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徒行傳】 雅各的意見得到了【使徒和長老並全教會】(22節)的贊同,這不是【少數服從多數】的民主投票,而是聖靈裡的合一(28節)。他們【同心定意】(25)派代表與保羅,巴拿巴同回安提阿,正式澄清使徒的立場。23-29節這封信是典型的第一世紀的信件格式,但其中許多細節仍可以作為信徒今天的榜樣:這封信以【使徒】(23節)開頭,帶著屬靈的權柄(15:4)但口氣卻不是命令,而是語調溫和地說 (28節)。1.雖然到安提阿進行錯誤教導的猶太人並非耶路撒冷教會的代表(24節),但耶路撒冷教會還是鄭重地派出代表澄清(24,27節)為別人做的事情善後,目的是不給魔鬼留地步。【安提阿,敘利亞,基利家外邦眾弟兄】(23節)都是受影響的教會【安提阿】是敘利亞省的首府。2.信中在提到耶路撒冷代表的名字之前(27節)先稱讚安提阿教會的兩位代表(25-26節)表達對安提阿宣教事工的肯定。這是從13:13之後,第三次也就是最後一次把巴拿巴的名字列在保羅之前,可能是因為巴拿巴與收信的教會比較熟(11:22-24)。3.耶路撒冷教會不但用書面聲明,而且派人【親口訴說這些事】(27節)免得收信人誤解,也可以補充說明細節。這封信的決議,是【聖靈和我們定意】(28節)的,也就是耶路撒冷的【使徒和作長老的弟兄們】(23節)以聖靈的心意為自己的心意。安提阿教會的眾人【因為信上安慰的話就歡喜了】(31節)顯示使徒們在聖靈裡所做的決議(28節)不但堵住了仇敵對救恩真理的扭曲,也維護了基督身體的合一。從此,初期教會向地極宣教再也沒有障礙了。這樣一個重要的會議,聖靈卻沒有親自發話,而是讓教會學習在聖靈的引導下作出決議,也給信徒示範了教會解決屬靈難題的幾個原則:1.不用權柄壓人,主內暢所欲言(6-7a);2.不靠人意決議,仰望聖靈帶領(28節);3.神學解釋實踐,不能削足適履(7b-14節);4.經驗歸納真理,要有聖經根據(15-18節);5.有事當面交通,不給魔鬼地步(24-27節);6.信徒自我約束,身體才能合一(28-29節);7.有理不在言高,謙卑方顯權柄(23,29節)。巴拿巴和保羅在安提阿停留的時間可能是冬天。冬末春初,海陸交通再度開放,外邦人是否要行割禮的爭論也得到了妥善解決,此時非常適合回訪第一次宣教旅程中經過的塞浦路斯和小亞細亞各教會(36節)。巴拿巴帶上馬可,可能是想再給這位青年一次機會。但保羅可能擔心馬可再次在崇山峻嶺面前退縮(13:13),所以不願帶一個不可靠的同工。是優先考慮造就同工,還是先保證完成使命,自古都是一個難題,甚至連兩位使徒也被惹動了血氣【起了爭論,甚至彼此分開】(39節)。但是,人若被聖靈充滿,連【彼此分開】也會成為好事,結果是一個宣教團變成了兩支佈道隊,並且將加給保羅更多的同工(16:3)。被聖靈充滿的同工,即使彼此之間【起了爭論】也會順服聖靈的帶領,不再堅持自己,最終成就神的美意。巴拿巴帶上馬可,把他造就成了合格的工人。保羅雖然此時與巴拿巴的看法不同,之後卻沒有造成偏見,不但尊重巴拿巴(林前9:6)而且稱讚馬可(西4:10),成為主裡合一的見證。保羅挑選的同工【西拉】(40)是羅馬公民(16:21)又是來自耶路撒冷教會,這兩個身分對他對外邦人宣教都大有裨益。 (40節)表明安提阿教會沒有在保羅和巴拿巴的爭論中選邊站,而是為他們禱告,把他們的工作都交在主的帶領中。保羅和西拉則是先向北【走遍敘利亞,基利家,堅固眾教會】(41節)把耶路撒冷教會的正式意見通報給他們(23-24節);然後穿過基利家門(Cilician Gates)再次用五天時間翻越托羅斯山脈(Taurus Mountains)登上冰雪初融的安納托利亞高原,從東向西回訪小亞細亞的各教會(36節)。但是,聖靈很快就改變了保羅的計劃,把回訪變成了向歐洲宣教。 思想:今天雖然有各種方便快速的網路通訊手段,但還是無法取代主內弟兄姊妹面對面,心對心的屬靈相交。縱使面對分岐,不同的意見,我們能否順服聖靈的帶領,不再堅持自己,最終成就神的美意呢? 祈禱:親愛主,感謝你讓我們能成為教會主你的身體,求主讓我們明白要連於主你, 順服聖靈的帶領,不再堅持自己才能真正的合一,願我們同心成就神的美意。阿們!
