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徒行傳 使徒行傳 21:18-40

使徒行傳 21:18-40

【雅各】(18節)是主耶穌的肉身兄弟此時是耶路撒冷教會的領袖(加2:9)。保羅每到一地,總是先在會堂開始傳道,但大部分歸信的人都是外邦人。當時耶路撒冷教會的許多猶太信徒仍然繼續按照傳統謹守律法(加2:12)【都為律法熱心】(20節)。(21節)這些門徒誤會保羅可能是聽到了從亞細亞來的猶太人所傳的謠言(28節)。【有願在身】(23節)指拿細耳人的願(24節)是為了向神感恩而許的。沒錢買這些祭物的窮人,就沒有辦法【行潔淨的禮】(24節)而替窮人【拿出規費,叫他們得以剃頭】(24節)就成了公認的敬虔行為(《猶太古史記》卷19第6章294節)。雅各重申了外邦門徒的守則(25節)可能有兩層意義;長老們早已決定不把律法的軛加在外邦弟兄的身上,保羅是否也該為猶太弟兄做點甚麼呢?這個建議與救恩無關,並不適用於信主的外邦人(25節)因為耶路撒冷會議的決議並沒有改變。正如當天彼得順服了保羅(加2:14)如今保羅也順服了雅各(26節)。保羅的困擾不是來自耶路撒冷的猶太門徒,而是來自【從亞細亞來的猶太人】(27節)他們可能是從以弗所上耶路撒冷過五旬節的。這些來自以弗所的猶太人認出了【以弗所人特羅非摩】(29節)所以推論保羅【帶著希臘人進殿,污穢了這聖地】(28節)。外邦人只被允許進入聖殿的外邦人院,猶太人若帶外邦人越過【中間隔斷的牆】(弗2:14)兩者都要被處死(31節)這是羅馬法律允許的。保羅誠心來行【潔淨的禮】(25節)卻被指控【污穢了這聖地】沒有比這一幕更適合被稱為【悲劇】了。這是保羅第九次遭受被煽動的群眾的反對(13:50;14:5,19;16:22;17:5,13;18:12;19:29)。【殿門立刻都關了】(30節)表面上,這是為了防止聖殿受到褻瀆。實際上,這是猶太教把自己關在了救恩的門外。【營樓】(34節)指羅馬兵營,位於聖殿的西北角,居高臨下,防範暴亂,有階梯(35節)通往外邦人院。【兩條鐵鍊】(33節)將保羅的雙手連鎖於兩個兵丁,一邊一個,應驗了亞迦布的預言(11節)。猶太人【有喊叫這個的,有喊叫那個的】(34節)不清楚控告的對像到底是誰。猶太人和外邦人都酷愛自己的聖殿,沒有真理的愛是鬧劇,沒有愛的真理是悲劇。更糟的是猶太人高喊的卻是殺人口號【除掉他】(36節) 。耶路撒冷的猶太人說【希伯來話】(40節)也就是亞蘭話(22:6)說【希臘話】(37節)時有口音。但此時保羅所說的兩句話(37,39節)都是優美的古典希臘語,並非各地的通俗希臘語。所以千夫長聽出保羅並非本地人,以為他是【從前作亂,帶領四千兇徒往曠野去的那埃及人】(38節),因為希臘化的埃及說流利的希臘語。【大數】(39節)是基利家行省的首府,也是羅馬帝國重要的學術教育中心。因此,保羅【生在基利家的大數】(39節)代表他【不是無名小城的人】(39節)絕非沒有教養的暴徒。保羅剛剛被同胞暴打了一頓(32節)根本不適合辯解;他此時自身難保,也沒有時間預備講章。但是,當他被兵丁高高舉起,抬上階梯的時候(35節),俯瞰下面攢動的人頭(36節)心中卻湧出了對【骨肉之親】(羅九3)厚厚的愛。因此,他請求千夫長允許自己【對百姓說話】(39節),而千夫長居然也批准了。當保羅【站在階梯上,向百姓擺手】(40節)的時候,這些咆哮的暴民奇蹟般地安靜下來【靜默無聲】(40節)。 思想: 保羅因為心意已定,所以堅持要趕在五旬節之前到耶路撒冷去受綁受苦。有人對他憑著主裡的愛心勸說,但他覺得那是婦人之慈,令他心碎。有人對他奉聖靈之名講說,但他認為那是偏頗之言,不予理會。有人對他以腰帶捆綁的表演解說,但他早已動察主的旨意,因此能夠甘心樂意為主殉道! 祈禱:親愛主,是主你為我們受苦受死,全因是你的大愛,因著主你我們能夠明白何謂苦,何謂愛,求主教導我們因著你的愛成為我們的力量,成為我們的生命。阿們!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Related Post

