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徒行傳 使徒行傳 6:1-15

使徒行傳 6:1-15

【使徒行傳】 (1節)【說希臘話的猶太人】指生長於羅馬帝國各地的猶太人,他們講希臘話,使用希臘文七十士譯本舊約聖經,生活習俗都受到希臘文化的影響。【希伯來人】(1節)指生長於猶太行省和加利利的猶太人,他們說亞蘭話,使用希伯來文舊約聖經,保存猶太習俗。【寡婦】(1節)是古代最需要幫助的群體,但《使徒行傳》並沒有介紹這些寡婦的來歷,也沒有提到具體的問題。並非【門徒增多】(1節)才會【發怨言】有兩三個人就會【起了爭論】(路22:24);並非【凡物公用】(2:44)才會【發怨言】各人【吃自己的飯】也會【這個飢餓,那個酒醉】(林前11:21);並非飯食分配不均才會【發怨言】。【神的道】(2節)是為了拓展神國【管理飯食】(2節)是為了造就教會,兩樣工作都是不可或缺的。但是,十二使徒並不打算兼顧【神的道】和【管理飯食】因為他們清楚地知道,神給自己的恩賜和託付是【神的道】而不是【管理飯食】。這七位候選人都是由【眾門徒】(2節)提名的,他們的名字都是希臘名字(5節)。顯示他們都是生長於外邦的【說希臘話的猶太人】(1節)其中【尼哥拉】(5節)還是一位外邦人。因為當時滯留在耶路撒冷,需要教會供應飯食的門徒,大部分都來自羅馬帝國各地(2:9-11)。【使徒禱告了,就按手在他們頭上】(6節)代表接受聖靈的管理和委派。耶路撒冷教會所有的事奉,無論是【禱告,傳道】(4節)或【管理飯食】(2節)都在聖靈的管理之下,同工都是【大有信心,聖靈充滿的人】(5節)。委派這七人的結果,不但解決了【發怨言】(1節)更堵住了使徒事務分心的破口,使肢體能按著各自的恩賜和託付。(7節)【許多祭司信從了這道】這也是初期教會的又一個突破,表明這些祭司承認自己所世襲委身的各樣獻祭制度,都不足以與耶穌基督在十字架上的代贖相比,因而悔改重生,成為真正【有君尊的祭司】(彼前2:9)。【神的道興旺起來;在耶路撒冷門徒數目加增的甚多】(7節)聖靈沒有讓我們去學習這七人【管理飯食】(2節)的智慧,處理【怨言】(1節)的技巧,而是讓我們看見主管理;初期教會的原則祂並沒有讓門徒和教會一步到位,成為完全,而是藉著環境的變化,仇敵的逼迫和內部的破口,讓門徒在實踐中不斷體會,反省,成長,成熟,學習順從聖靈,連於元首基督; 只有在屬靈爭戰中的學習,才是最好的學習。(8節)【司提反】是希臘名字意思是【戴冠冕的】祂的恩惠,能力(8節))來自【被聖靈充滿】(5節)。【利百地拿會堂】(9節)意思是【自由人會堂】。羅馬將軍龐貝(Pompey)曾經俘虜了不少猶太人,後來又在羅馬釋放了他,【利百地拿會堂】由這些獲得自由的羅馬囚犯的後代建立的。司提反可能帶著說希臘話的門徒到這幾個會堂,向各地來守節的猶太人傳福音,所以激怒了他們【起來和司提反辯論】(9節)。信徒為主作見證的秘訣,乃是【以智慧和聖靈說話】(10節,主耶穌應許門徒,當他們因真理要為自己辯護的時候,祂就會賜下聖靈(路12:12)和智慧(路21:15)使【眾人敵擋不住】(10節)。在《使徒行傳》中,門徒曾四次被猶太議會審訊,司提反的受審是其中的第三次,這次興起逼迫的不是掌管聖殿的的猶太教領袖,而是掌管各會堂的猶太人;不是說希伯來話的法利賽人和撒都該人,而是說希臘話的外邦猶太人。他們把司提反帶到猶太公會那裡控告他(12節)。【這個人說話,不住地糟踐聖所和律法】(13節)這個罪名非常嚴重,但主卻讓司提反裡面滿有安息,所以眾人【看見祂的面貌,好像天使的面貌】( 15節)。 思想:從歷史來看,當教會在信仰,宣教等事上失敗時,問題通常是源自於在上的帶領者追求名利權位,還是在下的信徒不夠委身於信仰,生命,服事呢?我們又有否學像司提反願意天天定睛歸主為聖,求主榮耀,討主喜悅,被聖靈充滿跟隨耶穌委身使命? 祈禱:親愛主,感謝你是教會的主,縱使教會在歷世以來都面對不少的沖擊,不少的挑戰,但你仍然為我們掌權帶領,更能夠藉著我們的軟弱使我們更成長,求主教導我們更討主你喜悅。阿們!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Related Post

