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一共記錄了三篇保羅的【分訴】表面上是保羅的自辯詞,實際上是聖靈引導他向猶太人(22:3-21)羅馬巡撫(24:10-21)和猶太王(26:2-23)為主作見證(23:11)。因此,他在【分訴】(1節)中完全不提自己有沒有【帶著希臘人進殿】(22:28),而是抓緊機會,用自己的親身經歷來見證主。(1節)【諸位父兄請聽】這個親切的稱呼,與二十四年前司提反所用的一樣(七2)。雖然保羅剛被這些【父兄】毒打了一頓,但話裡話外卻充滿了對【骨肉之親】(羅9:3)的愛心和體貼。保羅此時所用的【希伯來話】(2節)是猶太地通用的亞蘭話,這是猶太人從巴比倫被擄回歸之後的日常用語。當時散居外邦的猶太人通常只會說希臘話,既不會希伯來文,也不懂亞蘭文。耶路撒冷的猶太人原來以為抓到了一個散居外邦的猶太人,現在卻聽到保羅說出一口流利的亞蘭話,所以就被他吸引了。【大數】(3節)是基利家行省的首府,也是羅馬帝國重要的學術教育中心。這裡的學校在希臘化的時代就與雅典和亞歷山大齊名,圖書館擁有二十萬冊藏書,包括大量古代的科學著作。大數是希臘【斯多亞】(17:18)哲學流派(Stoicism)的重鎮,凱撒奧古斯都的老師,斯多亞哲學家雅典諾多羅斯(Athenodorus Cananites)就畢業於此。因此【生在基利家的大數】(3節)代表保羅是個有教養的人。(3節)【迦瑪列】是希勒爾長老(Hillel the Elder)的孫子,五年前已經去世,曾任猶太公會的主席(Nasi)被尊稱為【拉班Rabban】。迦瑪列以敬虔寬容著稱,甚得百姓的尊敬。保羅上大馬士革捉拿門徒時的大祭司是該亞法(5節)但此時的大祭司是亞拿尼亞(23:2)。【正走的時候,約在晌午】(6節)顯示保羅比一般人為律法更熱心。因為中東的旅客通常會避開中午的太陽,但保羅卻在炎熱的中午趕路。【忽然從天上發大光】(6節)顯示這光比正午的烈日更猛烈,不是夜間的幻影,而是來自神的榮耀。保羅遇見主後,就像那些五旬節悔改的人(2:37)首先就問:【主啊,我當做甚麼】(10節)。因為他直到遇見了主,才知道從前所做的一切都是不【當做】的。保羅提醒聽眾三思:幫助他認識耶穌的亞拿尼亞既不是一個外邦人,也不是一個不守律法的稅吏或罪人,而是【按著律法是虔誠人,為一切住在那裡的猶太人所稱讚】(12節)。保羅的視力立刻恢復(13節),證明亞拿尼亞的所言不虛、確實是從神來的。【我們祖宗的神揀選了你】(14節),這句話首先是強調保羅和猶太人所信的乃是同一位神;其次是因為猶太人都承認神的揀選是不能抗拒的,所以也當理解保羅傳福音【是不得已的】(林前9:16)。猶太人都知道【那義者】(14節)是指神的【義僕】(賽53:11)也就是彌賽亞。保羅強調自己所跟隨的,與猶太人所盼望的乃是同一位基督。基督親自向保羅啟示和顯現的目的,是要保羅【對著萬人為祂作見證】(15節)。因此,保羅的自辯,實際上是為基督作見證。【萬人】包括猶太人和外邦人(9:15;22:21;26:17)。(16節)【洗去你的罪】指洗禮象徵罪得赦免,包括【多方攻擊拿撒勒人耶穌的名】(26:9)並且捉拿殘害信主的人(19-20節)。法利賽人掃羅成為使徒保羅的過程,是初期教會歷史上最關鍵的事件之一,所以《使徒行傳》重複敘述了三次(9:3-22;22:3-16;26:9-18)。因為掃羅生命的轉變,是耶穌復活最有力的證據;保羅一生的工作,也是聖靈帶領教會最重要的見證。 思想:保羅是一個被聖靈充滿的傳道人,不但能得著能力講道,也能得著能力活出自己所講的道。我們有否願意在我們生命中活出基督的見證呢? 祈禱:親愛主,感謝你能讓我們可以見證你,更能夠生命活出主你的見證,求主每日都充滿我們,能讓我們生活中活出主你,見證你。阿們!
