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米利都向南到達【哥士Cos】(1節),航海距離約67公里。哥士是科斯島(Kos),這裡是愛琴海重要的文化和貿易中心,大希律每年都會為這裡的運動會獲獎者提供獎金,還在這裡為他的兒子希律·安提帕豎立了一座雕像。從哥士向東南方到達【羅底Rhodes】(1節)航行距離約130公里。從羅底向東到達【帕大喇Patara】(1節)航行距離約130公里。帕大喇位於小亞細亞半島西南方的旁非利亞省,是重要的貿易中繼站。從帕大喇向東南前往腓尼基,必須橫渡地中海,航行距離約760公里,所以要在這裡換乘大船。當保羅在這裡【遇見一艘船要往腓尼基去,就上船起行】(2節)的時候,他所不知道的是,就在被他留在身後的這座城市裡,將會興起教會史上十位著名的教父和殉道者。羅馬的敘利亞省包括地中海沿岸的腓尼基,【推羅Tyre】(3節)是其中一個主要的海港。古代地中海的大船都是客貨兩用,每到一港都要裝卸貨物(3節)停留若干天。保羅的船可能需要在推羅停留七天,離五旬節的時間又足夠,所以他就尋訪當地的門徒(4節)沒有直接沿陸路去耶路撒冷。推羅的門徒【被聖靈感動】(4節)知道保羅上耶路撒冷將有危險,但他們不知道的是,正是聖靈催逼保羅上耶路撒冷去的(20:22)。他們之前也許與保羅素昧平生,但現在卻帶著【妻子兒女】(5節)與保羅當眾【跪在岸上禱告,彼此辭別】(5節)。從推羅向南到達【多利買Ptolemais】(7節)的航行距離約40公里,半天就能到達。從多利買到【凱撒利亞】(8節)的路程是65公里,需要走一天半,這座城市也是羅馬帝國為退役官兵建立的殖民地。腓利原是耶路撒冷教會管理飯食的七人之一(6:2-5)一路傳福音,直到凱撒利亞(8:40)所以被稱為【傳福音的腓利】(8節)與使徒腓利有所分別。凱撒利亞的教會可能就是他所建立的。腓力的房子看來不小,家中已【有四個女兒】(9節)還能接待保羅的九人團(20:4)。亞迦布Agabos(10節)是希伯來名字【哈甲khaw-gawb’】(拉2:46)的希臘文形式,意思是【蝗蟲】。這位先知果然人如其名,預言的都不是好事,不是天下將有大饑荒(11:27-28)就是保羅將在耶路撒冷被捆綁(11節)。但他的預言只是預告,並非禁令,因此,門徒們的苦勸乃是出於愛心(12節)而非【主的旨意】(14節)。弟兄的眼淚和懇求壓在保羅的心頭,使他難以承受,所以說:【你們為什麼這樣痛哭,使我心碎呢】(13節)?被聖靈充滿,就是明知將被捆綁,也要知難而上;明知可以迴避,但卻不肯退縮(13節)一切只【願主的旨意成就】(14)。在保羅的堅持之下,眾弟兄不但【住了口】(14節),並且【收拾行李上耶路撒冷去】(15節)。這樣美麗的結局,證明他們是在主裡團契相交。【拿孫Mnason】(16節)這個名字的意思是【記憶】這是一位老門徒,他熱情地招待了九位素昧平生的弟兄(20:4)果然是把【彼此相愛】 (約13:35)的教導牢記在心,讓眾人都能認出他們是基督的門徒。這是保羅信主後第五次,也是最後一次上耶路撒冷(9:26-29;11:30;12:25;15:2;18:22)。第一次接待他的是塞浦路斯人(9:27)最後一次接待他的也是塞浦路斯人(16節)。【弟兄們歡歡喜喜地接待我們】(17節),可能指說希臘話的門徒,並非那些熱心律法的門徒(22節)。 思想:在保羅前往耶路撒冷的一路上,讀者的感受是山雨欲來風滿樓(4,11-12節)沒有真理的愛固然會讓人死亡,沒有愛的真理也不能讓人復活。【主的旨意】是必成的,主愛的恩典也是夠用的(林後12:9)主的安慰可以撫平我們的傷痛,主的主權可以除去我們的懼怕。 祈禱:親愛主,感謝你是教會的頭,是主你為我們掌權,縱使經歷眾多風雨,經歷不少的困苦,我們深信你仍然帶領,你仍然保守我們。阿們!
