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弗所書 以弗所書 1:1-2

以弗所書 1:1-2

以弗所書]的原文是希臘文,又稱為[給以弗所人的信Epistle to the Ephesians]。但在[以弗所書]現存最早的抄本,主後200年左右的切斯特·比替聖經殘卷(Chester Beatty Papyri)以及第四世紀的西奈抄本(Codex Sinaiticus)和梵蒂岡抄本(Codex Vaticanus)中,第一章第1節並沒有[在以弗所]這幾個字,書信本身的內容也沒有明確提到是寫給以弗所教會的。因此,本信可能是寫給小亞細亞半島西部亞細亞省的眾教會傳閱的(西4:16)。本信有許多不同於其他保羅書信的特徵,例如:沒有問安,沒有私人信息,沒有提到需要處理的特殊問題,沒有提到收信者的處境。因此,本信讀起來好像是一篇講章,某些地方還像禱文或讚美詩。(1節) [保羅]是常見的羅馬姓氏(徒13:7)。使徒保羅是羅馬公民,羅馬公民可以有三個名字,他的姓,也就是第三個名字是【保羅Paullus】意思是[小的]。羅馬公民又可以有第四個名字,也就是出生時取的暱稱,使徒保羅的猶太名字[掃羅]可能就是保羅的暱稱,意思是[渴望]。使徒保羅通常在猶太人中使用[掃羅]這個猶太名字(徒22:7;26:14)在外邦人中使用[保羅]這個羅馬名字(徒13:9),在所有的保羅書信中都自稱[保羅]。[使徒](1節)的意思是[使者,被差遣者],最初是指耶穌基督所特別挑選的[十二個門徒](路6:13)也被用在主耶穌的兄弟雅各(加1:19)和巴拿巴,保羅(徒14:14)身上,甚至還用在範圍更廣的[眾教會的使徒](林後8:23)身上。[在以弗所的聖徒](1節)就是以弗所教會的信徒。[聖徒]不是指本質聖潔,品行良善的人,而是指所有的信徒,他們都是從世界被分別出來見證主,事奉神的[成聖的人](徒26:18 )。在舊約裡[聖徒]的稱號是保留給選民以色列的(申33:32);在新約裡[聖徒]包括一切蒙神揀選,重生得救的猶太人和外邦人。本信是保羅在被囚羅馬期間寫的,先送到以弗所教會,然後在亞細亞省中眾教會傳閱。無論收信者身處何方,都是[在基督耶穌裡有忠心的人](1節)也就是承認基督耶穌為他們的主和救主的人。保羅的問安語[恩惠,平安](2節)結合了希臘式的[恩惠]和希伯來式的[平安]。當時的書信一般用[問候Chairein]一詞來問安(徒15:23;23:26)但保羅卻改為雙關語[恩惠Charis],原意是[那引致喜樂的]。[恩惠]是神賜給不配的罪人白白的,主動的禮物,是我們喜樂的泉源。希伯來文[平安Shalom]不只是沒有戰爭的狀態,更表示繁榮,興盛,特別是屬靈事物上的興盛。保羅的問候總是先[恩惠]後[平安],因為除非神的[恩惠]已經把罪對付清楚,否則就不會有真正的[平安]。[恩惠Charis]與[基督Christos]原文諧音,而在保羅心目中[恩惠]幾乎就是[基督]的同義詞,因為除了基督之外,沒有什麼可以給人恩惠,神的平安也是藉著基督來的。恩惠是平安之源,平安是[恩惠]之果。雖然保羅此時身陷囹圄(3:1)但卻先表明自己的身分是[奉神旨意,作基督耶穌使徒的保羅](1節)。因為他清楚知道,使徒的職分並非自己選擇的職業,而是神的旨意,所以連坐牢也是在神的權柄管理之下[為這福音的奧秘作了帶鎖鏈的使者](6:20 )。
思想:在世人看來,保羅是個值得同情的階下囚,需要幫助的失敗者,但神也在獄中與保羅同在,讓他為眾教會帶來[恩惠,平安]。每一個有神同在的人,在各種環境中都能得到這樣的真自由。同樣或許我們的生命中都有不少的限制:如身體,情緒,工作,家庭等;我們又能否帶著神的恩惠與平安去面對呢?