使徒行傳 27:13-26使徒行傳 27:13-26

(13節)可譯為【他們以為對目的地已有了把握】。從佳澳向西北到菲尼基只需要航行一天【貼近克里特】(13節)海岸航行也很謹慎。船長和眾水手憑著自己的航海經驗,加上【微微起了南風】(13節)的誘惑,開始了一場後果慘痛的冒險。【友拉革羅eurokludōn】(14節)原文可能由希臘文【東風Euros】與希臘文【北風akulōn】組合而成,意思是【東北風】。當低壓中心在北方時,會吹西南風;低壓中心移到南方以後,會吹東北風。我們的人生也常遭遇這種風暴──當我們自以為穩、把各種風險都計算妥當的時候(13節),突然就有【狂風從島上撲下來】(14節),人生的小船立刻【被風抓住,敵不住風】(15節),只能【任風刮去】(15節)。【高大Cauda】(16節)島(即現代的Gavdos)位於佳澳西南方約60公里。【在那裡【小船】(16節)是大船泊岸時的短程交通工具,平時用繩索繫於船尾拖行,在風浪中要把小船拉上來收在大船上,免得彼此相撞。【捆綁船底】(17節),指用纜繩把船底和船身繞著捆綁幾圈,顯示此時船體有被風浪撞擊而解體的危險。【賽耳底Syrtis】(17節)意思是【流沙】位於高大島西南約600公里,但此時東北風很大,可能兩天以後就會到達,所以水手們【就落下篷來,任船飄去】(17節),以減慢船速。當這艘船【被風浪逼得甚急】(18節)的時候,首先被拋棄的就是船上的【貨物】(18節)也就是糧食。然後被拋棄的是【船上的器具】(19節)包括維持航行的主帆和桅杆。 (20節)可譯為【我們獲救的指望都放棄了】。現在【太陽和星星多日不顯露,又有狂風大浪催逼】(20節)既不知船在何方,也不知離岸多遠,更不知道何時觸礁或擱淺,賽耳底沙灘的恐怖籠罩在這些專業人士的心頭,以致最後一線希望都破滅了。在風暴來臨之前,保羅只是這艘船上的一個普通囚徒,三個孤獨的基督徒之一,圍繞著他們的是273個不信主的士兵,囚犯,商人和船員,有大權在握的百夫長,有經驗豐富的船長。但是,當【狂風從島上撲下來】(14節)以後,一切都改變了。全船都陷入絕望之中【眾人多日沒有吃什麼】(21節)萎靡不振。這時,神讓保羅讓他【出來站在他們中間】(21節)成為這艘船的領袖,讓他們的【性命一個也不失喪,惟獨失喪這艘船】(22節)。保羅先前的警告只是個人的經驗(10節),現在的預言則是來自他【所屬所事奉的神】(23節):【你必定站在凱撒面前】(24節),不一定直接站在羅馬皇帝面前,而是交給皇帝指定的法庭審問。【與你同船的人,神都賜給你了】(24節)這句話表明,保羅一直在為同船的人禱告,這些就是他的宣教對象。【現在我還勸你們放心】(22節)【所以眾位可以放心】(25節),這兩個【放心】是保羅在蒙神安慰之後,對眾人的安慰 (林後1:4)。保羅不是趁機對眾人進行長篇說教,而是說:【我信神祂怎樣對我說,事情也要怎樣成就。只是我們必要撞在一個島上】(25-26節)讓大家拭目以待。
思想:在我們的人生航程中,會不會因為著暫時的順境而自信爆棚,偏行己路呢?對未來的一無所知,是人心的最大恐懼;對未來的自以為是,則是人生最大的悲劇。
祈禱:親愛主,讓我們知道人生中失了有很多,但最大痛苦的失去,就是失去主你;願主開我們心靈眼睛,使我們一生得著你,一生抓緊主你。阿們!