使徒行傳 21:1-17
Related Post
使徒行傳 14:1-13使徒行傳 14:1-13
【使徒行傳】 保羅和巴拿巴在安提阿宣告【我們就轉向外邦人去】(13:46),只指在安提阿身上。他們在以哥念仍先【進猶太人的會堂】(1節)將福音先傳給【骨肉之親】(羅9:3)。【以哥念Iconium】位於安提阿東南方約150公里,屬於弗呂家地區(Phrygia)。(3節)顯示不順從的猶太人越是【聳動外邦人】(2節)神越在人心中動了工(林前16:9),以致保羅和巴拿巴【在那裡住了多日,倚靠主放膽講道】因為主要【藉他們的手施行神蹟奇事,證明祂的恩道】(3節)。【使徒】(4節)原文為複數,包括保羅和巴拿巴(14節)。這裡是《使徒行傳》原文第一次稱保羅和巴拿巴為【使徒】(14:4,14)。他們是被聖靈差遣(13:4)的使徒,而不是與主耶穌一同生活過的【十二使徒】(1:26)。宣教士應當順服聖靈的帶領,不能倚靠血氣逞強,該逃跑的時候就要逃跑,但世人的逃跑是躲起來,使徒的逃跑是逃往新的福音工場(6節),因為聖靈所帶領的逃跑不是後退,而是前進(8:4)。使徒能施行神蹟奇事證道(3節)卻不能用神蹟去阻擋石頭(5節),只能逃之夭夭(6節)。其實真正的神蹟並不是人可以隨意使用的魔法,而是【主藉他們的手施行】(3節)的,為要【證明祂的恩道】(3節)。同時,主也可以藉著使徒成功的逃跑(6節)來【證明祂的恩道】因為福音的使者被趕走了,但福音的種子已經在以哥念扎了根,聖靈自己會讓教會成長。聖靈藉著逼迫把使徒們帶到下一站,讓他們離開弗呂家地區,進入呂高尼地區(6節)。從以哥念向西南到【路司得Lystra】(6節)只有63公里。路司得和【彼西底的安提阿】(13:14)一樣,也是一個羅馬直轄的殖民地。這裡可能沒有猶太會堂,所以使徒不能先從會堂開始傳道。但聖靈卻用另一個方法將福音帶給他們:醫治一個【兩腳無力的人,生來是瘸腿的】(8節)。【保羅定睛看他,見他有信心,可得痊癒】(9節)並不是說人有信心就能得痊癒,而是說這人有信心,並且神準備醫治他。保羅和彼得都定睛看著生來就瘸腿的人(9節;3:2),並且吩咐他們起來行走(10節;3:6)兩個痊癒者都跳躍行走(10節;3:8)表明保羅和彼得的使徒職分是相等的。(12節)在希臘的神話裡,【宙斯】是眾神之王,【希耳米】(12節)是諸神的傳訊者(即赫耳墨斯)。巴拿巴可能儀表堂堂,所以被當作眾神之王宙斯;而保羅是主要的發言人,所以被當作商業之神希耳米。根據當地的傳說,宙斯和希耳米曾經化身為人形來到路司得求宿,但卻無人接待,惟有一對老夫婦敞開家門,結果這對老夫婦得到獎賞,其他人都被洪水淹沒(主後8年羅馬詩人奧維德的《變形記Metamorphoses》)。因此,路司得人擔心這次又怠慢了神明,所以宙斯廟的祭司趕快【牽著牛,拿著花圈】(13節)想用這些牛來向使徒獻祭。 思想:今天,聖靈也繼續與祂所揀召的人同作見證(1:8),我們在外面工作,聖靈在裡面工作;我們撒種,澆灌,聖靈使種子生長(提前3:6) 。我們又願意相信接受聖靈的帶領,聖靈的作工嗎? 祈禱:親愛的聖靈,感謝你的引導,感謝你的工作,不但讓我們看到神的作為,更能夠經歷神的同在,求聖靈繼續作工在我們的心中,願我們順服你經歷你。阿們!
