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徒行傳 使徒行傳 18:12-28

使徒行傳 18:12-28

經過18個月,哥林多教會已經被建立,所以聖靈允許猶太人【同心起來攻擊保羅】(12節),帶領保羅離開,前往以弗所宣教(19:1)。保羅無論是留是走,都在聖靈的掌管之中。猶太人指控保羅【勸人不按著律法敬拜神】(13節)是想指控他所傳的並非猶太教。但迦流卻看出他們以違反羅馬法律為名,所爭論的只是【關乎言語、名目,和你們的律法】(15節)。因此,保羅剛要答辯(14節)就被迦流打斷了。迦流認為猶太人控告保羅的罪名只是宗教上的爭執,不是為了【冤枉或姦惡的事】(14節)也就是民事或刑事的問題,所以與羅馬法律無關,根本不予立案。迦流的判決等於斷定教會是猶太教的一部分,後來成為各地巡撫和方伯援用的先例,在主後50-60年代對教會起了一定的保護作用。【管會堂的所提尼】(17節)可能站在信徒一方猶太人抓住所提尼,是按照猶太教的規條【在堂前打他】(林後11:24)所以【這些事迦流都不管】(17節)。保羅【許過願】(18節)可能是在出發前或途中遇到難處時,許下了【拿細耳人的願】在完成宣教旅程前禁止剪髮,飲酒和接觸屍體(民6:1-6)【直到離俗歸耶和華的日子滿了】。這個願必須到耶路撒冷獻祭之後,才算完成(22節)。【以弗所Ephesus】(19節)位於愛琴海東岸,是亞細亞省最大的城市。保羅到以弗所因他與百基拉和亞居拉同行,而他們要先去以弗所(19節)。保羅說:【神若許我,我還要回到你們這裡】(21節)表示聖靈的時間還沒到。此時,他必須履行還願的手續,在冬天停航之前趕回耶路撒冷【把離俗頭上的發放在平安祭下的火上】(民6:18)所以不能在以弗所久留。第二年春天,保羅果然履行了諾言(21節),重返以弗所,並在那裡住了將近三年多(19:1,101)。保羅的目的地是敘利亞的安提阿(18節)歸程卻到凱撒利亞,是為了上耶路撒冷還願(18節)。從以弗所到凱撒利亞的航海距離大約是1020公里,從凱撒利亞繞道耶路撒冷再到安提阿,路途需要750公里。保羅信主以後,這是第四次到耶路撒冷(9:26-29;11:30;12:25;15:2)時間大約是主後51年秋冬之間。22-23節可能是《使徒行傳》中最濃縮,也是最沉重的兩節。濃縮,是因為這兩句話就讓讀者越過了許多細節;沉重,是因為這兩句話的背後,是保羅步行1900公里,從基利家門(Cilician Gates)翻越托羅斯山脈(Taurus Mountains)登上安納托利亞高原。保羅確信神的預定(10節)已經藉著禁食禱告把眾教會【交託所信的主】(14:23)但卻仍【屢次行遠路,遭江河的危險,盜賊的危險】(林後11:26)付上艱苦的代價去【堅固眾門徒】。保羅並沒有激烈爭論是神的預定,還是人的配合,也沒有長篇論述是神的主權,人的責任;對他來說【只有一件事,就是忘記背後,努力面前的】(腓3:13)這才是真正的被聖靈充滿。亞波羅流利的口才和聖經知識,源自於他在亞歷山大所受的教育。亞波羅帶著更準確的真理,渡過愛琴海,從以弗所來到哥林多(19:1)。祂的恩賜是熟悉聖經,口才很好(24節),所以【極有能力駁倒猶太人,引聖經證明耶穌是基督】(28節),特別適合向說希臘話的猶太人傳道,對哥林多門徒的幫助很大(林前12),成為了保羅的好同工(林前16:12)。聖靈的宣教並沒有因為保羅正在翻越崇山峻嶺(22-23節)而暫停,在保羅不知道的時候,祂已預備好了亞波羅(24-28節)。 思想:主不但揀選能【屢次行遠路】的器皿(林後11:26),也揀選【極有能力駁倒猶太人】(28節)的器皿;主可以興起任何人作自己的器皿,大使命(太28:18-20)乃是祂【親口應許,親手成就】(王上8:24)。 祈禱:親愛主,感謝你為你的教會的預備,更為我們生命的預備,我們的每一步,每一個經歷都有你精心的安排與設計,求主開我們心靈眼睛使我們勇敢踏上主你的旨意中。阿們!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Related Post

