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徒行傳】 (1節)這五個領袖是一個特殊的組合,只有在基督裡,才能有這樣的合一:(2節)原文【事奉】與【禁食】是並列的,表示他們是以禁食禱告來事奉主。【要為我分派巴拿巴和掃羅,去做我召他們所做的工】(2節)這是聖靈第一次向教會發布命令。聖靈【召他們所做的工】不是改良社會,週濟窮人,而是傳講福音,解決這個世界最根本的難處。【分派ἀφορίζω】原文的意思是【分開,選出】又被譯為【分別】(加1:15)【特派】(羅1:1)。時候到了,聖靈就讓教會為祂【分派巴拿巴和掃羅】(2節)讓眾肢體一起印證主的帶領,一同進入彼此配搭。雖然安提阿教會已經清楚了解聖靈的旨意,但仍【禁食禱告】(3節),盡力向神祈求能力。【按手在他們頭上】(3節)表示按手的人和被按手的人在靈裡合一。(3節)【打發】他們的是教會【差遣】(4節)他們的卻是聖靈。宣教士最重要的是,就是【被聖靈差遣】(4節)。【撒拉米Salamis】(5節)是位於塞浦路斯島東岸的港口,距離【西流基】港210公里。這是一個希臘化的城市,猶太人很多,不只一間會堂(5節)。保羅雖然是外邦人的使徒,但他每到各地,通常都是先到猶太人的會堂講道。(7節)【方伯】是羅馬省長的頭銜,民事權力與巡撫相同,但沒有軍權。(8節)面對【行法術的以呂馬】掃羅走到前面,靠著聖靈施行神蹟反擊。從這時候起,掃羅就成了這個宣教團隊的領袖,並且改稱【掃羅】(9節)為【保羅】(9節)。保羅是羅馬公民,羅馬公民可以有三個名字,他的姓,也就是第三個名字是【保羅】(Paullus)意思是【小的】。羅馬公民又可以有第四個名字,也就是出生時取的暱稱,猶太名字【掃羅】可能就是保羅的暱稱,意思是【渴望】。過去,他在猶太人中使用【掃羅】一名,而現在他開始進入以外邦人為主的環境中,就使用【保羅】一名,而猶太名字【掃羅】只在向猶太人作見證時才使用(22:7;26:14)。(11節)這是保羅所行的第一個神蹟;他所行的第一個神蹟,卻是叫人【眼睛立刻昏蒙黑暗】(11節)。在帕弗的神蹟(9-12節)之前,當提到掃羅和巴拿巴的時候,都是先提巴拿巴,再提掃羅(1,2,7節)。但從帕弗之後,除了三段經文之外(14:14;15:12,25)都是先提保羅,再提巴拿巴(43,50節:15: 2,22,35) 甚至不提巴拿巴的名字(13節)。巴拿巴甘作助手,即使默默無聞,也不以為意,他的偉大就在於此。保羅和巴拿巴從訪問別加以後,所要到訪的城市都位於小亞細亞半島的安納托利亞高原,沿著羅馬公路都可以到達。馬可此時退出了宣教旅程,可能是畏懼遠方托羅斯山脈(Taurus Mountains)的崇山峻嶺。【彼西底的安提阿】(14節)是一個羅馬直轄的殖民地,城裡集中了希臘的哲學,羅馬的法律和猶太的宗教,而保羅這位全新的宣教士生在希臘文化之中,長於猶太宗教之下,又是羅馬公民。16-25節是闡述神對歷史的管理:保羅首先回顧了選民從亞伯拉罕(17節)到施洗約翰(25節)的歷史,證明歷史並非循環,也非隨機,而是在神主權的管理之下,成就神的救贖計劃,整個人類的歷史都是指向【救主】(23節)耶穌。 思想:【事奉】就是侍立在主面前,等候主的吩咐;人若不肯安靜等候主的吩咐,只顧自己忙個不停,表面熱心擺上,其實只是滿足自己的屬靈感覺,並不是在事奉主。今天,我們有否明【事奉】真正的意義呢? 祈禱:親愛主,感謝你的揀選,感謝你的呼召,讓我們能夠在你榮耀的工作中,更能夠事奉你,求主開我們眼睛使我們更懂得用心靈去事奉你。阿們!