使徒行傳 25:1-12使徒行傳 25:1-12

猶太人關係緊張,所以非斯都一上任就前往耶路撒冷安撫猶太領袖,撒都該人就趁機告發保羅(2節)。此時保羅被囚已經兩年,大祭司也換了人,但撒都該人對保羅的仇恨竟然絲毫未減(3節)。世上存續的最久的兩種情感,一樣是神的慈愛(出20:6)另一樣是人的仇恨;而存續的時間最短的,一樣是神的怒氣(詩30:5)另一樣是人的愛情(撒下13:15)。凱撒利亞和耶路撒冷,都是羅馬巡撫可以開庭的地方(9節)。但非斯都可能是新官員上任,不願顯示自己可以任憑猶太人擺佈,所以堅持回凱撒利亞開庭(4-5節)。【坐堂】(6節)意思是正式審理案件。由於案子已經拖了兩年,當年的目擊證人都不在,撒都該人就只好泛泛地【將許多重大的事控告他,都是不能證實的】(7節)。他們明知勝訴機會渺茫,但還是十分執著。非斯都當著撒都該人的面,問保羅是否願意上耶路撒冷受審(9節),只是為了安撫撒都該人,內心卻顧慮重重(20節)。因為他可能從文件中已經知道保羅被送到凱撒利亞的原因(23:25-30)如果保羅被送回耶路撒冷受審,很有可能會再度發生騷亂。保羅此時所說的話,正是聖靈所指示的一個莊嚴的宣告,組成一個交錯對稱的結構:【凱撒的堂】指羅馬帝國的法庭。此時在位的凱撒是尼祿(Nero,主後54-68年在位)。身為羅馬公民,保羅有權選擇受審的地方。【我要上告於凱撒】這是正式的法律要求。羅馬公民享有公平受審的權利,除了現場被捉拿的殺人犯或盜匪,任何人都可上訴到凱撒皇帝面前。保羅堅持要【上告於凱撒】並非為了維權,而是他早已定意【必須往羅馬去看看】(19:21)而且主也早已應許【你怎樣在耶路撒冷為我作見證,也必怎樣在羅馬為我作見證】(23:11)。主藉著保羅【上告於凱撒】成就祂引導保羅到羅馬的旨意(19:21)。(12節)【非斯都和議會商量了】指非斯都和他的顧問們商議【你既上告於凱撒,可以往凱撒那裡去】(12節)表示非斯都放棄了對保羅的審判權,這是兩年來最重大的轉折。表面上,是保羅的要求正中非斯都的下懷(12節)他順水推舟地甩開了燙手的山芋;實際上,是主在管理一切,保羅前往羅馬的時候到了。保羅好像又聽到了主耶穌的應許:【放心!你怎樣在耶路撒冷為我作見證,也必怎樣在羅馬為我作見證】(23:11)。 思想:信徒不但不可虧負人,反而要甘願吃虧(太5:38-42)但也要【靈巧像蛇,馴良像鴿子】(太10:16)善用合法權利保護自己。信徒無論是默然無聲(太27:14)或是為自己辯護,都是為了給主作見證(太10:18)都應當根據聖靈的帶領,因為我們無論是生是死都要基督在我們身上照常顯大(腓1:20)。 祈禱:親愛主,我們深信是你帶領我們的人生,每日面對的,每日經歷的都有你美好的安排,精心的設計,求主開我們眼睛使我們無論是生是死都要基督在我們身上照常顯大。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