使徒行傳 15:22-41
Related Post
使徒行傳 16:19-40使徒行傳 16:19-40
【使徒行傳】 保羅恢復了使女的理智【使女的主人們】(19節)卻瘋狂了;他們利用使女的不幸去發財,現在【見得利的指望沒有了】(19節)就群起報復,提出的理由卻是冠冕堂皇:1.指控保羅和西拉破壞社會穩定,利用當時羅馬殖民地的反猶太情緒(20節)。所以這些人只【揪住保羅和西拉】(19節)卻沒有揪住半個外邦人提摩太和外邦人路加。2.指控保羅和西拉傳不合羅馬人的規矩的福音(21節)將趕鬼事件擴大為反對大使命。【官長strategos】(20節)原文為複數,指羅馬殖民地的兩位執政官。依照羅馬懲罰犯人的規矩,要先【剝了他們的衣裳】(22節)再用棍打。但這兩位執政官卻順從了群眾的反猶情緒,未經審判,當場執法(22-23節)。這是保羅三次被棍打中的一次(林後11:25)。(24節)【內監】指監牢最內部及最嚴密的地方,通常用來關重罪犯。【木狗】(24節)是一種木製的刑具,上面有許多可以開合的孔,用來銬住囚犯的雙腳,腕部或頸項,通常用鐵鍊牢牢釘在牆上,以防囚犯逃脫。保羅和西拉在歐洲第一個城市所受的待遇,是身上的棍傷(33節)和腳上的木狗(24節),所以一夜難眠。但他們都確信這是聖靈的帶領(10節)自己是【為基督耶穌被囚的】(門1)所以能在半夜【禱告,唱詩讚美神】( 25節)。地震震開了監門,內監裡暗外明,若不掌燈就看不清(29節)所以禁卒從外面看不清裡面的情形,而保羅卻可以從裡面看清監外禁卒【拔刀要自殺】(27節)。依照羅馬法律,如果囚犯逃走,禁卒要替逃犯償命(12:18-19)所以禁卒【看見監門全開,以為囚犯已經逃走】(27節),所以神智混亂,手足無措。保羅此時不認為即刻越獄是聖靈的帶領,因此放棄了逃跑的機會,不僅沒有趁人之危,等禁卒自殺再逃走,反而是大聲呼叫:【不要傷害自己!我們都在這裡】( 28節)。一個被聖靈差遣傳福音的人,不但要給親朋好友傳福音,也要給仇敵傳福音,因為他們的靈魂在主的眼中同樣寶貴。戰戰兢兢地俯伏在保羅,西拉面前】(29節)求問【救人的道】。禁卒的問題是【二位先生,我當怎樣行才可以得救】(30節)保羅的回答卻是甚麼都不用行,而是【當信主耶穌】(31節)。不管禁卒提問的動機是甚麼,保羅抓住機會引導他真正【得救】。使徒並沒有隻讓禁卒念一句信仰告白,而是【把主的道講給他和他全家的人聽】(32節),讓他們能清楚地因信稱義。禁卒的家可能就在監房的樓上或隔壁,所以【禁卒領他們上自己家去】(34節)不等於釋放他們(36節)。執政官們不想把事鬧大,可能覺得把滋事者打了一頓,關了一夜,已經可以安撫群眾了,所以說【釋放那兩個人吧】(35節)。【平平安安地去吧】(36節)這是一句猶太人祝福的話,現在也成了外邦信徒的用語,顯示禁卒對這個意外的結果非常滿意。但保羅卻不肯善罷甘休。保羅和西拉雖然是猶太人,但都是羅馬公民(37節),受到羅馬法律的保障,未經審判,不可定罪,沒有定罪,不可用刑(22:25)。