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羅在12章講到屬靈的恩賜,14章講到恩賜的運用,中間插入13章,闡明愛乃是運用一切恩賜【最妙的道路】(12:31原文)。人若沒有裡面實際的【愛】恩賜就失去了【建立基督的身體】(弗4:12)的功用,成了有音無調的【鳴的鑼,響的鈸】。【愛】原文是agape,這個字在希臘文中並非專指神聖的愛,但保羅常用這個字來指從神而來完美至善的聖愛(在新約中出現116次,其中75次是保羅用的)。本章所講的【愛】都是指從神而來的神聖的愛,也就是真正的愛。這愛源自於神的本性,而不是因為被愛者有可愛之處,所以我們還在作罪人的時候,就經歷了這種聖愛(羅5:8)。【鳴的鑼】原文是【鳴的銅】指響聲大的銅製品。【鳴的鑼,響的鈸】兩者都是有大聲,但沒有音調。4-7節並不是【愛】的定義,而是描述【愛】的特徵:愛是什麼: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4節)這些都是基督的所是:愛不是什麼:愛不是【嫉妒,自誇,張狂】(4節)愛不做什:愛是不做【害羞的事,求自己的益處,輕易發怒,計算人的惡,喜歡不義】(5-6節);會做什麼:愛會【喜歡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6-7節)這些都是基督的所作的。【忍耐】(4節)指對別人的忍耐。【恆久忍耐】(4節)指不是只有一,兩次的忍耐。【恩慈】(4節)指善行,仁慈。愛不只是忍耐,願意體諒,憐憫,服事得罪自己的人。【不嫉妒】(4節)指不因別人的成就,恩賜,長進而嫉妒,反而因為愛對方,為對方喜樂。【不自誇,不張狂】(4節)指在神面前隱藏自己,既不自高自大,也不貶低別人。【不作害羞的事】(5節)指行事端莊,不會無禮,不做所有不合宜的事。【不求自己的益處】(5節)指脫離自己,不堅持自己,不以自己為中心,只求使基督的身體和肢體得益。【不輕易發怒】(5節),不是不能發怒,而是即使被激怒的時候,也能約束自己,不放縱自己的肉體隨意發洩。【不計算人的惡】(5節),指不會把別人對自己的得罪銘記在心,存心報復。【不喜歡不義,只喜歡真理】(6節),這是愛的界線。【凡事包容】(6節)指容忍別人的冒犯,軟弱,不輕易放棄。【凡事相信】(6節)指相信神的權柄和管理,因而總是給人留餘地,等候神的工作。【凡事盼望】(6節)指單單盼望神,相信神的恩典必然得勝。【凡事忍耐】(6節)不是指無奈的忍耐,而是指堅持不移。神愛罪人,但決不愛罪惡。這種愛不是沒有原則的包庇,溺愛,一團和氣,而是在【不喜歡不義,只喜歡真理】的界線裡【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6)。而抵擋神,自以為神的人,不是覺得自己比神更有【愛】就是覺得自己比神更【公義】;不是以【愛】的名義去包容罪惡,就是以【公義】的名義轄制別人。愛的實質就是脫離【自己】讓基督的生命代替自我的生命。【先知講道之能,說方言之能,知識】都是神在救贖計畫中用來建造教會的恩賜,並不是神生命的彰顯,因此都是有時間性的。當教會建造完成的時候,就不再需要講道,方言,知識,惟獨愛是神的性情,必然和神的生命一樣永遠長存,所以【愛是永不止息】。無論我們今天擁有多少【先知講道之能】【說方言之能】,或【知識】(8節),都是有限的,在永恆裡都像【孩子的事】(11節),只不過是要被丟棄的玩具。因此,我們絕不能高舉恩賜,用恩賜來代替神的性情-愛,用追求恩賜來代替追求基督。古人用磨光的金屬作【鏡子】,它們所反映出來的影像是【模糊】的輪廓。我們對許多屬靈的事知道的也極為有限,因此我們的恩賜也是有限的,不值得高舉。將來我們與主面對面的時候,信心將成為眼見,盼望將成為事實,而我們將完全得著神兒子的生命,這生命的性情就是愛。因為【神是愛】所以【最大的是愛】愛是運用一切恩賜【最妙的道路】。 思想:凡是出於【自己】的愛都帶著自私的成分,只會愛自己和自己所喜歡愛的;只有脫離了【自我】才能愛神和神所愛的。當我們裡面的【自我】減少了,基督增加了,才能有真實的,不是出於【自我】的愛。 祈禱:親愛主,感謝你就是愛,從你的話,從主你的生命都充滿著愛,更使我們感受愛,分享愛,求主使我們更深願意明白主的愛,因愛是永不止息的。阿們!
