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林多後書 哥林多後書 6:1-10

哥林多後書 6:1-10

[與神同工]就是做[基督的使者](5:20),履行[勸人與祂和好的職分](5:18)。因此,保羅在此勸哥林多信徒不可徒然領受神的恩典(1-2節)並與使徒和好(第11-13節)。第1節的神的[恩典]指[和好的道理](5:19)也就是[神使那無罪的,替我們成為罪,好叫我們在祂裡面成為神的義](5:21)。 [不可徒然受祂的恩典](1節)就要[為替他們死而復活的主活](5:15)。第2節引自七十士譯本賽49:8,用在這裡不是為了勸人信主,而是勸勉哥林多信徒:既然神在悅納的時候應允了我們,在拯救的日子搭救了我們,我們也該趁著[現在正是悅納的時候!現在正是拯救的日子](2節)趕快傳福音,免得[徒受祂的恩寵]。[悅納](2節)指得以與神和好(5:18-20)[拯救](2節)指得以脫離罪,在基督內成為神的義(5:21)。[凡事都不叫人有妨礙](3節)指傳福音者的行為不可成為別人的絆腳石,攔阻他們接受神恩典的福音。[免得這職分被人毀謗](3節)指不讓別人在他的工作中找到把柄,並以此為藉口拒絕他所傳的福音信息。傳福音的人能用來[表示自己是神的用人](4節)的,不是自己的資歷或恩賜,而是生活,事奉中的生命見證。 [神的用人](4節)和基督一樣,都是受苦的僕人,所以[許多的忍耐,患難,窮乏,困苦,鞭打,監禁,擾亂,勤奮,警醒,不食](6:4-5)正[顯示自己是神的用人](4節)。[忍耐](4節)原文不是指逆來順受,而是指百折不撓。[患難](4節)原文指受苦,磨難,內心的愁煩,苦惱。[窮乏](4節)原文意思是必須的壓力。[困苦](4節)原文意思是狹窄的地方,形容陷於困境之中,進退維谷。[擾亂](5節)指示威或暴動(徒13:50,14:19,16:19,19:29)。[勤勞](5節)指工作到精疲力盡。[警醒](5節)指晚上睡不著(11:27)。[不食](5節)指廢寢忘食,挨餓。[廉潔](6節)指不貪心[知識](6)指不愚昧,[恆忍](6)指不急躁,[恩慈](6節)指不苛刻。[左在右](7節)指羅馬士兵右手持劍或矛,是攻擊性的武器;左手持盾,是防禦性的武器。信徒生活中的[仁義](7節)乃是屬靈爭戰中的兵器,既可以抵擋仇敵的攻擊,又可進攻仇敵。從人的觀點來看保羅的職分,是[羞辱,惡名](8節);但從神的觀點看,是[榮耀,美名](8節)。那些批評保羅的人認為他[似乎是誘惑人的](8節);但那些有屬靈辨別力的人卻認出他[卻是誠實的](8節)真使徒。那些批評保羅的人認為他只是個無名小卒,[似乎不為人知](9節);但那些有屬靈辨別力的人卻認出他的使徒職分,[卻是人所共知的] (9節)。從世界的標準來看,保羅一直活在死亡邊緣,被反對者追殺,[似乎要死](9節)[似乎受責罰](9節);但神卻一再地解救他,在神的看顧下[卻是活著的](9節),[卻是不致喪命的](9節)。從世人的眼光來看,保羅常常碰到倒楣的事,[似乎憂愁](10節);但靠著神的恩典,他常常喜樂,[卻是常常快樂的](10節)。保羅拒絕接受哥林多人的經濟支持(11:7-9),也不[為利混亂福音](2:17)在物質上[似乎貧窮](10節);但他在屬靈上是富有的[卻是叫許多人富足的](10節),在屬靈的豐富上能供應多人的需要。 思想:從世人的眼光看來,保羅好像在地上[似乎一無所有](10節);但從屬靈的眼光看來,他[卻是樣樣都有的](10節)所有的財寶都積存在天上。而當時最有權勢的凱撒所擁有的一切,到今天都已成為糞土。我們有否每日都從屬靈的眼光去看我們的生命呢? 祈禱:親愛主,感謝你使我們能夠跟蹤你,縱使這條路會經歷艱辛,經歷困境,但能夠從你的眼光,讓我們明白當中的美,更經歷與你同走的榮耀道路,求主讓我們每日以屬靈的眼睛看到你,看到生命。阿們!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Related Post

