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徒行傳】 這些猶太門徒並沒有反對彼得向外邦人傳道,所以主張【你們進入未受割禮之人的家和他們一同吃飯了】(3節)。他們一面做主門徒,一面謹守律法,有些人也認為外邦人信徒必須受過割禮才能得救(15:1)也要遵守律法的食物條例(加2:12)。律法禁止以色列人吃不潔淨的食物(利11:2-47)所以猶太人為避免誤食不潔之物,從來不和外邦人一起吃飯、更不會進入外邦人的家。對猶太人來說,這並非簡單的文化差異,也不只是對真理的不同理解,更關係到幾百年來所建立的民族自尊。只是對真理的不同理解,更關係到幾百年來所建立的民族自尊。在歷史上,猶太人多次激烈反抗希臘羅馬人的統治,就是為了獲得保持潔淨的權力,所以連羅馬帝國也不得不有所顧忌。現在,彼得竟然輕易放棄了前輩抗爭了幾百年所得的尊重,不能不讓猶太門徒震驚。5-17節是彼得簡略重述10:1-47的事件。古代的書記寫在笨重的蒲草紙書卷上,最長大約三十五尺,差不多正是整捲《使徒行傳》所需的長度。因此,路加必須非常小心地在有限的篇幅中放進最重要的資料,但他竟然奢侈地把哥尼流的事件記錄了兩次,表明這些細節都非常重要。彼得加上【六位弟兄】(12節)共七個人,代表完全的見證。按照當時埃及的法律,要完全證明一個案件,必須有七個證人;而按照當時羅馬的法律,要證明一個重要的文件,必須有七個印章(啟5:1)。因此,彼得其實不是在講理,爭辯,而是用七個見證人來見證聖靈自己的工作。【他有話告訴你,可以叫你和你的全家得救】(14節)表明即使哥尼流和全家【都敬畏神,多多周濟百姓,常常禱告神】(10:2)仍然需要接受福音才能得救。因為天然人的行為都是不可靠的,時間會改變一切,環境會改變內心。【我一開講,聖靈便降在他們身上,正像當初降在我們身上一樣】(15節)表明這是聖靈主動的揀選,也證明這些外邦人所領受的聖靈恩賜,與猶太門徒在五旬節所領受的完全相同(17節)。因此,外邦人在聖靈面前和猶太人的地位是完全一樣的。既然這些外邦人已經受了主耶穌應許的【受聖靈的洗】(16節)聖靈的恩賜已經印證了他們的信心,當然也可以接受水洗(10:47)當眾承認信仰。彼得知道哥尼流一家整個得救的過程都是聖靈自己的工作,所以他既不能要求他們行割禮,再受洗禮,也不敢要求他們先做猶太人,再做門徒,只能說:【我是誰,能攔阻神呢】(17節)?眾人【不言語了,只歸榮耀與神】(18節)面對聖靈的作為無話可說。對其他猶太門徒來說,這個觀念實在太令人震驚了,所以還是有人並沒有完全放棄猶太教的傳統,以後還會要求外邦人信徒【按摩西的規條受割禮】(15:1)【遵守摩西的律法】(15:5)認為否則就【不能得救】(15:1)。這並非文化的差異,而是對真理還不夠認識。所以聖靈還要繼續在教會工作,顯明基督已經【將兩下合而為一,拆毀了中間隔斷的牆】(弗2:14)讓猶太人和外邦人都【藉這十字架使兩下歸為一體,與神和好了】(弗2:16)。【神也賜恩給外邦人,叫他們悔改得生命了】(18節)這句話表明,門徒們都很清楚一個真理:不但救恩是恩典,悔改也是恩典,信心是神藉著聖道和聖靈賜下的禮物。不是外邦人主動要求悔改,而是神主動【賜恩給外邦人】所以他們才能【悔改得生命】。 思想: 被聖靈充滿的教會,不一定在真理上沒有疑問,在配搭中沒有分歧,但卻會完全順服聖靈的管理。我們有否願意我們的教會,我們的生命每日都被聖靈充滿呢? 祈禱:親愛主,求你開我們眼睛,使我們不單只明白你的旨意,更明白我們的生命,我們的教會都必須被主你,被聖靈充滿,,更願意順服聖靈每日的管理。阿們!
