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林多後書 哥林多後書 1:10-24

哥林多後書 1:10-24

神允許保羅過去,現在,將來都不斷經歷難處,不住地更新他的信心。神的信實永不改變,人的信心卻需要不住地被更新,才能用新鮮活潑的信心跟上不停工作的主,在跟隨主的路上不斷支取基督的得勝。(10) [指望祂將來還要救我們]當時猶太人一直想殺保羅(徒20:3)後來[從亞細亞來的猶太人](徒21:27)在耶路撒冷聖殿裡聳動群眾捉拿保羅。使徒保羅的事奉需要教會的代禱,不但親密的同工一起代禱,連給他製造難處的哥林多教會也為他代禱。單憑屬靈的偉人,不能使神的心意得著滿足,祂的旨意是讓所有的肢體在事奉中學習彼此配搭,彼此扶持,彼此相愛,使基督的身體得以建立。[向你們更是這樣]指保羅在與哥林多人的接觸中特別小心自己的生活,言行見證,可能因為哥林多作為希臘的經濟,文化重鎮,[人的聰明]擾亂真理的情形特別嚴重。[良心]指人根據自己所認知的最高標準,用以判斷人的行為的功能。這個字在保羅書信出現的次數,比其他新約書卷加起來都還多。人的良心已經被罪污染,因此不是判斷一個人行為的最高法官,但是拒絕良心的聲音卻會導致屬靈的虧損(提前1:19)。保羅知道有些哥林多人會懷疑他的信是否另有所指,難免誤解,所以他盼望他們最終還是能夠對他有正確且充分的[認識](13節)。(14節) [以我們誇口]指哥林多教會以保羅是他們的使徒為榮。[以你們誇口](14節)指保羅在基督面前以哥林多教會為榮,得著主的稱讚。[早有意到你們那裡去](15節),指保羅之前已答應他們,要在經過馬其頓之後去看他們(林前16:5)。 [從你們那裡經過,往馬其頓去](16節)表示保羅準備從以弗所先坐船向西到哥林多,然後從哥林多沿陸路向北前往馬其頓。而按照林前16:5的計劃,應該是從以弗所沿陸路向北先到馬其頓,然後經過馬其頓沿陸路向南到哥林多。(16節) [送行]包括資助保羅去猶太地的路費。[是而又非](18節),指今天一個說法,明天另一個說法。[指著信實的神說](18節)保羅在書信中常常這樣起誓,為的是辯護或強調他所確信的真理。[西拉](19節)是耶路撒冷教會選出來的領袖之一,負責將耶路撒冷會議的決議帶到安提阿(徒十五22),他在保羅第二次出外傳道時成為保羅的同工(徒十五36-41)。當保羅與西拉到路司得時,提摩太也加入這個團隊(徒十六1-3)。因此當保羅第一次抵達哥林多時,這兩個人都跟他在一起同工。[在基督裡都是是的](20節)指舊約中有關彌賽亞和彌賽亞時代的應許,都要在基督裡成就。因為保羅改變了行程,引起一些哥林多信徒的誤解,所以保羅特地用了很多篇幅來解釋他行事的原則和改變行程的原因(1:182:13)。如果哥林多信徒因為保羅行程計畫的改變而質疑他說話的可信度,同樣也會質疑他所傳福音的可信度。因此,每個信徒都要省察自己是否在神,在人面前活出[信實]的果子。[堅固](21節)原文指保證答應要做的事一定會做好。神會負責堅固保羅和祂的同工,使他們信實可靠。[膏](21節)意思是膏立,是舊約指派任務的儀式(出28:41;),保羅和他的同工是受聖靈膏立,差派的。[印了](22節)指用印封住文件,烙上印記,表示[擁有],聖靈的同在是每個真信徒身上的[印記](羅8:9)。[憑據](22節)原文是[質]是商業用語,指買方付給賣方的訂金,保證到了適當的時間,全額都會付清。聖靈作[印],表示我們是神的產業,我們是屬於神的。保羅的事奉來自神的差派,他的人格和福音的真實性完全倚賴於神的工作。聖靈堅固,膏立了他們,因此連行程計劃這一類的小事也必定信實可靠。保羅行程的變更,並非因為他[反覆不定]或他的計劃[是從情慾起的](17節)而是神自己的引導,為要[寬容你們](23節),造就哥林多教會。(24節) [轄管你們的信心]指勉強人遵守某種道德教訓,努力做出屬靈的樣子。[幫助你們的快樂](24節)表示幫助人明白神的旨意,甘心遵行神的旨意。[憑信才站立得住](24節)指在神面前站立得住的信心,是靠著神的大能(林前2:5)做成在我們生命裡面的,並非別人勉強,教導出來的。 思想:人與神的關係建立在裡面神兒子的生命基礎上,我們可以幫助,引導別人明白神的旨意,跟上神的旨意,但一切的勉強與過分的催逼都是不合宜的。因為神的旨意不是要得著外表符合律法的人,而是要得著裡面有神兒子生命的人。 祈禱:親愛,求你教導我們,使我們可以幫助,引導別人明白神的旨意,跟上神的旨意。阿們!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Related Post

