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徒行傳 使徒行傳 17:1-15

使徒行傳 17:1-15

保羅和西拉身上帶著棍傷(16:33),從腓立比沿著伊格那提亞大道,經過【暗妃坡里Amphipolis】【亞波羅尼亞Apollonia】( 1節)到達馬其頓省的首府【帖撒羅尼迦Thessalonica】走了大約152公里,沿途都是馬其頓省的城市。此時本書作者路加可能留在腓立比,所以一直到20:5-6才恢復以【我們】來稱呼保羅的宣教團隊。帖撒羅尼迦是馬其頓最繁榮的城市,也是一個擁有自治權的自由城,這裡有猶太會堂。【保羅照他素常的規矩進去】(2節)不是說保羅守安息日,而是說他每到一個地方,都會利用猶太人安息日在會堂聚集的機會向他們傳福音。保羅給猶太人傳道的重點,是【講解陳明基督必須受害,從死裡復活】(3節)而【這位耶穌就是基督】(3節)。保羅不但在帖撒羅尼迦的猶太會堂【一連三個安息日】(2節)辯論,平時也要為生計工作【晝夜工作】(帖前2:9)。帖撒羅尼迦信主的包括猶太人和外邦人。【尊貴的婦女】(4節)可能指當地上層社會人士的妻子(12節)。【不信的猶太人心裡嫉妒】(5節)是因為保羅吸引外邦人信主(4節)成了他們的競爭對手。【百姓demos】(5節)原文指為了討論公共事務而召開的市民大會。帖撒羅尼迦是個自由城,不但有本地的執政官,還有本地的議會。【耶孫】(5節)是接待保羅的主人。【耶孫】是希臘名字,他可能是猶太人,猶太名字是【約書亞】。反對者本來想把外來的保羅和西拉帶到市民大會那裡,現在只抓住了本地的耶孫和一些門徒,就擔心這幾位本地居民會被市民大會寬待,於是把他們帶到【地方官】(6節)在那裡投訴。【攪亂天下】(6節)指這些猶太人故意把保羅傳講的末世論信息扭曲成煽動性的政治言論,說有一位君王將興起替代凱撒。而羅馬帝國禁止百姓預言王位的更迭(7節)。雖然眾人和地方官因為這政治罪名而【驚慌】(8節)但帖撒羅尼迦是自由城,地方官既不想惹是生非,也不想得罪本地居民,所以就釋放了【耶孫和其餘之人】(9節)只要求他們寫下【保狀】(9節),擔保不再收留保羅和西拉。【庇哩亞】(10節)位於帖撒羅尼迦西南約74公里,離開了伊格那提亞大道,轉而向南前往亞該亞省。他不但沒有因為帖撒羅尼迦的逼迫而沮喪,反而一到庇哩亞就直接進入那裡的會堂開始傳道(10節)。11節可譯為【這裡的猶太人比帖撒羅尼迦的人開明,熱心領受這道,天天查考聖經,要知道這道是否真實】聖經能使人【因信基督耶穌,有得救的智慧】(提後3:15)一個人越是認真【查考聖經】就越能相信主,【所以他們中間多有相信的】(12節)。帖撒羅尼迦對宣教士的法律制裁,在別的城市是無效的,所以帖撒羅尼迦不信的猶太人必須在庇哩亞重新【聳動攪擾眾人】(13節)逼著保羅第三次撤離,離開馬其頓省,前往南方的亞該亞省。【雅典Athens】(15節)是巴爾幹半島南方亞該亞省的重要城市,位於庇哩亞南邊約400公里。它是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德等著名哲學家的家鄉,也是希臘文化,藝術和哲學的中心。但亞該亞的省會和最大城市是哥林多,保羅的目的地可能是哥林多,只是因為坐船需要在雅典登陸。保羅在一地點起福音的火焰以後,就坦然地前往下一站,留下【西拉和提摩太仍住在庇哩亞】(14節)繼續餵養教會。 思想:保羅的經歷早就讓他明白,逃難只是形式,宣教才是內容。表面上,是仇敵屢戰屢勝,一路驅趕保羅;實際上,是狂風欲滅山火,反而星火燎原。神的話語本身就帶著能力,有如燃燒的野火,仇敵想在一處將它撲滅,餘燼卻飄到另一處繼續蔓延。 祈禱:親愛主,是你的人命讓我們知道行在主的意旨中會面對好多的挑戰,很多的難阻,但主你已復活得勝,更願我們在天父旨意中不再懼怕。阿們!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Related Post

