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林多前書 哥林多前書 15:1-11

哥林多前書 15:1-11

哥林多是一個經濟,文化都很發達的希臘城市,但人的智慧在這裡還是大有影響力。雖然哥林多信徒已經接受了福音,重生得救,但有些人還是沒能透徹地認識復活的真理,因著希臘哲學的影響而懷疑[死人復活的事](12節)。因此,保羅在回答了哥林多教會信上的問題以後,特地把復活的真理詳盡地闡明出來。保羅提醒哥林多信徒,正因為福音是真實的,有功效的,是[神的大能](2:5)所以他們才[不是徒然相信](2節)才能[領受了,靠著站立得住](1節)又能[持守](2節)[因這福音得救](2節)。[若](2節)字並非表示他們的救恩有疑問,也不是說他們要能堅持到底才可以得救,而是強調:如果沒有復活,他們就根本沒有救恩。保羅所傳的福音,不是他自創的道理,而是他[當日所領受](3節)的。[第一](3節)指福音最重要的內容,也就是[耶穌基督並祂釘十字架](2:2)。當時新約聖經還沒完成,[聖經](3節)指希伯來舊約聖經。基督被釘十字架,不是神的計劃出了意外,而是神在萬世以前就已經計劃好的,並且早已藉著舊約聖經向人啟示了。基督的受死(賽53:5-6等),埋葬(賽53:9等)復活(詩16:9-10等)都是[照聖經所說](3節)的應驗的。這福音哥林多信徒既然能[領受了,靠著站立得住](2節),他們的經驗就能證明這福音是真實的。能證明基督復活的不但有舊約聖經的預言(3-4節),信徒的經歷(1-2節),也有一群親眼目睹基督受死,埋葬和復活的見證人(5-7節) 。這些見證人為基督的復活捨命作見證,若基督沒有復活,他們這麼做的理由是什麼?實際上,基督若沒有復活,就沒有教會,因為膽怯的門徒在祂死後就會作鳥獸散(徒5:37-38)。保羅寫哥林多前書的時間,大約是主耶穌復活之後25年,這[五百多弟兄](6節)在保羅寫本信時[一大半](6節)還活著,並活躍於各地教會中。如果反對者能找到其中任何一位目擊證人證明保羅說謊,就沒有今日的教會了。教會就是基督復活的證據,基督的復活是教會的根基,信仰的根基(17節),也是撒但千方百計想要抹殺的事實(太28:12-13)。主耶穌復活的事實證據確鑿,有的門徒起初不敢相信,後來因證據明顯而不能不信(路24:11);他們的經歷並非只是個別人一次的幻覺或衝動,乃是有[許多的憑據](徒1:3)。[雅各](7節)指主耶穌的肉身兄弟雅各(太13:55),他起初不信主(約7:5),很可能這次顯現使他信主(徒1:3,14) 。雅各信主是主耶穌復活的一個重要證據。保羅在大馬士革的路上看見復活的基督(徒9:4)。 [未到產期而生的人](8節)指保羅認為自己不像其他使徒跟隨主耶穌,在跟隨主的時間上比不上十二使徒。[使徒中最小的](9節)表示保羅原來逼迫過教會(徒9:1-2)使他覺得自己[不配稱為使徒](9節)。其實使徒不分大小,所以保羅後來又說:[我一點不在那些最大的使徒以下](林後11:5)。神的僕人若甘心比別人[格外勞苦](10)事奉,並不是因為他比別人更愛主,乃是因為[神的恩](10節)與他同在,讓他能與[神的恩]同工。因此,基督復活的最終證據,不是過去的文件,證人,而是復活的基督今日仍藉著[神的恩]與我們同在,讓我們在生命中能經歷祂。[我們如此傳](11節)指基督的復活是所有使徒共同傳揚的福音,並非保羅自己發明的道理。 [你們也如此信了](11節)是提醒哥林多信徒:不傳復活的,就不是純正的福音。 思想:歷史告訴我們,神的話說了就永不改變,人的智慧卻不停地在變;神的話必然會應驗,人的智慧只能叫我們迷亂。因此,我們的信心只能根據神的話語,不能根據人的道理,讓我們能深信經歷主復活的大能。 祈禱:親愛主,你從死裡復活,你是活生生的救主,你能夠使我們生命經歷你的實在,經歷你的同在,因主你活著,信你的人都要活著。阿們!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Related Post

