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徒行傳 使徒行傳 19:1-20

使徒行傳 19:1-20

保羅本來可以直接從安提阿坐船前往以弗所,航海距離大約是1000公里;但他卻特地【經過了內陸地區】翻越托羅斯山脈(Taurus Mountains)登上安納托利亞高原,然後下到沿海平原的【以弗所】(1節),全程1150公里。保羅很可能看出這幾位門徒有點不同,所以才問他們【信的時候受了聖靈沒有】(2節)。他們可能是亞波羅帶信主的門徒,所以【單曉得約翰的洗禮】(18:24-26)。【約翰的洗】(3節)象徵人悔改歸向神【當信在他以後要來的,就是耶穌】(19:4)所以又稱【悔改的洗】(4節)。【奉主耶穌的名受洗】(19:5)乃是【聖靈的洗】(1:5)象徵與基督同死,又與基督同活(羅6:3-5)。保羅一連三個月在會堂裡講道,辯論(8節)但一遭遇反對,就及時地【離開他們,也叫門徒與他們分離】(9節)。聖靈帶領的宣教,必然是知所進退,不會沉溺於無謂的辯論。(9節)【推喇奴的學屋】是講學的場所,推喇奴可能是房主或教師。有些聖經古卷加上了【從第五時至第十一時】即上午11點至下午4點,這是夏天最熱的時候。可能保羅在早晨織帳棚(20:34),然後利用推喇奴學房休息的時間講道。保羅停留在以弗所的時間,可能是主後52年二月到54年五月。聖靈原來【禁止他們在亞細亞講道】(16:6)現在卻讓保羅常駐以弗所【叫一切住在亞細亞的】(10節)的猶太人和希臘人【都聽見主的道】 (10節)以弗所人流行拜偶像和行邪術,所以神特地【藉保羅的手行了些非常的奇事】(11節),這些都是主自己的作為,有恩賜的人並不能隨心所欲地行神蹟,所以後來雖然保羅的同工病了,保羅也不能用神蹟醫治他們(腓2:27)。正如主耶穌允許血漏的婦人摸祂的衣裳穗子得醫治(路8:43-48),祂也允許【有人從保羅身上拿手巾或圍裙放在病人身上,病就退了,惡鬼也出去了】(12節)目的是【藉著神蹟,奇事,異能顯出使徒的憑據來】(林後12:12)。【手巾】可能是保羅做工時擦汗用的布,平常繫在手腕上。【圍裙】可能是織帳棚時所繫的皮質工作裙。表面上這【幾個遊行各處,念咒趕鬼的猶太人】(13節)只是為了牟利而模仿保羅趕鬼【擅自稱主耶穌的名】(13節)。實際上,他們是被魔鬼利用,企圖把主耶穌降格成偶像,把禱告扭曲成念咒。【士基瓦】(14節)是羅馬名字,意思是【讀心者】。這個名字顯示他並非來自猶太地【猶太祭司長】(14節)只是自封的頭銜,用以抬高身價,招搖撞騙。惡鬼嘲笑這些妄稱主名的猶太人:【耶穌我認識,保羅我也知道;你們是誰呢?】(15節); (16節)【勝了其中二人】可能是主持趕鬼儀式的兩個人。【制伏他們】(16節)指制伏了所有趕鬼的猶太人。以弗所城流行各種邪術,而猶太趕鬼者更是花樣百出地發明了許多希伯來咒語。因此,聖靈藉著惡鬼制伏假冒者(13-16節),讓以弗所人都知道主耶穌與眾不同,並非可以操縱的偶像,而是應當【懼怕】(17節)的真神。從此,再也沒有人敢妄稱主名當作咒語【主耶穌的名從此就尊大了】(17節)。(18節)因為看到屬靈爭戰如此真實,所以不敢再假冒,趕快認清還沒有認清的罪。他們不但認罪,而且付上代價潔淨自己(19節)這才是真正的悔改。(19節)【書】指寫有咒語,符錄的蒲草紙或羊皮卷,以弗所盛產行邪術的手冊,以致在希臘文學中,魔法咒語被稱為【以弗所文法Ephesia grammata 】。他們相信這些咒語的力量不在於內容、而在於發音,必須完美地背誦才能產生力量。現在,這些原來行邪術的人燒掉了這些魔法書,意味著砸掉了自己的飯碗。(19節)【五萬塊】大約是五萬個工人一日的工資,價值不斐。這些人一旦真心信了主,就願意付出真實代價,掙脫邪術和利益的捆綁。 思想:罪惡出去,活水才能進來;教會得潔淨,基督才能被顯明;信徒真實認罪悔改,主的道才能【大興旺】。被聖靈潔淨的教會,就成了滿有能力和得勝的教會。 祈禱:親愛主,感謝你的慈愛,更感謝你的權能,能讓你的教會得潔淨,求主藉聖靈充滿潔淨你的教會讓你的教會成為滿有能力,合你心意的教會。阿們!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Related Post

