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書 羅馬書 16:1-16

羅馬書 16:1-16

這封信是托堅革哩的女執事【非比】(1節)帶到羅馬教會的,當時的郵政系統只為政府送信,私人信件必須委託旅行者把信帶去。(1節)【堅革哩】位於撒羅尼克灣(Saronic Gulf)是哥林多的兩個海港之一(徒18:18)那裡的教會可能是哥林多教會的一部分。非比可能是一位希臘人,在堅革哩的角色可能與呂底亞在腓立比相似(徒16:14)。當時的人旅行時,常常攜帶一封熟人的推薦信,從而獲得當地人的接待。【接待】(2節)主內肢體,是初期教會肢體生活的實際操練。初期教會的基督徒每到一處,只要找到當地的主內肢體,一定會得著接待。 【接待】(2節,23節)和【接納】(14:1;15:7)原文是同一個字;14,15章的【接納】指在裡面接受弟兄,16章的【接待】指在外面服事弟兄。先有裡面的【接納】然後才能有外面的【接待】;如果裡面還沒有【接納】外面的【接待】只是虛假意。本章是新約書信中最長的問候名單,其中包括猶太人,外邦人,皇家人員,奴隸,弟兄,姊妹。保羅特地問候了許多猶太信徒,目的是鼓勵外邦信徒和猶太信徒【彼此接納】(15:7)。保羅從來沒有去過羅馬,這些人很可能是保羅原來認識的,後來又去了羅馬。羅馬皇帝克勞第於主後49年驅逐羅馬城的猶太人,百基拉和亞居拉夫婦也因此被迫離開羅馬(徒18:2)在哥林多和保羅在一起織帳棚(徒18:2-3)之後又與保羅一同在以弗所事奉(林前16:19)。主後54年克勞第去世之後,許多猶太人紛紛返回羅馬,百基拉和亞居拉也回到羅馬,他們的家成為教會聚會的地點之一。當時丈夫的名字都放在妻子前面,但保羅卻【問百基拉和亞居拉安】(3節)可能因為妻子百基拉在教會裡的影響更大。聖經中五次列出這對夫妻的名字,四次都把妻子百基拉列在丈夫亞居拉之前(徒18:18,26;羅16:3;提後4:19)只有在給哥林多教會的信中才放在丈夫之後(林前16:19)可能是因為哥林多教會的一些婦女太出頭了。(5節)【以拜尼土】是亞細亞第一批信主的人。保羅對羅馬教會顯然是有所了解的(1:8-9)百基拉和亞居拉也會介紹情況。【安多尼古】和【猶大家】是一對希臘化的猶太夫妻,所以保羅稱他們為【我親屬】。他們不只為眾使徒所熟知,自己可能也是見過復活的基督的使徒(林前15:7)。保羅此時已經大有名望,但仍尊敬那兩位比他信主更早的同工,而不是輕看他們。【暗伯利】(8節)、【耳巴奴】(9節)和【士大古】(9節)都是羅馬名字。【亞比利】(10節)和【希羅天】(11節)都是猶太人。【亞利多布家裡的人】(10節)指亞利多布家中的奴隸。【拿其數家的人】(11節)指拿其數家中的奴隸。【彼息】(12節)意思是【波斯女子】奴隸與自由人都有這個名字。【魯孚】可能就是古利奈人西門的兒子。【古利奈人西門,就是亞歷山大和魯孚的父親】(可15:21)西門因被人勉強背主耶穌的十字架,受感動而相信主,帶領他的妻子,兒女歸主。保羅可能在敘利亞的安提阿認識魯孚和他的母親(徒11:25-26)當時教會中的教師之一(徒13:1)就是古利奈人西門,可能保羅當時住在他們家中。14節所列出的都是當時普遍的奴隸或被釋放的奴隸的名字,他們可能屬於一個主要由弟兄組成的家庭教會。15節所列出的都是當時普遍的羅馬名字,他們屬於另一個家庭教會。 思想:經文讓我們明白保羅對教會對肢體的愛,甚至素未謀面的肢體他都一一記掛在心,全因保羅明白的教會不是機構,不是組織而是神的家,就是永遠不變的關係。 祈禱:親愛主,感謝你讓我們認識你更讓我們認識你的計劃旨意就是神的家,是主你與各信徒永遠不變關係的家,願主開我們眼睛,使我們看到這永遠不變美善的關係。阿們!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Related Post