使徒行傳 11:1-18
Related Post
使徒行傳 13:1-25使徒行傳 13:1-25
【使徒行傳】 (1節)這五個領袖是一個特殊的組合,只有在基督裡,才能有這樣的合一:(2節)原文【事奉】與【禁食】是並列的,表示他們是以禁食禱告來事奉主。【要為我分派巴拿巴和掃羅,去做我召他們所做的工】(2節)這是聖靈第一次向教會發布命令。聖靈【召他們所做的工】不是改良社會,週濟窮人,而是傳講福音,解決這個世界最根本的難處。【分派ἀφορίζω】原文的意思是【分開,選出】又被譯為【分別】(加1:15)【特派】(羅1:1)。時候到了,聖靈就讓教會為祂【分派巴拿巴和掃羅】(2節)讓眾肢體一起印證主的帶領,一同進入彼此配搭。雖然安提阿教會已經清楚了解聖靈的旨意,但仍【禁食禱告】(3節),盡力向神祈求能力。【按手在他們頭上】(3節)表示按手的人和被按手的人在靈裡合一。(3節)【打發】他們的是教會【差遣】(4節)他們的卻是聖靈。宣教士最重要的是,就是【被聖靈差遣】(4節)。【撒拉米Salamis】(5節)是位於塞浦路斯島東岸的港口,距離【西流基】港210公里。這是一個希臘化的城市,猶太人很多,不只一間會堂(5節)。保羅雖然是外邦人的使徒,但他每到各地,通常都是先到猶太人的會堂講道。(7節)【方伯】是羅馬省長的頭銜,民事權力與巡撫相同,但沒有軍權。(8節)面對【行法術的以呂馬】掃羅走到前面,靠著聖靈施行神蹟反擊。從這時候起,掃羅就成了這個宣教團隊的領袖,並且改稱【掃羅】(9節)為【保羅】(9節)。保羅是羅馬公民,羅馬公民可以有三個名字,他的姓,也就是第三個名字是【保羅】(Paullus)意思是【小的】。羅馬公民又可以有第四個名字,也就是出生時取的暱稱,猶太名字【掃羅】可能就是保羅的暱稱,意思是【渴望】。過去,他在猶太人中使用【掃羅】一名,而現在他開始進入以外邦人為主的環境中,就使用【保羅】一名,而猶太名字【掃羅】只在向猶太人作見證時才使用(22:7;26:14)。(11節)這是保羅所行的第一個神蹟;他所行的第一個神蹟,卻是叫人【眼睛立刻昏蒙黑暗】(11節)。在帕弗的神蹟(9-12節)之前,當提到掃羅和巴拿巴的時候,都是先提巴拿巴,再提掃羅(1,2,7節)。但從帕弗之後,除了三段經文之外(14:14;15:12,25)都是先提保羅,再提巴拿巴(43,50節:15: 2,22,35) 甚至不提巴拿巴的名字(13節)。巴拿巴甘作助手,即使默默無聞,也不以為意,他的偉大就在於此。保羅和巴拿巴從訪問別加以後,所要到訪的城市都位於小亞細亞半島的安納托利亞高原,沿著羅馬公路都可以到達。馬可此時退出了宣教旅程,可能是畏懼遠方托羅斯山脈(Taurus Mountains)的崇山峻嶺。【彼西底的安提阿】(14節)是一個羅馬直轄的殖民地,城裡集中了希臘的哲學,羅馬的法律和猶太的宗教,而保羅這位全新的宣教士生在希臘文化之中,長於猶太宗教之下,又是羅馬公民。16-25節是闡述神對歷史的管理:保羅首先回顧了選民從亞伯拉罕(17節)到施洗約翰(25節)的歷史,證明歷史並非循環,也非隨機,而是在神主權的管理之下,成就神的救贖計劃,整個人類的歷史都是指向【救主】(23節)耶穌。 思想:【事奉】就是侍立在主面前,等候主的吩咐;人若不肯安靜等候主的吩咐,只顧自己忙個不停,表面熱心擺上,其實只是滿足自己的屬靈感覺,並不是在事奉主。今天,我們有否明【事奉】真正的意義呢? 祈禱:親愛主,感謝你的揀選,感謝你的呼召,讓我們能夠在你榮耀的工作中,更能夠事奉你,求主開我們眼睛使我們更懂得用心靈去事奉你。阿們!
