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祭司亞拿尼亞同幾個長老】(1節)都是撒都該人,法利賽人可能已經退出了對保羅的指控。(1節)【辯士】原文的意思是【演說家,雄辯家,辯護者】是代表撒都該人控告保羅的律師。【帖土羅】(1節)是羅馬名字,他可能是來自羅馬的猶太人,熟悉羅馬法律。大祭司自詡是律法的捍衛者,但需要請律師幫忙。使徒保羅卻不需要律師,因為主耶穌應許:【你們當立定心意,不要預先思想怎樣分訴;因為我必賜你們口才,智慧,是你們一切敵人所敵不住,駁不倒的】(路21:14-15)。巡撫腓力斯濫用暴力,收贓物賄賂,導致猶太地犯罪率大增,經常出現騷亂,被他嚴厲鎮壓。但帖土羅一上來就昧著良心,肉麻吹捧(3節)一面說【我們因你得以大享太平】(3節)一面攻擊保羅【鼓動普天下眾猶太人生亂】(5節) 。撒都該人對保羅的指控包括兩點:1.煽動群眾動亂(5節);2.圖謀污穢聖殿(6節)。【拿撒勒教黨】(5節)是撒都該人對基督徒的蔑視,;羅馬政府為了安撫猶太人,若有人帶外邦人擅闖聖殿內院,玷汙聖殿,特準公會依照猶太律法審判處死。但此時撒都該人的控告卻是【連聖殿他也想要污穢】(6節),示他們的指控已經從【污穢了這聖地】(21:28)降級到圖謀污穢聖殿。保羅說:【我知道你在這國斷事多年,所以我樂意為自己分訴】(10節)意思是腓力斯已經擔任猶太巡撫五年,對猶太人的事務應該相當熟悉,所以對此案的判斷理當並沒有困難。保羅的開場白雖然有禮貌,但卻只是陳述事實、並不阿諛奉承(3節)。這是本書所記錄的保羅第二篇自辯詞(10節)保羅否認指控的理由包括兩點:1.他在耶路撒冷逗留的時間很短,並不足以煽動暴動(11節)。保羅從【上耶路撒冷禮拜到今日不過有十二天】(11節)其中在耶路撒冷的時間只有七天21:27)。2.保羅的毀謗者並不能證明他當時在城中煽動暴動(12-13節)甚至連證人都沒有出現(19節)。信徒不必承認沒做過的事,但一定要承認自己的信仰(14節)。這是榮耀,也是見證。15節可譯為:【我對神存著這些人自己也接受的盼望,就是義人和不義的人都要復活】(和合本修訂版)。意思是保羅並非異端,他對復活的盼望和那些指控者都是一樣的。這是保羅唯一一次提到【無論善惡,都要復活】(15節)的地方,他在其它書信裡只說到義人的復活或信徒的復活(林前15:22)。(16節)【對神對人,常存無虧的良心】意思是竭力不犯罪。我們若要向人有無虧的良心,就必須先向神有無虧的良心。我們若在人面前良心有虧,就不能為神作見證。 思想:就經文所述,腓力斯不但生逢其時,有福音傳到他的耳朵裡,而且還有保羅這樣的佈道家被邀到面前來向他傳,更何況他在聽道的過程中心裡也著實有過畏懼的感覺。照理說,他在這種情況下,得救的機會應該很濃,成功在望。但如果他最終卻還功虧一籌,與救恩失之交臂,那他顯然就太對不起自己了!我們有否珍惜聆聽神的話的機會呢? 祈禱:親愛主,感謝你過往藉環境,時間,讓我們聽到主你的福音,今日你仍要藉著環境,身邊人事物讓我們聽到主你的話,願主開我們耳朵每日都懂得去察驗你的話,你的同在。阿們!
