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林多前書 哥林多前書 3:9-23

哥林多前書 3:9-23

(9節)【我們】指保羅,亞波羅等神所使用的工人(6節)。【你們】(9節)指哥林多的信徒。【與神同工】(9節)表示沒有神,我們不能做甚麼,工作的果效是神自己做成的。【與神同工】不是替神出主意,也不是請神來批准人的計劃,工作的動機,目的,內容和方法都應該根據神的心意,讓神心滿意足。事奉的人是神所造成的工具,被事奉的人是【神所耕種的田地,所建造的房屋】(9節)全都是出於神,屬於神。既然神是工作的主人,工人的主人,我們就沒有理由高舉人,只能高舉神。保羅的【聰明】(10節)就聰明在【照神所給我的恩】(10節)來做神的工作,知道自己沒有甚麼可誇的。聖靈在我們身上的工作,是一面藉著十字架除去舊造,一面靠著基督建立新造。而屬靈的建造要在神已經立好的【根基】(11節)上,這個根基就是耶穌基督的所是和所作,這根基藉著使徒和先知們啟示出來成為聖經(弗2:20),既不能增加,減少或修改,也不能在基督之外再【立別的根基】(11節),用社會福利,慈善愛心,道德哲學來代替基督。屬靈的建造要使用神所要的材料【金,銀,寶石】(12節)的體積雖小,卻要付出極大的代價,有長久的價值;【草木,禾秸】(12節)的體積雖大,卻不需要付出太大代價,沒有持久的價值。在神的眼中,只有從基督出來的,帶著基督生命性質的,才是貴重的【金,銀,寶石】。而一切從人出來的,不管如何聲勢浩大,不管多麼有智慧,在神的眼中都是卑賤的【草木,禾秸】。神要甚麼,就會先給我們甚麼。事奉神的人要付上代價,先接受十字架的對付,讓神藉著環境裡的一切人,事,物,把【金,銀,寶石】先做成在我們裡面,然後我們才能用這【金,銀,寶石】來建造弟兄,建造教會。凡出於肉體的建造,都經不過神的【試煉】;只有出於基督復活生命的建造,才能【存得住】(14節)。【與神同工】(9節),必須照著神的心意,藉著神所給的恩(10節),在準確的根基上(11節)用準確的材料(12節)去謹慎建造。若不如此謹慎建造,不管我們在地上有多少事奉,將來都會發現自己只是【得救】(15節),其餘我們自以為有,自以為對的,【在基督台前】都存留不住。【神的殿】(16節) 原文是單數,指整個教會(弗2:21)是神的兒女所組成的教會【神的靈】(16節)住在神的兒女裡面,在神的兒女中間顯出基督身體的見證,神就在其中得著了安息。【神的靈】住在教會裡面,也住在哥林多教會那些屬肉體的信徒當中。一切的屬靈建造都是為了叫【神的殿】完成,讓神在地上得到安息的居所。人的任何摻雜,代替和分裂,都會叫【神的殿】受損害,毀壞基督身體的見證。(17節)【聖】意思是【分別出來給神】,教會是屬於神的,甚至那些屬肉體的哥林多信徒也是屬於神的。19節引自伯5:13;人以為【這世界的智慧】(19節)是萬能的,想靠著屬世的智慧來了解屬靈的事,結果是聰明反被聰明誤。20節引自詩94:11,意思是沒有任何事可以瞞得過神,神知道人的智慧都是虛空,毫無價值的。屬靈的人沒有必要誇耀【拿人誇口】(21節),因為【萬有全是你們的】(21節),何必為著萬有中的一點向人誇口。基督就是萬有,我們在基督裡已經得著了萬有,神的工人是服事神的教會的,而不是被人高舉的。 22節是神兒女的【財產清單】生命裡的任何經歷,包括死亡本身,都是屬於神兒女的,因他們的身分是【屬基督的】(23節),應該活出基督,單單高舉神和基督,不能高舉任何人。神在22-23節清楚地啟示了一個次序:第一是神,第二是基督,第三是教會,第四是工人。【基督又是屬神的】(23節)並非指基督的本性,而是指祂救贖的工作;基督為要成就神的救恩,所以祂也是【屬神的】。 思想: 屬靈的建造不是看外面的熱鬧和暫時的果效,而要看將來【在基督台前】(林後5:10)能否經得過神的聖潔,公義的性情的【試驗】(13節);我們有否願意顯明建造的材料是從基督的生命中出來的呢? 祈禱:親愛主,感謝你讓我們生命中得著建立,主你不單建立我們的信仰,更建立我們的生命在你的旨意中,求主開我們眼睛使我們願意建立在主你的生命中。阿們!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Related Post