使徒行傳 11:1-18使徒行傳 11:1-18

【使徒行傳】 這些猶太門徒並沒有反對彼得向外邦人傳道,所以主張【你們進入未受割禮之人的家和他們一同吃飯了】(3節)。他們一面做主門徒,一面謹守律法,有些人也認為外邦人信徒必須受過割禮才能得救(15:1)也要遵守律法的食物條例(加2:12)。律法禁止以色列人吃不潔淨的食物(利11:2-47)所以猶太人為避免誤食不潔之物,從來不和外邦人一起吃飯、更不會進入外邦人的家。對猶太人來說,這並非簡單的文化差異,也不只是對真理的不同理解,更關係到幾百年來所建立的民族自尊。只是對真理的不同理解,更關係到幾百年來所建立的民族自尊。在歷史上,猶太人多次激烈反抗希臘羅馬人的統治,就是為了獲得保持潔淨的權力,所以連羅馬帝國也不得不有所顧忌。現在,彼得竟然輕易放棄了前輩抗爭了幾百年所得的尊重,不能不讓猶太門徒震驚。5-17節是彼得簡略重述10:1-47的事件。古代的書記寫在笨重的蒲草紙書卷上,最長大約三十五尺,差不多正是整捲《使徒行傳》所需的長度。因此,路加必須非常小心地在有限的篇幅中放進最重要的資料,但他竟然奢侈地把哥尼流的事件記錄了兩次,表明這些細節都非常重要。彼得加上【六位弟兄】(12節)共七個人,代表完全的見證。按照當時埃及的法律,要完全證明一個案件,必須有七個證人;而按照當時羅馬的法律,要證明一個重要的文件,必須有七個印章(啟5:1)。因此,彼得其實不是在講理,爭辯,而是用七個見證人來見證聖靈自己的工作。【他有話告訴你,可以叫你和你的全家得救】(14節)表明即使哥尼流和全家【都敬畏神,多多周濟百姓,常常禱告神】(10:2)仍然需要接受福音才能得救。因為天然人的行為都是不可靠的,時間會改變一切,環境會改變內心。【我一開講,聖靈便降在他們身上,正像當初降在我們身上一樣】(15節)表明這是聖靈主動的揀選,也證明這些外邦人所領受的聖靈恩賜,與猶太門徒在五旬節所領受的完全相同(17節)。因此,外邦人在聖靈面前和猶太人的地位是完全一樣的。既然這些外邦人已經受了主耶穌應許的【受聖靈的洗】(16節)聖靈的恩賜已經印證了他們的信心,當然也可以接受水洗(10:47)當眾承認信仰。彼得知道哥尼流一家整個得救的過程都是聖靈自己的工作,所以他既不能要求他們行割禮,再受洗禮,也不敢要求他們先做猶太人,再做門徒,只能說:【我是誰,能攔阻神呢】(17節)?眾人【不言語了,只歸榮耀與神】(18節)面對聖靈的作為無話可說。對其他猶太門徒來說,這個觀念實在太令人震驚了,所以還是有人並沒有完全放棄猶太教的傳統,以後還會要求外邦人信徒【按摩西的規條受割禮】(15:1)【遵守摩西的律法】(15:5)認為否則就【不能得救】(15:1)。這並非文化的差異,而是對真理還不夠認識。所以聖靈還要繼續在教會工作,顯明基督已經【將兩下合而為一,拆毀了中間隔斷的牆】(弗2:14)讓猶太人和外邦人都【藉這十字架使兩下歸為一體,與神和好了】(弗2:16)。【神也賜恩給外邦人,叫他們悔改得生命了】(18節)這句話表明,門徒們都很清楚一個真理:不但救恩是恩典,悔改也是恩典,信心是神藉著聖道和聖靈賜下的禮物。不是外邦人主動要求悔改,而是神主動【賜恩給外邦人】所以他們才能【悔改得生命】。 思想: 被聖靈充滿的教會,不一定在真理上沒有疑問,在配搭中沒有分歧,但卻會完全順服聖靈的管理。我們有否願意我們的教會,我們的生命每日都被聖靈充滿呢? 祈禱:親愛主,求你開我們眼睛,使我們不單只明白你的旨意,更明白我們的生命,我們的教會都必須被主你,被聖靈充滿,,更願意順服聖靈每日的管理。阿們!

