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是法治國家,保羅擁有羅馬公民的合法權利,沒有被定罪(29節),因此有權接見訪客(16節)也有權求見千夫長(17節)。百夫長向千夫長報告時,稱保羅為【被囚的保羅】(18節)。從此,這個稱呼就成了使徒保羅的榮耀標誌【千夫長就拉著他的手】(19節,表示親切,因為他已經意識到事態嚴重。羅馬政府最重視的是社會能穩定,稅收有保障,這位好不容易獲得提拔(22:28)的千夫長最怕耶路撒冷在他管理的期間出亂子。千夫長心思縝密,吩咐少年【不要告訴人你將這事報給我了】(22節)是怕驚動猶太激進份子提前行動。千夫長的安排非常謹慎,要確保萬無一失。這支護送部隊共有四百七十人(23節)耶路撒冷軍營出動了一半以上,目的是要保持絕對優勢,嚇阻可能的埋伏者,不但保羅不能被殺,羅馬士兵也不能因此犧牲。但耶路撒冷軍營不能空虛太久,所以護送的步兵走完最危險的前半段路,就返回耶路撒冷了(32節)。【巡撫腓力斯】(24節)原來是羅馬皇帝克勞第母親的奴隸,因為哥哥被皇帝倚重,得以擔任猶太巡撫(Antonius Felix,主後52-59年在位)為人殘暴貪財,羅馬歷史學家塔西陀(Publius Cornelius Tacitus,主後56-120年)評論他說:【他以奴隸的心態來行使君尊的權力】。26節是當時一般公函的開頭格式,先列出寫信人,收信人和問候語。【克勞第】(26節)是千夫長成為公民時取的羅馬名字,【呂西亞】(26節)是他原來的希臘名字,顯示他來自希臘語地區。【我得知他是羅馬人,就帶兵丁下去救他出來】(27節)這是千夫長順便美化一下自己保衛羅馬公民的英勇形象,其實他是在準備動手拷問保羅時才知道他是羅馬人(22:25-29)。千夫長看到公會【大起爭吵】(10節)就知道他們對保羅的指控不實(29節),所以說【他被告是因他們律法的辯論,並沒有什麼該死該綁的罪名】(29節)。【安提帕第Antipatris】(31節)位於猶大與撒馬利亞的邊界,離耶路撒冷約60公里。從耶路撒冷到安提帕底,居民大都是猶太人,最有可能被伏擊。從安提帕底到凱撒利亞是平原地帶,居民大多為外邦人,相對較安全,不需要有那麼多兵力【讓馬兵護送】(32節)也會更快。【凱撒利亞】(33節)是羅馬管轄撒馬利亞與猶太地的總部,離安提帕底約50公里。巡撫腓力斯先按程序查明保羅是否在他的司法權限之內,按照當時的羅馬法律,犯人通常在犯事的省分受審,但也有可能被解返原籍受審。【希律的衙門】(35節)指大希律在凱撒利亞為自己建造的宮殿,現在被羅馬改為行政官邸。殘暴的腓力斯竟然沒有把保羅囚在監獄裡,而是將他看守在官邸中,可謂非常優待了。保羅在耶路撒冷備受毒打,在凱撒利亞卻安然無恙;猶太人偏執狂熱,知法犯法,羅馬人卻公平冷靜,依法審判。保羅在【希律的衙門裡】(35節),心中可能百感交集,但卻不會後悔來了耶路撒冷(20:22)因為他已經清楚地知道【主的旨意】(21:14 )乃是要帶領自己到羅馬作見證(11節)。 思想:在保羅被送往凱撒利亞的整個過程中,主一路保守他,千夫長尊重法律(29節),反應及時(30節)安排周密(23-24節),不但使惡人的計謀落空(12-15節)而且使保羅向羅馬(11節)更近了一步。人生在主的旨意不是無風無浪,而是一生一世必有恩惠慈愛隨著我。