哥林多後書 3:1-8哥林多後書 3:1-8

[薦信]即介紹信。當時猶太人出門旅行常攜帶[薦信],而眾教會之間寫[薦信]也很普遍(林前16:3)。有些[假使徒](11:13)自我舉薦[自稱為使徒](啟2:2)或利用[薦信]到處招搖撞騙[為利混亂神的道](2:17)。而教會也用[薦信]的方式來證明所差派使者的身份(徒15:23)保羅自己也寫過薦信(羅16:1-2)。或許哥林多教會有人批評保羅到哥林多時沒有帶著薦信,就像亞波羅帶著薦信到哥林多教會一樣(徒18:27)。但保羅根本用不著給他們薦信,也不用他們推薦,因為他是創立哥林多教會的使徒。保羅在本信中多面向講到推薦神僕的問題(4:2;5:12)。保羅是創立哥林多教會的使徒(林前9:1-2)曾在那裡教導他們[一年六個月](徒18:11)哥林多教會的存在就是保羅的使徒職分和工作果效的明證,因此說[你們就是我們的薦信]。我們看待神的僕人,不是根據學歷,資歷,頭銜或其他名人的推薦,神會透過他們在人心中動工,改變生命,來顯明神所託付的職事。基督徒[明顯是基督的信]是基督給世人看的。因此,信徒要讓人在自己身上看出基督來,而不是只會說[要看神,不看人]。保羅將哥林多人比喻為[基督的信]是保羅透過他的福音的職事[修成的]。任何人因聽保羅的道而生命而改變,都是聖靈工作的果效(羅15:17-19;林前2:4-5);因此,真實的[基督的信],乃是用永生神的靈寫的,是聖靈透過人做工的記錄。[不是寫在石版上,乃是寫在心版上]引自先知書中對新約的描述(耶31:31-34;結36:24-32)指新約時代神要把律法寫在人的心上,聖靈用事奉人心中的實際變化來作薦信。因著這個引述,保羅繼續介紹自己和同工是[新約的執事](6節)引出了舊約和新約的職事的分別(7-18節)。基督徒[明顯是基督的信]是基督給世人看的。因此,信徒要讓人在自己身上看出基督來,而不是只會說[要看神,不看人]。保羅將哥林多人比喻為[基督的信]是保羅透過他的福音的職事[修成的]。任何人因聽保羅的道而生命而改變,都是聖靈工作的果效(羅15:17-19;林前2:4-5);因此,真實的[基督的信]乃是用永生神的靈寫的,是聖靈透過人做工的記錄。 [精意]原文是[靈]可譯為[聖靈][字句是叫人死,精意是叫人活]並非是在談論字面解經或靈意解經,而是談論律法的職事和福音的職事,也就是舊約[屬死的職事](7節) [定罪的職事](9節)與新約[屬靈的職事](8節)[稱義的職事](9節)的區別。舊約和新約並沒有本質上的區別,只有實行法則的不同:舊約的職事是根據律法[字句]的管治,而新約的職事是根據聖靈的帶領。人若倚靠自己來遵守律法,就是[要立自己的義](羅3:20;10:13)結果沒人能滿足律法的要求,最後都會落在律法的定罪之下,所以說[字句是叫人死];人若倚靠聖靈所賜的生命和能力,[不隨從肉體,只隨從聖靈](羅8:4)讓基督的生命從自己裡面活出律法的要求(耶31:33;結36:26-27;羅8:4)就不會再被定罪(羅8:3-4)所以說[精意是叫人活]。[新約]這個詞在保羅書信中只在給哥林多教會的信中出現過(林後3:6;林前11:25)。新約完全是聖靈的工作,無論是信道或行道,一切都是[因基督](4節)[出於神](5節)憑著聖靈,為要[使一切有血氣的,在神面前一個也不能自誇](林前1:29)。所以保羅[在神面前才有這樣的信心](4節)[能承當這新約的執事]。 思想: 人若是靠著自己來信道,行道,新約也會成為叫人死的[字句];反而會成為比舊約律法更重的軛。我們來到神面有否願意藉著神的靈被祂光照,被祂引導呢? 祈禱:親愛主,感謝你的光照,更要藉著聖靈光照我們,使我們能活在神面前,求主使我們靠著你信道,行出道。阿們