哥林多後書4:1-17哥林多後書4:1-17

[這職份](1節)指[新約的職事](3:6)。如果我們的事奉是真正出於神,必定會[不喪膽](1節)因為不是靠自己的剛強,乃是蒙了神的憐憫。而出於肉體的事奉很快就會在困難面前[喪膽]。如果我們的事奉是真正出於神,必定會[將那些暗昧可恥的事棄絕了](2節)因為我們所依靠的是聖潔的神,而不是肉體,勢力。而出於肉體的事奉必然會依靠人的手段,或者靠[行詭詐](2節)開展工作,導致嫉妒紛爭,或者用屬地的智慧來[謬講神的道理](2節)。傳福音的人應當用屬天的智慧,光明磊落,不但傳講真理,也照著真理來活[只將真理表明出來](2節)。[好在神面前把自己薦與各人的良心](2節)指如果每一個人都忠於他們的良心,就不得不承認保羅的確言行一致。[謬講](2節)原文指將純酒用水稀釋,表面上還是講神的道理,實際上已經用人的觀念,世界的觀念摻雜,稀釋了真理。事奉神的人不必為工作的果效患得患失,因為果效在神的手中。只要我們忠心傳講真理,也活出真理,身體力行地[將真理表明出來](2節)如果聽者仍然不肯接受,責任不在我們。因為他們是[滅亡的人](3節)神允許他們[被這世界的神弄瞎了心眼](4節)以致無法明白福音真理。[這世界的神]指撒但。這世界上所有的人都被撒但[弄瞎了心眼]活在黑暗之中,拒絕接受[基督榮耀福音的光],因此[光照在黑暗裡,黑暗卻不接受光](約1:5 )。被[弄瞎了心眼]的人無法從自己的肉體裡面生發出信心,得救只能根據神的恩典,所以[你們得救是本乎恩,也因著信。保羅在寫給哥林多教會的信中,三次提到他所傳福音的核心內容(林前17-18,23;115:3-4)。 [基督本是神的像](4節)是[基督榮耀福音]的核心內容之一。首先的亞當是照著神的形象和樣式被造的(創1:26)但末後的亞當基督(林前15:45-49)卻[本是神的像]是神向人的顯出,是人認識神的唯一途徑:[從來沒有人看見神,只有在父懷裡的獨生子將祂表明出來](約1:18)。因此,認識了基督,也就認識了神,並且因[認識神的兒子,得以長大成人](弗4:13)。[不是傳自己]可能指保羅不像別人提出自己也可能指保羅強調自己使徒的權柄,不是為了高抬自己,而是為了高舉基督。[傳基督耶穌為主]這是保羅所傳福音的核心內容之一。 [自己因耶穌作你們的僕人]可能哥林多教會有人認為保羅總是強調自己的使徒權柄,但保羅卻把自己當作傳道對象的僕人。傳道對象並非保羅的主人,他只有一位主基督耶穌,基督是祂事奉的對象,事奉的中心,他是因順服基督而樂意服事人。[那吩咐光從黑暗裡照出來的神]引自[神說:要有光](創1:3)。[神榮耀的光顯在耶穌基督的面上]是保羅所傳福音的核心內容之一。 [神榮耀的光]不在別處,只[顯在耶穌基督的面上]摩西臉上的榮光是反射神的榮耀(3:7),基督面上的榮光是顯明神兒子自己的榮耀,因[神本性一切的豐盛,都有形有體地住在基督裡面](西2:9)。接受福音,就是接受這光照(徒9:1-9)被神得著,成為[神榮耀的光]在世上的顯明。對於重生得救的人,這光[已經照在我們心裡]。但只有越多親近主,才能越多讓祂面上的榮光繼續[照在我們心裡],讓我們在基督裡越來越得著[神本性一切的豐盛](西2:9)越來越成為神榮耀在世上的顯明,正如基督將祂顯明一樣。[瓦器]在地中海沿岸相當普遍,幾乎每個家庭都有,便宜,易碎,一旦破了,只有丟棄。保羅此時想到的可能是當時最便宜,最普遍的瓦器油燈,而[寶貝]就是其中[基督榮耀福音的光](4節)[神榮耀的光](6節)。神將[寶貝]放在卑賤的[瓦器]裡面,目的不是要顯明[瓦器],乃是要顯明這寶貝[莫大的能力]。福音的能力[是出於神,不是出於我們]傳福音的果效在乎神恩典和大能,不在乎傳福音者的剛強,能力,知識,口才。傳福音的人只有真正認識自己是軟弱,不能的[瓦器],又認識神有[莫大的能力],才能既不為成功而驕傲自誇,也不因挫折而怨天尤人。 思想:傳福音的人不能用自己去代替主,任何代替都是堵到神那裡去的路。傳福音和接受福音的人都要單單根據基督,順服基督,高舉基督,傳揚基督。我們又會帶著甚麼去傳福音呢? 祈禱:親愛主,感謝你願意使用我們這瓦器,要充滿這瓦器為要使我們顯出主你莫大的能力,求主充滿我們,使我們單單根據基督,順服基督,高舉基督,傳揚基督。