使徒行傳 23:16-35
Related Post
使徒行傳 14:1-13使徒行傳 14:1-13
【使徒行傳】 保羅和巴拿巴在安提阿宣告【我們就轉向外邦人去】(13:46),只指在安提阿身上。他們在以哥念仍先【進猶太人的會堂】(1節)將福音先傳給【骨肉之親】(羅9:3)。【以哥念Iconium】位於安提阿東南方約150公里,屬於弗呂家地區(Phrygia)。(3節)顯示不順從的猶太人越是【聳動外邦人】(2節)神越在人心中動了工(林前16:9),以致保羅和巴拿巴【在那裡住了多日,倚靠主放膽講道】因為主要【藉他們的手施行神蹟奇事,證明祂的恩道】(3節)。【使徒】(4節)原文為複數,包括保羅和巴拿巴(14節)。這裡是《使徒行傳》原文第一次稱保羅和巴拿巴為【使徒】(14:4,14)。他們是被聖靈差遣(13:4)的使徒,而不是與主耶穌一同生活過的【十二使徒】(1:26)。宣教士應當順服聖靈的帶領,不能倚靠血氣逞強,該逃跑的時候就要逃跑,但世人的逃跑是躲起來,使徒的逃跑是逃往新的福音工場(6節),因為聖靈所帶領的逃跑不是後退,而是前進(8:4)。使徒能施行神蹟奇事證道(3節)卻不能用神蹟去阻擋石頭(5節),只能逃之夭夭(6節)。其實真正的神蹟並不是人可以隨意使用的魔法,而是【主藉他們的手施行】(3節)的,為要【證明祂的恩道】(3節)。同時,主也可以藉著使徒成功的逃跑(6節)來【證明祂的恩道】因為福音的使者被趕走了,但福音的種子已經在以哥念扎了根,聖靈自己會讓教會成長。聖靈藉著逼迫把使徒們帶到下一站,讓他們離開弗呂家地區,進入呂高尼地區(6節)。從以哥念向西南到【路司得Lystra】(6節)只有63公里。路司得和【彼西底的安提阿】(13:14)一樣,也是一個羅馬直轄的殖民地。這裡可能沒有猶太會堂,所以使徒不能先從會堂開始傳道。但聖靈卻用另一個方法將福音帶給他們:醫治一個【兩腳無力的人,生來是瘸腿的】(8節)。【保羅定睛看他,見他有信心,可得痊癒】(9節)並不是說人有信心就能得痊癒,而是說這人有信心,並且神準備醫治他。保羅和彼得都定睛看著生來就瘸腿的人(9節;3:2),並且吩咐他們起來行走(10節;3:6)兩個痊癒者都跳躍行走(10節;3:8)表明保羅和彼得的使徒職分是相等的。(12節)在希臘的神話裡,【宙斯】是眾神之王,【希耳米】(12節)是諸神的傳訊者(即赫耳墨斯)。巴拿巴可能儀表堂堂,所以被當作眾神之王宙斯;而保羅是主要的發言人,所以被當作商業之神希耳米。根據當地的傳說,宙斯和希耳米曾經化身為人形來到路司得求宿,但卻無人接待,惟有一對老夫婦敞開家門,結果這對老夫婦得到獎賞,其他人都被洪水淹沒(主後8年羅馬詩人奧維德的《變形記Metamorphoses》)。因此,路司得人擔心這次又怠慢了神明,所以宙斯廟的祭司趕快【牽著牛,拿著花圈】(13節)想用這些牛來向使徒獻祭。 思想:今天,聖靈也繼續與祂所揀召的人同作見證(1:8),我們在外面工作,聖靈在裡面工作;我們撒種,澆灌,聖靈使種子生長(提前3:6) 。我們又願意相信接受聖靈的帶領,聖靈的作工嗎? 祈禱:親愛的聖靈,感謝你的引導,感謝你的工作,不但讓我們看到神的作為,更能夠經歷神的同在,求聖靈繼續作工在我們的心中,願我們順服你經歷你。阿們!
