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15-31的主題是【保羅在羅馬作見證】。【亞比烏Forum of Appius】(15節)是從羅馬通往義大利東南部的亞壁古道(Via Appia)上的一個驛站(Forum Appii),位於羅馬東南部64公里。【三館Three Taverns】(15節)的意思是【三間旅館】也是亞壁古道上的驛站(Tre Taverne)位於羅馬東南方50公里。從羅馬城到這兩個地方,需要走一天以上的路程。這些羅馬教會的弟兄雖然與保羅素昧平生,卻在靈裡彼此相知相交,因為保羅在四年前已經寫了《羅馬書》給他們。現在,他們如此隆重地遠道出迎【被囚的保羅】(23:18)既像歡迎大將軍的凱旋,又像恭迎大君王的使者,實在是主所賜的莫大安慰,要讓保羅明白:無論他去哪裡,神都與他同在。一個人的靈命無論怎樣老練成熟,聖靈都會差遣弟兄前來激勵安慰,因為屬靈的生命都有一個共性,就是喜歡與相同的生命彼此相交(約壹1:3)。所以【保羅見了他們,就感謝神,放心壯膽】(15節)。【保羅蒙準和一個看守他的兵另住在一處】(16節)可能因為他還沒有被定罪。當保羅沿著亞壁古道【進了羅馬城】(16節)的時候,一路已經經過了3,275公里。展現在他面前的是古代世界的權力中心,到處都是輝煌的建築,精緻的藝術。但是,在這城裡的一百萬人中,有一半是奴隸,另外一半的公民中可能大部分是貧民。所有的專業人士,製造商和生意人都是奴隸,貧窮而驕傲的公民則不屑與他們來往。現在,保羅將把福音帶給他們。【猶太人的首領】(17節)可能是羅馬各猶太會堂的領袖。保羅每到一地,總是先到會堂向猶太人傳福音,即使被軟禁不能去會堂,也請羅馬各會堂的領袖們前來談道。羅馬皇帝克勞第(Claudius,主後41年1月24日-54年10月13日在位)已經於五年多前駕崩,他驅逐猶太人的命令(18:2)也人亡政息,許多猶太人又回到羅馬。保羅堅持【上告於凱撒】(19節)可能會被猶太人誤解,所以保羅先解釋他【並非有什麼事要控告我本國的百姓】(19節)。【以色列人所期待的】(20節)就是彌賽亞和復活的應許(26:6-8)保羅為此被控告。一方面,羅馬的猶太人遵守法利賽信條,並非熱心控告保羅的撒都該人,對復活的信仰並沒有異議;另一方面,他們剛剛經過克勞第對猶太人的逼迫,不想惹是生非,也沒有興趣參與指控保羅。所以他們說:【我們並沒有接著從猶太來論你的信,也沒有弟兄到這裡來報給我們說你有什麼不好處】(21節)。 思想:保羅人生中的道路有不少的艱辛,也有不少人對他的光榮,無論他人生踏進那一步道,在主裡一步一步都是走進主榮耀的道,一步一步走到天父最喜悅的道路,我們人生所走的是否仍然是偏行自我的己路呢?還是願意走進主那美善的路呢? 祈禱:親愛主,感謝你每日都會伸出你的手,邀請我們走到你的道路,更牽我們的手走到天父的愛懷,縱使會經過艱辛,苦困,但一直你與我同在,直到世界的未了,願我們每日伸出自己的小手,被你拖帶,被你引導。阿們!