祈禱:親愛主.感謝你賜下我們恩惠與平安,使我們能在生命看似有限制中,帶出盼望;更能經歷主你的同在,求主引導我們每日都進到你賜予的恩惠與平安中。阿們!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Related Post

以弗所書 4:11-19以弗所書 4:11-19

11-16節原文是一個整句,進一步解釋了第8節的[賞didomi]。[賜didomi](11節)和[賞didomi](8節)原文是同一個字。基督不但將恩賜[量給各人](7節),也賞給教會五種領受了恩賜的人[祂所賜的,有使徒,有先知,有傳福音的,有牧師和教師]( 11節):1.[使徒]的意思是[使者,被差遣者],他們是被主差遣到福音未及之地建立教會的人(羅15:20)。2.[先知]是指有講道,領受啟示恩賜的人(林前14:3;30-31)功用是堅固,造就,安慰,勸勉人(徒15:32;林前14:3)有時也預言將來的事(徒112:一28;21:9,11)。新約使徒和先知的工作是為了建立教會的根基(2:20),在新約正典完成之前,向教會顯明神的旨意(3:5)。3.[傳福音的]是有傳福音恩賜的人,腓利(徒21:8)和提摩太(提後4:5)都是傳福音的。4.[牧師]是個有牧養信徒恩賜的人。5.[教師]是指有教導聖經恩賜的人。以上五種恩賜都不是職分。職分可以是任命的(徒14:23;多1:5)選出的(徒1:26;6:33)但恩賜卻是出於神主權的禮物(羅12:68)。每個信徒都有恩賜,但並非每個信徒都有職分。職分可能與各人的條件有關(提前3:2-12)但領受恩賜者卻沒有這種限制。12節指出了神賜下恩賜的目的,不是為了表現個人的屬靈,也不是讓人自我陶醉,而是為了裝備眾人,預備他們進入事奉的工作,最終目標是[建立基督的身體]。因此,恩賜是有利於建造教會的才能,與教會無關的就不是。每個信徒都被賦予某種恩賜(7節),都必須參與事奉(12節)在身體裡發揮恩賜的功用,共享恩賜的益處。事奉並非專屬於[神職人員]信徒出錢,僱用牧師,傳道人做工,並不蒙神悅納。因為神不會使用不是恩賜的東西來建造祂的教會,只有源自於神的恩賜,才能讓神在教會中得著榮耀(3:21)。這些恩賜的果效將會持續下去,[直等到](13)教會完全成熟。這個目標包括三個面向:1.教會整體[在真道上同歸於一,認識神的兒子](13節)這是教會合一的基礎。2.教會整體[得以長大成人](13節)成熟的教會才能維持合一。3.教會整體[充滿基督長成的身量](13節)彰顯基督的豐滿(1:23)讓神在教會中得著榮耀(3:21)。教會[滿有基督長成的身量]是今世可以實現的目標,否則就意味著基督所賜的恩賜不夠(11節)。只要每個信徒都忠心運用恩賜,教會就能臻於成熟;因此,保羅進一步解釋了[滿有基督長成的身量]的兩個記號:1.持守真道:[使我們不再作小孩子,中了人的詭計和欺騙的法術,被一切異教之風搖動,飄來飄去,就隨從各樣的異端](14節),信徒只有紮根聖經,真正[認識神的兒子],才會成熟穩固,不容易受騙。2.彰顯基督:[惟用愛心說誠實話](15節)愛心和真理並行,教會才能[凡事長進,連於元首基督](15節),以基督為中心,以基督為目標,顯出基督身體的見證。肢體若都[連於元首基督]必然就會[全身都靠祂聯絡得合式](16節)。許多信徒自以為與主相交,卻不能與肢體相交,表示並沒有真正[連於元首基督]所以不能把自己擺進身體裡。肢體擺進身體之後,必然要[百節各按各職,照著各體的功用彼此相助](16節)在身體裡發揮正常的功用。健康的身體,不是由某些恩賜大的肢體包辦一切,其他的肢體坐著享受;而是每個肢體都[照所得的恩賜彼此服事](彼前4:10)既互相供應,又互相享用。每個肢體發揮恩賜的結果,不是滿足各人的屬靈欲,而是[建立基督的身體]。人的肉體在屬靈的建造裡毫無用處,只會添亂;只有神的恩賜,才能用來[建立基督的身體],讓神在教會中和基督耶穌裡得著榮耀(3:21)。