使徒行傳 22:1-16
Related Post
使徒行傳 18:1-11使徒行傳 18:1-11
【哥林多Corinth】(1節)是亞該亞省的省會,位於雅典西邊約90公里,扼守希臘本土與伯羅奔尼撒半島(Peloponnesus Peninsula)之間的哥林多地峽(Isthmus of Corinth )西岸。哥林多商業繁榮,所以人口流動頻繁,到處都是尋找機會的各族僑民。城內廟宇林立,偶像眾多,山上衛城(Acrocorinth)裡愛神阿芙洛狄蒂(Aphrodite)廟中有上千廟妓(Hetaira)許多船員和商人都在此揮霍金錢。因此,哥林多既是一個經濟繁榮,道德敗壞,文化多,思想活躍的大都會,也是一個有利於福音廣傳的中心城市。(2節)【亞居拉】是羅馬名字,意思是【鷹】。【百基拉】(2節)是羅馬名字意思是【古代】。【本都】(2節)是小亞細亞北部黑海沿岸的羅馬藩屬國。凱撒征服本都之後,用【我來,我見,我征服VENI VIDI VICI】作為寫給羅馬元老院的捷報。雖然哥林多暫時還沒有出現逼迫,屬靈的黑暗卻令保羅更加擔憂,所以他【又軟弱,又懼怕又甚戰兢】(林前2:3)。但神卻始終與他同在,及時差來了與保羅【同業】的同工(3節)。保羅到達哥林多的時間,最晚可能是主後50年5月初。大約半年前【克勞第命猶太人都離開羅馬】(1節)結果卻是把亞居拉和百基拉這兩位好同工提前安排到哥林多等候保羅。在希臘羅馬文化中,能公開演講的人備受尊敬,體力勞動者卻被藐視,許多巡遊教師都靠教導獲利。但猶太拉比教導聖經卻是免費的,他們都有一門自食其力的養生手藝。因此,保羅親手工作(二十34-35;林前四12;九14-18;帖前二9;帖後三8),他的祖傳工藝是製造帳棚,原料是山羊毛的布料;保羅的家鄉基利家盛產山羊毛,這種羊毛布料的拉丁名字就是基利深(Cilicium)。保羅可能在哥林多市集上尋找工作機會的時候,看到了亞居拉和百基拉的攤位,發現他們不但是同行,而且已經信主,就和他們平時一起【同住做工】(3節)安息日一起到會堂【勸化猶太人和希臘人】(4節)自給自足,團契相交。聖靈第二次顯明了祂的同在。【向猶太人證明耶穌是基督】(5節)。提摩太從帖撒羅尼迦教會帶回的好消息也大大鼓舞了保羅(帖前3:6-10),以致他寫了《帖撒羅尼迦前書》成為新約聖經中的第一封書信。(6節)【抖著衣裳】是猶太人像徵與外邦人斷絕往來的動作(尼5:13)。【你們的罪歸到你們自己頭上,與我無幹】(6節)這是引用神對先知以西結的吩咐(結三十三5)。保羅藉此向那些不信的猶太人表示,【他們既抗拒,毀謗】(6節)就必須自己承擔其後果。【從今以後,我要往外邦人那裡去】(6節)並不是說保羅從此不再向猶太人傳福音,而是說他不再進入這個會堂。【提多.猶士都】(7節)是羅馬名字,他的家【靠近會堂】(7節)有利於在會堂外給進出會堂的猶太人傳福音。他【是敬拜神的】(7節)也就是一位參與猶太會堂的敬拜,但未受割禮的外邦人。(8節)是【基利司布】羅馬名字,他是管會堂的猶太領袖,是保羅施洗的(林前1:14)。他的全家信主,必然會震動整個猶太會堂,導致他們【抗拒、毀謗】。 思想:經文中讓我們明白無論是職場的工作或教會的事奉,都可以是事奉神,也都可能是事奉瑪門,取決於事奉的人是否接受聖靈的管理。我們若是忠心地傳了,就不再欠債,責任卻歸到頑梗不信的人身上。因此,人若拒絕接受福音,傷害的只是自己,並不是傳福音的人。 祈禱:親愛主,感謝帶領你的教會,更帶領我們的人生,求主使我們將生命交託,更願意信任你,被你充滿管理。阿們!