】 保羅和巴拿巴在安提阿宣告【我們就轉向外邦人去】(13:46),只指在安提阿身上。他們在以哥念仍先【進猶太人的會堂】(1節)將福音先傳給【骨肉之親】(羅9:3)。【以哥念Iconium】位於安提阿東南方約150公里,屬於弗呂家地區(Phrygia)。(3節)顯示不順從的猶太人越是【聳動外邦人】(2節)神越在人心中動了工(林前16:9),以致保羅和巴拿巴【在那裡住了多日,倚靠主放膽講道】因為主要【藉他們的手施行神蹟奇事,證明祂的恩道】(3節)。【使徒】(4節)原文為複數,包括保羅和巴拿巴(14節)。這裡是《使徒行傳》原文第一次稱保羅和巴拿巴為【使徒】(14:4,14)。他們是被聖靈差遣(13:4)的使徒,而不是與主耶穌一同生活過的【十二使徒】(1:26)。宣教士應當順服聖靈的帶領,不能倚靠血氣逞強,該逃跑的時候就要逃跑,但世人的逃跑是躲起來,使徒的逃跑是逃往新的福音工場(6節),因為聖靈所帶領的逃跑不是後退,而是前進(8:4)。使徒能施行神蹟奇事證道(3節)卻不能用神蹟去阻擋石頭(5節),只能逃之夭夭(6節)。其實真正的神蹟並不是人可以隨意使用的魔法,而是【主藉他們的手施行】(3節)的,為要【證明祂的恩道】(3節)。同時,主也可以藉著使徒成功的逃跑(6節)來【證明祂的恩道】因為福音的使者被趕走了,但福音的種子已經在以哥念扎了根,聖靈自己會讓教會成長。聖靈藉著逼迫把使徒們帶到下一站,讓他們離開弗呂家地區,進入呂高尼地區(6節)。從以哥念向西南到【路司得Lystra】(6節)只有63公里。路司得和【彼西底的安提阿】(13:14)一樣,也是一個羅馬直轄的殖民地。這裡可能沒有猶太會堂,所以使徒不能先從會堂開始傳道。但聖靈卻用另一個方法將福音帶給他們:醫治一個【兩腳無力的人,生來是瘸腿的】(8節)。【保羅定睛看他,見他有信心,可得痊癒】(9節)並不是說人有信心就能得痊癒,而是說這人有信心,並且神準備醫治他。保羅和彼得都定睛看著生來就瘸腿的人(9節;3:2),並且吩咐他們起來行走(10節;3:6)兩個痊癒者都跳躍行走(10節;3:8)表明保羅和彼得的使徒職分是相等的。(12節)在希臘的神話裡,【宙斯】是眾神之王,【希耳米】(12節)是諸神的傳訊者(即赫耳墨斯)。巴拿巴可能儀表堂堂,所以被當作眾神之王宙斯;而保羅是主要的發言人,所以被當作商業之神希耳米。根據當地的傳說,宙斯和希耳米曾經化身為人形來到路司得求宿,但卻無人接待,惟有一對老夫婦敞開家門,結果這對老夫婦得到獎賞,其他人都被洪水淹沒(主後8年羅馬詩人奧維德的《變形記Metamorphoses》)。因此,路司得人擔心這次又怠慢了神明,所以宙斯廟的祭司趕快【牽著牛,拿著花圈】(13節)想用這些牛來向使徒獻祭。 思想:今天,聖靈也繼續與祂所揀召的人同作見證(1:8),我們在外面工作,聖靈在裡面工作;我們撒種,澆灌,聖靈使種子生長(提前3:6) 。我們又願意相信接受聖靈的帶領,聖靈的作工嗎? 祈禱:親愛的聖靈,感謝你的引導,感謝你的工作,不但讓我們看到神的作為,更能夠經歷神的同在,求聖靈繼續作工在我們的心中,願我們順服你經歷你。阿們!
