19節)【歸正】原文又被譯為【轉身】(9:40)【歸向】(14:15)【迴轉】(28:27)也就是【歸向神】(26:20)心思的【悔改】一定會伴隨著行動的【歸正】。雖然猶太人是因無知而釘死了自己的彌賽亞,也【應驗了】(18節)神的計劃,但他們必須在知道後立刻悔改,這是神的恩典呼召、更是他們的唯一的出路。(19節)【使你們的罪得以塗抹】比喻赦罪。古人用蒲草紙書寫,所用的墨中沒有酸質,不會蝕進紙裡,只是留在表面,若用濕海綿擦拭,就可以【塗抹】所寫的字。公義之神的判決書,居然可以被【塗抹】這對罪人來說,實在是一個天大的好消息!【安舒的日子】(19節)指基督再來【復興以色列國】的日子,也就是猶太人盼望的彌賽亞時代。已經升天的耶穌基督,要等到神預定的時候才會再來建立國度,使萬物恢復神起初創造的光景。22節引自申18:15,23節引自申18:19,顯示主耶穌是新約的摩西,應驗了摩西對彌賽亞的預言。 (24節)顯示摩西吩咐百姓【都要聽從】【撒母耳】是摩西之後的第一位先知(撒上3:19-21)是眾先知的代表(來11:32)。(25節)【地上萬族都要因你的後裔得福】這是神與亞伯拉罕所立的約(創12:3;18:18)。【地上萬族】包括猶太人和外邦人【你的後裔】原文是單數,特別指基督(加3:16)。猶太人是【先知的子孫】(25節)是亞伯拉罕之約的繼承人,理當先得著神所應許的福分。但是,選民的特權也伴隨著特殊的義務,特殊的榮譽是為了特殊的事奉。 (26節)這是《使徒行傳》中第一次指出福音要【先】傳給猶太人。 思想:事奉神的人只是能力的管道,並非能力的來源,更不能用自己的【虔誠】來操縱神,催逼神做事。我們若是誠實地面對自己,就不敢自誇【能力】和【虔誠】,因為一切的事奉都只是讓人到我們的主的面前。 祈禱:親愛主,我們感謝你的大能,更感謝你的同在,讓我們生命能帶著你的同在去事奉你,見證,求主讓我們知道我們只是你能力的管道,並非能力的來源,每日都需要歸到我們的源頭,就是主你的同在中。阿們!

使徒行傳 21:1-17使徒行傳 21:1-17

從米利都向南到達【哥士Cos】(1節),航海距離約67公里。哥士是科斯島(Kos),這裡是愛琴海重要的文化和貿易中心,大希律每年都會為這裡的運動會獲獎者提供獎金,還在這裡為他的兒子希律·安提帕豎立了一座雕像。從哥士向東南方到達【羅底Rhodes】(1節)航行距離約130公里。從羅底向東到達【帕大喇Patara】(1節)航行距離約130公里。帕大喇位於小亞細亞半島西南方的旁非利亞省,是重要的貿易中繼站。從帕大喇向東南前往腓尼基,必須橫渡地中海,航行距離約760公里,所以要在這裡換乘大船。當保羅在這裡【遇見一艘船要往腓尼基去,就上船起行】(2節)的時候,他所不知道的是,就在被他留在身後的這座城市裡,將會興起教會史上十位著名的教父和殉道者。羅馬的敘利亞省包括地中海沿岸的腓尼基,【推羅Tyre】(3節)是其中一個主要的海港。古代地中海的大船都是客貨兩用,每到一港都要裝卸貨物(3節)停留若干天。保羅的船可能需要在推羅停留七天,離五旬節的時間又足夠,所以他就尋訪當地的門徒(4節)沒有直接沿陸路去耶路撒冷。推羅的門徒【被聖靈感動】(4節)知道保羅上耶路撒冷將有危險,但他們不知道的是,正是聖靈催逼保羅上耶路撒冷去的(20:22)。他們之前也許與保羅素昧平生,但現在卻帶著【妻子兒女】(5節)與保羅當眾【跪在岸上禱告,彼此辭別】(5節)。從推羅向南到達【多利買Ptolemais】(7節)的航行距離約40公里,半天就能到達。從多利買到【凱撒利亞】(8節)的路程是65公里,需要走一天半,這座城市也是羅馬帝國為退役官兵建立的殖民地。腓利原是耶路撒冷教會管理飯食的七人之一(6:2-5)一路傳福音,直到凱撒利亞(8:40)所以被稱為【傳福音的腓利】(8節)與使徒腓利有所分別。凱撒利亞的教會可能就是他所建立的。腓力的房子看來不小,家中已【有四個女兒】(9節)還能接待保羅的九人團(20:4)。亞迦布Agabos(10節)是希伯來名字【哈甲khaw-gawb’】(拉2:46)的希臘文形式,意思是【蝗蟲】。這位先知果然人如其名,預言的都不是好事,不是天下將有大饑荒(11:27-28)就是保羅將在耶路撒冷被捆綁(11節)。但他的預言只是預告,並非禁令,因此,門徒們的苦勸乃是出於愛心(12節)而非【主的旨意】(14節)。弟兄的眼淚和懇求壓在保羅的心頭,使他難以承受,所以說:【你們為什麼這樣痛哭,使我心碎呢】(13節)?被聖靈充滿,就是明知將被捆綁,也要知難而上;明知可以迴避,但卻不肯退縮(13節)一切只【願主的旨意成就】(14)。在保羅的堅持之下,眾弟兄不但【住了口】(14節),並且【收拾行李上耶路撒冷去】(15節)。這樣美麗的結局,證明他們是在主裡團契相交。【拿孫Mnason】(16節)這個名字的意思是【記憶】這是一位老門徒,他熱情地招待了九位素昧平生的弟兄(20:4)果然是把【彼此相愛】 (約13:35)的教導牢記在心,讓眾人都能認出他們是基督的門徒。這是保羅信主後第五次,也是最後一次上耶路撒冷(9:26-29;11:30;12:25;15:2;18:22)。第一次接待他的是塞浦路斯人(9:27)最後一次接待他的也是塞浦路斯人(16節)。【弟兄們歡歡喜喜地接待我們】(17節),可能指說希臘話的門徒,並非那些熱心律法的門徒(22節)。 思想:在保羅前往耶路撒冷的一路上,讀者的感受是山雨欲來風滿樓(4,11-12節)沒有真理的愛固然會讓人死亡,沒有愛的真理也不能讓人復活。【主的旨意】是必成的,主愛的恩典也是夠用的(林後12:9)主的安慰可以撫平我們的傷痛,主的主權可以除去我們的懼怕。 祈禱:親愛主,感謝你是教會的頭,是主你為我們掌權,縱使經歷眾多風雨,經歷不少的困苦,我們深信你仍然帶領,你仍然保守我們。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