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林多後書 哥林多後書4:1-17

哥林多後書4:1-17

[這職份](1節)指[新約的職事](3:6)。如果我們的事奉是真正出於神,必定會[不喪膽](1節)因為不是靠自己的剛強,乃是蒙了神的憐憫。而出於肉體的事奉很快就會在困難面前[喪膽]。如果我們的事奉是真正出於神,必定會[將那些暗昧可恥的事棄絕了](2節)因為我們所依靠的是聖潔的神,而不是肉體,勢力。而出於肉體的事奉必然會依靠人的手段,或者靠[行詭詐](2節)開展工作,導致嫉妒紛爭,或者用屬地的智慧來[謬講神的道理](2節)。傳福音的人應當用屬天的智慧,光明磊落,不但傳講真理,也照著真理來活[只將真理表明出來](2節)。[好在神面前把自己薦與各人的良心](2節)指如果每一個人都忠於他們的良心,就不得不承認保羅的確言行一致。[謬講](2節)原文指將純酒用水稀釋,表面上還是講神的道理,實際上已經用人的觀念,世界的觀念摻雜,稀釋了真理。事奉神的人不必為工作的果效患得患失,因為果效在神的手中。只要我們忠心傳講真理,也活出真理,身體力行地[將真理表明出來](2節)如果聽者仍然不肯接受,責任不在我們。因為他們是[滅亡的人](3節)神允許他們[被這世界的神弄瞎了心眼](4節)以致無法明白福音真理。[這世界的神]指撒但。這世界上所有的人都被撒但[弄瞎了心眼]活在黑暗之中,拒絕接受[基督榮耀福音的光],因此[光照在黑暗裡,黑暗卻不接受光](約1:5 )。被[弄瞎了心眼]的人無法從自己的肉體裡面生發出信心,得救只能根據神的恩典,所以[你們得救是本乎恩,也因著信。保羅在寫給哥林多教會的信中,三次提到他所傳福音的核心內容(林前17-18,23;115:3-4)。 [基督本是神的像](4節)是[基督榮耀福音]的核心內容之一。首先的亞當是照著神的形象和樣式被造的(創1:26)但末後的亞當基督(林前15:45-49)卻[本是神的像]是神向人的顯出,是人認識神的唯一途徑:[從來沒有人看見神,只有在父懷裡的獨生子將祂表明出來](約1:18)。因此,認識了基督,也就認識了神,並且因[認識神的兒子,得以長大成人](弗4:13)。[不是傳自己]可能指保羅不像別人提出自己也可能指保羅強調自己使徒的權柄,不是為了高抬自己,而是為了高舉基督。[傳基督耶穌為主]這是保羅所傳福音的核心內容之一。 [自己因耶穌作你們的僕人]可能哥林多教會有人認為保羅總是強調自己的使徒權柄,但保羅卻把自己當作傳道對象的僕人。傳道對象並非保羅的主人,他只有一位主基督耶穌,基督是祂事奉的對象,事奉的中心,他是因順服基督而樂意服事人。[那吩咐光從黑暗裡照出來的神]引自[神說:要有光](創1:3)。[神榮耀的光顯在耶穌基督的面上]是保羅所傳福音的核心內容之一。 [神榮耀的光]不在別處,只[顯在耶穌基督的面上]摩西臉上的榮光是反射神的榮耀(3:7),基督面上的榮光是顯明神兒子自己的榮耀,因[神本性一切的豐盛,都有形有體地住在基督裡面](西2:9)。接受福音,就是接受這光照(徒9:1-9)被神得著,成為[神榮耀的光]在世上的顯明。對於重生得救的人,這光[已經照在我們心裡]。但只有越多親近主,才能越多讓祂面上的榮光繼續[照在我們心裡],讓我們在基督裡越來越得著[神本性一切的豐盛](西2:9)越來越成為神榮耀在世上的顯明,正如基督將祂顯明一樣。[瓦器]在地中海沿岸相當普遍,幾乎每個家庭都有,便宜,易碎,一旦破了,只有丟棄。保羅此時想到的可能是當時最便宜,最普遍的瓦器油燈,而[寶貝]就是其中[基督榮耀福音的光](4節)[神榮耀的光](6節)。神將[寶貝]放在卑賤的[瓦器]裡面,目的不是要顯明[瓦器],乃是要顯明這寶貝[莫大的能力]。福音的能力[是出於神,不是出於我們]傳福音的果效在乎神恩典和大能,不在乎傳福音者的剛強,能力,知識,口才。傳福音的人只有真正認識自己是軟弱,不能的[瓦器],又認識神有[莫大的能力],才能既不為成功而驕傲自誇,也不因挫折而怨天尤人。 思想:傳福音的人不能用自己去代替主,任何代替都是堵到神那裡去的路。傳福音和接受福音的人都要單單根據基督,順服基督,高舉基督,傳揚基督。我們又會帶著甚麼去傳福音呢? 祈禱:親愛主,感謝你願意使用我們這瓦器,要充滿這瓦器為要使我們顯出主你莫大的能力,求主充滿我們,使我們單單根據基督,順服基督,高舉基督,傳揚基督。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Related Post