哥林多前書 5:1-13哥林多前書 5:1-13

保羅結束了關於哥林多教會分黨,嫉妒紛爭的問題(1:104:21),轉而討論教會道德的問題(5:1節至6:20)。(1節)【收了他的繼母】指與繼母結婚,屬於亂倫的行為,羅馬法律和舊約律法(利18:8)都禁止這種行為。哥林多教會中有人天花亂墜的【言語】(4:19)卻沒有基督的【權能】(4:19)。因此,神看為可憎的事,人卻【還是自高自大,並不哀痛】(2節);神要對付的事,人卻不敢與神同心【把行這事的人從你們中間趕出去】(2節)以致損害了基督身體的見證。信徒不可【論斷人】(太7:1)但教會為了挽回犯罪的弟兄,必須使用屬靈的權柄來【判斷】(3節)行惡事的人,目的不是為了敗壞人,而是為了造就肢體,挽回弟兄,使犯罪者的靈魂【在主耶穌的日子可以得救】(5節)。雖然是軟弱的哥林多教會的【聚會】也不是幾個藉由無名的哥林多人的聚集;不但有使徒的心在靈裡的【同在】(4節)【主耶穌的權能】(4節)也在場。神為了保全裡面的實際,常常不惜犧牲外面的形體,舊約歷史中的約櫃被擄,帳幕被棄,聖殿被毀,聖城被焚,今日教會外表的荒涼,都是同樣的原則。【交給撒但】(5節)包括逐出教會(2,7,13節)被逐出教會就是被送到撒但掌權的領域(西1:13;約壹5:19)。【敗壞他的肉體】(5節)指屬靈的失敗導致身體的受苦(11:30)。我們若不順服基督的權柄,自恃屬靈,愛心而包容罪惡,實際上就是【自誇】(6節)。生命裡的罪就像【麵酵】(6節)若不絕對消除,就會給撒但留下餘地,即使一點也【能使全團發起來】(6節)敗壞屬靈的生命和教會的見證。神領以色列人出埃及前,吩咐以色列人要過逾越節,各家殺一隻羊羔,蘸羊羔的血在門框和門楣上,並吃羊羔的肉(出12:1-14)。以色列人要吃無酵餅七日,把酵從各家除去,那七日稱為無酵節或除酵節(出12:15-17)。【無酵的面】(7節)代表重生得救的新生命【舊酵】(7節)代表罪惡【新團】(7節)代表聖潔沒有瑕疵的教會【逾越節的羔羊】( 7節)預表耶穌基督【將舊酵除淨】(7節)預表信徒得救後要對付罪。雖然哥林多信徒【仍是屬肉體的】(3:3)但他們已經是【無酵的麵】所以不可再把【舊酵】帶回來,必須【把舊酵除淨】教會才能成為【新團】。第7節原文並沒有【羔羊】而是說【基督是我們的逾越節】。教會是以【逾越節的羔羊基督】(7節)被殺為代價所贖買來的,為要彰顯祂的聖潔與榮耀。因此,信徒的一生都在【守這節】(8節)活在【除酵節】的實際裡,不可以容讓舊生命裡的罪酵繼續存在,而應當追求達到【誠實真正】( 8節)的地步。(8節)【守】的原文是現在進行式,表示持續的動作。(8節)【誠實】指純粹的動機【真正】指純粹的行動。保羅在寫哥林多前書之前,曾寫過另一封信給哥林多教會(9節)但已經失傳。那封信引起了誤解,保羅在此特意解釋。保羅並沒有禁止信徒接觸世上的罪人,因為這樣【除非離開世界方可】(10節)。保羅也準許往【不信的人】家赴席(10:27),但禁止與習慣於犯罪的所謂【弟兄】(11節)親密團契,因為這會破壞基督身體的見證,讓罪留在教會裡滋長。第11節所列的六等人,指教會中那些對這類惡行不聽勸戒,屢教不改,習以為常的人,並不是那些【偶然被過犯所勝】的人(加6:1)。(12節【教外的人】)原文沒有【教】字,指【外部的人】即教會之外的世人。【教內的人】(12節)原文也無【教】字,指【內部的人】即教會裡面的信徒。當信徒得罪神,得罪人,破壞教會的見證時,教會就有責任行使神所賜的屬靈權柄進行【審判】。對於犯罪作惡的世人,自有神安排的世俗權柄來審判他們,所以說【有神審判他們】(13節)。而對於犯罪不改的信徒,教會應當靠主作王,學習【審判】(6:2),按照神的旨意把他們趕出教會,一面維持基督身體的見證,一面也挽回犯罪者的靈魂(5節)。 思想:教會就像大海中的救生艇,必須浮在海面與世界接觸,才能領人歸主;但不可浸在海中,被世界同化,以致失去救人的功效。我們有否願意按照神的旨意維持基督身體的見證發揮教會功用呢? 祈禱:親愛主,感謝你是教會的頭,是你帶領教會,因你最明白教會就是神旨意,更是讓世人得著神祝福的管道,求主同樣開我們的眼睛,使我們更活出你旨意的教會。阿們!