保羅在入獄時沒有表明身分,出獄時卻宣布自己是羅馬公民,堅持【叫他們自己來領我們出去】(37節),這讓執政官們非常尷尬。因為羅馬是法治社會,羅馬公民可以【上告於凱撒】(26:32)讓違法的執政官們官位難保。保羅的目的不是要討回公道,而是為了對付仇敵所指控的【傳我們羅馬人所不可受不可行的規矩】(21節)。執政官們被迫妥協,親自來【勸他們,領他們出來,請他們離開那城】(39節),此後也不敢再逼迫腓立比的門徒。保羅和西拉出獄以後,不是先接受勸慰,而是先勸慰別人(40)。此時在腓立比已經有了一群門徒,並且在呂底亞家裡開始了聚會(40節),路加可能先留在這裡,幾年後再次與保羅會合(20:5)。 思想: 保羅的事奉讓我們明白一個倚靠肉體事奉的人,無論是放棄甚麼,都是為了滿足自己;無論是堅持甚麼,都是為了體貼肉體。一個【被聖靈充滿】(13:9)的人,無論是放棄甚麼,都是為了榮耀神;無論是堅持甚麼,都是為了造就人。 祈禱:親愛主,是主你為我們放棄天上的榮耀,來到世間為要榮耀天父的旨意,更彰顯你對我們的大愛,以致我們懂得去愛。求主使我們樂意傳揚主的愛。阿們!
使徒行傳 14:14-28使徒行傳 14:14-28
【使徒行傳】 14節是從13:13之後,第一次把巴拿巴的名字列在保羅之前,可能是因為巴拿巴在外邦人眼中被看作眾神之王宙斯(12節)。這裡是《使徒行傳》原文第二次稱巴拿巴和保羅為【使徒】(14:4,14)。當外邦人要【向使徒獻祭】(13節)的時候,可能是宣教史上最危險的一刻,因為希律的覆轍就在前面(12:23)撒但的控告就在後面。群眾用當地【呂高尼的話】(11節)議論,所以使徒起初聽不懂他們說甚麼,一旦明白過來,就迅速【撕開衣裳】(14節)表示極其痛苦不安,迅速制止他們( 14節),以免被人當作神高舉;即使放棄這次宣道機會,也不給魔鬼留任何地步。雖然路司得人的行為是迷信的,保羅卻抓緊這機會向他們宣講神的本性。 15-17節是《使徒行傳》中保羅的第二篇講章,這篇講章的風格與安提阿的講道(13:16-41)完全不同,因為聽眾的背景不同。保羅總是因材施教地向人傳福音:1.對於熟悉聖經的安提阿人,保羅從聖經的歷史開始(13:17-41),證明主耶穌就是彌賽亞。2.對於迷信的路司得人,保羅從大自然的現象開始,證明有一位創造並管理大自然的神,勸他們【離棄這些虛妄,歸向那創造天、地、海,和其中萬物的永生神】(15節)。3.對於驕傲的雅典哲學家,雖然他們的光景和路司得人相同,但保羅卻用更哲學化的表達方式,以適合那裡的聽眾水平。保羅還沒有完成神交託的使命,所以神不允許他被石頭打死(20節),主不僅將他從【在安提阿,以哥念,路司得所遭遇的逼迫,苦難】(提後3:11)中救出來。【特庇 Derbe】(20節)位於路司得東南100公里,這裡是加拉太省的東界,也是保羅第一次宣教旅程中小亞細亞最東部的城市。特庇城的工作沒有遇到猶太教的反對,也十分順利。保羅和巴拿巴本來可以繼續向東,一路下坡200公里就可以到達大數,然後搭船回安提阿,這是最快,最安全的道路。但他們卻原路返回,走兩倍半的路程回訪曾遭逼迫的【路司得,以哥念,安提阿】(21節),這些教會都位於小亞細亞半島的加拉太省南部。