使徒行傳 15:22-41使徒行傳 15:22-41

【使徒行傳】 雅各的意見得到了【使徒和長老並全教會】(22節)的贊同,這不是【少數服從多數】的民主投票,而是聖靈裡的合一(28節)。他們【同心定意】(25)派代表與保羅,巴拿巴同回安提阿,正式澄清使徒的立場。23-29節這封信是典型的第一世紀的信件格式,但其中許多細節仍可以作為信徒今天的榜樣:這封信以【使徒】(23節)開頭,帶著屬靈的權柄(15:4)但口氣卻不是命令,而是語調溫和地說 (28節)。1.雖然到安提阿進行錯誤教導的猶太人並非耶路撒冷教會的代表(24節),但耶路撒冷教會還是鄭重地派出代表澄清(24,27節)為別人做的事情善後,目的是不給魔鬼留地步。【安提阿,敘利亞,基利家外邦眾弟兄】(23節)都是受影響的教會【安提阿】是敘利亞省的首府。2.信中在提到耶路撒冷代表的名字之前(27節)先稱讚安提阿教會的兩位代表(25-26節)表達對安提阿宣教事工的肯定。這是從13:13之後,第三次也就是最後一次把巴拿巴的名字列在保羅之前,可能是因為巴拿巴與收信的教會比較熟(11:22-24)。3.耶路撒冷教會不但用書面聲明,而且派人【親口訴說這些事】(27節)免得收信人誤解,也可以補充說明細節。這封信的決議,是【聖靈和我們定意】(28節)的,也就是耶路撒冷的【使徒和作長老的弟兄們】(23節)以聖靈的心意為自己的心意。安提阿教會的眾人【因為信上安慰的話就歡喜了】(31節)顯示使徒們在聖靈裡所做的決議(28節)不但堵住了仇敵對救恩真理的扭曲,也維護了基督身體的合一。從此,初期教會向地極宣教再也沒有障礙了。這樣一個重要的會議,聖靈卻沒有親自發話,而是讓教會學習在聖靈的引導下作出決議,也給信徒示範了教會解決屬靈難題的幾個原則:1.不用權柄壓人,主內暢所欲言(6-7a);2.不靠人意決議,仰望聖靈帶領(28節);3.神學解釋實踐,不能削足適履(7b-14節);4.經驗歸納真理,要有聖經根據(15-18節);5.有事當面交通,不給魔鬼地步(24-27節);6.信徒自我約束,身體才能合一(28-29節);7.有理不在言高,謙卑方顯權柄(23,29節)。巴拿巴和保羅在安提阿停留的時間可能是冬天。冬末春初,海陸交通再度開放,外邦人是否要行割禮的爭論也得到了妥善解決,此時非常適合回訪第一次宣教旅程中經過的塞浦路斯和小亞細亞各教會(36節)。巴拿巴帶上馬可,可能是想再給這位青年一次機會。但保羅可能擔心馬可再次在崇山峻嶺面前退縮(13:13),所以不願帶一個不可靠的同工。是優先考慮造就同工,還是先保證完成使命,自古都是一個難題,甚至連兩位使徒也被惹動了血氣【起了爭論,甚至彼此分開】(39節)。但是,人若被聖靈充滿,連【彼此分開】也會成為好事,結果是一個宣教團變成了兩支佈道隊,並且將加給保羅更多的同工(16:3)。被聖靈充滿的同工,即使彼此之間【起了爭論】也會順服聖靈的帶領,不再堅持自己,最終成就神的美意。巴拿巴帶上馬可,把他造就成了合格的工人。保羅雖然此時與巴拿巴的看法不同,之後卻沒有造成偏見,不但尊重巴拿巴(林前9:6)而且稱讚馬可(西4:10),成為主裡合一的見證。保羅挑選的同工【西拉】(40)是羅馬公民(16:21)又是來自耶路撒冷教會,這兩個身分對他對外邦人宣教都大有裨益。 (40節)表明安提阿教會沒有在保羅和巴拿巴的爭論中選邊站,而是為他們禱告,把他們的工作都交在主的帶領中。保羅和西拉則是先向北【走遍敘利亞,基利家,堅固眾教會】(41節)把耶路撒冷教會的正式意見通報給他們(23-24節);然後穿過基利家門(Cilician Gates)再次用五天時間翻越托羅斯山脈(Taurus Mountains)登上冰雪初融的安納托利亞高原,從東向西回訪小亞細亞的各教會(36節)。但是,聖靈很快就改變了保羅的計劃,把回訪變成了向歐洲宣教。 思想:今天雖然有各種方便快速的網路通訊手段,但還是無法取代主內弟兄姊妹面對面,心對心的屬靈相交。縱使面對分岐,不同的意見,我們能否順服聖靈的帶領,不再堅持自己,最終成就神的美意呢? 祈禱:親愛主,感謝你讓我們能成為教會主你的身體,求主讓我們明白要連於主你, 順服聖靈的帶領,不再堅持自己才能真正的合一,願我們同心成就神的美意。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