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徒行傳 使徒行傳 12:13-25

使徒行傳 12:13-25

【使徒行傳】 (13節)【羅大】的意思【玫瑰】這是一個美麗的名字,她的消息是神給教會的一個禮物,但眾人卻不敢相信(15節)。(15節)【他的天使】指猶太人相信每一個人都有一位護衛的天使(來1:14)。【彼得敲外門】(13節)【不住地敲門】(16節)門終於打開了。監獄的鐵門有兵看守,卻【自己開了】(10節)。馬可的家門無人設防,但卻難以敲開(16節)。這些都是奧秘,神派天使打開監獄的門,卻讓彼得去敲馬可的門,這兩扇門對信徒都有好處。門徒為彼得切切禱告神(6節)卻不敢相信禱告已蒙應允。他們有信心仰望神,卻對突然臨到的結果大吃一驚。他們應當為此感謝神,因為我們的禱告也是又相信,又疑惑,但這種略帶躊躇的禱告,卻比地獄的勢力更有威力。信徒應該為此得安慰,因為神竟然回答這麼沒有信心的禱告。這裡的(17節)【雅各】是主耶穌的兄弟(可6:3)後來成為耶路撒冷教會的領袖(15:13;21:18)保羅稱他和彼得,約翰為教會的柱石(加2:9)。他曾經見過復活的主耶穌(林前15:7)所以保羅也承認他為使徒(加1:19)。此時,其他使徒可能都已經逃離耶路撒冷,雅各可能也躲起來了。【眾弟兄】(17節)是指教會中其他的成員,也可能指其他教會長老。從此,彼得【出去,往別處去了】(17節)可能等到希律王去世,羅馬巡撫重新治理猶太地之後才回到耶路撒冷(15:7)期間可能到過安提阿(加2:11)。(19節)【希律離開猶太】指離開耶路撒冷附近的地區。這次逼迫以雅各的殉道開始,又以彼得的空牢房結束。彼得的空牢房,完美地闡述了雅各的被殺。神允許雅各被害,卻拯救彼得出監,祂的旨意不需要向信徒解釋,但祂的看顧卻讓信徒無法否認。雅各被殺了,以後也會有殉道者再次被害;彼得得救了,以後也會有門徒再蒙拯救。那位能救彼得的神,必然也能拯救雅各;那位藉著拯救彼得顯明智慧的神,也能藉著不救雅各顯出美意。推羅,西頓是腓尼基的港口城市,盛產木材,但缺乏糧食,必須從加利利進口,而此時加利利已落在希律·亞基帕的統治下,所以他們必須向希律求和(20節)百般恭維(22節)。主後44年,羅馬皇帝克勞第從不列顛凱旋,各地都為他舉行運動會以示慶祝。凱撒利亞的運動會於3月5日舉行,當希律·亞基帕穿著銀光閃閃的袍服進場時,眾人都恭維他為神。但希律突然體內劇痛,被人抬進宮中,五天後即暴斃(《猶太古史記》卷19第8章343-350節)。【被蟲所咬】(23節)可能指某種寄生蟲導致腹膜炎而死。妄自尊大的希律王自以為使徒的生殺大權都在他手中,結果連一條小蟲都敵不過。無論是誰,若是偷竊神的榮耀,對付教會,必定自取滅亡。群眾歡呼:【這是神的聲音,不是人的聲音】(22節)這個恭維正好與使徒的言論對比,使徒們常強調自己不過是人(3:12;10:24;14:15)。真正的【神的道日見興旺,越發廣傳】(24節)。雖然一位使徒被殺害了,一位使徒被逼走了,但仇敵可以阻擋人,卻不能阻擋福音;逼迫教會的人終必遭報,因為攻擊教會就是攻擊主(4:25)主會親自為教會爭戰(9:4-5)。無論是主後37-41年的四年平安(9:31)或是主後41-44年的三年逼迫(12:1)都不能影響教會的建造和福音的廣傳,因為這些都是主自己的工作。每個世代都有一些不學無術,妄自尊大的人(21節),每個世代也有一些奴顏媚骨,阿諛奉承的人(22節)但是人算甚麼,誰【能攔阻神呢】(11:17)? 逼迫者已經死了,但【神的道】永遠是活潑的,福音的使者已經蓄勢待發。初期教會的成長登上了第四個階梯(2:47;6:7;9: 31;12:24)。 思想:雅各的殉道,彼得的脫險,希律的暴斃,使初期教會進一步認識了神的看顧,因此更有信心應對將來仇敵的攻擊,更有勇氣傳揚耶穌基督的福音。 祈禱:親愛主,感謝你一直看顧你的教會,更一直為我們掌權, 雖然我們永遠無法完全明白神的智慧,但主你的美意卻值得我們等候,求主使我們全然安息在主你的智慧和照顧之中。阿們!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Related Post