哥林多後書10:1-8哥林多後書10:1-8

十至十三章與一至九章相比,內容和語氣都有明顯的不同,因此許多解經家推測,十至十三章很可能是保羅稍後寫給哥林多教會的另外一封書信,為他即將訪問哥林多鋪路(13:1)而初期教會把兩封信抄在同一捲軸上。[與你們見面的時候是謙卑的,不在你們那裡的時候向你們是勇敢的],可能是引用某些哥林多人諷刺保羅的話,保羅在第二次訪問哥林多時並沒有像他先前所所說的[帶著刑杖](林前4:21)去,因此反對者攻擊他與哥林多人面對面時懦弱,只有保持安全距離時才顯出[勇敢](10-11節)。哥林多教會有人批評保羅[憑血氣行事]只是個貌不揚的普通人,不夠屬靈,可能包括:沒有以權威行事(11:20)沒有經歷過異象和啟示(12:1)沒有行過大能的奇事(12:12)沒有基督在他裡面說話(13:3)用詭詐佔人便宜(12:16-18)。[我也以為必須用勇敢待這等人]指保羅認為他們是假使徒,撒但的差役(11:13-15)因此必須以勇敢的態度面對他們。[求你們不要叫我在你們那裡的時候,有這樣的勇敢]指盼望哥林多信徒不再受那些假使徒的欺騙,好讓他訪問他們的時候,不必以對待敵人的勇敢來對待他們。[在血氣中行事]指保羅活在血肉之軀中,行事為人也受肉身的限制,生活起居一如常人。[憑血氣爭戰]指單靠人的方法和手段來傳福音,事奉神,而不是倚靠神的能力。在3-6節中,保羅使用了許多軍事術語來比喻屬靈爭戰的實際:[爭戰][兵器](4節)[攻破堅固的營壘](4節)[自高的事] (塔台)(5節)、[心意奪回](俘虜)(5節)[預備責罰一切不順服的人](軍事審判)(6節)。[在神面前有能力](4節)的[爭戰的兵器](4節),指十字架的福音(林前1:18)。[堅固的營壘](4節)指人心中對福音的抗拒。要[攻破堅固的營壘][不是用智慧委婉的言語,乃是用聖靈和大能的明證](林前2:4)[不在乎人的智慧,只在乎神的大能](林前2:5)。當時的猶太哲學家斐羅(Philo)用[營壘]來比喻心靈的營壘,即用人的理論,詭辯來抵擋神的榮耀。當時的斯多亞派哲學家辛尼加(Seneca)用[營壘]來比喻以[理性的論證]所架構起來的靈魂的營壘,能使靈魂在不利命運的攻擊下,仍然牢不可破。而保羅的工作就是攻破所謂理性的論證,即一切攔阻人認識神的[各樣的計謀](5節)。[各樣的計謀]指人用各種似是而非的學問道理,辯論技巧來裝備自己,智足以拒諫,言足以飾非,構築了心靈的營壘來抵擋福音。[自高之事](5節)原文指古代戰場上建在高地上的塔台,比喻智慧的論證,即人所發明的各種反對福音[攔阻人認識神](5節)的理論。但神卻定意透過福音的傳講,彰顯祂的能力[滅絕智慧人的智慧,廢棄聰明人的聰明](林前1:19)攻破一切人所發明的理論,使被選召的人信而得救。[將人所有的心意奪回,使他都順服基督](5節)指營壘被攻破,躲在其中的人被俘虜。保羅屬靈爭戰的目的不是為了駁倒各種人的道理,而是為了把人帶回基督的權柄之下。[已經預備好了]原文是軍事上準備就緒的用語。[那一切不順服的人]混淆了福音的真理(11:4)背後的假宗師是[假使徒,撒但的差役](11:13-15)。教會的紀律行為是為著建立基督的身體(8節)而不是為了就事論事,解決眼前的問題,所以必須在基督的身體裡一致行動,應該等到哥林多信徒[十分順服的時候]再進行。[你們是看眼前的嗎]原文動詞可以譯為命令式(看…)直述式(你們是看…)和疑問式(你們是看…嗎?),其他保羅書信中基本上都是命令式(林前8:9,10:12,18,16:10;加5:15;弗5:15;腓3:2;西2:8)因此這裡可能也是命令式:[你們看吧!事實擺在眼前]。[倘若有人]指欺騙哥林多信徒的假使徒(11:13)。[他如何屬基督,我們也是如何屬基督的],意思是如果是屬基督的,必然會彼此接納,如同基督接納他們一樣(羅15:7)。但那班人不但不接納保羅,甚至攻擊他,缺乏屬基督的人所應有的表現。[屬基督的]可以指信徒或[基督的僕人](11:23)保羅在十至十三章中為自己的使徒職分辯護,所以這裡應該是指[基督的僕人](11:23)。保羅使用屬靈的權柄採取紀律行動,是經過謹慎禱告後才決定的,目的是為了造就人,把軟弱的弟兄帶回神的心意裡。既然[這權柄原是為造就人,並不是為敗壞人](13:10),所以保羅[就是為這權柄稍微誇口,也不至於慚愧]。 思想:屬地的權柄是轄管人,驅使人,支配人,甚至是對付人和踐踏人,但基督在教會中所賜的屬靈權柄,目的卻是[要造就你們,並不是要敗壞你們]。我們有否願意將教會成為只對付人的組織呢? 祈禱:親愛主,求你光照我們,除去我們世俗的心思,世俗的手段,面對主你心意的教會,使我們明白身邊信徒的生命,我們彼此的一家人的身份,使我們彼此造就,活出基督的生命。阿們!