羅馬書 15:1-13羅馬書 15:1-13

(1節)【堅固的人】有把握做或不做某些事,特指那些【信百物都可吃】的人(14:2);【不堅固的人】(1節)沒有把握做或不做某些事,特別指那些謹守律法的人(14:1)。【堅固的人】和【不堅固的人】都是基督身體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互為肢體,所以不應該挑剔,論斷弟兄,而應當【擔代不堅固人的軟弱】(1節)。保羅並沒有教導【不堅固的人】去效法【堅固的人】的剛強,卻教導【堅固的人要擔代不堅固人的軟弱】(1節),讓【堅固的人】調整自己的做法,去遷就【不堅固的人】。人的【堅固】若是因為自己的努力,自然有資格叫別人效法;但【堅固】既是出於神,就不是肉體所能模仿的。神賜給【堅固的人】更強的信心,不是讓別人去模仿,更不是讓他論斷弟兄,輕看弟兄;而是讓【堅固的人】有更強的信心去效法基督,【不求自己的喜悅】(3節)用愛心和耐心【擔代不堅固人的軟弱】等候神賜給【不堅固的人】信心。基督裡的自由不是為了滿足【自己的喜悅】(1節)、【做人開心就好】,而是【不求自己的喜悅】(1節),不以自己為中心,自由地尋求神的喜悅和基督身體的益處。我們在教會裡學習肢體之間的生活,首先需要對付的是【自己的喜悅】。如果我們體貼肉體,只求自己的喜悅,就會彼此敗壞,彼此論斷,互相絆跌;如果我們【效法基督】(5節)【不求自己的喜悅】才能【彼此建立】(14:19)【彼此同心】(5節)【彼此接納】(7節)。【各人務要叫鄰舍喜悅】(2節)不是放棄原則去討好人,而是為了【使他得益處,建立德行】(2節)目的是為了討神喜悅。3節引自詩69:9意思是基督為了神的喜悅【不求自己的喜悅】(3節),願意讓辱罵神的辱罵歸到自己身上。(4節)【從前所寫的聖經都是為教訓我們寫的】特別是第3節;神藉著聖經【安慰】我們,讓我們能生出【忍耐】和【盼望】效法基督【不求自己的喜悅】(3節)。保羅勸勉羅馬教會裡的外邦信徒和猶太信徒【彼此同心】(5節)並不是讓他們不要思想,沒有主見;而是要他們同心【效法基督耶穌】(5節)用合一的見證來【一心一口榮耀神】(6節)。保羅勸勉信徒【效法基督耶穌】(5節)不是要他們模仿基督的作為;而是要他們像基督那樣捨己,【不求自己的喜悅】(3節)單單求神的喜悅,因此能【彼此接納,如同基督接納你們一樣】(7節)。無論是【彼此同心】或【效法基督耶穌】都不是靠著我們自己的努力或別人的說教能做到的,而是靠著神所賜的【忍耐安慰】(5節)。【彼此接納】(7節),是14:1-15:13教導的中心。只有自以為【配】的人,才不願接納那些被認為【不配】的人。猶太人和外邦人的本相都不配接納,但基督卻無條件地接納了他們,甚至捨己【已經替他死】(14:15)。所以,猶太人和外邦人之間【彼此接納】就是承認自己不配,完全【使榮耀歸與神】(7節)。(8節)【受割禮人】指猶太人。 【執事】(8節)的意思是僕人。【主的百姓】(10)指以色列人。【耶西】(12節)是大衛的父親【耶西的根】是彌賽亞的代名詞,基督在肉身上是耶西的後裔。基督在地上不但服事猶太人【證實】(8節)神對亞伯拉罕,以撒和雅各的應許;也惠及【外邦人】(9節),顯明神的憐憫。神【應許列祖的話】(8節)也包括【多國】的計劃。因此,在基督的工作裡沒有猶太人和外邦人的區別,他們都同樣在基督裡蒙了恩典,所以應【彼此接納】。9節引自撒下22:50和詩18:49,10節引自申32:43摩西之歌,11節引自詩117:1,12節引自賽11:10。這些經文分別來自希伯來聖經的三大部分:律法,聖卷與先知書,證明神應許外邦人將與猶太人一樣在神面前蒙恩,神的計劃是把眾人都帶進基督裡的合一裡,讓我們在基督的身體裡學習【彼此接納】。因著【彼此接納】的合一實際,神必然【因信將諸般的喜樂,平安充滿你們的心,使你們藉著聖靈的能力大有盼望】(13節)。 思想:今天,我們只有承認自己的得救和成長都是單單因著神的恩典,而不是自己配得的,才能無條件地【彼此接納】不願意【彼此接納】的人,就是在竊取神的榮耀。我們願意因著神的恩典活出【彼此接納】的生命呢? 祈禱:親愛主我們成為何等樣的人都是蒙你的恩才成,沒有你的恩典,我們仍然是可憐的罪人,求主光照我們,使我們因你的恩惠活出【彼此接納】的生命。阿們!