使徒行傳 13:1-25
Related Post
使徒行傳 7:9-43使徒行傳 7:9-43
【使徒行傳】 (9-16節)神藉著約瑟在埃及保存百姓:【全家七十五個人】(14節)與【創世記】中的【雅各家來到埃及的共有七十人】(創四十六27)不同,因為司提反使用的是希臘文舊約聖經七十士譯本,計算人數的方法不同。 (16節)這句話其實濃縮了幾段歷史,符合猶太人的敘述習慣:1.亞伯拉罕在希伯崙向赫人以弗崙買了麥比拉洞作家族墳地(創23:16-17,20)後來雅各被葬在那裡(創50:13);2.雅各在示劍向哈抹子孫買了田地(創33:19)後來約瑟被葬在那裡(書24:32);3.根據猶太史學家約瑟夫的記載,約瑟的兄弟們都被葬在希伯崙。司提反可能是刻意強調猶太人的祖宗被葬在【示劍】也就是被猶太人看不起的撒馬利亞,所以地方本身並沒有特殊的神聖意義。9-16節的歷史具體記錄在創37:1-50:26裡。在這段約瑟的歷史中,司提反指出了兩個重點:1.猶太人的【先祖嫉妒約瑟,把他賣到埃及去】(9節)現在他們也嫉妒來拯救自己的耶穌,把祂【賣了,殺了】(52節)。神給了他們的先祖第二次與約瑟相認的機會(13節),現在也給了他們第二次接受耶穌的機會。因此,起初犯罪不要緊,最重要的是抓住第二次機會悔改。2.約瑟被賣到埃及,【神卻與他同在】(9節)。約瑟的弟兄們身在應許之地,反而【大受艱難】(11節)。因此,人在哪裡,有沒有聖殿不要緊,最重要的是神的同在。約瑟任職於古埃及第十二王朝。 【不曉得約瑟的新王】(18節)地上的君王會改朝換代,天上的神卻永遠都是信守應許的【亞伯拉罕的神,以撒的神,雅各的神】(32節)。主耶穌曾經引用這句話證明神不是死人的神,乃是活人的神(路20:37)。17-34節的歷史具體記錄在出1:1-4:17裡。在這段神揀選摩西的歷史中,司提反提出了三個重點:1.神藉著摩西的手搭救猶太人的祖宗,他們卻【不明白】(25節)。正如猶太人把基督釘上十字架,也不明白自己在做什麼(3:17)。2.神在埃及拯救和預備摩西(19-22節),在米甸賜給摩西兩個兒子(29節)。因此,神的拯救和賜福並不限於應許之地(34節)。3.神在米甸自我顯現,差遣摩西(30-34節)。(37節)這預言已經應驗在主耶穌身上(3:22)。摩西是神差遣到自己的百姓中【作救贖的】(35節)卻被百姓所【棄絕】(35,39節)。耶穌也被神差遣到自己的百姓中【要將自己的百姓從罪惡裡救出來】(太1:21)但也被百姓【棄絕】(3:14)。42-43節引自摩五25-27的七十士譯本。 【摩洛】(43節)可能是迦南各種假神的通稱,獻祭儀式包括焚燒嬰兒(利18:21)。在35-43節的歷史具體記錄在出4:18-32:35裡。在這段出埃及的歷史中,司提反提出了三個重點:1.儘管猶太人聲稱要捍衛摩西和神(6:11)但正是他們的祖宗【棄絕】了神所差派的拯救者摩西。現在,他們也拒絕主耶穌為救主,與他們的祖宗拒絕摩西如出一轍(52節)。2.儘管猶太人聲稱要捍衛聖殿,但正是他們的祖先從一開頭就敬拜各種偶像(40-43節)。現在,他們也把聖殿當作偶像來代替神。3.儘管猶太人聲稱要捍衛律法,但正是他們的祖宗從一開頭就不肯聽從中保摩西所傳達的神的聖言(38-39節)。現在,他們也把傳統的教條當作律法來取代神的話。 思想: 神的顯現並不限於耶路撒冷或聖殿。只要有神的同在,無論是在家中,在辦公室裡,還是在牧羊的野外,哪裡都是【聖地】(33節);若是失去了神的榮耀,無論是神聖的聖殿,還是莊嚴的教堂,都與俗地毫無兩樣。 祈禱:親愛主,感謝你的同在,你的榮耀,使我們能夠經歷你,能夠見證你,你的同在真的不在於地方,時間,而是我們對主你的敬畏,對主的渴望的態度,求主開我們眼睛使我們更懂得敬畏你,每日都渴望你的榮耀的同在;無論任何的時間,空間中都經歷你,愛你。阿們!