】 保羅和巴拿巴在安提阿宣告【我們就轉向外邦人去】(13:46),只指在安提阿身上。他們在以哥念仍先【進猶太人的會堂】(1節)將福音先傳給【骨肉之親】(羅9:3)。【以哥念Iconium】位於安提阿東南方約150公里,屬於弗呂家地區(Phrygia)。(3節)顯示不順從的猶太人越是【聳動外邦人】(2節)神越在人心中動了工(林前16:9),以致保羅和巴拿巴【在那裡住了多日,倚靠主放膽講道】因為主要【藉他們的手施行神蹟奇事,證明祂的恩道】(3節)。【使徒】(4節)原文為複數,包括保羅和巴拿巴(14節)。這裡是《使徒行傳》原文第一次稱保羅和巴拿巴為【使徒】(14:4,14)。他們是被聖靈差遣(13:4)的使徒,而不是與主耶穌一同生活過的【十二使徒】(1:26)。宣教士應當順服聖靈的帶領,不能倚靠血氣逞強,該逃跑的時候就要逃跑,但世人的逃跑是躲起來,使徒的逃跑是逃往新的福音工場(6節),因為聖靈所帶領的逃跑不是後退,而是前進(8:4)。使徒能施行神蹟奇事證道(3節)卻不能用神蹟去阻擋石頭(5節),只能逃之夭夭(6節)。其實真正的神蹟並不是人可以隨意使用的魔法,而是【主藉他們的手施行】(3節)的,為要【證明祂的恩道】(3節)。同時,主也可以藉著使徒成功的逃跑(6節)來【證明祂的恩道】因為福音的使者被趕走了,但福音的種子已經在以哥念扎了根,聖靈自己會讓教會成長。聖靈藉著逼迫把使徒們帶到下一站,讓他們離開弗呂家地區,進入呂高尼地區(6節)。從以哥念向西南到【路司得Lystra】(6節)只有63公里。路司得和【彼西底的安提阿】(13:14)一樣,也是一個羅馬直轄的殖民地。這裡可能沒有猶太會堂,所以使徒不能先從會堂開始傳道。但聖靈卻用另一個方法將福音帶給他們:醫治一個【兩腳無力的人,生來是瘸腿的】(8節)。【保羅定睛看他,見他有信心,可得痊癒】(9節)並不是說人有信心就能得痊癒,而是說這人有信心,並且神準備醫治他。保羅和彼得都定睛看著生來就瘸腿的人(9節;3:2),並且吩咐他們起來行走(10節;3:6)兩個痊癒者都跳躍行走(10節;3:8)表明保羅和彼得的使徒職分是相等的。(12節)在希臘的神話裡,【宙斯】是眾神之王,【希耳米】(12節)是諸神的傳訊者(即赫耳墨斯)。巴拿巴可能儀表堂堂,所以被當作眾神之王宙斯;而保羅是主要的發言人,所以被當作商業之神希耳米。根據當地的傳說,宙斯和希耳米曾經化身為人形來到路司得求宿,但卻無人接待,惟有一對老夫婦敞開家門,結果這對老夫婦得到獎賞,其他人都被洪水淹沒(主後8年羅馬詩人奧維德的《變形記Metamorphoses》)。因此,路司得人擔心這次又怠慢了神明,所以宙斯廟的祭司趕快【牽著牛,拿著花圈】(13節)想用這些牛來向使徒獻祭。 思想:今天,聖靈也繼續與祂所揀召的人同作見證(1:8),我們在外面工作,聖靈在裡面工作;我們撒種,澆灌,聖靈使種子生長(提前3:6) 。我們又願意相信接受聖靈的帶領,聖靈的作工嗎? 祈禱:親愛的聖靈,感謝你的引導,感謝你的工作,不但讓我們看到神的作為,更能夠經歷神的同在,求聖靈繼續作工在我們的心中,願我們順服你經歷你。阿們!