使徒行傳 14:1-13使徒行傳 14:1-13

【使徒行傳】 保羅和巴拿巴在安提阿宣告【我們就轉向外邦人去】(13:46),只指在安提阿身上。他們在以哥念仍先【進猶太人的會堂】(1節)將福音先傳給【骨肉之親】(羅9:3)。【以哥念Iconium】位於安提阿東南方約150公里,屬於弗呂家地區(Phrygia)。(3節)顯示不順從的猶太人越是【聳動外邦人】(2節)神越在人心中動了工(林前16:9),以致保羅和巴拿巴【在那裡住了多日,倚靠主放膽講道】因為主要【藉他們的手施行神蹟奇事,證明祂的恩道】(3節)。【使徒】(4節)原文為複數,包括保羅和巴拿巴(14節)。這裡是《使徒行傳》原文第一次稱保羅和巴拿巴為【使徒】(14:4,14)。他們是被聖靈差遣(13:4)的使徒,而不是與主耶穌一同生活過的【十二使徒】(1:26)。宣教士應當順服聖靈的帶領,不能倚靠血氣逞強,該逃跑的時候就要逃跑,但世人的逃跑是躲起來,使徒的逃跑是逃往新的福音工場(6節),因為聖靈所帶領的逃跑不是後退,而是前進(8:4)。使徒能施行神蹟奇事證道(3節)卻不能用神蹟去阻擋石頭(5節),只能逃之夭夭(6節)。其實真正的神蹟並不是人可以隨意使用的魔法,而是【主藉他們的手施行】(3節)的,為要【證明祂的恩道】(3節)。同時,主也可以藉著使徒成功的逃跑(6節)來【證明祂的恩道】因為福音的使者被趕走了,但福音的種子已經在以哥念扎了根,聖靈自己會讓教會成長。聖靈藉著逼迫把使徒們帶到下一站,讓他們離開弗呂家地區,進入呂高尼地區(6節)。從以哥念向西南到【路司得Lystra】(6節)只有63公里。路司得和【彼西底的安提阿】(13:14)一樣,也是一個羅馬直轄的殖民地。這裡可能沒有猶太會堂,所以使徒不能先從會堂開始傳道。但聖靈卻用另一個方法將福音帶給他們:醫治一個【兩腳無力的人,生來是瘸腿的】(8節)。【保羅定睛看他,見他有信心,可得痊癒】(9節)並不是說人有信心就能得痊癒,而是說這人有信心,並且神準備醫治他。保羅和彼得都定睛看著生來就瘸腿的人(9節;3:2),並且吩咐他們起來行走(10節;3:6)兩個痊癒者都跳躍行走(10節;3:8)表明保羅和彼得的使徒職分是相等的。(12節)在希臘的神話裡,【宙斯】是眾神之王,【希耳米】(12節)是諸神的傳訊者(即赫耳墨斯)。巴拿巴可能儀表堂堂,所以被當作眾神之王宙斯;而保羅是主要的發言人,所以被當作商業之神希耳米。根據當地的傳說,宙斯和希耳米曾經化身為人形來到路司得求宿,但卻無人接待,惟有一對老夫婦敞開家門,結果這對老夫婦得到獎賞,其他人都被洪水淹沒(主後8年羅馬詩人奧維德的《變形記Metamorphoses》)。因此,路司得人擔心這次又怠慢了神明,所以宙斯廟的祭司趕快【牽著牛,拿著花圈】(13節)想用這些牛來向使徒獻祭。 思想:今天,聖靈也繼續與祂所揀召的人同作見證(1:8),我們在外面工作,聖靈在裡面工作;我們撒種,澆灌,聖靈使種子生長(提前3:6) 。我們又願意相信接受聖靈的帶領,聖靈的作工嗎? 祈禱:親愛的聖靈,感謝你的引導,感謝你的工作,不但讓我們看到神的作為,更能夠經歷神的同在,求聖靈繼續作工在我們的心中,願我們順服你經歷你。阿們!