使徒行傳 20:17-38使徒行傳 20:17-38
保羅自知此去耶路撒冷面臨危險,所以爭取最後的機會向教會領袖們話別。他此刻最關心的,就是【教會的長老】(17節)。以弗所在米利都北面約63公里,往返路途需要三天,保羅的船要在米利都至少停留三天,等候以弗所的長老們前來。18-35節是保羅的臨別贈言,也是《使徒行傳》中惟一一段對教會的勉勵,整體用【知道】和【現在】作關鍵詞。18-21節是保羅把自己的事奉作為長老的榜樣, 22-24節是保羅現在的領受;聖靈並沒有向保羅啟示前往耶路撒冷的目的,所以他【不知道在那裡要遇見甚麼事】(22節)。但聖靈已經在各城向他【指證】(23節),前面【有捆鎖與患難等待】(23節)他,所以保羅估計可能與以弗所的長老們沒有機會再見了(25節) 。到耶路撒冷以後,他果然被逮捕,輾轉送往羅馬,雖然曾獲短暫釋放,但還沒回到以弗所,就再次被捕殉道。真正被聖靈充滿的人,乃是明知前面【有捆鎖與患難】,仍然【不以性命為念,也不看為寶貴,只要行完我的路程】(24節);保羅【從主耶穌所領受的職事】(24節),就是向猶太人和外邦人傳福音,這也是每個信徒所領受的職事。【神恩惠的福音】(24節),就是【神國的道】(25節)。福音不只是讓人得著平安喜樂和永生,更要領得救的人進入神國,服在神的權柄管理之下。保羅已經知道自己將不能與以弗所的長老們再見(25節)所欣慰的是自己已經盡責(26-27節)。表明保羅已經把神的旨意原原本本地轉達了( 27節)。28節是保羅叮嚀長老的責任。【聖靈立你們作全群的監督】(28節)表示長老的選立乃是出於聖靈,因此,長老必須先【為自己謹慎】(28節),然後才能【為全群謹慎】(28節);先自己接受神的牧養,然後才能【牧養神的教會】(28節)。29-31節是保羅所知道教會即將面臨的危機。包括外來的假教師:必有兇惡的狼進入你們中間,不愛惜羊群】(29節)任何扭曲,增添,減少或離棄真理的,都是假師傅;但長老若牢記使徒的【勸戒】(31節)【警醒】(31節)監督,教會就可以在防範異端的過程中變得更加老練。32節是保羅現在的交託。教會是【神的教會】(28節)神是教會唯一的倚靠。因此,保羅雖然知道教會必有內憂外患,但卻放心地把長老們【交託神和祂恩寵的道】(32節)。33-35節是保羅把自己的捨己的愛(林前13:3)作為長老的榜樣,長老在物質生活上不該給撒但留下任何破口,不但不能貪圖別人的財物(33節),還要勞苦扶助別人(34-35節)。以弗所長老與保羅的送別場面,不能不令人動容。這是保羅與教會之間的彼此相愛,因為他們都領受了主的愛。雖然長老們必然都已看淡今生,單單望定永恆,知道將來會在天上重聚,但仍然會為生離死別而【傷心】(38節),因為他們的確在主裡【彼此相愛】。 思想:今天,雖然我們都知道受苦【不要以為奇怪】(彼前4:12)不必執著於今生的安逸,但如果我們在弟兄姊妹的需要和難處面前內心淡漠,缺乏憐憫同情(雅2:16),只會冷靜地用【永恆】來教;無論表面上怎樣屬靈,其實都沒有【彼此相愛】。沒有愛的真理,並不能讓世人認出我們是主的門徒(約13:35)。 祈禱:親愛主,我們愛是因為主你先愛我們,更讓我們懂得愛;求主開我們的眼睛,使我們願意明白主的愛,更願意彰顯主的愛。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