哥林多後書 2:14-17哥林多後書 2:14-17

保羅和教會都受到了這人的傷害(5節)最大的直接受害者是保羅自己,但保羅不願意越過教會,而是凡事與身體一起行動,這是建造教會的首要原則。 [你們赦免誰,我也赦免誰](10節)這是保羅要他們不要顧慮保羅會不同意赦免。[為你們赦免的](10節)表示保羅的赦免為了哥林多教會內部的和好鋪路,以恢復教會的合一。[在基督面前](10節)表明我們無論是責備或赦免,都應該順服回到主面前,行在主面前,尋求聖靈的引導,學習按主的心意處理事情,而不是根據自己的血氣。這樣主的旨意在祂的身體裡就能通行,教會才不會淪為世上的社團。[勝過](11節)原文意思是[佔便宜]在新約中都出現在保羅書信裡(7:2,12:17-18;帖前4:6)表示是用欺騙的方法,把別人的東西變成自己的。因此,保羅的意思是說,撒但的詭計是要趁機把軟弱的肢體騙回到牠的權勢下,擴大對教會的傷害。所以,我們該公義的時候就執行公義,該憐憫的時候就要向軟弱的肢體[顯出堅定不移的愛心來](8節)不讓撒但佔便宜。因為,教會中若缺乏恩慈和赦免,仇敵就會趁虛而入;肢體之間若不能彼此合一相愛,得勝的乃是撒但。[到了特羅亞](12節)大約是主後54年秋天,保羅在離開以弗所之後(徒20:1)沿陸路向北到了特羅亞,準備從特羅亞坐船前往馬其頓。在保羅時代,特羅亞是重要的海港和商業中心。[主也給我開了門](12節)顯示保羅在特羅亞傳福音比較順利。[提多](13節)是希臘人(加2:1-3)他可能帶著保羅上一封信前往哥林多,保羅非常關切哥林多教會對這封信的反應,所以在沒見到他之前[心裡不安](13節)。[我心裡不安](13節)原文意思是[在我的靈裡沒有安息]這是聖靈在人裡面的引導。沒有遇見提多是小事,靈裡沒有安息是大事。聖靈既然在特羅亞給保羅開了門,照道理應該抓緊機會廣傳福音,但聖靈卻沒有叫他留下。人所能知道的是有限的,雖然人的理由可能很合理,但擺在神永遠的計劃裡可能就是一個大錯誤。因此,聖靈的引導大過人的理由,靈裡的安息大過環境的順利,成全神的計劃大過傳福音,順服工作的主大過解決工作的需要。保羅跟隨主的道路非常準確,他始終順服神的權柄[在基督裡誇勝](14節)一路顯明基督,供應基督,叫人遇見基督。到了特羅亞是顯明基督的恩典(12節)離開特羅亞是高舉基督的權柄(13節)。當時羅馬帝國的將軍在凱旋歸來時,會率領得勝的士兵和戰俘進城[誇勝](14節)遊行展示給國民觀看。在遊行中,羅馬祭司會手持點燃的香爐,邊走邊搖,發出[香氣](14節)在場的人都能聞到。這[香氣]對於得勝的將軍,士兵和夾道歡迎的群眾而言,代表勝利的喜悅;但對戰俘而言,卻意味著即將被奴役或處死。同樣,福音對於聽了拒絕的人,要作定他們有罪的根據(約3:18)[作了死的香氣叫他死](16節),他們的結局乃是滅亡;而對於聽了就信的人,是使他們得救的神的大能(羅1:16)[作了活的香氣叫他活](16節),結局乃是永生。我們必須自己放在神的權柄之下,始終在基督的[率領](14節)之下,[在神面前](15節)行走,才能使自己的道路帶著[基督馨香之氣]( 15節)。我們何時體貼自己的執著、隨從自己的理由,什麼時候就失去了[基督馨香之氣],不再能供應基督的生命。[為利混亂](17節),原文意思是買賣或沿街叫賣。 思想:神所要得著的是順服神權柄的人,而不是工作。人若不順服神的權柄,好像是抓緊為主做工,實際是使神的心意不能滿足,因為神得著了人才能心意滿足。我們有否願意帶著基督的香氣因主誇勝呢? 祈禱:親愛主,感謝你的權能,讓我們得勝,誇耀。縱使生命中面對艱辛,苦困,求主使我們仍然帶著主基督的香氣,使我們見證你榮耀你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