哥林多前書 16:1-9哥林多前書 16:1-9

(1節)[論到]指以下內容是針對哥林多教會來信中所提的事(7:1)。[為聖徒捐錢]指為耶路撒冷教會的貧窮信徒募捐,並非一般的社會關懷。耶路撒冷的猶太信徒可能受猶太人特別的敵視與迫害(帖前2:14),被棄絕於當地社會經濟圈之外,加上克勞第統治年間(主後41-51年)的大饑荒(徒11:28),因而落在極度貧乏之中。在安提阿的外邦人教會曾差派巴拿巴和保羅送救濟品到耶路撒冷(徒11:27-30),耶路撒冷教會的領袖也鼓勵保羅要常常[記念窮人](加2:10)。外邦教會在福音上受惠於猶太教會,在物質上回饋幫助是理所當然的(羅15:26-27)顯明了外邦肢體和猶太肢體在基督身體裡的合一見證。這次捐贈在保羅所建立的教會中全面進行,包括[加拉太的眾教會],馬其頓教會(林後8:1)和亞該亞教會(林後9:2)。[七日的第一日]可能指星期天,也可能指星期六晚上。安息日晚上日落以後,就是[七日的第一日]的開始。初期教會的聚會常常在晚上進行,因為許多基督徒白天必須工作,晚上才能參加聚會,而且主耶穌的最後晚餐也是在晚上進行的。安息日白天不允許收集捐項,日落以後就可以了。[各人]表示每個信徒無論貧富都在捐獻肢體的事上有分。保羅不主張[現湊],因為捐贈肢體是基督身體生活的實際,而不是在情感催逼下的一時衝動。保羅身為使徒,有權決定人選去處理奉獻的事宜,但他並不使用這權柄,也不經手款項,而讓哥林多教會自行[舉薦](3節)人選,表明他[留心行光明的事,不但在主面前,就在人面前,也是這樣](林後8:21)。[我也該去](4節)指[若保祿的行程配合]也指[若款項相當可觀,值得保羅親自監送]。哥林多教會有些人以為保羅不會再去哥林多(4:18),如今他肯定他計劃在經過馬其頓之後去哥林多(5節),並且不只是[經過](5節),而是[同住](6節)一段時間。保羅打算在哥林多[過冬](6節)是因為地中海沿岸冬天多雨,道路泥濘,海運停止,旅行不便。[送行](6節)指為他預備所需用的東西。保羅最後從以弗所到馬其頓,然後到希臘,可能在哥林多停留了三個月(徒20:1-3)。保羅一面表示他不想只是[路過](7節)哥林多;一面強調[主若容許](7節),主的僕人一切計劃必須服在主的計劃之下。保羅目前領受的事奉是在以弗所(8節),他可能在第二年五旬節之前趕到了耶路撒冷(徒20:16)。(9節) [開了]是現在完成式,指那門保持開放。凡是主所開的[寬大又有功效的門](9節)必定會驚動魔鬼的權勢,所以必然[反對的人也多](9節);當福音的門大開的時候,仇敵製造的難處也一定會隨之而來。當時以弗所[主的道大大興旺,而且得勝](徒19:20),福音傳遍[亞細亞全地](徒19:26)但[因為這道起的擾亂不小](徒19:23),以致後來保羅被迫離開以弗所前往馬其頓(徒二十1)。 思想:或許有時信徒完全是自行計劃人生,絲毫不仰望主的旨意;另有些信徒好像很屬靈,完全沒有計劃,似乎是完全隨主引導,但並不是保羅所示範的榜樣。忠心的僕人可以為主的旨意有所計劃,但要每一步又要順服主隨時的引導。 祈禱:親愛主,是你的奉獻使我們明白奉獻的意義,不是施捨,更是主你的恩典,讓我們懂得施予,求主使我們的生命懂得你的計劃旨意。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