使徒行傳 24:1-16
Related Post
使徒行傳 5:27-42使徒行傳 5:27-42
【使徒行傳】公會曾經在彼拉多面前高喊:【祂的血歸到我們和我們的子孫身上】(太27:25)現在大祭司卻倒打說:【你們倒把你們的道理充滿了耶路撒冷,想要叫這人的血歸到我們身上】(28節)。這句話既說出了撒都該人【滿心忌恨】(17節)的原因,又藉著大祭司的口定了他們自己的罪。(29節)彼得在第一次受審時回答:【聽從你們,不聽從神,這在神面前合理不合理,你們自己酌量吧】(4:19)。而這次【彼得和眾使徒】(29節)的回應,卻帶著聖靈審判的權柄。因為【順服hupotasso】重在裡面的態度【順從peitharcheo】重在外面的行為。門徒應當【順服】神所允許的權柄,卻不能【順從】這些權柄抵擋神的命令;(30節)這句話根本不是在答覆審問,而是向公會發表審判。有些人以為【罪得赦免】固然是神的恩賜,但【悔改】卻是人自己的決定。事實上,【不悔改】的確是人的決定,但【悔改】卻是神的恩典。(32節)表示神只會用聖靈澆灌願意【順服神,勝於順服人】的人,也顯示聖靈充滿的結果是更使人【順服】神。人若不順從神,那麼任何自稱的【聖靈充滿】都是虛假的。彼得的講道能使八千人信主(2:41;4:4),但卻不能使撒都該人信服。實際上,沒有任何人比大祭司更掌握基督復活的證據:他已經聽了兩遍彼得的講道,但心中反而更加剛硬【極度惱怒,想要殺他們】(33節)。因為撒都該人所關心的不是復活,不是神蹟,也不是真理,而是自己的名利地位,生活品質。34節)【迦瑪列】(是希勒爾長老(Hillel the Elder)的孫子,當時猶太公會的主席(Nasi)被尊稱為【拉班Rabban】。迦瑪列以敬虔寬容著稱,甚得百姓的尊敬,使徒保羅就在他的門下受教(22:3)。(36節)【自誇為大】就是自稱先知或彌賽亞。【報名上冊的時候】(37節)是指主後6年希律·亞基老(Archelaus)被貶之後,直轄猶大的羅馬巡撫推出新的徵稅法,加利利的猶大起來反抗。撒都該人一向只關心自己的政治地位,所以對使徒【滿心忌恨】(17節)。但法利賽人卻沒有政治野心,他們相信萬物都在神的手中,但人要對自己的行動負責;他們認為一切都是神所預知,但人有選擇的自由。事實上,法利賽人相信復活,迦瑪列可能擔心耶穌真的復活了;法利賽人相信有天使,迦瑪列可能懷疑是超自然的能力使十二門徒越獄(23節)。因此,迦瑪列建議公會【不要管這些人,任憑他們吧】(38節)【若是出於人】(38節)就留給羅馬人去解決,因為他提的兩個案子都是領導者死後,最後被羅馬人鎮壓(36-37節);【若是出於神】(39節)公會不但不能敗壞他們,反而要承擔【攻擊神】(39)的罪名,招來神的審判。迦瑪列勸阻撒都該人殺害使徒(33節)【公會的人聽從了他】(40節)因為神的時候還沒有到,誰也不能殺害十二使徒。【把他們打了】(40節)指【四十下減】(22:19;林後11:24)的鞭刑。被打的人要跪在地上,赤裸上身,被一條三頭皮鞭打在胸部和背部。這個刑罰既羞辱,又痛苦,甚至可能被打死(《密西拿Mishnah》Sanhedrin 9:5)鞭痕可能會留一輩子。十二使徒【被聖靈充滿】(4:31)又【行了許多神蹟奇事】(12節)結果不但沒能震懾公會,大獲全勝,反而集體挨了一頓毒打(40節)。這鞭傷提醒教會,無論我們面臨多大的逼迫,生死捉放的主權始終都在神的手中。因此,沒有人能阻止十二使徒帶著鞭傷【每天在殿裡,在家裡不住地教訓人,傳耶穌是基督】(42節)。
思想:身上的鞭傷不但沒有讓十二使徒覺得羞辱失敗,反而使他們【心裡歡喜,因被算是配為這名受辱】(41節)。這鞭傷不但是對他們的提醒,也是給他們恩典的記號,榮耀的冠冕,正如, 今天,信徒被聖靈充滿的結果,也不要讓前面沒有難處,更不是把難處挪去,而是讓我們能得著夠用的恩典(林後12:9)甘心【為這名受辱】效法【為我們信心創始成終的耶穌】。
祈禱:親愛主,感謝你不單只讓我們生命得著永生的福,更能夠得著與主你同心同工,受苦受辱,求主使我們知道跟隨你的生命,就是與主你同甘共苦的生命。阿們!