使徒行傳 22:17-30使徒行傳 22:17-30
保羅信主三年後(9:26-30;加1:18)【回到耶路撒冷,在殿裡禱告的時候,魂遊像外】(17節)在恍如做夢,卻又沒有睡著的狀態下看見了異象(18節;10:10;11:5)。主曾經命令使徒不要離開耶路撒冷(1:4),但卻命令保羅【趕緊離開耶路撒冷,不可遲延】(18節)。因此,保羅離開耶路撒冷,表面上是因為猶太人的逼迫(9:30)實際上卻是因為主要差他【遠遠地往外邦人那裡去】(21節)。主的命令因人,因時而異,。當主耶穌命令保羅離開耶路撒冷時,保羅卻提出了自己的建議:耶路撒冷的猶太人都知道他是熱心逼迫門徒的自己人,由他來向他們作生命改變的見證,必定有效(19-20節)。但主耶穌卻宣告:【你為我作的見證,這裡的人必不領受】(18節)。因為傳福音的果效既不在於見證是否感人,也不倚靠講員是否努力,更不在於背景是否相似,而是根據神的主權。眾人一聽到【外邦人】(21節)就像捅了馬蜂窩一樣,馬上瘋狂了。因為神若是把恩典也賜給外邦人,就意味著猶太人將失去選民的獨特地位和優越感。猶太人不反對勸外邦人改宗猶太教,卻要求外邦人先行割禮,變成猶太人。【摔掉衣裳,把塵土向空中揚起來】(23節)這是表示對褻瀆者的嫌惡和棄絕。表面上保羅的見證被眾人打斷了;實際上,聖靈已經讓保羅講完了當講的話。千夫長的亞蘭語程度可能不足以明白保羅講話的大意,所以要拷問他【要知道他們向他這樣喧嚷是為什麼緣故】(24節)。【鞭子】(24節)指鑲有金屬或骨頭的皮鞭,能把人打得皮開肉綻,比【用棍打】(16:22)還要厲害,輕者殘,重者死。羅馬是法治社會,公民的權利受到法律保護,在被定罪之前,不能被捆綁,鞭打(25節)。千夫長原來並不是羅馬人【用許多銀子才入了羅馬的民選】(28節),否則就不能晉升為千夫長。他先說明自己好不容易才成為羅馬公民,是要保羅如實交代他的公民身分是否屬實,怎麼來的。在羅馬皇帝克勞第統治期間(主後41-54年)羅馬的公民權是可以購買的,但要費很大周折。保羅卻與千夫長不同,他生來就是羅馬公民、更高貴,因為他的父母都是羅馬公民。此時,千夫長已經知道猶太人向保羅【喧嚷】(24節),是有關猶太人的律法,所以最好是請公會成員前來聆聽,搞清事實真相(30節)。保羅若是無辜,馬上可以釋放;如果控告屬實,他就把案件移交給巡撫(23:26-30)。就這樣,聖靈又給了保羅向公會作見證的機會。保羅被囚之後,在猶太地做了四次見證。保羅的這幾次見證,沒有帶起一個人信主,表面上看似乎是失敗的,實際上並非枉然,因為主耶穌親自認可了這些見證(23:11)。因為這篇見證的對象,不只是當日耶路撒冷的猶太人,更是歷代所有的猶太人。 思想:人人都明白禍從口出的意思,也都認同必須在意自己說話的內容和方式。聖經不是叫人不要說話,而是叫人要單說造就人的好話,叫人要把話說的得體合宜! 我們有否每日願意用我嘴唇都傳揚主,見證主呢? 祈禱:親愛主,當日你藉著保羅與眾使徒傳揚你,見證你,求主同樣感動我們的心,使我們每日都願意口唱心和去傳揚你,高舉你。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