使徒行傳 28:15-22
Related Post
使徒行傳 13:1-25使徒行傳 13:1-25
【使徒行傳】 (1節)這五個領袖是一個特殊的組合,只有在基督裡,才能有這樣的合一:(2節)原文【事奉】與【禁食】是並列的,表示他們是以禁食禱告來事奉主。【要為我分派巴拿巴和掃羅,去做我召他們所做的工】(2節)這是聖靈第一次向教會發布命令。聖靈【召他們所做的工】不是改良社會,週濟窮人,而是傳講福音,解決這個世界最根本的難處。【分派ἀφορίζω】原文的意思是【分開,選出】又被譯為【分別】(加1:15)【特派】(羅1:1)。時候到了,聖靈就讓教會為祂【分派巴拿巴和掃羅】(2節)讓眾肢體一起印證主的帶領,一同進入彼此配搭。雖然安提阿教會已經清楚了解聖靈的旨意,但仍【禁食禱告】(3節),盡力向神祈求能力。【按手在他們頭上】(3節)表示按手的人和被按手的人在靈裡合一。(3節)【打發】他們的是教會【差遣】(4節)他們的卻是聖靈。宣教士最重要的是,就是【被聖靈差遣】(4節)。【撒拉米Salamis】(5節)是位於塞浦路斯島東岸的港口,距離【西流基】港210公里。這是一個希臘化的城市,猶太人很多,不只一間會堂(5節)。保羅雖然是外邦人的使徒,但他每到各地,通常都是先到猶太人的會堂講道。(7節)【方伯】是羅馬省長的頭銜,民事權力與巡撫相同,但沒有軍權。(8節)面對【行法術的以呂馬】掃羅走到前面,靠著聖靈施行神蹟反擊。從這時候起,掃羅就成了這個宣教團隊的領袖,並且改稱【掃羅】(9節)為【保羅】(9節)。保羅是羅馬公民,羅馬公民可以有三個名字,他的姓,也就是第三個名字是【保羅】(Paullus)意思是【小的】。羅馬公民又可以有第四個名字,也就是出生時取的暱稱,猶太名字【掃羅】可能就是保羅的暱稱,意思是【渴望】。過去,他在猶太人中使用【掃羅】一名,而現在他開始進入以外邦人為主的環境中,就使用【保羅】一名,而猶太名字【掃羅】只在向猶太人作見證時才使用(22:7;26:14)。(11節)這是保羅所行的第一個神蹟;他所行的第一個神蹟,卻是叫人【眼睛立刻昏蒙黑暗】(11節)。在帕弗的神蹟(9-12節)之前,當提到掃羅和巴拿巴的時候,都是先提巴拿巴,再提掃羅(1,2,7節)。但從帕弗之後,除了三段經文之外(14:14;15:12,25)都是先提保羅,再提巴拿巴(43,50節:15: 2,22,35) 甚至不提巴拿巴的名字(13節)。巴拿巴甘作助手,即使默默無聞,也不以為意,他的偉大就在於此。保羅和巴拿巴從訪問別加以後,所要到訪的城市都位於小亞細亞半島的安納托利亞高原,沿著羅馬公路都可以到達。馬可此時退出了宣教旅程,可能是畏懼遠方托羅斯山脈(Taurus Mountains)的崇山峻嶺。【彼西底的安提阿】(14節)是一個羅馬直轄的殖民地,城裡集中了希臘的哲學,羅馬的法律和猶太的宗教,而保羅這位全新的宣教士生在希臘文化之中,長於猶太宗教之下,又是羅馬公民。16-25節是闡述神對歷史的管理:保羅首先回顧了選民從亞伯拉罕(17節)到施洗約翰(25節)的歷史,證明歷史並非循環,也非隨機,而是在神主權的管理之下,成就神的救贖計劃,整個人類的歷史都是指向【救主】(23節)耶穌。 思想:【事奉】就是侍立在主面前,等候主的吩咐;人若不肯安靜等候主的吩咐,只顧自己忙個不停,表面熱心擺上,其實只是滿足自己的屬靈感覺,並不是在事奉主。今天,我們有否明【事奉】真正的意義呢? 祈禱:親愛主,感謝你的揀選,感謝你的呼召,讓我們能夠在你榮耀的工作中,更能夠事奉你,求主開我們眼睛使我們更懂得用心靈去事奉你。阿們!