四17-五14的主題是[脫舊穿新的生活],與二1-10[出死入生的地位]前後呼應。信徒的行事為人若要[配得上你們所蒙的呼召就應當在教會中合一而行,又在生活中聖潔而行。17-19節是還沒信主的舊人寫照,也是信徒過去的生活:17節可譯為[所以我這樣說,且在主裡鄭重地說,你們行事為人,不要再像外邦人存虛妄的心而活]。[存虛妄的心]指人生漫無目的,生活徒勞無益。日常生活中的[行事為人]最能顯明一個人真實的屬靈光景。神要我們在生活中操練自己,在生活中看見自己的愚味,殘缺和可憎,也在生活中仰望主的憐憫,恩典和扶持。18節表示世人之所以人生漫無目的,是因為[心地昏昧];心地昏昧,是因為[與神所賜的生命隔絕了];與神所賜的生命隔絕,是[因自己無知]。而無知並非因為天真,缺乏知識,而是因為[心裡剛硬]故意拒絕神的啟示(羅1:19-22)所以在審判時將[無可推諉](羅1:201)。19節指出人的問題不是沒有良心(羅2:15),而是良心麻木、失去功效(提前4:2),以自我為中心,肆無忌憚地[放縱私慾,貪行種種的污穢]。 思想:今天,當我們看到新的[教會增長術]開始流行的時候,一定要慎思明辨:這是神的恩賜呢,還是人的發明呢?經文所描述的舊人寫照,兩千年來並無改善;是因社會沒有進步,文明未有改善,還是人還未曾真正認識基督,信徒仍未穿上新人呢? 祈禱:親愛主,真的沒有真正屬神合一的教會,世人都會沒有希望,求主赦免我們,光照我們使我們不再活在自我的舊人生活中,使我們活出穿上新人的生命。阿們!

以弗所書 5:15-24以弗所書 5:15-24

五15-六9的主題是[聖靈充滿的生活]與一15-23[聖靈光照的認識]前後呼應。信徒作為[光明的子女](8節)[要謹慎行事](15a)包括三個面向:一.[不要像愚昧人](15b)而是[當像智慧人](15c)。愚昧人內心虛妄,心地昏昧(4:17-18)人生漫無目的,一生都在虛度光陰。智慧人卻知道自己的使命,所以[要愛惜光陰,因為現今的世代邪惡](16節)必須充分利用時間,行[神所預備叫我們行的](2:10)。二.[不要作糊塗人](17a)而是[明白主的旨意如何](17b)。神已經啟示了[祂旨意的奧秘](1:9)但人只有倚靠聖靈的大能(3:16-17)才能真正明白和遵行神的旨意,在各種處境中[察驗何為主所喜悅的事](10)、作[蒙慈愛的兒女](1節)。本信所提到的神的旨意,不是指神對個人的具體引導,而是神已經啟示的救恩計畫(1:9-11)。人若過度專注於神對個人的具體引導,乃是[糊塗人]的表現。三.[不要醉酒](18a)而要[被聖靈充滿](18c)。信徒只有被[那賜人智慧和啟示的靈](1:17)充滿,才能成為智慧人。[被聖靈充滿]原文直譯是[藉著聖靈充滿],充滿的媒介是聖靈,充滿的內容是基督的豐滿(1:23)。聖靈的內住,是神讓人得以完全擁有聖靈;[被聖靈充滿]是人讓聖靈完全擁有自己。因此,[被聖靈充滿]和[醉酒]一樣,都可能有快樂(徒13:52)和不由自主(徒2:4)的表現。但醉酒會[使人放蕩](18b)降服於肉體,只是自娛自樂;[被聖靈充滿]卻使人降服於主。19-21節原文用五個分詞[說,唱,歌頌,感謝,順服]來修飾18節的[被聖靈充滿]說明信徒[被聖靈充滿]以後的四個結果和記號:一.[用詩章,頌詞,靈歌彼此對說](19a)因為聖靈使我們能在基督的身體裡彼此相交,藉著屬靈的詩歌彼此教導,造就,勸勉。[詩篇,頌詞,靈歌]這三個字在七十士譯本中都出現在《詩篇》的標題中。二.[口唱心和地讚美主](19b)因為聖靈使我們內心充滿喜樂和讚美,能用整個生命向神歌唱。三.為所有的事[奉我們主耶穌基督的名常常感謝父神](20節),因為聖靈使我們在[凡事](20節)上都能看見父神的主權,所以甘心樂意接受眼前的環境,無論是順逆,苦樂,都能有規律地在主裡感謝神。四.