】 保羅和巴拿巴在安提阿宣告【我們就轉向外邦人去】(13:46),只指在安提阿身上。他們在以哥念仍先【進猶太人的會堂】(1節)將福音先傳給【骨肉之親】(羅9:3)。【以哥念Iconium】位於安提阿東南方約150公里,屬於弗呂家地區(Phrygia)。(3節)顯示不順從的猶太人越是【聳動外邦人】(2節)神越在人心中動了工(林前16:9),以致保羅和巴拿巴【在那裡住了多日,倚靠主放膽講道】因為主要【藉他們的手施行神蹟奇事,證明祂的恩道】(3節)。【使徒】(4節)原文為複數,包括保羅和巴拿巴(14節)。這裡是《使徒行傳》原文第一次稱保羅和巴拿巴為【使徒】(14:4,14)。他們是被聖靈差遣(13:4)的使徒,而不是與主耶穌一同生活過的【十二使徒】(1:26)。宣教士應當順服聖靈的帶領,不能倚靠血氣逞強,該逃跑的時候就要逃跑,但世人的逃跑是躲起來,使徒的逃跑是逃往新的福音工場(6節),因為聖靈所帶領的逃跑不是後退,而是前進(8:4)。使徒能施行神蹟奇事證道(3節)卻不能用神蹟去阻擋石頭(5節),只能逃之夭夭(6節)。其實真正的神蹟並不是人可以隨意使用的魔法,而是【主藉他們的手施行】(3節)的,為要【證明祂的恩道】(3節)。同時,主也可以藉著使徒成功的逃跑(6節)來【證明祂的恩道】因為福音的使者被趕走了,但福音的種子已經在以哥念扎了根,聖靈自己會讓教會成長。聖靈藉著逼迫把使徒們帶到下一站,讓他們離開弗呂家地區,進入呂高尼地區(6節)。從以哥念向西南到【路司得Lystra】(6節)只有63公里。路司得和【彼西底的安提阿】(13:14)一樣,也是一個羅馬直轄的殖民地。這裡可能沒有猶太會堂,所以使徒不能先從會堂開始傳道。但聖靈卻用另一個方法將福音帶給他們:醫治一個【兩腳無力的人,生來是瘸腿的】(8節)。【保羅定睛看他,見他有信心,可得痊癒】(9節)並不是說人有信心就能得痊癒,而是說這人有信心,並且神準備醫治他。保羅和彼得都定睛看著生來就瘸腿的人(9節;3:2),並且吩咐他們起來行走(10節;3:6)兩個痊癒者都跳躍行走(10節;3:8)表明保羅和彼得的使徒職分是相等的。(12節)在希臘的神話裡,【宙斯】是眾神之王,【希耳米】(12節)是諸神的傳訊者(即赫耳墨斯)。巴拿巴可能儀表堂堂,所以被當作眾神之王宙斯;而保羅是主要的發言人,所以被當作商業之神希耳米。根據當地的傳說,宙斯和希耳米曾經化身為人形來到路司得求宿,但卻無人接待,惟有一對老夫婦敞開家門,結果這對老夫婦得到獎賞,其他人都被洪水淹沒(主後8年羅馬詩人奧維德的《變形記Metamorphoses》)。因此,路司得人擔心這次又怠慢了神明,所以宙斯廟的祭司趕快【牽著牛,拿著花圈】(13節)想用這些牛來向使徒獻祭。 思想:今天,聖靈也繼續與祂所揀召的人同作見證(1:8),我們在外面工作,聖靈在裡面工作;我們撒種,澆灌,聖靈使種子生長(提前3:6) 。我們又願意相信接受聖靈的帶領,聖靈的作工嗎? 祈禱:親愛的聖靈,感謝你的引導,感謝你的工作,不但讓我們看到神的作為,更能夠經歷神的同在,求聖靈繼續作工在我們的心中,願我們順服你經歷你。阿們!