使徒行傳 2:1-13使徒行傳 2:1-13
1-13節的主題是【教會被聖靈充滿】【五旬節】(1節),就是【七七節Shavuot】(出34:22)意思又是【第五十天】。(2節)【好像一陣大風吹過】代表聖靈的出現(約3:8)。【又有舌頭如火焰顯現出來,分開落在他們各人頭上】(2節)【火焰】代表神的同在(出19:18;路3:16)。【舌頭】是複數原文與別國的【話】(4節)【鄉談】(6,11節)和【方言】(10:46;林前12:10)是同一個字;每個人都得到了一條舌頭,代表得著了一種方言的恩賜。五旬節大約是陽曆五至六月,是猶太人每年三大節期中(出23:14-17)天氣最適合航海旅行的季節(27:9)。所以,那些散居在羅馬帝國和波斯帝國各地的猶太人,通常都在五旬節期間從【天下各國】(5節)來到耶路撒冷朝聖。而在這個特別的五旬節,他們也將把福音從耶路撒冷帶回【天下各國】。五旬節是安息日,耶路撒冷街上去聖殿敬拜的人特別多。聖靈降臨之後,門徒可能立刻衝出門前往聖殿,一路興奮地用各地的方言【講神的大作為】(11節)。所以【這聲音一響,眾人都來聚集】(6節)圍觀他們。(6節)【眾人的鄉談】原文是【自己的語言】也就是【別國的話】(4節)。當時羅馬帝國通用希臘語,猶太地通用亞蘭語,而出生在寄居之地的猶太人則說當地的方言,也就是【生來所用的鄉談】(8節)。這表明,五旬節的方言並不是毫無意義的舌音,也不是【天使的話語】(林前13:1)而是當時的聽眾能聽懂的家鄉話。聖靈在五旬節賜下方言恩賜的目的,就是為了向聚集在耶路撒冷的【天下各國】的人見證耶穌基督(36節)。【這說話的不都是加利利人嗎】(7節),顯示這些門徒大都是加利利人,帶著加利利的口音(太26:73)。應該只會說亞蘭文。9-11節所列的地方涵蓋了羅馬帝國和波斯帝國-從東方波斯的帕提亞,瑪代,以攔,到中部的美索不達米亞,猶太地,接著是北方小亞細亞的加帕多家,本都,亞細亞,弗呂家,旁非利亞各省份,然後是南方的埃及和利比亞,最後用帝國的中心羅馬,西方海島的克里特和東方曠野的阿拉伯來代表所有的地方。從這些地方都來了不少散居的猶太人和皈依猶太教的外邦人,也就是【進猶太教的人】(10節)。在場的人都看出這些門徒在用各自的鄉談【講神的大作為】。聖靈賜下說方言的恩賜,是要用有意義的話語來傳福音,而不是讓人發出一些沒有意義的聲音自娛自樂;聖靈充滿的目的,是要讓人得著見證主的能力,而不是滿足人的感覺和驕傲。各地的方言未必人人都聽得懂,如果有人聽見別人興奮地發出自己聽不懂的聲音,很可能會以為【他們無非是新酒灌滿了】(13節)。 思想: 五旬節就像巴別塔審判的逆轉。過去,神在巴別變亂了人的口音(創11:9)免得悖逆的世人高舉自我,共同滅亡(創11:6);現在,神卻在五旬節賜下方言,使蒙召的門徒能夠同心讚美神,廣傳福音。過去,神要阻止罪人合力建造巴別塔和巴別城(創11:8);現在,神卻要使用蒙恩的罪人同心建立基督合一的身體(弗4:12)。 祈禱:親愛主,你的旨意與救贖的計劃都是偉大,更是浩大的,但在你手中並沒有難成就的事,是你能使無可能變成有可能,願我們每日因著聖靈都經歷神的作為,更傳揚神的作為。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