使徒行傳 16:19-40使徒行傳 16:19-40

【使徒行傳】 保羅恢復了使女的理智【使女的主人們】(19節)卻瘋狂了;他們利用使女的不幸去發財,現在【見得利的指望沒有了】(19節)就群起報復,提出的理由卻是冠冕堂皇:1.指控保羅和西拉破壞社會穩定,利用當時羅馬殖民地的反猶太情緒(20節)。所以這些人只【揪住保羅和西拉】(19節)卻沒有揪住半個外邦人提摩太和外邦人路加。2.指控保羅和西拉傳不合羅馬人的規矩的福音(21節)將趕鬼事件擴大為反對大使命。【官長strategos】(20節)原文為複數,指羅馬殖民地的兩位執政官。依照羅馬懲罰犯人的規矩,要先【剝了他們的衣裳】(22節)再用棍打。但這兩位執政官卻順從了群眾的反猶情緒,未經審判,當場執法(22-23節)。這是保羅三次被棍打中的一次(林後11:25)。(24節)【內監】指監牢最內部及最嚴密的地方,通常用來關重罪犯。【木狗】(24節)是一種木製的刑具,上面有許多可以開合的孔,用來銬住囚犯的雙腳,腕部或頸項,通常用鐵鍊牢牢釘在牆上,以防囚犯逃脫。保羅和西拉在歐洲第一個城市所受的待遇,是身上的棍傷(33節)和腳上的木狗(24節),所以一夜難眠。但他們都確信這是聖靈的帶領(10節)自己是【為基督耶穌被囚的】(門1)所以能在半夜【禱告,唱詩讚美神】( 25節)。地震震開了監門,內監裡暗外明,若不掌燈就看不清(29節)所以禁卒從外面看不清裡面的情形,而保羅卻可以從裡面看清監外禁卒【拔刀要自殺】(27節)。依照羅馬法律,如果囚犯逃走,禁卒要替逃犯償命(12:18-19)所以禁卒【看見監門全開,以為囚犯已經逃走】(27節),所以神智混亂,手足無措。保羅此時不認為即刻越獄是聖靈的帶領,因此放棄了逃跑的機會,不僅沒有趁人之危,等禁卒自殺再逃走,反而是大聲呼叫:【不要傷害自己!我們都在這裡】( 28節)。一個被聖靈差遣傳福音的人,不但要給親朋好友傳福音,也要給仇敵傳福音,因為他們的靈魂在主的眼中同樣寶貴。戰戰兢兢地俯伏在保羅,西拉面前】(29節)求問【救人的道】。禁卒的問題是【二位先生,我當怎樣行才可以得救】(30節)保羅的回答卻是甚麼都不用行,而是【當信主耶穌】(31節)。不管禁卒提問的動機是甚麼,保羅抓住機會引導他真正【得救】。使徒並沒有隻讓禁卒念一句信仰告白,而是【把主的道講給他和他全家的人聽】(32節),讓他們能清楚地因信稱義。禁卒的家可能就在監房的樓上或隔壁,所以【禁卒領他們上自己家去】(34節)不等於釋放他們(36節)。執政官們不想把事鬧大,可能覺得把滋事者打了一頓,關了一夜,已經可以安撫群眾了,所以說【釋放那兩個人吧】(35節)。【平平安安地去吧】(36節)這是一句猶太人祝福的話,現在也成了外邦信徒的用語,顯示禁卒對這個意外的結果非常滿意。但保羅卻不肯善罷甘休。保羅和西拉雖然是猶太人,但都是羅馬公民(37節),受到羅馬法律的保障,未經審判,不可定罪,沒有定罪,不可用刑(22:25)。保羅在入獄時沒有表明身分,出獄時卻宣布自己是羅馬公民,堅持【叫他們自己來領我們出去】(37節),這讓執政官們非常尷尬。因為羅馬是法治社會,羅馬公民可以【上告於凱撒】(26:32)讓違法的執政官們官位難保。保羅的目的不是要討回公道,而是為了對付仇敵所指控的【傳我們羅馬人所不可受不可行的規矩】(21節)。執政官們被迫妥協,親自來【勸他們,領他們出來,請他們離開那城】(39節),此後也不敢再逼迫腓立比的門徒。保羅和西拉出獄以後,不是先接受勸慰,而是先勸慰別人(40)。此時在腓立比已經有了一群門徒,並且在呂底亞家裡開始了聚會(40節),路加可能先留在這裡,幾年後再次與保羅會合(20:5)。 思想: 保羅的事奉讓我們明白一個倚靠肉體事奉的人,無論是放棄甚麼,都是為了滿足自己;無論是堅持甚麼,都是為了體貼肉體。一個【被聖靈充滿】(13:9)的人,無論是放棄甚麼,都是為了榮耀神;無論是堅持甚麼,都是為了造就人。 祈禱:親愛主,是主你為我們放棄天上的榮耀,來到世間為要榮耀天父的旨意,更彰顯你對我們的大愛,以致我們懂得去愛。求主使我們樂意傳揚主的愛。阿們!