使徒行傳 5:27-42使徒行傳 5:27-42

【使徒行傳】公會曾經在彼拉多面前高喊:【祂的血歸到我們和我們的子孫身上】(太27:25)現在大祭司卻倒打說:【你們倒把你們的道理充滿了耶路撒冷,想要叫這人的血歸到我們身上】(28節)。這句話既說出了撒都該人【滿心忌恨】(17節)的原因,又藉著大祭司的口定了他們自己的罪。(29節)彼得在第一次受審時回答:【聽從你們,不聽從神,這在神面前合理不合理,你們自己酌量吧】(4:19)。而這次【彼得和眾使徒】(29節)的回應,卻帶著聖靈審判的權柄。因為【順服hupotasso】重在裡面的態度【順從peitharcheo】重在外面的行為。門徒應當【順服】神所允許的權柄,卻不能【順從】這些權柄抵擋神的命令;(30節)這句話根本不是在答覆審問,而是向公會發表審判。有些人以為【罪得赦免】固然是神的恩賜,但【悔改】卻是人自己的決定。事實上,【不悔改】的確是人的決定,但【悔改】卻是神的恩典。(32節)表示神只會用聖靈澆灌願意【順服神,勝於順服人】的人,也顯示聖靈充滿的結果是更使人【順服】神。人若不順從神,那麼任何自稱的【聖靈充滿】都是虛假的。彼得的講道能使八千人信主(2:41;4:4),但卻不能使撒都該人信服。實際上,沒有任何人比大祭司更掌握基督復活的證據:他已經聽了兩遍彼得的講道,但心中反而更加剛硬【極度惱怒,想要殺他們】(33節)。因為撒都該人所關心的不是復活,不是神蹟,也不是真理,而是自己的名利地位,生活品質。34節)【迦瑪列】(是希勒爾長老(Hillel the Elder)的孫子,當時猶太公會的主席(Nasi)被尊稱為【拉班Rabban】。迦瑪列以敬虔寬容著稱,甚得百姓的尊敬,使徒保羅就在他的門下受教(22:3)。(36節)【自誇為大】就是自稱先知或彌賽亞。【報名上冊的時候】(37節)是指主後6年希律·亞基老(Archelaus)被貶之後,直轄猶大的羅馬巡撫推出新的徵稅法,加利利的猶大起來反抗。撒都該人一向只關心自己的政治地位,所以對使徒【滿心忌恨】(17節)。但法利賽人卻沒有政治野心,他們相信萬物都在神的手中,但人要對自己的行動負責;他們認為一切都是神所預知,但人有選擇的自由。事實上,法利賽人相信復活,迦瑪列可能擔心耶穌真的復活了;法利賽人相信有天使,迦瑪列可能懷疑是超自然的能力使十二門徒越獄(23節)。因此,迦瑪列建議公會【不要管這些人,任憑他們吧】(38節)【若是出於人】(38節)就留給羅馬人去解決,因為他提的兩個案子都是領導者死後,最後被羅馬人鎮壓(36-37節);【若是出於神】(39節)公會不但不能敗壞他們,反而要承擔【攻擊神】(39)的罪名,招來神的審判。迦瑪列勸阻撒都該人殺害使徒(33節)【公會的人聽從了他】(40節)因為神的時候還沒有到,誰也不能殺害十二使徒。【把他們打了】(40節)指【四十下減】(22:19;林後11:24)的鞭刑。被打的人要跪在地上,赤裸上身,被一條三頭皮鞭打在胸部和背部。這個刑罰既羞辱,又痛苦,甚至可能被打死(《密西拿Mishnah》Sanhedrin 9:5)鞭痕可能會留一輩子。十二使徒【被聖靈充滿】(4:31)又【行了許多神蹟奇事】(12節)結果不但沒能震懾公會,大獲全勝,反而集體挨了一頓毒打(40節)。這鞭傷提醒教會,無論我們面臨多大的逼迫,生死捉放的主權始終都在神的手中。因此,沒有人能阻止十二使徒帶著鞭傷【每天在殿裡,在家裡不住地教訓人,傳耶穌是基督】(42節)。
思想:身上的鞭傷不但沒有讓十二使徒覺得羞辱失敗,反而使他們【心裡歡喜,因被算是配為這名受辱】(41節)。這鞭傷不但是對他們的提醒,也是給他們恩典的記號,榮耀的冠冕,正如, 今天,信徒被聖靈充滿的結果,也不要讓前面沒有難處,更不是把難處挪去,而是讓我們能得著夠用的恩典(林後12:9)甘心【為這名受辱】效法【為我們信心創始成終的耶穌】。
祈禱:親愛主,感謝你不單只讓我們生命得著永生的福,更能夠得著與主你同心同工,受苦受辱,求主使我們知道跟隨你的生命,就是與主你同甘共苦的生命。阿們!

