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徒行傳】 15:1-35的主題是【教會確定外邦門徒的守則】與9:1-11:18【教會開始向外邦人傳福音】前後呼應。【有幾個人從猶太下來】(1節)其實是從耶路撒冷來的。他們可能是最近十年才信主的法利賽人(5節)沒有親身經歷過十年前哥尼流信主的事件(11:15)所以對耶路撒冷教會早有共識的救恩真理還比較糊塗,【按摩西的規條受割禮】(1節)意味著先作猶太人,再做門徒。【使徒】(2節)指十二使徒【長老】(2節)指治理耶路撒冷教會的長老。這是保羅信主後第三次去耶路撒冷(9:26-29)時間大約是主後49-50年的冬天。【述說神同他們所行的一切事】(4節)顯示外邦人歸主是神親手的工作。離耶路撒冷越遠,對猶太教的傳統就越不執著,所以腓尼基和撒馬利亞教會的猶太門徒對外邦人歸主的事【都甚歡喜】(3節)耶路撒冷教會的【使徒並長老】( 4節)也不反對。堅持【必須給外邦人行割禮】(5節)的,是耶路撒冷教會中一些信主的【法利賽教門的人】(5節)。7-11節是彼得在《使徒行傳》中最後一次出場,他的發言所強調的是聖靈的作為。彼得明智地讓這場辯論持續了一段時間,讓眾人充分相交,等【辯論已經多了】(7節)他再起來發言。因為在救恩的問題上,辯論並不能解決問題(7節)只有回到神的面前,從神的作為中尋求神的心意。這次會議的時間大約是主後49-50年的冬天,哥尼流全家已經信主大約十年。當時他們是憑信心接受了救恩,但【知道人心的神】(8節)卻預知將來猶太門徒會有疑惑,所以為了澄清救恩的真理,才在當時【賜聖靈給他們】(8節)【藉著信潔淨了他們的心】(9節),所以不用再接受外面的割禮。彼得嚴厲地責備這些人是【試探神】(10節)。因為十二使徒和耶路撒冷教會早就在救恩真理上有了共識【我們所不能負的軛】(10節)指摩西的律法加上猶太拉比的口頭遺傳,繁瑣的規條成為人的重擔,連猶太人也不能完全遵守。(11節)信徒【得救乃是因主耶穌的恩】既不是因為行割禮,也不是因為守律法【這是我們所信的】信仰根基。【主的兄弟雅各】此時是耶路撒冷教會的長老(12:17)所以作為會議主席做最後的發言(13節)。雖然他自己謹守律法(加2:12)但他對救恩真理早有認識(11:18)並不認為守律法是外邦人得救的條件(19節)。他首先肯定了彼得的經歷(14節)然後引用聖經證明【眾先知的話也與此意思相合】(15節)。屬靈的經驗只有與聖經的教導吻合,才能成為最終的驗證。16-18節引自舊約七十士譯本的摩9:11-12。雅各的目的並非解釋這段聖經,而是藉著這段聖經提醒眾人:神早已預言將來會有【凡稱為我名下的外邦人,都尋求主】(17節)既然神稱這些新的百姓為【外邦人】(賽42:6)就表示他們沒有先變成猶太人,所以也沒有理由要求外邦門徒必須行割禮【遵守摩西的律法】(5節)。(19節)指不要讓外邦人先作猶太人,再作門徒。但是,為了讓外邦門徒可以與嚴謹的猶太門徒一同【聚會擘餅】(20:7)他們應當在生活中【禁戒偶像的污穢和姦淫,並勒死的牲畜和血】(20節)。雅各之所以建議吩咐外邦門徒遵守這些禁戒,既不是因為救恩真理,也不是因為倫理道德,而是【因為從古以來,摩西的書在各城有人傳講,每逢安息日,在會堂裡誦讀】(21節)所以外邦門徒必須限制自己的自由(羅14:21)照顧當地猶太門徒的基本感受,才能和他們彼此相交。 思想:經文中雅各的建議並不是在真理上的妥協,而是在非真理問題上的捨己;不但外邦門徒遵守這些禁戒要犧牲自由,猶太門徒不堅持其它禁戒也要放棄傳統。人若背起自己的十字架來跟從主,首先就要【捨己】(路9:23);同樣信徒若不堅持自己的自由和傳統,教會的合一才不會出現破口。 祈禱:親愛主,我們相信你一直引導你的教會,更要藉著環境,難處使我們更成長,更合一,求主使我們看到你的捨己,使我們更願意跟蹤主你的腳踪。阿們!