】 保羅和巴拿巴在安提阿宣告【我們就轉向外邦人去】(13:46),只指在安提阿身上。他們在以哥念仍先【進猶太人的會堂】(1節)將福音先傳給【骨肉之親】(羅9:3)。【以哥念Iconium】位於安提阿東南方約150公里,屬於弗呂家地區(Phrygia)。(3節)顯示不順從的猶太人越是【聳動外邦人】(2節)神越在人心中動了工(林前16:9),以致保羅和巴拿巴【在那裡住了多日,倚靠主放膽講道】因為主要【藉他們的手施行神蹟奇事,證明祂的恩道】(3節)。【使徒】(4節)原文為複數,包括保羅和巴拿巴(14節)。這裡是《使徒行傳》原文第一次稱保羅和巴拿巴為【使徒】(14:4,14)。他們是被聖靈差遣(13:4)的使徒,而不是與主耶穌一同生活過的【十二使徒】(1:26)。宣教士應當順服聖靈的帶領,不能倚靠血氣逞強,該逃跑的時候就要逃跑,但世人的逃跑是躲起來,使徒的逃跑是逃往新的福音工場(6節),因為聖靈所帶領的逃跑不是後退,而是前進(8:4)。使徒能施行神蹟奇事證道(3節)卻不能用神蹟去阻擋石頭(5節),只能逃之夭夭(6節)。其實真正的神蹟並不是人可以隨意使用的魔法,而是【主藉他們的手施行】(3節)的,為要【證明祂的恩道】(3節)。同時,主也可以藉著使徒成功的逃跑(6節)來【證明祂的恩道】因為福音的使者被趕走了,但福音的種子已經在以哥念扎了根,聖靈自己會讓教會成長。聖靈藉著逼迫把使徒們帶到下一站,讓他們離開弗呂家地區,進入呂高尼地區(6節)。從以哥念向西南到【路司得Lystra】(6節)只有63公里。路司得和【彼西底的安提阿】(13:14)一樣,也是一個羅馬直轄的殖民地。這裡可能沒有猶太會堂,所以使徒不能先從會堂開始傳道。但聖靈卻用另一個方法將福音帶給他們:醫治一個【兩腳無力的人,生來是瘸腿的】(8節)。【保羅定睛看他,見他有信心,可得痊癒】(9節)並不是說人有信心就能得痊癒,而是說這人有信心,並且神準備醫治他。保羅和彼得都定睛看著生來就瘸腿的人(9節;3:2),並且吩咐他們起來行走(10節;3:6)兩個痊癒者都跳躍行走(10節;3:8)表明保羅和彼得的使徒職分是相等的。(12節)在希臘的神話裡,【宙斯】是眾神之王,【希耳米】(12節)是諸神的傳訊者(即赫耳墨斯)。巴拿巴可能儀表堂堂,所以被當作眾神之王宙斯;而保羅是主要的發言人,所以被當作商業之神希耳米。根據當地的傳說,宙斯和希耳米曾經化身為人形來到路司得求宿,但卻無人接待,惟有一對老夫婦敞開家門,結果這對老夫婦得到獎賞,其他人都被洪水淹沒(主後8年羅馬詩人奧維德的《變形記Metamorphoses》)。因此,路司得人擔心這次又怠慢了神明,所以宙斯廟的祭司趕快【牽著牛,拿著花圈】(13節)想用這些牛來向使徒獻祭。 思想:今天,聖靈也繼續與祂所揀召的人同作見證(1:8),我們在外面工作,聖靈在裡面工作;我們撒種,澆灌,聖靈使種子生長(提前3:6) 。我們又願意相信接受聖靈的帶領,聖靈的作工嗎? 祈禱:親愛的聖靈,感謝你的引導,感謝你的工作,不但讓我們看到神的作為,更能夠經歷神的同在,求聖靈繼續作工在我們的心中,願我們順服你經歷你。阿們!