哥林多後書11:1-13哥林多後書11:1-13

[這一點愚妄]指保羅將提到關於他使徒的資格(21節-12:13)。他認為這是一種愚妄的行為[因為蒙悅納的,不是自己稱許的,乃是主所稱許的](10:18)。但為了不讓哥林多教會被假使徒帶偏,他不得不說。這些資格並不是他提出的,而是對反對者的回應,用愚妄人的愚妄來回答愚妄人。[神那樣的憤恨]原文[神那樣的嫉妒]。[許配]指訂婚;當時猶太人先訂婚後成婚,之間一般相隔一年,訂婚之後女子就是男子的合法妻子,只有死亡或正式離婚才可解除婚約。訂了婚的女子若有不忠,就是犯姦淫。信徒活在世上,乃像一個已經訂婚的[貞潔的童女]若是貪愛基督之外任何的人,事,物,就會惹動[神那樣的嫉妒]。保羅不是因為自己被人攻擊而[憤恨]而是因為他與神親近到一個地步,神的心意成了他的心意,神的感覺成了他的感覺。[蛇用詭詐誘惑了夏娃](創3:13)是迷惑她的心思,否認神所說的真理(創3:1-7)。哥林多信徒所面對的危險就是心思被誘惑而偏離基督,他們的心思是撒但攻擊的主要目標。無論什麼人、事、物,只要奪去我們向基督的絕對[貞潔](2節)使我們[失去那向基督所存純一清潔的心]就會惹動神的忌恨。[心](noēmata)指思想、心思,在新約中只用了六次,又被譯為[詭計](2:11)[心地](3:14)[心眼](4:4)[心意](10:5)[意念](腓4:7)。[另傳一個耶穌]指保羅所傳的耶穌是釘十字架的主,不但有榮耀,得勝,權柄,也有十字架的苦難:而那些假使徒只傳基督的榮耀,得勝,權柄,忽略十字架的苦難。 [另得一個福音]與加拉太教會所遇到的[別的福音](加1:6)不同,哥林多的假使徒所強調的不是守律法,而是強調基督的榮耀權能,忽略十字架。另一個[耶穌,福音]很可能大部分都與原來的[耶穌,福音]相同,只在某些地方加一點或減一點,這點摻雜的結果卻已經能引誘人偏離基督,就像夏娃被蛇引誘。如果聽信了這些假使徒的話,就是[另受一個靈]不是使人能結出仁愛,喜樂,和平的果子的聖靈(加5:22)而是撒但、邪靈。[你們容讓他也就罷了]是反話[容讓]與[寬容](1節)原文相同,形成對比。[那些最大的使徒](5節)是諷刺那些混入哥林多教會的假使徒(14-15節)他們傳另一個福音(4節)。[言語雖然粗俗](6節)指保羅傳道時並未運用希臘哲學家所崇尚的演說技巧,沒有引經據典,注重修辭。[知識卻不粗俗](6節)指保羅指對福音奧蹟的真知灼見(西1:26-27;弗1:9)。[在凡事上向你們眾人顯明出來](6節)表示保羅用了十八個月在哥林多言傳身教(徒18:11)以後還寫信教導他們。當時希臘人認為,一個哲學家或宗教教師自己親手工作是一件羞恥的事,當時的哲學家和宗教教師通常都會向聽眾收費,作為對他們的報酬和敬意,稱之為[敬奉](提前5:17)。保羅在哥林多以織帳棚供應自己(徒18:3)這樣做是[自居卑微]。[虧負](8節)原文是一個很強烈的字,指掠奪、剝奪(剝去已死士兵的盔甲)。保羅要哥林多人深深了解到,他為了免費傳福音給他們,甚至於到了[剝奪]其他教會的地步。保羅在哥林多傳福音時,曾一面傳道,一面製造帳棚(徒18:1-4)直到馬其頓省的教會派人前來接濟(徒18:5),腓立比教會是其中的主要支持者(腓4:15)。[我向來凡事謹守](9節)指保羅不隨便接受別人的錢財,以免給魔鬼留出破口。[自誇](10節)是保羅起誓的口吻,宣告他在這一帶傳福音不索取任何費用。(11節) [是因我不愛你們嗎]表示保羅的反對者指責保羅拒絕哥林多教會的資助,是因為他對哥林多教會心懷不滿,並不是真愛他們。大多數使徒都接受教會的供應[靠福音吃喝](林前9:4)好專心傳福音。但那些[假使徒](13)不只是接受酬勞,而且[侵吞,擄掠,侮慢](20)信徒。如果保羅也接受哥林多教會的供應,那些假使徒就可以藉機狡辯,說他們所做的不過是和保羅一樣。為了不給魔鬼留地步,保羅寧可放棄自己合理合法的權利,也不接受哥林多教會的供應,以[斷絕那些尋機會人的機會](12節)。保羅無論是接受馬其頓教會的供應,或是拒絕哥林多教會的供應,原則都是為了造就教會,又不給魔鬼留下破口。 思想:神的工作到哪裡,撒但也跟隨到哪裡。在教會的歷史中,每一個時期都出現過許多假弟兄,假使徒[裝作基督使徒的模樣](13節)迷惑人離棄真道。[神的用人]與假使徒的分別,在於生活中所顯明的基督生命的見證。 祈禱:親愛主,你是真理,道路,生命,唯有主你引導我們走義路,求主光照走在你的旨意道路中。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