[存敬畏基督的心,彼此順服](21節)因為聖靈會使我們[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腓2:5);[順服]並不是指兩個人的地位不平等,而是在井然有序的次序中服從權柄;不是被迫,而是捨己。五.[彼此順服]是指順服權柄,而不是每個信徒都要對等地順服另一個信徒。 [彼此allelon]這個字未必總是雙向,對稱的。[順服]的動機不是懼怕人,而是[存敬畏基督的心]。信徒可能覺得[敬畏基督]比較容易[彼此順服]卻很難;因為人的本性總是只喜歡在人之上,卻不喜歡在人之下,尤其是在我們不佩服,不喜歡的人之下。但是,在基督的身體裡,一切人際關係都在基督的權柄下更新了:我們所順服的不再是人,而是基督在人身上顯出的權柄;在行為上是[彼此順服]在心思裡卻是[敬畏基督]。5:22-6:9補充說明[彼此順服](21節)在日常生活中的三個具體例子。信徒不但要在教會聚會時[被聖靈充滿](18節)也要在日常生活中[被聖靈充滿],在彼此相處最長的夫妻之間(5:22-33),親子之間(6:1-4)和主僕之間(6:5-9)學習順服。如果平常不能順服看得見的人,更不能敬畏看不見的基督;如果在家裡都不能順服權柄,更不能在教會裡[彼此順服]。22-33節是夫妻之間的關係,這是一個家庭中最重要的關係。新約時代的羅馬帝國,對婦女來說是很不友善的。當時的猶太文化輕視婦女,連做飯多放了鹽,也可以被解釋成[不合理的事](申24:1)按照律法名正言順地休妻,而妻子卻沒有離婚的權利。希臘文化的情況更糟。到了保羅時代的羅馬帝國,家庭生活已經崩潰,上層常離婚結婚,有記載的高達二十三次。因此,現代人很難理解,保羅關於夫妻關係的教導,在當時的人聽起來是多麼令人震驚。 [你們作妻子的人](22a)指作妻子的信徒,但她們的丈夫未必信主。第22節原文並沒有動詞[順服]而是從21節借用的,顯示妻子順服丈夫的動機不是被迫,也不是不平等,而是因為[敬畏基督](21節)所以[順服自己的丈夫,如同順服主]。[如同順服主]不是把丈夫當作主一樣順服,而是指妻子順服主所設立的權柄,把順服丈夫當作對主的服事,所以既不根據感情的起伏,也不取決於丈夫的回應。一個肯[順服主]的妻子,才肯[順服自己的丈夫];一個不肯[順服自己的丈夫]的妻子,在基督的身體也很難[彼此順服]。在當時的羅馬社會,已婚的婦人仍然在她父親的權柄之下,父親甚至可以讓他的女兒離婚;因此,保羅的教導並非當時的社會風俗。人類社會中最基本的單位是家庭,家庭中最親密的關係是夫妻。越是最親密的人,我們越能看清對方肉體不堪的本相,所以越不容易順服。因此,在[彼此順服]的功課上,聖靈首先讓我們在最親密,也是最不容易順服的夫妻之間學習。 [丈夫是妻子的頭](23a),指丈夫是神在家庭中所設立的權柄,這是一種既不可推辭,也不能轉讓的責任,與是否平等,稱職無關。 [教會怎樣順服基督,妻子也要怎樣凡事順服丈夫](24節)這個順序不能改變,也不能推讓。妻子順服丈夫,既是提醒丈夫要順服基督,也是提醒丈夫作為[頭]的責任。照著神的旨意做[頭],其實是一頂荊棘冠冕。不是飛揚跋扈地轄制人,而是[如同基督是教會的頭;祂又是教會全體的救主](23b)所以要[為教會捨己](25節);不是高高在上地發號施令,而是[誰願為首,就必作你們的僕人](太20:27)。 思想:許多信徒勤於讀經禱告,熱心傳揚福音,但一進入教會裡就不舒服,不是覺得這個人不屬靈,就是覺得那個人太屬靈,不是傷害別人,就是被別人傷害。因此,肢體不但要個人操練[敬畏基督]也要在身體裡操練[彼此順服],才能讓神在教會和基督耶穌裡得榮耀。今天,我們有否願意在身邊的關係中去敬畏主,順服主呢? 祈禱:親愛主,感謝你先愛我們,使我們認識愛,是你藉著我們身邊不同的關係讓我們經歷愛,或許關係中有的分岐,關係中有的誤解,都要讓我們重新認識基督的愛。願基督捨已的愛每日都充滿我們的心,使我們懂得敬畏你,順服你。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