使徒行傳 11:1-18使徒行傳 11:1-18

【使徒行傳】 這些猶太門徒並沒有反對彼得向外邦人傳道,所以主張【你們進入未受割禮之人的家和他們一同吃飯了】(3節)。他們一面做主門徒,一面謹守律法,有些人也認為外邦人信徒必須受過割禮才能得救(15:1)也要遵守律法的食物條例(加2:12)。律法禁止以色列人吃不潔淨的食物(利11:2-47)所以猶太人為避免誤食不潔之物,從來不和外邦人一起吃飯、更不會進入外邦人的家。對猶太人來說,這並非簡單的文化差異,也不只是對真理的不同理解,更關係到幾百年來所建立的民族自尊。只是對真理的不同理解,更關係到幾百年來所建立的民族自尊。在歷史上,猶太人多次激烈反抗希臘羅馬人的統治,就是為了獲得保持潔淨的權力,所以連羅馬帝國也不得不有所顧忌。現在,彼得竟然輕易放棄了前輩抗爭了幾百年所得的尊重,不能不讓猶太門徒震驚。5-17節是彼得簡略重述10:1-47的事件。古代的書記寫在笨重的蒲草紙書卷上,最長大約三十五尺,差不多正是整捲《使徒行傳》所需的長度。因此,路加必須非常小心地在有限的篇幅中放進最重要的資料,但他竟然奢侈地把哥尼流的事件記錄了兩次,表明這些細節都非常重要。彼得加上【六位弟兄】(12節)共七個人,代表完全的見證。按照當時埃及的法律,要完全證明一個案件,必須有七個證人;而按照當時羅馬的法律,要證明一個重要的文件,必須有七個印章(啟5:1)。因此,彼得其實不是在講理,爭辯,而是用七個見證人來見證聖靈自己的工作。【他有話告訴你,可以叫你和你的全家得救】(14節)表明即使哥尼流和全家【都敬畏神,多多周濟百姓,常常禱告神】(10:2)仍然需要接受福音才能得救。因為天然人的行為都是不可靠的,時間會改變一切,環境會改變內心。【我一開講,聖靈便降在他們身上,正像當初降在我們身上一樣】(15節)表明這是聖靈主動的揀選,也證明這些外邦人所領受的聖靈恩賜,與猶太門徒在五旬節所領受的完全相同(17節)。因此,外邦人在聖靈面前和猶太人的地位是完全一樣的。既然這些外邦人已經受了主耶穌應許的【受聖靈的洗】(16節)聖靈的恩賜已經印證了他們的信心,當然也可以接受水洗(10:47)當眾承認信仰。彼得知道哥尼流一家整個得救的過程都是聖靈自己的工作,所以他既不能要求他們行割禮,再受洗禮,也不敢要求他們先做猶太人,再做門徒,只能說:【我是誰,能攔阻神呢】(17節)?眾人【不言語了,只歸榮耀與神】(18節)面對聖靈的作為無話可說。對其他猶太門徒來說,這個觀念實在太令人震驚了,所以還是有人並沒有完全放棄猶太教的傳統,以後還會要求外邦人信徒【按摩西的規條受割禮】(15:1)【遵守摩西的律法】(15:5)認為否則就【不能得救】(15:1)。這並非文化的差異,而是對真理還不夠認識。所以聖靈還要繼續在教會工作,顯明基督已經【將兩下合而為一,拆毀了中間隔斷的牆】(弗2:14)讓猶太人和外邦人都【藉這十字架使兩下歸為一體,與神和好了】(弗2:16)。【神也賜恩給外邦人,叫他們悔改得生命了】(18節)這句話表明,門徒們都很清楚一個真理:不但救恩是恩典,悔改也是恩典,信心是神藉著聖道和聖靈賜下的禮物。不是外邦人主動要求悔改,而是神主動【賜恩給外邦人】所以他們才能【悔改得生命】。 思想: 被聖靈充滿的教會,不一定在真理上沒有疑問,在配搭中沒有分歧,但卻會完全順服聖靈的管理。我們有否願意我們的教會,我們的生命每日都被聖靈充滿呢? 祈禱:親愛主,求你開我們眼睛,使我們不單只明白你的旨意,更明白我們的生命,我們的教會都必須被主你,被聖靈充滿,,更願意順服聖靈每日的管理。阿們!