】 保羅和巴拿巴在安提阿宣告【我們就轉向外邦人去】(13:46),只指在安提阿身上。他們在以哥念仍先【進猶太人的會堂】(1節)將福音先傳給【骨肉之親】(羅9:3)。【以哥念Iconium】位於安提阿東南方約150公里,屬於弗呂家地區(Phrygia)。(3節)顯示不順從的猶太人越是【聳動外邦人】(2節)神越在人心中動了工(林前16:9),以致保羅和巴拿巴【在那裡住了多日,倚靠主放膽講道】因為主要【藉他們的手施行神蹟奇事,證明祂的恩道】(3節)。【使徒】(4節)原文為複數,包括保羅和巴拿巴(14節)。這裡是《使徒行傳》原文第一次稱保羅和巴拿巴為【使徒】(14:4,14)。他們是被聖靈差遣(13:4)的使徒,而不是與主耶穌一同生活過的【十二使徒】(1:26)。宣教士應當順服聖靈的帶領,不能倚靠血氣逞強,該逃跑的時候就要逃跑,但世人的逃跑是躲起來,使徒的逃跑是逃往新的福音工場(6節),因為聖靈所帶領的逃跑不是後退,而是前進(8:4)。使徒能施行神蹟奇事證道(3節)卻不能用神蹟去阻擋石頭(5節),只能逃之夭夭(6節)。其實真正的神蹟並不是人可以隨意使用的魔法,而是【主藉他們的手施行】(3節)的,為要【證明祂的恩道】(3節)。同時,主也可以藉著使徒成功的逃跑(6節)來【證明祂的恩道】因為福音的使者被趕走了,但福音的種子已經在以哥念扎了根,聖靈自己會讓教會成長。聖靈藉著逼迫把使徒們帶到下一站,讓他們離開弗呂家地區,進入呂高尼地區(6節)。從以哥念向西南到【路司得Lystra】(6節)只有63公里。路司得和【彼西底的安提阿】(13:14)一樣,也是一個羅馬直轄的殖民地。這裡可能沒有猶太會堂,所以使徒不能先從會堂開始傳道。但聖靈卻用另一個方法將福音帶給他們:醫治一個【兩腳無力的人,生來是瘸腿的】(8節)。【保羅定睛看他,見他有信心,可得痊癒】(9節)並不是說人有信心就能得痊癒,而是說這人有信心,並且神準備醫治他。保羅和彼得都定睛看著生來就瘸腿的人(9節;3:2),並且吩咐他們起來行走(10節;3:6)兩個痊癒者都跳躍行走(10節;3:8)表明保羅和彼得的使徒職分是相等的。(12節)在希臘的神話裡,【宙斯】是眾神之王,【希耳米】(12節)是諸神的傳訊者(即赫耳墨斯)。巴拿巴可能儀表堂堂,所以被當作眾神之王宙斯;而保羅是主要的發言人,所以被當作商業之神希耳米。根據當地的傳說,宙斯和希耳米曾經化身為人形來到路司得求宿,但卻無人接待,惟有一對老夫婦敞開家門,結果這對老夫婦得到獎賞,其他人都被洪水淹沒(主後8年羅馬詩人奧維德的《變形記Metamorphoses》)。因此,路司得人擔心這次又怠慢了神明,所以宙斯廟的祭司趕快【牽著牛,拿著花圈】(13節)想用這些牛來向使徒獻祭。 思想:今天,聖靈也繼續與祂所揀召的人同作見證(1:8),我們在外面工作,聖靈在裡面工作;我們撒種,澆灌,聖靈使種子生長(提前3:6) 。我們又願意相信接受聖靈的帶領,聖靈的作工嗎? 祈禱:親愛的聖靈,感謝你的引導,感謝你的工作,不但讓我們看到神的作為,更能夠經歷神的同在,求聖靈繼續作工在我們的心中,願我們順服你經歷你。阿們!