使徒行傳 15:1-21
Related Post
使徒行傳 8:25-40使徒行傳 8:25-40
【使徒行傳】 腓利所開始的撒馬利亞宣教工作,現在由使徒們進一步開展,從此撒馬利亞教會就成為了合一的教會的一部分(9:31)。(26節)是先從耶路撒冷向南到希伯崙,再往西南到迦薩,一路都在猶太地的範圍內。【迦薩】位於撒馬利亞西南一百多公里的地中海沿岸平原上,原來是非利士五城之一(申2:23)也是古代國際貿易大路【沿海大道Via Maris】前往埃及的必經之路。過了【迦薩】下一站就是埃及。【那路是曠野】(26節)一路只有來往的客旅,沒有常住的居民,並不適合傳福音。腓利剛剛在耶路撒冷北方的撒馬利亞打開局面,又得到了使徒的認可,本來應該留在那裡拯救更多的靈魂,但聖靈卻讓他【起來!向南走】(26節)。腓利是被聖靈充滿的人(6:3)被聖靈充滿的特徵就是順服聖靈:合理的命令固然順服,貌似不合理的命令也要順服,所以他【就起身去了】(27節) 。【不料】(27節)他在意想不到的地方遇見了一位【有大權的太監】(27節)福音從此傳向了南方的地極。這位太監【上耶路撒冷禮拜】(27節)表示他是個敬畏神的人,可能已經歸化了猶太教,所以不遠千里來到耶路撒冷守節,現在正在回途之中。【衣索匹亞】(27節)是【古實】(賽18:1)即埃及南方尼羅河沿岸的努比亞(Nubia),位於現代蘇丹的北部。當時古實的習俗是由王太后攝政,被稱為【女王甘大基】(27節),透過母系世襲;王太后去世後再由國王親政。女王的財政總管出國朝聖,顯然是經過女王批准的。(28節)【念先知以賽亞的書】指朗讀《以賽亞書》。《以賽亞書》很長一卷文士抄寫的《以賽亞書》價值不斐。這位太監可能剛從耶路撒冷買到一卷希臘文七十士譯本的《以賽亞書》所以在路上迫不及待地研讀起來。(30節)【你所念的,你明白嗎?】這是當時猶太拉比的問法,意思是在字面之外,還有沒有更深的意義。若【沒有人指教】(31節)就不能完全明了。32-33節引自七十士譯本的賽53:7-8這是預言彌賽亞的經文,是向猶太教背景的人傳福音最理想的開場白。賽53:7-8預言神的僕人忍受各種凌辱,擔當別人的罪,成為贖價,最後被神高舉。當時的猶太拉比對誰是神的僕人意見紛紜,莫衷一是,有的認為是指以色列民族(賽44:1-2)有的認為是指先知自己(耶11:18-20)有的認為是指彌賽亞。因此,這位渴慕真道的太監也糊塗了(34節)。經過腓利的講解,太監相信主耶穌是基督,所以他沒有理由不受洗了。真正信主的人,必然會渴望按著主耶穌的吩咐,受洗歸入祂的身體。 【看哪,這裡有水,我受洗有什麼妨礙呢】(36節)這是《使徒行傳》中的第一份洗禮申請書。太監雖然不見了腓利,但卻仍【歡歡喜喜地走路】(39節)把福音傳向南方的地極,應驗了【埃及的公侯要出來朝見神;古實人要急忙舉手禱告】(詩68:31)。他不再需要到耶路撒冷朝聖,也不必和腓利發展更深的友誼,因為他已經與基督建立了直接關係,找到了開啟聖經的鑰匙。腓利一邊走一邊傳道,把福音傳遍了猶太地的各城。【凱撒利亞】(40)是猶太行省羅馬巡撫的總部,居民大都是希臘人。凱撒利亞可能是腓利的家鄉,此後他一直定居在那裡,向外邦人傳福音。二十多年後,當路加和保羅在腓利家借宿的時候(21:8),腓利可能親口講述了本章的故事。 思想:在我們的生命中,神也常常意外地改變我們的方向;但我們可以確信,每一條曠野之路都有事奉的機會,因為每一個曠野都有聖靈的同在。今天,我們對聖靈的感動和引領也常常難以理解,只有完全順服的人,才能讓奇蹟發生在自己身上。 祈禱:親愛主,感謝你在我們生命中的帶領,因我們都有不同的人生,不同的經歷,我們能夠深信每一步都有主你的引導,都有主你的旨意,願我們一生都信任主你的引導。阿們!