哥林多前書 2:1-16哥林多前書 2:1-16

福音的內容是【愚拙】的(1:18),福音的方式也不是依靠了不起的【高言大智】而是誠實地見證基督為我們成就的救恩。【高言大智】指高超的口才和哲理,是深受希臘文化影響的哥林多人所重視的。保羅【沒有用高言大智】因為他第一次去哥林多之前在雅典的經歷(徒17:32)使他明白,不能用理性碰理性的方法來傳揚福音。因為【神的奧秘】不是靠著人的口才,哲理就能講明的,而要藉著聖靈的感動。哥林多的物質和文化水準都很高,在這樣的環境下,人如果不把自己學問,本事,頭銜,資歷都搬出來,似乎就鎮不住場面。但保羅卻知道,福音的果效並非靠人自己的所有,而是靠【神的大能】(5節)。傳福音不能在屬靈的外衣下用人的口才,哲學,科學,經濟學等來代替【聖靈和大能的明證】(4節)而要單單傳講【耶穌基督並祂釘十字架】。【耶穌基督並祂釘十字架】是福音的核心:基督是神工作的目標,十字架是神工作的手段;基督是我們的生命,十字架是我們的道路。神要藉著人做工,但是神不要人覺得能靠自己為神做甚麼。當他孤身一人初次來到物質豐富,道德敗壞,文化發達的哥林多時【又軟弱,又懼怕,又甚戰兢】。而當保羅經歷了十字架的對付,承認自己的無有的時候,主耶穌就特別在異像中向他顯現,鼓勵他【不要怕,只管講,不要閉口】因為【有我與你同在】(徒18:9-10)。人【智慧委婉的言語】(4節)說不清楚神的愛和基督的寶貴,只有聖靈才能軟化罪人剛硬的內心,使人真正迴轉歸向神。(4節)【明證】指極有力的證據;建立在【人的智慧】(5節)上的冒牌信心,如果遇見更高超的智慧,或者建造的人倒了,就會跟著倒塌,只有建立在【神的大能】(5節)的真實信心才會永不倒塌。所以要叫人得著真實的信心,就不能依靠【人的智慧】,必須根據【神的大能】。福音不是【人的智慧】(5節)也不在乎【人的智慧】福音的內容和傳福音的方式都是【神奧秘的智慧】(7節)這真智慧與哥林多人熱愛的【世上的智慧】【這世上有權有位、將要敗亡之人的智慧】(6節)完全是背道而馳的。【從前所隱藏的】(7節)原文是現在完成式,表示連續不斷的情況。【萬世以前】(7節)顯示救恩不是神臨時想出來的辦法,而是【預定】(7節)即【預先註定】顯示救恩完全是出於神的計畫和主權。神既【在萬世以前】就揀選了這些哥林多信徒,也【在萬世以前】就知道這些哥林多信徒此時【仍是屬肉體的】(3:3)有【分黨】(1:10)【嫉妒,紛爭】(3:3),但這一切都無法阻擋神使他們最終【得榮耀】的旨意成就。第9節部分引自賽64:4和52:15。(10)【聖靈參透萬事】指聖靈透察一切,沒有任何事物是祂不知道的。 【深】(10)原文常指大海的深淵,有【深不可測】之意。正如只有人的靈才能知道自己的心思意念(11節)也只有【神的靈】才能知道【神的事】(11節)。因此,【神奧祕的智慧】(7節)不是【人的智慧】(5節)所能理解和接受的(8節)人憑著自己無法明白【神的事】只能由神自己【藉著聖靈向我們顯明了】(10節)。【世上的靈】(12節)指屬世智慧的靈,人自己的靈。【從神來的靈】(12節)指聖靈。【人智慧所指教的言語】(13節)是【聖靈所指教的言語】是【用聖靈和大能的明證】(4節)。我們傳福音的時候,只有靠著聖靈所指教的【屬靈的話】(13節)才能向人【解釋屬靈的事】(13節)。(14節)【屬血氣的人】就是還沒有被聖靈所改變的人。他們只活在眼前的世界裡,不肯追求永恆;他們沒有能力【領會神聖靈的事】(14節),反而看為【愚拙】而拒絕,排斥。【屬靈的人】(15節)就是被聖靈所改變的人。他們【隨從聖靈】生活行動,有屬靈的判斷力,因為聖靈會引導他們【看透萬事】(15節)的真理和結局。 【誰曾知道主的心去教導祂呢】引自賽40:13,表示這是不可能的事情,因為【沒有人知道神的事】(11節)只有聖靈能參透【神奧秘的事】(10節)。【我們是有基督的心了】不是說所有的重生得救的信徒都能完全明白基督的心意,而是說信徒裡面既然有了基督的生命,聖靈就會在人心中啟示基督自己的心意,讓我們能越來越認識神和祂的工作,因此越來越知道【在神面前一個也不能自誇】(1:29)。 思想:今天,我們傳福音時常常用自己的道理,言語來代替【聖靈和大能的明證】,表面上是說服人信主了,實際上並沒有帶人真正經歷主,認罪悔改,或許只是出於肉體的理智,情感和意志來冒充得救的信心。 祈禱:親愛主,感謝你的人大能,讓我們明白【聖靈和大能的明證】才能真正使人認識主經歷主,求主開我們眼睛使我們作屬靈的人。阿們!