使徒行傳 21:1-17使徒行傳 21:1-17

從米利都向南到達【哥士Cos】(1節),航海距離約67公里。哥士是科斯島(Kos),這裡是愛琴海重要的文化和貿易中心,大希律每年都會為這裡的運動會獲獎者提供獎金,還在這裡為他的兒子希律·安提帕豎立了一座雕像。從哥士向東南方到達【羅底Rhodes】(1節)航行距離約130公里。從羅底向東到達【帕大喇Patara】(1節)航行距離約130公里。帕大喇位於小亞細亞半島西南方的旁非利亞省,是重要的貿易中繼站。從帕大喇向東南前往腓尼基,必須橫渡地中海,航行距離約760公里,所以要在這裡換乘大船。當保羅在這裡【遇見一艘船要往腓尼基去,就上船起行】(2節)的時候,他所不知道的是,就在被他留在身後的這座城市裡,將會興起教會史上十位著名的教父和殉道者。羅馬的敘利亞省包括地中海沿岸的腓尼基,【推羅Tyre】(3節)是其中一個主要的海港。古代地中海的大船都是客貨兩用,每到一港都要裝卸貨物(3節)停留若干天。保羅的船可能需要在推羅停留七天,離五旬節的時間又足夠,所以他就尋訪當地的門徒(4節)沒有直接沿陸路去耶路撒冷。推羅的門徒【被聖靈感動】(4節)知道保羅上耶路撒冷將有危險,但他們不知道的是,正是聖靈催逼保羅上耶路撒冷去的(20:22)。他們之前也許與保羅素昧平生,但現在卻帶著【妻子兒女】(5節)與保羅當眾【跪在岸上禱告,彼此辭別】(5節)。從推羅向南到達【多利買Ptolemais】(7節)的航行距離約40公里,半天就能到達。從多利買到【凱撒利亞】(8節)的路程是65公里,需要走一天半,這座城市也是羅馬帝國為退役官兵建立的殖民地。腓利原是耶路撒冷教會管理飯食的七人之一(6:2-5)一路傳福音,直到凱撒利亞(8:40)所以被稱為【傳福音的腓利】(8節)與使徒腓利有所分別。凱撒利亞的教會可能就是他所建立的。腓力的房子看來不小,家中已【有四個女兒】(9節)還能接待保羅的九人團(20:4)。亞迦布Agabos(10節)是希伯來名字【哈甲khaw-gawb’】(拉2:46)的希臘文形式,意思是【蝗蟲】。這位先知果然人如其名,預言的都不是好事,不是天下將有大饑荒(11:27-28)就是保羅將在耶路撒冷被捆綁(11節)。但他的預言只是預告,並非禁令,因此,門徒們的苦勸乃是出於愛心(12節)而非【主的旨意】(14節)。弟兄的眼淚和懇求壓在保羅的心頭,使他難以承受,所以說:【你們為什麼這樣痛哭,使我心碎呢】(13節)?被聖靈充滿,就是明知將被捆綁,也要知難而上;明知可以迴避,但卻不肯退縮(13節)一切只【願主的旨意成就】(14)。在保羅的堅持之下,眾弟兄不但【住了口】(14節),並且【收拾行李上耶路撒冷去】(15節)。這樣美麗的結局,證明他們是在主裡團契相交。【拿孫Mnason】(16節)這個名字的意思是【記憶】這是一位老門徒,他熱情地招待了九位素昧平生的弟兄(20:4)果然是把【彼此相愛】 (約13:35)的教導牢記在心,讓眾人都能認出他們是基督的門徒。這是保羅信主後第五次,也是最後一次上耶路撒冷(9:26-29;11:30;12:25;15:2;18:22)。第一次接待他的是塞浦路斯人(9:27)最後一次接待他的也是塞浦路斯人(16節)。【弟兄們歡歡喜喜地接待我們】(17節),可能指說希臘話的門徒,並非那些熱心律法的門徒(22節)。 思想:在保羅前往耶路撒冷的一路上,讀者的感受是山雨欲來風滿樓(4,11-12節)沒有真理的愛固然會讓人死亡,沒有愛的真理也不能讓人復活。【主的旨意】是必成的,主愛的恩典也是夠用的(林後12:9)主的安慰可以撫平我們的傷痛,主的主權可以除去我們的懼怕。 祈禱:親愛主,感謝你是教會的頭,是主你為我們掌權,縱使經歷眾多風雨,經歷不少的困苦,我們深信你仍然帶領,你仍然保守我們。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