使徒在【路司得,以哥念,安提阿】遭遇逼迫時並未氣餒,而是坦然離開(20節)把結果交在神的手中。雖然如此,他們並未以此當作自己懶惰的藉口。從特庇的順利中,他們會領受聖靈開門的信號,所以迅速地沿著原路回訪各教會。果然,這次聖靈沒有允許任何意外發生,而是讓使徒們從容地【堅固門徒的心,勸他們恆守所信的道】(22節),並且【選立了長老】(23節)看守主的教會。整個宣教旅程都是在聖靈的管理和帶領之下,而使徒也以順服和忠心來配合,這是信徒與神同工的美好榜樣!使徒【堅固門徒的心】並非倚靠安慰,而是說出真相:【我們進入神的國,必須經歷許多艱難】(22節)。21-23節說出了使徒宣教的四部曲:1.宣講福音(21節)照著不同人的背景,講清耶穌基督並祂釘十字架。2.堅固門徒(22節)新生嬰孩及時餵養,才能【因此漸長】抵擋仇敵。3.建立教會(23節):信徒若無教會,等於把羊丟給狼群;教會若無制度,只能倚賴個別領袖。4.交託給主(23節):宣教士若不肯放手,教會永遠無法成熟。【長老】(23節)原文為複數,指各教會的領袖。這是在耶路撒冷教會以外首次提及長老的地方,也是新約聖經首次提到長老的設立(23節) 。這些長老是由設立教會的使徒【選立】的,這些教會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選立】長老,獨立運作,既是因為聖靈的大能,也是因為使徒願意順服聖靈及時地【把他們交託所信的主】(23節)。因為這些長老並非對使徒負責,而是對主負責。這些教會都是基督的教會,而不是使徒的教會,所以聖靈自己會負責,用不著人過度操心。【亞大利Attalia】(25節)是旁非利亞的主要港口,位於別加附近,從這裡坐船到安提阿的距離大約是500公里。26節的【安提阿】(26節),指敘利亞的安提阿,他們回到了這次宣教旅程的出發點(13:1-3)。《使徒行傳》記錄了使徒保羅的三次宣教旅程,第一次記錄在13:4到14:26,時間大約是主後48至49年,陸地行程約1280公里,海上行程約1010公里。這次宣教以【禁食禱告】(13:3)開始,又以【禁食禱告】(23節)結束;從【被聖靈差遣】(13:4)開始,又以把教會【交託所信的主】(24節)結束。所以保羅和巴拿巴向安提阿教會報告的重點,不是自己如何不畏艱難,帶起多少人信主,而是【述說神藉他們所行的一切事,並神怎樣為外邦人開了頻道的門】(27節)【兩人就在那裡同門徒住了多日】(28節)但這只是暫時的停留,因為聖靈很快就要差遣他們開始新的工作。 思想: 今天,我們若只效法使徒的心志,卻沒有被聖靈差遣,只是憑血氣擺上,難免有點難處就會怨天尤人,放棄初心。我們願意將我們為主的心志,為主的事奉都交給聖靈引導,帶領呢? 祈禱:親愛主,感謝你讓我們生命中能夠事奉你,更能夠為主擺上,你真我欣賞我們的心志,但願我們的生命都願意被聖靈的差遣,不再憑血氣去事奉你。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