使徒行傳 12:13-25使徒行傳 12:13-25
【使徒行傳】 (13節)【羅大】的意思【玫瑰】這是一個美麗的名字,她的消息是神給教會的一個禮物,但眾人卻不敢相信(15節)。(15節)【他的天使】指猶太人相信每一個人都有一位護衛的天使(來1:14)。【彼得敲外門】(13節)【不住地敲門】(16節)門終於打開了。監獄的鐵門有兵看守,卻【自己開了】(10節)。馬可的家門無人設防,但卻難以敲開(16節)。這些都是奧秘,神派天使打開監獄的門,卻讓彼得去敲馬可的門,這兩扇門對信徒都有好處。門徒為彼得切切禱告神(6節)卻不敢相信禱告已蒙應允。他們有信心仰望神,卻對突然臨到的結果大吃一驚。他們應當為此感謝神,因為我們的禱告也是又相信,又疑惑,但這種略帶躊躇的禱告,卻比地獄的勢力更有威力。信徒應該為此得安慰,因為神竟然回答這麼沒有信心的禱告。這裡的(17節)【雅各】是主耶穌的兄弟(可6:3)後來成為耶路撒冷教會的領袖(15:13;21:18)保羅稱他和彼得,約翰為教會的柱石(加2:9)。他曾經見過復活的主耶穌(林前15:7)所以保羅也承認他為使徒(加1:19)。此時,其他使徒可能都已經逃離耶路撒冷,雅各可能也躲起來了。【眾弟兄】(17節)是指教會中其他的成員,也可能指其他教會長老。從此,彼得【出去,往別處去了】(17節)可能等到希律王去世,羅馬巡撫重新治理猶太地之後才回到耶路撒冷(15:7)期間可能到過安提阿(加2:11)。(19節)【希律離開猶太】指離開耶路撒冷附近的地區。這次逼迫以雅各的殉道開始,又以彼得的空牢房結束。彼得的空牢房,完美地闡述了雅各的被殺。神允許雅各被害,卻拯救彼得出監,祂的旨意不需要向信徒解釋,但祂的看顧卻讓信徒無法否認。雅各被殺了,以後也會有殉道者再次被害;彼得得救了,以後也會有門徒再蒙拯救。那位能救彼得的神,必然也能拯救雅各;那位藉著拯救彼得顯明智慧的神,也能藉著不救雅各顯出美意。推羅,西頓是腓尼基的港口城市,盛產木材,但缺乏糧食,必須從加利利進口,而此時加利利已落在希律·亞基帕的統治下,所以他們必須向希律求和(20節)百般恭維(22節)。主後44年,羅馬皇帝克勞第從不列顛凱旋,各地都為他舉行運動會以示慶祝。凱撒利亞的運動會於3月5日舉行,當希律·亞基帕穿著銀光閃閃的袍服進場時,眾人都恭維他為神。但希律突然體內劇痛,被人抬進宮中,五天後即暴斃(《猶太古史記》卷19第8章343-350節)。【被蟲所咬】(23節)可能指某種寄生蟲導致腹膜炎而死。妄自尊大的希律王自以為使徒的生殺大權都在他手中,結果連一條小蟲都敵不過。無論是誰,若是偷竊神的榮耀,對付教會,必定自取滅亡。群眾歡呼:【這是神的聲音,不是人的聲音】(22節)這個恭維正好與使徒的言論對比,使徒們常強調自己不過是人(3:12;10:24;14:15)。真正的【神的道日見興旺,越發廣傳】(24節)。雖然一位使徒被殺害了,一位使徒被逼走了,但仇敵可以阻擋人,卻不能阻擋福音;逼迫教會的人終必遭報,因為攻擊教會就是攻擊主(4:25)主會親自為教會爭戰(9:4-5)。無論是主後37-41年的四年平安(9:31)或是主後41-44年的三年逼迫(12:1)都不能影響教會的建造和福音的廣傳,因為這些都是主自己的工作。每個世代都有一些不學無術,妄自尊大的人(21節),每個世代也有一些奴顏媚骨,阿諛奉承的人(22節)但是人算甚麼,誰【能攔阻神呢】(11:17)? 逼迫者已經死了,但【神的道】永遠是活潑的,福音的使者已經蓄勢待發。初期教會的成長登上了第四個階梯(2:47;6:7;9: 31;12:24)。 思想:雅各的殉道,彼得的脫險,希律的暴斃,使初期教會進一步認識了神的看顧,因此更有信心應對將來仇敵的攻擊,更有勇氣傳揚耶穌基督的福音。 祈禱:親愛主,感謝你一直看顧你的教會,更一直為我們掌權, 雖然我們永遠無法完全明白神的智慧,但主你的美意卻值得我們等候,求主使我們全然安息在主你的智慧和照顧之中。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