使徒行傳 16:1-18使徒行傳 16:1-18
【使徒行傳】 保羅從敘利亞的安提阿經過基利家【來到特庇】(1節)從【特庇Derbe】到保羅差點被石頭打死(14:19)的【路司得Lystra】(1節),還要再走100公里。保羅從特庇到路司得的順序,與第一次宣教旅程(14:6)正好相反,因為這次保羅是沿著陸路從東面來的。【提摩太】(1節)這個名字的意思是【榮耀神】他不但受到本地路司得教會弟兄的稱讚,也受到63公里之外的語言不同的【以哥念Iconium】(2節)教會弟兄的稱讚。【他父親是希臘人】(3節)原文是過去式,表示提摩太的父親已經過世,而母親友尼基和祖母羅以都是信主的(提後1:5)。耶路撒冷會議的決議是不要求外邦門徒行割禮(15:28),但為了【把耶路撒冷使徒和長老所定的條規交給門徒遵守】(4節)保羅卻給提摩太【行了割禮】 (3節)。保羅反對【不按摩西的規條受割禮,不能得救】(15:1)的謬誤,但卻不介意給有猶太血統的提摩太行割禮,目的是讓他能更方便地與猶太人來往,向猶太人傳福音。這些【條規】不但有助於猶太門徒和外邦門徒之間的合一,而且有助於各地更多的猶太人和外邦人信主,所以【眾教會信心越發堅固,人數天天加增】(5節)初期教會的成長登上了第五階(2:47;6:7;9:31;12:24;16:5)。聖靈【禁止他們在亞細亞講道】(6節)可能是阻擋保羅前往亞細亞西南方的首都以弗所。聖靈的帶領不但會有積極的【差遣】(13:4),還會有看似負面的【禁止】【不許】(7節)。【弗呂家、加拉太】(6節)【每西亞】(7節)都是當時小亞細亞半島的文化和民族區域,而羅馬的省份則加在這些原來的區域之上。【特羅亞Troas】(8節)是位於亞細亞省西北的羅馬殖民地,亞洲和歐洲之間的重要港口,從以哥念一路走到這裡,大約是750公里,要從安那托利亞高原下到海邊。在第10節之前,一直都用【他們】(4,6,7,8節)來稱呼保羅和他的同工,但從現在開始,突然改用【我們】很可能是本書的作者路加在特羅亞加入了這個宣教團隊,此後對途中的記載也格外詳盡,生動。從特羅亞的海港搭船出發,可以往西去馬其頓,往南到以弗所,往北往庇推尼,所以保羅還不能決定下一步要走。他們回訪了各教會以後,一路不斷改變行程,從弗呂家,加拉太,每西亞一路走到特羅亞。當他們願意為主放棄計畫的時候,聖靈就用【異象】(9節)指示他們下一步的目標:歐洲的【馬其頓】。從此,保羅一行人得出了結論:原來聖靈的旨意是要他們向歐洲宣教!於是他們毫不猶豫地立刻跟上。(12)【第一城】表示腓立比人為自己的特權地位非常自豪。彼西底的安提阿(13:14)路司得(14:8)特羅亞(8節)都是羅馬的殖民地。保羅【坐下對那聚會的婦女講道】(13節)顯示福音已經使他整個人煥然一新,完全摒棄了猶太人對婦女的偏見。沒有一個宗教家會在囊中羞澀的時候去教導一群被人輕視的婦女,因為這是使徒的工作。【紫色布疋】(14節)是比較高貴的衣料【賣紫色布疋】(14節)的買賣雙方都比較富有。呂底亞家境富裕,房子可能比較寬敞,所以受洗之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強留】(15節)使徒。接待宣教士就是接待主,必須是【真信主的】(15節)人才有此資格。(16節)這位可憐的使女神誌不清【被巫鬼所附】但卻被利用【叫她主人們大得財利】(16節)。【這些人是至高神的僕人】(17節)好像在宣傳事實。但聽眾的理解可能是【這些人是宙斯神的僕人】因為這裡的猶太人不多,而希臘人卻以【至高神】來稱呼宙斯。保羅之所以忍耐了【多日】(18節)才趕鬼,因為聖靈不動,他就不能動,趕鬼的能力不是他自己的,而是聖靈的。這是保羅第二次宣教旅程中所行的第一個神蹟,和第一次宣教旅程中的一樣,都是為了對付邪靈(13:10)。 思想:經文中保羅遇到聖靈的【禁止】時,就應該禱告等候,不可被工作吸引,堅持自己的計劃,卻忽略了尋求工作的主人-神的旨意。因神的帶領不是讓人建立勢力,而是讓神的工作得著榮耀。 祈禱:親愛主感謝你的帶領引導,是主你自己的引導,讓我們知道主的計劃旨意不是要建立個人的勢力,人的榮耀,而是讓神計劃旨意得著榮耀。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