哥林多後書 8:1-9哥林多後書 8:1-9

[神賜給馬其頓眾教會的恩](1節),就是指[他們樂捐的厚恩](2節)。供應有需要的弟兄,不是我們慷慨賜恩給別人,而是神用恩典把我們帶進身體的見證裡。人只有真正經歷神的恩典和愛,才能勝過那[無定的錢財](提前6:17)在肢體之間活出[彼此相愛]的實際(約壹四10-11)。耶路撒冷的猶太信徒可能受猶太人特別的敵視與迫害(帖前2:14),被棄絕於當地社會經濟圈之外,加上克勞第統治年間(主後41-51年)的大饑荒(徒11:28),因而落在極度貧乏之中。在安提阿的外邦人教會曾差派巴拿巴和保羅送救濟品到耶路撒冷(徒11:27-30)耶路撒冷教會的領袖鼓勵保羅要常常[記念窮人](加2:10)。外邦教會在福音上受惠於猶太教會,在物質上回饋幫助是理所當然的(羅15:26-27)顯明了外邦肢體和猶太肢體在基督身體裡的合一見證。保羅寫哥林多前書時(約主後55年)他已經開始在加拉太和哥林多教會募款(林前16:1-4)。寫哥林多後書時(約主後56年)保羅正在馬其頓[馬其頓眾教會]也要求[準他們在這供給聖徒的恩情上有分](4節)。現在保羅就用馬其頓教會的榜樣來激勵哥林多人完成他們先前的承諾,就像他也用哥林多人的榜樣勉勵馬其頓人一樣(9:1-5)。馬其頓信徒在大試煉中[仍有滿足的快樂](2節)在窮困中仍對肢體有[樂捐的厚恩](2節),是因為他們[患難中](2節)和[極窮之間](2節)真實地經歷了神在他們身上的恩典。雖然他們仍在[極窮之間]能捐出的財物不多,但神藉著他們所供應的生命裡的恩典和喜樂,比外面的物質更加豐富。他們外面的[樂捐]是因為裡面恩典的豐富。[在患難中受大試煉](2節)指馬其頓眾教會是在逼迫中建立的(徒16:11-17:15)保羅在寫信給帖撒羅尼迦和腓立比教會一再提到這一點(帖前1:6;帖後1:4;腓1:30)。當保羅在馬其頓寫哥林多後書時,馬其頓的眾教會仍在受逼迫中(7:5)。當時希臘的北部是羅馬帝國的馬其頓省,保羅在那裡建立了腓立比和帖撒羅尼迦教會,可能庇哩亞也有教會(徒20:4 )。哥林多和雅典則位於希臘南部的亞該亞省。[按著力量](3節)原文是當時的常用語,指盡自己所能。[過了力量](3節)指遠超過他們所該做的。馬其頓信徒能[過了力量]並非憑著自己的力量,而是憑著從上頭來的能力。他們認識了神的恩典,所以能活在基督的身體裡;看見了身體,就不再看自己,不再計較自己的得失。保羅可能鑑於馬其頓的經濟狀況,沒有要求那裡的教會捐獻,所以馬其頓信徒[再三地求我們](4節)表明他們的[甘心樂意](3節)。因為他們深知做在身體中最小的一個肢體身上,就是做在主自己身上(太25:40)。[有分](4節)表示他們是加入了基督的身體。(4節) [恩情]顯示馬其頓人認為有機會[供給聖徒]乃是領受神賜的特權和恩典,不是因為施捨人就高人一等,而是因為[施比受更為有福] (徒20:35)。馬其頓信徒捐贈猶太弟兄,不只是出於人的同情[更照神的旨意先把自己獻給主](5節),並且[又被歸了我們](5節),承認神在使徒身上所顯明的權柄。神所要得著的不是人的財物,因為這一切都是神先給人的;神所要得著的是順服祂旨意的人。因此[先將自己獻給主][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羅12:1)乃是信徒一切事奉,捐獻的屬靈前提。我們把財物供給有需要的肢體,把自己獻給基督,這樣做在基督的身體上,才是做在主自己身上(太25:40)。第5節是引用舊約的平安祭(利3:1-17)來做比喻。[這慈惠的事](6節)在一年前就開始了(10節)。哥林多是當時繁華的商業城市,比馬其頓富庶。哥林多信徒有[信心、口才、知識、熱心](6節)和對待使徒的愛心,也需要肢體之間切實的彼此相愛。[別人的熱心]指馬其頓眾教會的美好榜樣。[試驗你們]指給哥林多教會一個機會,證明他們在基督裡的[愛心的實在]。 [祂本來富足]指主耶穌道成肉身以前在天上的榮耀,尊貴(腓2:6)。[成了貧窮]指基督倒空自己,取了奴僕的形象,且死在十字架上(腓2:7-8)。[成為富足]指我們在基督裡得著的福氣。 思想:神允許信徒遇到困難,缺乏,正是給我們機會學習彼此相愛,彼此供應和彼此扶持,顯明肢體的功用,在愛中建立基督的身體。[主耶穌基督的恩典]就是祂讓自己有所損失,叫不配的人有所得著。我們若只是將自己多餘或不要的給人,就不是恩典,乃是施捨。我們有否真的明白[主耶穌基督的恩典]? 祈禱:親愛主,是你使我們知道一切都是你的恩典,是你的愛,是你的恩使你甘心為我們成為貧窮,從來不會有人揀選成為貧窮,唯有你使我們明白主你[主耶穌基督的恩典]就是真正的愛,願我們一生都樂意明白你的愛。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