使徒行傳 2:37-47使徒行傳 2:37-47
這些【虔誠的猶太人從天下各國來】(5節)他們突然聽到彼得無懈可擊地證明了耶穌就是【主,基督】(36節)而自己竟然參與了把自己的彌賽亞【釘在十字架上】(36節),瞬間就驚呆了,怎麼能不【覺得紮心】(37節)呢?他們已經成了神的【仇敵】(35節),還有什麼補救的方法嗎?所以他們在絕望中問:【弟兄們,我們當怎樣行】(37節)?彼得並沒有停留在辨認真理的階段,而且立刻敦促聽眾把【紮心】的道理付諸實行。 (38節)這句話是實際地應用【凡求告主名的,就必得救】(21節)因為耶穌基督是【主】(36節)。【求告主名】包括兩部分:【你們各人要悔改】就是改變自己的思想和觀念【向神悔改】(二十21)。那些五十天前高喊【釘祂十字架!釘祂十字架【(路23:21)或默認這罪惡的猶太人,第一個當有的悔改行動就是【受洗歸入基督】(加三27),公開脫離原來的立場、為主作見證。【就必得救】也包括兩個部分:【使你們的罪得赦】人只有悔改之後,才能照著主耶穌所應許的【信而受洗的,必然得救】(可16:16)。【就領受所賜的聖靈】人只有悔改之後,才能【受聖靈的洗】(路3:16)。 (39節)表明那些人之所以會【紮心】【悔改】是因為神的主動呼召。【你們和你們的兒女】指蒙召的猶太人。【一切在遠方的】指蒙召的外邦人。(40節)【也用許多話作見證】顯示彼得的這篇講道並不是逐字逐句的記錄。門徒對主耶穌的教訓緊記不忘,並且靠著聖靈特別清楚地背下了最重要的教導(約14:26)。傳福音就是邀請人跟隨耶穌基督,接受神的應許(37-38節)。(42節)【恆心遵守使徒的教訓,彼此交接,擘餅,祈禱】總結了使徒時代教會聚會的四項主要內容【遵守使徒的教訓】就是遵守基督藉著使徒所傳的教訓,順服主,接受主的權柄,這是教會一切見證的基礎。【彼此交接】就是在靈裡【彼此相交】(約壹1:7),團契相交,彼此分享。【擘餅】就是在生活中【彼此相交】。在猶太人的文化【擘餅】是【吃飯】的同義詞(46節)指愛筵(46節)其中自然包括【主的晚餐】(林前11:17-34)。三千人不可能同時聚集在一處【擘餅】必然是分散在城裡城外的信徒家中,包括在朝聖者們臨時搭建的帳棚裡。【禱告】就是【與父,祂兒子耶穌基督相交】(約壹1:3)。他們除了平時的禱告,也依照猶太人的時間,每天到聖殿禱告三次(3:1)。【恆心】原文所修飾的不但是【遵守使徒的教訓】也包括【彼此交接,擘餅,祈禱】。【使徒又行了許多奇事神蹟】(43節)並不是為了解決人的難處,彰顯人的本事,而是為了向不信者證明神的同在(3:9)讓信者【恆心遵守使徒的教訓】(42節)。當時耶路撒冷【信的人都在一處,凡物公用】(44節)有其特別的背景:五旬節增加的三千信徒,大都是從遠方來耶路撒冷守節的(9-11節)。他們信主以後,需要留在耶路撒冷學習【耶穌開頭一切所行所教訓的】(1:1)謹記【使徒的教訓】(32節),才能再傳揚純正的福音,作主復活的見證(1:8)。這個過程沒有幾個月是不可能的,所以他們的路費很快就消耗殆盡。因此,本地就有信徒主動【賣了田產、家業,照各人所需用的分給各人】(45節)。即使是有需要的耶路撒冷教會,也沒有強制要求【凡物公用】而是信徒自發自願的(5:4)。耶路撒冷教會之所以【凡物公用】既不是為了扶貧濟困,也不是為了搞平均主義,而是為了供應接受裝備的門徒,準備到各地去見證主(1:8)。雖然【凡物公用】只是特殊時期的特殊現象,但【彼此相愛】(約13:34)的原則卻是所有的教會都當遵行的【他們天天合意恆切地在殿裡】(46節),顯示初期教會還沒有與猶太教完全分開,猶太教領袖們也沒有把信徒拒之門外。初期教會還有自己的聚會,他們【在家中擘餅,存著歡喜、誠實的心用飯,讚美神】(46-47節)。 思想:人的道理可以說服人,但卻不能讓人感到【紮心】;只有聖靈才能使人【自己責備自己】(約16:8),只有禱告以後的信息才會使人【札心】讓人看見自己的敗壞,罪污,可憐和絕望,真實地認罪悔改,尋求救恩。但我們能夠為主作的就是彼此相愛,活出見證。 祈禱:親愛主,我們知道神你的工作並沒有停止,現在更要藉著聖靈讓人扎心悔改,求主藉聖靈使我們身邊的人看見自己的罪,更使我們藉著聖靈活出彼此相愛的信仰生命。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