】 保羅和巴拿巴在安提阿宣告【我們就轉向外邦人去】(13:46),只指在安提阿身上。他們在以哥念仍先【進猶太人的會堂】(1節)將福音先傳給【骨肉之親】(羅9:3)。【以哥念Iconium】位於安提阿東南方約150公里,屬於弗呂家地區(Phrygia)。(3節)顯示不順從的猶太人越是【聳動外邦人】(2節)神越在人心中動了工(林前16:9),以致保羅和巴拿巴【在那裡住了多日,倚靠主放膽講道】因為主要【藉他們的手施行神蹟奇事,證明祂的恩道】(3節)。【使徒】(4節)原文為複數,包括保羅和巴拿巴(14節)。這裡是《使徒行傳》原文第一次稱保羅和巴拿巴為【使徒】(14:4,14)。他們是被聖靈差遣(13:4)的使徒,而不是與主耶穌一同生活過的【十二使徒】(1:26)。宣教士應當順服聖靈的帶領,不能倚靠血氣逞強,該逃跑的時候就要逃跑,但世人的逃跑是躲起來,使徒的逃跑是逃往新的福音工場(6節),因為聖靈所帶領的逃跑不是後退,而是前進(8:4)。使徒能施行神蹟奇事證道(3節)卻不能用神蹟去阻擋石頭(5節),只能逃之夭夭(6節)。其實真正的神蹟並不是人可以隨意使用的魔法,而是【主藉他們的手施行】(3節)的,為要【證明祂的恩道】(3節)。同時,主也可以藉著使徒成功的逃跑(6節)來【證明祂的恩道】因為福音的使者被趕走了,但福音的種子已經在以哥念扎了根,聖靈自己會讓教會成長。聖靈藉著逼迫把使徒們帶到下一站,讓他們離開弗呂家地區,進入呂高尼地區(6節)。從以哥念向西南到【路司得Lystra】(6節)只有63公里。路司得和【彼西底的安提阿】(13:14)一樣,也是一個羅馬直轄的殖民地。這裡可能沒有猶太會堂,所以使徒不能先從會堂開始傳道。但聖靈卻用另一個方法將福音帶給他們:醫治一個【兩腳無力的人,生來是瘸腿的】(8節)。【保羅定睛看他,見他有信心,可得痊癒】(9節)並不是說人有信心就能得痊癒,而是說這人有信心,並且神準備醫治他。保羅和彼得都定睛看著生來就瘸腿的人(9節;3:2),並且吩咐他們起來行走(10節;3:6)兩個痊癒者都跳躍行走(10節;3:8)表明保羅和彼得的使徒職分是相等的。(12節)在希臘的神話裡,【宙斯】是眾神之王,【希耳米】(12節)是諸神的傳訊者(即赫耳墨斯)。巴拿巴可能儀表堂堂,所以被當作眾神之王宙斯;而保羅是主要的發言人,所以被當作商業之神希耳米。根據當地的傳說,宙斯和希耳米曾經化身為人形來到路司得求宿,但卻無人接待,惟有一對老夫婦敞開家門,結果這對老夫婦得到獎賞,其他人都被洪水淹沒(主後8年羅馬詩人奧維德的《變形記Metamorphoses》)。因此,路司得人擔心這次又怠慢了神明,所以宙斯廟的祭司趕快【牽著牛,拿著花圈】(13節)想用這些牛來向使徒獻祭。 思想:今天,聖靈也繼續與祂所揀召的人同作見證(1:8),我們在外面工作,聖靈在裡面工作;我們撒種,澆灌,聖靈使種子生長(提前3:6) 。我們又願意相信接受聖靈的帶領,聖靈的作工嗎? 祈禱:親愛的聖靈,感謝你的引導,感謝你的工作,不但讓我們看到神的作為,更能夠經歷神的同在,求聖靈繼續作工在我們的心中,願我們順服你經歷你。阿們!