使徒行傳 4:18-37使徒行傳 4:18-37

當公會違背基督的命令,禁止他們【奉耶穌的名講論教訓人】(18節)時,彼得就引用摩西律法來回應他們,讓高舉摩西律法的撒都該人啞口無言:1.【聽從你們,不聽從神,這在神面前合理不合理,你們自己酌量吧】(19節)這是引用 (申13:4)。2.【我們所看見所聽見的,不能不說】(20節)這是引用 (利五1)。公會的領袖雖然學識淵博,但此時竟然無言以對。表面上,是因為彼得胸有成竹,應對自如:實際上,在聖靈充滿的彼得面前(8節),他們未必知道該說甚麼。【官長為百姓的緣故,想不出法子刑罰他們】(21節)因為若是【這事越發傳揚在民間】(17節),可能會使更多的百姓信從;若是懲罰他們,更可能導致百姓的騷動。【原來是藉著神蹟醫好的那人有四十多歲了】(22節)病歷漫長,病情頑固,眾所周知是藥石無醫,現在卻痊癒了,這是無可辯駁的神蹟,所以【眾人為所行的奇事都歸榮耀與神】(21節)。因此,刑罰或不刑罰,兩者都會妨礙撒都該人的既得利益,讓他們進退為難,只好【恐嚇一番,把他們釋放了】(21節)。兩人只提到【祭司長和長老所說的話】(23節)可能因為公會裡的法利賽人與撒都該人的意見有所不同(5:34)。教會受到的第一次逼迫,引發了教會的第一個禱告會。逼迫能使人認清世界的真相,難處能讓人發現地上無所倚靠。因此,當逼迫把教會逼到神面前的時候,難處就會成為教會的得勝,發出能使地面震動的禱告(31節)。【他們聽見了,就同心合意地高聲向神說】(24節)表明這是一個昂首挺胸,坦然無懼的禱告會,是靠著主向仇敵誇勝。24節引自詩146:6;25-26節引自詩2:1-2。(27節)【希律和本丟·彼拉多,外邦人和以色列民】被列在一起,表明他們都是25-26節所說的彌賽亞的敵人。猶太人因為拒絕耶穌,就和不信的外邦人一樣成了基督的仇敵。23-30節是教會史上記錄的第一篇公禱那【聚會的地方震動】(31節)的禱告會。這禱告是同心合意的門徒 (24節)。門徒在五旬節第一次被聖靈充滿(2:1-4),彼得在公會第二次被聖靈充滿(4:8)現在門徒在禱告會後第三次被聖靈充滿。這次被聖靈充滿的表現不是說方言,而是【放膽講論神的道】。公會禁止他們【奉耶穌的名講論教訓人】(18節),聖靈卻讓他們不斷地放膽講論。4:325:11的主題是【堵住假冒為善的破口】與6:1-7【堵住事務分心的破口】前後呼應。當教會開始得勝,福音開始廣傳的時候,撒但也不會停止工作。耶路撒冷教會的門徒【都是一心一意的,沒有一人說他的東西有一樣是自己的,都是大家公用】(32節),這既不是人為的規條,也不是周圍的壓力,而是被聖靈充滿的結果。信徒的身心才智力量,財寶時間生命,,沒有一樣【是自己的】(32節)。(33節)【使徒大有能力,見證主耶穌復活】包括放膽講道和神蹟奇事。【眾人也都蒙大恩】(33節)包括【得眾民的喜愛】。耶路撒冷教會【內中也沒有一個缺乏的】(34節)教會中若不缺少愛,就不會缺乏物質。【人人將田產房屋都賣了】(34節)並非賣掉了所有家業,至少留下了自己家人居住的房屋,否則初期教會也不可能【在家中擘餅】(2:46)。【放在使徒的腳前】(34節)意思是請使徒決定如何分配。這些奉獻出來的錢財不是用來平均分配,實現共產,也不是用來扶貧濟困、施捨行善,而是由【被聖靈充滿】(六3)的人【照各人所需用的,分給各人】(35節)。(36節)【巴拿巴】,意思是【勸慰之子】。他本名約瑟,因【被聖靈充滿,大有信心】(11:24),以良善忠厚聞名,所以使徒給他一個別名【勸慰子】(36節)。巴拿巴是安慰人的榜樣,他並不是用溫馨的話語來安慰人,而是付出了愛心,包容、勉勵和錢財的真實代價(9:27;11:23;15:37)。後來被神使用呼召保羅(11:25)並且成為使徒保羅的宣教同工(13:2)同作外邦人的使徒(14:14)。 思想:公會領袖與官府政要都是知識淵博,經驗老到,大權在握的人。他們看彼得約翰竟在他們名言禁止的壓力下,不怕恐嚇,不怕苦難,不怕犧牲,仍舊壯膽宣揚耶穌的復活,就都很覺希奇,認明一定是因為他們都跟過耶穌的緣故。顯然,在主的眼中,在主的國裡,或許我們是那樣沒學問,沒地位的人,反而是更能憑藉聖靈而軟弱變剛強,愚拙化智慧,讓主名大得榮耀的人。 祈禱:親愛主,因著你的能力,你的慈愛讓我們生命得到力量,得到引導,儘管我們生命好渺少,我們沒有甚麼的地位,權勢,是好普通的人,但因著主你讓我們生命是多麼精彩,感謝你。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