使徒行傳 2:14-36使徒行傳 2:14-36

14-47節的主題是【教會的第一篇講道】【彼得和十一個使徒站起】(14節),顯示雖然只有彼得主講,但卻是十二使徒共同為基督的復活作見證,也許還用不同的方言作同聲翻譯。補選使徒(1:15-24)的意義,在此就全然顯明了。完整的十二使徒在聖靈的帶領下,一起向天下各國的代表作完整的見證,這是他們履行大使命的第一個行動。【巳初】(15節)就是上午九點鐘,這是猶太人早禱的時間。猶太人在節期中,通常早禱之前不吃飯,更不用說喝酒了,所以說他們【其實不是醉了,因為時候剛到巳初】(15節)。17-21節引自舊約的珥2:28-32,顯示五旬節的聖靈充滿,開始應驗先知約珥所預言的聖靈澆灌(39節)。【末後的日子】又稱為【末世】,指現在正處於的世代(林前10:11)即從基督第一次降世到祂再來之間的新約時代(來9:26)。彼得把珥2:28的【以後】改為【末後的日子】是宣告現在已經處於【末後的日子】神最後的拯救計畫已經開始了,祂要把聖靈澆灌在各種各樣的人身上,而不像舊約時代只限於先知,君王和祭司。【說預言/propheteuo】(17,18節)原文既用來指預告將要發生的事(21:9;路1:61)也用來指傳講神的信息,所以也被譯為【講道】(19:6;林前11:4-5),傳道(太7:22;啟11:3)。(18節)【我要將我的靈澆灌我的僕人和使女】表明聖靈只充滿被神使用的【僕人和使女】而不是隨便甚麼人都可以求來。彼得把珥2:30的【在天上地下,我要顯得出奇事】改為【在天上我要顯出奇事,在地下我要顯出神蹟】(19節)這是世界末日之前的徵兆,五旬節的神蹟奇事只是起頭。【有血,有火,有煙霧。日頭要變為黑暗,月亮要變為血】(19-20節)這些都是審判之日的預兆。(20節)【主大而明顯的日子】就是【耶和華大而可畏的日子】(珥2:31)。這些虔誠的猶太人都清楚知道,那是神介入歷史,施行審判和毀滅的日子,也是他們所盼望的神的百姓得贖的日子。先知約珥,以賽亞,以西結,阿摩司,俄巴底亞,西番雅,撒迦利亞和瑪拉基都是一再提到【耶和華的日子】(珥1:15;2:1, 11,31;三14;賽13:6,9;結13:5;;摩5:18;俄一15;番1:7;亞14:1)【耶和華的大日】(番1:14)或【耶和華大而可畏之日】( 瑪4:5)。【凡求告主名的,就必得救】(21節)就是【凡求告耶和華名的就必得救】(珥2:32)。在彼得所引用的希用【主】來代指【耶和華】。而在新約聖經中【主】這個字也用來指耶穌基督(36節)。在舊約裡,悔改的罪人當求告神的名;在新約裡,悔改的罪人當【求告我主耶穌基督之名】(林前1:2)。【凡求告主名的】不但能從罪惡裡得救,也將從神的審判中得救。過去那位曾經三次不認主的彼得(路22:34)已經與主【一同埋葬】(西2:12)了;現在站起來的,乃是與主【一同復活】(西2:12)的彼得。他的心竅已經被主開啟,可以明白聖經(路24:45),聖靈已經賜給他一切口才,智慧和能力(路21:15)。22-36節是彼得向眾人證明耶穌是基督,他的論證邏輯非常縝密:1. (22節)耶穌的工作證明祂是基督;2. (23-32節)耶穌的復活證明祂是基督;3. (33節)聖靈的澆灌證明祂是基督;4. (34-35節)大衛的預言證明基督是主。 思想:彼得經過嚴謹的論證,最後得出一個結論:【以色列全家當確實知道】(36節)那位被他們釘十字架的耶穌,已經登上了【主】和【基督】的寶座。那麼,那些親手釘死自己的【主】和【基督】的人,在【主大而明顯的日子】(20節)裡將會面臨何種結局呢? 祈禱:親愛主,感謝你最愛我們,更願意興起我們,使用我們作主的旨意,我們感謝你能使我們見證神,願我們一生都見證主你耶穌是主。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