使徒行傳 10:1-16使徒行傳 10:1-16
【使徒行傳】 (1節)【凱撒利亞】位於約帕北面60公里的地中海沿岸,是大希律為了討好凱撒建造的希臘化城市,擁有港口,圓形劇場和競技場,羅馬巡撫的總部即設在這裡。這裡是羅馬帝國統治猶太地的行政中心,居民大都是希臘化的外邦人。【哥尼流】(1節)的意思是【號角】是常見的羅馬名字。【百夫長Centurion】(1節)是羅馬軍隊中最重要的職業軍官,管轄一個百人隊(Centuria)平時負責訓練,戰時負責指揮。(2節)【虔誠人】常用來形容一個相信以色列的神,遵守聖經教導的外邦人,但可能還沒有接受割禮,遵守所有的猶太教規條。雖然哥尼流【全家敬畏神,多多周濟百姓,常禱告神】(2節)但若沒有信主,還是不能得救。猶太教每天有三次定時的禱告:上午九點【巳初】(2:15)中午十二點【午正】(9節)下午三點【申初】(3節)。(4節)【哥尼流定睛看他,驚怕】顯示他看見異象的時候神智十分清醒。他沒有想到,天使竟願意向一個未受割禮的外邦人顯現,天使先向哥尼流確認了一件事:【你的禱告和你的周濟達到神面前,已經蒙記念了】(4節)。但是,只有這些還不夠,哥尼流還【當打發人往約帕去,請那稱呼彼得的西門來】(5節)才能知道讓他【全家得救】(11:14)的真理。這位彼得很奇怪,他居然與不潔淨的人為伍【住在海邊一個硝皮匠西門的家裡】(6節)。更有趣的是,這兩個人居然都叫【西門】似乎代表神的兩耳都【聽見】(創29:33)了!【虔誠兵】(7節)也是敬畏神的人,比較容易和彼得溝通。天使雖然向哥尼流顯現,卻不直接向他傳福音,而是要他去約帕【請那稱呼彼得的西門來】。因為聖靈如此煞費苦心地帶領,最終的目的並非向哥尼流一家傳福音,而是為了向教會啟示福音的真理:一方面,主藉著彼得教導哥尼流,使他認識真理,受洗歸入基督的身體;另一方面,主也藉著哥尼流啟示彼得,讓他認識主的心意,接納未受割禮的外邦信徒。凱撒利亞離約帕60公里,大約需要走15個小時。哥尼流的三個代表從下午三點出發,必須連夜急行軍,只在途中短暫露宿,才能在第二天中午到達約帕。古時中東的房頂是平的,從屋外沿牆築有土梯,可以【上房頂去禱告】(9節)。【覺得餓了,想要吃】(10節)並不是午餐前的飢餓。因為古代的猶太人通常每天吃兩頓,不吃午餐:上午晚一點的時候(2:15)或在工間休息時吃早餐(得2:14)天黑以後吃晚餐。中午是【正預備飯的時候】(10節)並非正常的吃飯時間。(10節)【魂遊像外】指恍如做夢卻又沒睡的狀態。律法的食物條例將【各樣四足的走獸和昆蟲,並天上的飛鳥】(12節)分為潔淨的和不潔淨的,規定以色列人不可吃不潔淨的物(利11:1-47 )。(14節)【主啊,這是不可的】這不是彼得不順服神,而是因為此時彼得並不知道向他說話的是誰。聖靈一連三次把異象顯給彼得看,等於向彼得宣告,律法中潔淨和不潔淨的食物之間的區別,從此已經取消了,因為都已經被神分別為聖。既然【神所潔淨的,你不可當作俗物】(15節)所以【無論什麼人都不可看作俗而不潔淨的】(28節)猶太門徒就可以放心與外邦人來往,把福音也傳給他們。【聖】和【俗】的分別,只在於是否被神潔淨過;無論是人,事,物,都適用這個原則。律法中的食物條例,是為了明顯地把神的百姓【分別出來】(利10:10):每當他們和外邦人接觸的時候,不同的生活習慣就會不住提醒他們,要【作祭司的國度,為聖潔的國民】(出19:6);同樣,屬靈的生命也應當被【分別出來】【成為聖潔】(利11:44)。 思想: 今天,神也沒有讓天使飛在空中,傳永遠的福音(啟14:6)而是把大使命交託給教會;因為大使命的目的,不但要讓我們使萬民作主的門徒(太28:19)也要使我們在這過程中與主同在,成為背起十字架跟隨主的門徒(太28:20)。因此,我們不能只顧給別人傳福音,卻不用福音每天更新自己,以致【傳福音給別人,自己反被棄絕了】(林前9:27)。 祈禱:親愛主,感謝你讓我們能夠承受主你的大使命,不但讓我們生命有價值有意義,更能藉著主你的使命讓我們更學像你,更明白主你對我們每個人拯救的愛。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