羅馬書 11:1-16羅馬書 11:1-16

雖然以色列人是【悖逆頂嘴的百姓】(10:21)大部分人對神的呼召沒有反應,但是神並沒有棄絕他們,保羅自己就是一個蒙恩的以色列人。【神棄絕了祂的百姓嗎?斷乎沒有!】引自詩94:14。在神的【預先所知道】裡,包括預知被揀選的以色列人會軟弱,跌倒,他們的子孫有一天要離棄神。但神不是看中他們的剛強,所以也不嫌棄他們軟弱,神的揀選不是根據人的行為,而是根據神的憐憫(9:16)是【照著揀選的恩典】(5節)。猶太信徒和外邦信徒一樣,都是被神【預先所知道】【預先定下】的(8:29)無論他們的光景多軟弱,神絕不棄絕祂的揀選,始終在選民中為自己保留少數得救的【餘數】(5節)祂的話絕不落空。舊約以利亞時代已有先例(3-4節)【如今也是如此】(5節)。在舊約時代,以色列人屢屢背道犯罪,被神分散在外邦列國中,只有少數人得以回歸(耶3:14;亞13:8)這些少數人被稱為【餘數】(5節)。新約時代以色列人中的【餘數】就是那些相信福音的猶太人,他們之所以能成為【餘數】表面上是因為他們憑信心接受了主耶穌基督,但這信心背後是【照著揀選的恩典】(5節)而【不在乎行為】(6節)。從舊約時代一直到如今,神揀選的法則一直是【餘數】祂並沒有揀選數百萬以色列人,而只是【為自己留下七千人】(4)不到百分之一。因信稱義的信心是神賜給我們的,也是【出於恩典】。如果這信心是我們憑著自己的理性,情感和意誌所做的決定,那我們其實是靠著被稱作【信心】的【行為】稱義【恩典就不是恩典了】。【以色列人所求的】(7節)是【律法的義】(9:31)【自己的義】(10:3)所以【他們沒有得著】。【蒙揀選的人】(7節)不是憑自己,而是憑著神所賜的信心接受基督所作的,進入神的恩典。沒蒙揀選的人則繼續堅持靠自己的行為,就【成了頑梗不化的】(7節),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7節)【成了頑梗不化的】原文意思是【使硬化】或【使成為無反應】就是【屬靈的瞎子】(8,10節)。【神給他們】(8節)其實是【神任憑他們】【神允許他們】。第8節綜合引自賽6:10,29:10,申29:4。【網羅】(9節)是為捕捉飛鳥【機門檻】(9節)是為捕捉野獸【絆腳石】(9節)是絆跌人的石頭,意思都是化喜樂為災禍。 9-10節引自詩69:22-23。神允許大部分以色列人成為【眼睛昏蒙的】(10節)屬靈瞎子,不是因為神棄絕了以色列人,故意讓他們【跌倒】(11節)而是要讓他們【蒙憐卹】(31節)。猶太人和外邦人對福音的反應都在神【預先所知道】(2節)裡,神預知猶太人會拒絕福音,所以神的計劃【先是猶太人,後是希臘人】(1:16),要藉著外邦人的蒙恩來【激動他們發憤】(10:9)。猶太人雖然在基督這絆腳石上【失腳】(11節)但不會永遠【跌倒】(11節)等到基督再來的時候,列國都要被國度吸引(賽56:7) 甚麼都不能阻擋神揀選的旨意成就。猶太人的【豐滿】與外邦人的數目【添滿】(25節)原文相同。羅馬教會的主體是外邦信徒,保羅特地向【外邦人說這話】(13節)提醒他們不可輕看猶太人在神救恩計畫中的地位。這話也是向今天全體外邦信徒說的。在神的心意中,教會並沒有取代以色列人在神計畫中的角色。以色列人【用初熟的麥子磨面,做餅當舉祭奉獻】(民15:20)代表將所有的收成都獻給神;分別為聖獻給神的餅,代表其餘的麵團都分別為聖獻給神了。【新麵】【樹根】比喻以色列人的祖宗亞伯拉罕(1節)【全團】【樹枝】指全體猶太人。亞伯拉罕與神立約,被揀選分別為聖歸於神,祂的後裔也都在這約中分別為聖歸於神了,不管他們的行為如何。【也就聖潔了】指分別為聖歸神所用,而不是得救。 思想:不論是因信稱義,蒙神揀選,都不是因我們的功德,義行,而是神的恩典,我們能夠成神的心意,都是出於祂的恩典,祂的慈愛,使我們成為神計劃旨意。 祈禱:親愛主,明白你的恩典,就明白不是因我們的行為,我們的過去,我們自以為的才幹,一切全因你對我們的大愛,願我們每日都活在主你旨意的計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