哥林多前書 14:22-40哥林多前書 14:22-40

22節是保羅假設有人爭辯:【方言是不信的人證實神在作工,而先知講道不過是向信徒傳一篇信息而已。】然後保羅反問:【這樣,難道方言不是為信徒作證據,只是為不信者嗎?聖靈賜下說方言的恩賜,是為了叫門徒說出他們原來不會說的【別國的話】(徒2:4),向說【別國的話】的人證明神的作為(徒2:1-12 )使他們迴轉歸向神。如果這方言讓人聽不懂,不但不能【為不信的人】(22節)作證據,反而會讓人【說你們癲狂了】(23節)。【作先知講道】(24)的結果,是把人領向神,敬拜神,承認神真在教會中(25節)。當聽者【心裡的隱情】(25節)因先知所傳講的神的話語而被【顯露出來】(25節)的時候,就像神在直接對他說話,這就是讓他在聚會中遇見神了。聖靈在聚會中工作的目的,是讓人遇見神,敬拜神,而不是用方言來炫耀自己。【弟兄們,這卻怎麼樣呢】(26節)意思是【我們該怎麼做呢】?教會聚會的內容和程序雖然沒有外面的規條,但卻有裡面的約束,原則是【凡事都當造就人】(26節)。即使是真正的方言【若沒有人翻】(27節)就沒有人懂得方言的意思,當然不能造就別人,因此不可在聚會中說。即使是【作先知講道】(29節)也要有規矩,一次聚會【兩個人或三個人】講道就足夠了,其餘的就當【慎思明辨】(29節)。【其餘的】(29節)可能指其他有【作先知講道】恩賜的人,也可能指有辨別諸靈恩賜的人(12:10)或全會眾。【旁邊坐著的】(30節)先知必須真正【得了啟示】有聖靈的感動,才可以示意有話要講。若真是出於聖靈的啟示,聖靈必然會感動【先說話的】(30節)先知【閉口不言】(30節)並讓前後兩位先知的話語銜接一致。當時猶太拉比一般是坐著教導,而門徒是站著受教,讀聖經的人則站著;而在愛色尼教派中,大家會輪流發言,說話的人通常站著,其餘的人都坐著。【你們】(31節)指那些有先知講道恩賜的人,並非指所有的信徒,在聖經沒有完成之前,一位先知說得越長,就越容易憑自己的能力,而不是聖靈的啟示來說話,時間長了,會從【講道】變成自說自話,所以聖靈會隨時介入(30節),讓有先知講道恩賜的人【一個一個地作先知講道】(31節)。而全本聖經啟示完成之後,講道的人應該緊緊圍繞聖經,不可以隨意發揮,用人的說教來代替聖經的【道理】(31節)。哥林多教會可能有人認為,一個人越受聖靈支配,就越少自製能力,講道時會情緒極度高漲,不能控制自己的言語和長短。但只有邪靈會叫人失去自製的能力,聖靈卻尊重人的自由意志,越是屬靈的人,越能自我節制,因為【先知的靈原是順服先知的】(32節)。先知更要學習順服神的權柄,因為【神不是叫人混亂,乃是叫人安靜】(33節)。【婦女在會中要閉口不言】(34節),並不是禁止婦女禱告或講道,是不准她們在崇拜中插嘴提問(35節)。古代婦女的教育程度普遍比較低,哥林多教會的外邦婦女又不像猶太婦女熟悉聖經,可能常常在聚會時提出一些幼稚的問題,影響了聚會的秩序。【正如律法所說的】(34節)指舊約一貫要求人在神面前安靜順服:【惟耶和華在祂的聖殿中;全地的人當在祂面前肅敬靜默】(哈二20)。這個要求不只是針對婦女,所以保羅不但要求婦女在聚會時不准說話,也要求先知在別人講道時保持【安靜】(33節)。【婦女在會中說話原是可恥的】(35節)是當時的社會習俗。【你們】(36節)指一些自大的哥林多信徒,他們自以為【是先知,或是屬靈的】(37節),所以不同意保羅的教導,以為【神的道理】(36節)單臨到他們。保羅的信是受聖靈感動所寫的【主的命令】(37節),凡是【先知】或是【屬靈的】人(37節),都應該能看出來。而那些自稱【先知】或【屬靈的】人,【就由他不知道吧】(38節)。39-40節是關於在聚會中如何運用屬靈恩賜的結論。保羅第三次指出,對【屬靈的恩賜】應該【切慕】(39節),而不是【追求】(1節;12節)。神的教會不是只講愛心,只要火熱,只傳福音就可以了,還必須有規矩,【凡事都要規規矩矩地按著次序行】(40節)【因為神不是叫人混亂,乃是叫人安靜】(33節)。 思想:不同文化,不同時代的教會,規矩可能都不太一樣,但原則都是為了【造就教會】(12節)【造就別人】(17節)【叫全體得益處】。我們有否願意因主愛的賜予作出【造就教會】【造就別人】的人呢? 祈禱:親愛主,是你的愛與捨己使我們明白愛,更能放下自我,是主你使我們不再為己而活, 求主引導我們能作【造就教會】【造就別人】的人。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