哥林多前書 13:1-13
Related Post
哥林多前書 11:1-16哥林多前書 11:1-16
【你們要效法我】緊接上一章,正是【效法基督】每個傳福音的人都應該把自己藏在基督裡,不讓自己出頭,唯一顯出讓人【效法】的榜樣,就是【效法基督】。保羅的眼目總是聚焦在基督身上,哥林多信徒身上,也能看到基督在他們身上的恩典和工作,因此能為主的工作而真誠地【稱讚】他們。【各人】原文是【每個男人】。【男人是女人的頭】現代人通常認為【頭】代表【權柄】但古人以為思想發自心。古代希臘人所說的【頭】通常並非指【權柄,控制】而是指【源頭】(弗1:22)【第一位】(太21:42)。因此【男人是女人的頭】是指【男人是女人的源頭】因為女人是用男人身上取出的肋骨造成的(創22:21-22)所以說【女人原是由男人而出】(12節)正如基督是男人的源頭,而神又是基督的源頭,即使【頭】是【權柄】的意思,本節也不表明教會中的弟兄可以用來轄制姊妹,因為屬靈的權柄不是根據人的地位,出身,而是因著人順服基督,甘心做僕人而來的 (太20:26-27)。當時猶太人在敬拜時也可能已經開始了蒙頭的習俗,現代正統派猶太男人在禱告或敬拜時,還要在頭上戴上小園帽(Kipa)披上禱告巾(Tallit)。但保羅教導男人不可蒙頭,與猶太羅馬的傳統相反,顯示這不是為了尊重習俗,而是有屬靈的理由。【基督是各人的頭】(3節)神照著自己的形象造人(創11:26-27)所以男人代表【神的形象和榮耀】(7節)。因此,男人在【禱告或是講道】時不蒙頭,代表彰顯【神的形象和榮耀】完全地顯露,高舉基督。男人【羞辱自己的頭】羞辱基督,因為【基督是各人的頭】;保羅要求姊妹在聚會中守秩序,不要隨便亂說話(14:34)但並不反對姊妹在公開敬拜時【禱告或是講道】(5節),只要求她們在【禱告或是講道】時蒙頭。當時猶太婦女在敬拜和日常生活中都蒙頭,但希臘羅馬婦女並非都必須蒙頭。同時,保羅單單提到女人在【禱告或是講道】時蒙頭,卻沒有強調在別的場合要蒙頭,並且反對男人按照猶太,羅馬習俗在【禱告或是講道】時蒙頭( 4節),顯示這教導不是為了尊重習俗,而是有屬靈的理由。因此,女人在【禱告或是講道】時蒙頭,代表【男人的榮耀】不可在神面前顯露出來,承認只有神是配得榮耀的。女人【羞辱自己的頭】(5節)羞辱男人,因為【男人是女人的頭】(3節)。(6節)【就該剪了頭髮】指女人在【禱告或是講道】時若不蒙頭,就等於【剪了頭髮】一樣羞恥。 (8節)在神起初的安排裡,男人是為了完成神的計劃而被造的(創1:26),而女人是為幫助男人執行神的計劃而被造的(創22:18),所以說【男人不是為女人所造的,女人乃是為男人造的】(8節)。 (10節)指女人在【禱告或是講道】(5節)時蒙頭,代表人要接受神的權柄,在神面前隱藏自己的榮耀;這就在天使面前顯明,神已經在教會裡得著了祂所要得著的人。【頭上有服權柄的記號】(10節)當時婦女在社會上的地位很低,但卻可以在教會中【禱告或是講道】(5節),所以她們需要新的權柄,而神就把蒙頭當作【權柄的記號】(10節)放在姊妹的頭上。因此,女人蒙頭是【權柄的記號】而不是順服男人的記號;女人在【禱告或是講道】時和男人一樣,都是在神的權柄之下。這記號提醒所有的弟兄姊妹;教會必須高舉神的榮耀,隱藏人的榮耀。在【主的安排】(11節)裡面,絕不是男尊女卑,乃是彼此平等,互相配搭,,不可或缺的。從被造的角度看【女人原是由男人而出】(12節);從生育的角度看【男人也是由女人而出】(12節)。但保羅提醒我們,男人女人其實【都是出乎神】(12節);因此,男人不可誇耀自己首先被造的身分,男女都應該從神的角度來看待自己在神計劃中的角色,順服神對自己的安排。(13節)保羅再次強調【女人禱告神】時的蒙頭,顯示他不是關心風俗的問題,而是關心屬靈的問題。就【本性】(14節)而言,男人的頭髮都比女人短。古代希臘人也有男人蓄長髮的,所以保羅用【你們的本性】(14節)來向哥林多信徒論證。女有別才符合神造男造女的本意,男女不分則違反了神創造的心意,在神眼中便是【羞辱】(14節)。15節的一種理解是;長髮是女人的榮耀,因此女人應該在【禱告或是講道】(5節)時蒙頭,不要在神面前顯露自己的榮耀。另一種理解是;;神既然已賜給女人天然的【蓋頭】(15節)女人在【禱告或是講道】就應當蒙頭。雖然現代人對女人蒙頭的意義有許多不同的理解,但當時【神的眾教會】卻完全理解蒙頭的意義,意見也是一致的。 思想:如果人看不見神的心意和託付,只看見自己的才幹和條件,把人的自己放在神的心意前面,以致顛倒了神安排的屬靈次序,無論家庭或教會都會受虧損。 祈禱:親愛主,一切都是主你的創造,更是你美善的安排與設計,願我們一生都樂意順服你,效法主你。阿們!