使徒行傳 12:13-25使徒行傳 12:13-25

【使徒行傳】 (13節)【羅大】的意思【玫瑰】這是一個美麗的名字,她的消息是神給教會的一個禮物,但眾人卻不敢相信(15節)。(15節)【他的天使】指猶太人相信每一個人都有一位護衛的天使(來1:14)。【彼得敲外門】(13節)【不住地敲門】(16節)門終於打開了。監獄的鐵門有兵看守,卻【自己開了】(10節)。馬可的家門無人設防,但卻難以敲開(16節)。這些都是奧秘,神派天使打開監獄的門,卻讓彼得去敲馬可的門,這兩扇門對信徒都有好處。門徒為彼得切切禱告神(6節)卻不敢相信禱告已蒙應允。他們有信心仰望神,卻對突然臨到的結果大吃一驚。他們應當為此感謝神,因為我們的禱告也是又相信,又疑惑,但這種略帶躊躇的禱告,卻比地獄的勢力更有威力。信徒應該為此得安慰,因為神竟然回答這麼沒有信心的禱告。這裡的(17節)【雅各】是主耶穌的兄弟(可6:3)後來成為耶路撒冷教會的領袖(15:13;21:18)保羅稱他和彼得,約翰為教會的柱石(加2:9)。他曾經見過復活的主耶穌(林前15:7)所以保羅也承認他為使徒(加1:19)。此時,其他使徒可能都已經逃離耶路撒冷,雅各可能也躲起來了。【眾弟兄】(17節)是指教會中其他的成員,也可能指其他教會長老。從此,彼得【出去,往別處去了】(17節)可能等到希律王去世,羅馬巡撫重新治理猶太地之後才回到耶路撒冷(15:7)期間可能到過安提阿(加2:11)。(19節)【希律離開猶太】指離開耶路撒冷附近的地區。這次逼迫以雅各的殉道開始,又以彼得的空牢房結束。彼得的空牢房,完美地闡述了雅各的被殺。神允許雅各被害,卻拯救彼得出監,祂的旨意不需要向信徒解釋,但祂的看顧卻讓信徒無法否認。雅各被殺了,以後也會有殉道者再次被害;彼得得救了,以後也會有門徒再蒙拯救。那位能救彼得的神,必然也能拯救雅各;那位藉著拯救彼得顯明智慧的神,也能藉著不救雅各顯出美意。推羅,西頓是腓尼基的港口城市,盛產木材,但缺乏糧食,必須從加利利進口,而此時加利利已落在希律·亞基帕的統治下,所以他們必須向希律求和(20節)百般恭維(22節)。主後44年,羅馬皇帝克勞第從不列顛凱旋,各地都為他舉行運動會以示慶祝。凱撒利亞的運動會於3月5日舉行,當希律·亞基帕穿著銀光閃閃的袍服進場時,眾人都恭維他為神。但希律突然體內劇痛,被人抬進宮中,五天後即暴斃(《猶太古史記》卷19第8章343-350節)。【被蟲所咬】(23節)可能指某種寄生蟲導致腹膜炎而死。妄自尊大的希律王自以為使徒的生殺大權都在他手中,結果連一條小蟲都敵不過。無論是誰,若是偷竊神的榮耀,對付教會,必定自取滅亡。群眾歡呼:【這是神的聲音,不是人的聲音】(22節)這個恭維正好與使徒的言論對比,使徒們常強調自己不過是人(3:12;10:24;14:15)。真正的【神的道日見興旺,越發廣傳】(24節)。雖然一位使徒被殺害了,一位使徒被逼走了,但仇敵可以阻擋人,卻不能阻擋福音;逼迫教會的人終必遭報,因為攻擊教會就是攻擊主(4:25)主會親自為教會爭戰(9:4-5)。無論是主後37-41年的四年平安(9:31)或是主後41-44年的三年逼迫(12:1)都不能影響教會的建造和福音的廣傳,因為這些都是主自己的工作。每個世代都有一些不學無術,妄自尊大的人(21節),每個世代也有一些奴顏媚骨,阿諛奉承的人(22節)但是人算甚麼,誰【能攔阻神呢】(11:17)? 逼迫者已經死了,但【神的道】永遠是活潑的,福音的使者已經蓄勢待發。初期教會的成長登上了第四個階梯(2:47;6:7;9: 31;12:24)。 思想:雅各的殉道,彼得的脫險,希律的暴斃,使初期教會進一步認識了神的看顧,因此更有信心應對將來仇敵的攻擊,更有勇氣傳揚耶穌基督的福音。 祈禱:親愛主,感謝你一直看顧你的教會,更一直為我們掌權, 雖然我們永遠無法完全明白神的智慧,但主你的美意卻值得我們等候,求主使我們全然安息在主你的智慧和照顧之中。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