使徒行傳 28:23-31使徒行傳 28:23-31
保羅雖然被軟禁了,但仍利用每一個環境和機會向猶太人傳福音【證明神國的道,引摩西的律法和先知的書,以耶穌的事勸勉他們】(23節)。即使是使徒保羅親自講道,人們對他所傳的福音也是【有信的,有不信的】(24節)甚至【彼此不合】(25節)。因此,信徒的責任是盡力傳福音,至於效果如何,則應當交託給主:【在這等人,就作了死的香氣叫他死;在那等人,就作了活的香氣叫他活】(林後2:16)。【聖靈藉先知以賽亞向你們祖先所說的話是不錯的】(25節)意思是【有其父必有其子】他們的後裔都是頑梗的。 26-27節是神對先知以賽亞所說的預言(賽6:9-10)【神這救恩,如今傳給外邦人,他們也必聽受】(28節)不是說猶太人已經不可能聽到福音,而是說保羅在接下來的兩年中,在羅馬基本上是向外邦人傳福音。此時保羅早已寫完《羅馬書》對猶太人和外邦人在救恩上的次序已經闡述得非常清楚了(羅9-11)。此時,保羅已經不可能靠著製造帳棚賺取生活所需,只能倚靠各地教會的供應維持生活(腓2:25;4:18)。在這兩年裡,保羅並不孤獨,不但有主同在,還有路加(提後4:11)亞裡達古(西4:10)提摩太(腓1:1)推基古(弗6:21)以巴弗(門23)馬可(西4:10)等同工的陪伴。在這兩年中,保羅不但繼續接待訪客【放膽傳講神國的道,將主耶穌基督的事教導人】(31節)而且寫了四卷重要的【監獄書信】:《以弗所書》(弗3:1)《腓立比書》(腓1:7)《歌羅西書》(西4:38)和《腓利門書》(門1、9)。同行的路加也在這兩年中寫完了《路加福音》和《使徒行傳》。這些文字工作在救贖計畫中的價值,比當時帶起萬人信主還要重要千萬倍。控告保羅的撒都該人可能知道勝訴無望,所以沒有出庭指證。主後62年保羅被釋放後,相繼探訪了西班牙(羅15:28)克里特(多1:5)以弗所(提前1:3)歌羅西(門22)米利都(提後4:20)馬其頓(提前1:3)哥林多(提後4:20)尼哥坡里(多3:12)等地。主後64年7月羅馬大火以後,尼祿發起羅馬帝國對教會的第一次逼迫,保羅於特羅亞再次被捕(提後4:13)。教會傳統認為,保羅於主後67年6月29日在羅馬殉道(優西比烏《編年史Chronicon》)。(31節)【沒有人禁止】,原文直譯是【毫無妨礙】)。傳道人可以被捆鎖,福音卻無法被攔阻,保羅【所遭遇的事更是叫福音興旺】(腓1:12)。從此,初期教會踏上了成長的第七個階梯(2:47;6:7;9:31;12:24;16:5;19:20;28:31)。《使徒行傳》開始於【神的國】(1:3)結束於【神國的道】(31節);路加的故事開始於耶路撒冷(路1:5),結束於羅馬(31節) 。 思想:羅馬不是福音故事的終點,而是主所預備的【毫無妨礙】的起點,好叫教會放膽續寫那最後的得勝結局。接在【沒有人禁止】後面的,不是句號,而是感嘆號!也是一個省略號…盼望每個愛慕主顯現的人在見祂的時候,也能和保羅一樣坦然地說:【那美好的仗我已經打過了,當跑的路我已經跑盡了,所信的道我已經守住了。 】(提後4:7-8)。 祈禱:親愛主,感謝你建立你的教會,更願意我們一同參與你的旨意,讓教會榮耀你,見證你,更使教會成為世人的祝福,願你每日光照我們,使我們成為世上的鹽,世上的光。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