哥林多前書 14:1-21哥林多前書 14:1-21
哥林多信徒喜歡追求,炫耀一些神奇的恩賜,例如【說方言】(2節)。因此,保羅特地把更能造就教會的【作先知講道】與【說方言】作比較,以糾正他們錯誤的恩賜觀念。【屬靈的恩賜】是聖靈【隨己意分給各人】的(12:11),不是人自己【追求】得來的。但【愛】是聖靈結出的果子,所以信徒都必須【追求愛】在愛中運用恩賜,才能建立基督的身體。聖靈按著祂自己的主權賜下【屬靈的恩賜】是為了【造就教會】(4節);而一個人得著某種【屬靈的恩賜】就是全教會得著這【屬靈的恩賜】。因此,信徒對【屬靈的恩賜】的態度是【切慕】而不是努力【追求】。使徒行傳三次記載了【說方言】(2節)的事例,旁觀的人都能聽出他們是在說【別國的話】(徒2:4)【稱讚神為大】(徒10:46) ,【說預言】(徒19:6)而不是沒有意思的聲音。但若無人翻譯,就成了【沒有人聽得出來】(2節)的【奧祕】(2節),對人不能有功效,所以說【不是對人說,乃是對神說】( 2節)算不得是【造就教會的恩賜】(12節)。【作先知講道】(3節)可以【造就,安慰,勸勉人】(3節),目的是為著建立基督的身體,【造就教會】(4節)。而【說方言】的人親身經歷了神蹟,靈性多少會得到造就,所以說是【造就自己】(3節)。哥林多教會中【說方言】的現像很普遍,但保羅說他們【仍屬肉體的】(3:3)可見【說方言】對信徒屬靈生命的造就很有限。保羅既沒有鼓勵說方言,也沒有禁止說方言,但要求把方言【翻出來,使教會被造就】(5節)。愛神的人不可為了滿足自己,強求說一些沒人能明白的話。【聖靈顯在各人身上,是叫人得益處】(12:7)若只說別人不明白的方言,對人有什麼益處呢(6節)?【號聲】(8節)是軍隊對士兵的號令,所以號聲的意思必須能讓士兵明白。【無定的號聲】(8節)使聽者不知進退,因此全無效果。【向空說話】(9節),意思是向空氣說話。【聲音】(10節)原文是【語言】。【造就教會的恩賜】(12節)就是【作先知講道】(4節)的恩賜。保羅第二次指出,對【屬靈的恩賜】應該【切慕】而不是【追求】(1節)。(15節)【這卻怎麼樣呢】意思是【我該怎麼做呢?】【我要用靈禱告】(15節)指人與神之間並非理性所能表達的情感交流。 【用悟性禱告】(15節)指用理性能表達的方式向神禱告。在教會中,不只【作先知講道】(1節)應造就別人,連向主的禱告和感謝也應當【造就別人】(17節)。保羅並沒有否定【說方言】(18節)的恩賜,他比眾人對說方言有更多的認識和經歷,但卻更重視【造就教會的恩賜】(12節),因為他知道神的心意是要造就教會。在教會中【萬句方言】(19節)不如【五句教導人的話】(19節)。可見在教會中最重要的不是表現自己如何屬靈,而是【造就別人】(17節)。信徒應把屬靈追求的目標放在【造就教會】(12節)上,而不是放在自己的滿足上。【說方言】的恩賜若運用不當,就會轉化成【惡事】因此不可像小孩子一樣只管滿足自己的好奇,應當像成熟的大人一樣思考,正確運用【說方言】的恩賜。21節引自賽28:11-12。在這個例子中,以色列人即使聽見了【外邦人的舌頭和外邦人的嘴唇】所說的方言,也不肯悔改聽從神。保羅以此證明,沒有翻譯的方言既不能造就教會,也不能領人歸主。 思想:我們在追求主的事上,當有【大人】那樣成熟而剛強的心志;但在【惡事】上,卻要像【嬰孩】那樣渾噩無知。我們更要學習成長,不要像小孩子只想追求自我滿足的事。而是追求能【造就教會】的事。 祈禱:親愛主,感謝你的賜予,使我們得著主你的恩賜,能讓我們事奉你,榮耀你,求主開我們眼晴使我們明白主你的賜予,更願意作【造就教會】的事。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