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該被你們稱許才是](11節)指哥林多信徒本該在假使徒面前挺身為保羅說話,證明他們是因為保羅的傳道而信主的(林前9:1-2)證明保羅在他們當中的行事為人[沒有一件事在那些最大的使徒以下](11節)那麼保羅就不需要在此像[愚妄人](11節)一樣自我吹噓了。保羅並不是說[神蹟,奇事,異能](12節)才是[使徒的憑據](12節)而是說即使按照那些假使徒所提出片面的標準,他也一點都不比他們差。[不累你們](13節)表示保羅下定決心不在經濟上成為哥林多信徒的負擔,但這事被假使徒扭曲為保羅不愛哥林多信徒的證據(11:11)。 [不公之處](13節)是諷刺[所求的是你們](14節)指保羅的目的是要為主得著人,使他們回轉向神。[不是你們的財物](14)表示保羅曾勸勉哥林多信徒準備捐助耶路撒冷教會(林前16:2)可能被有意無意地解讀為是貪圖富裕的哥林多教會的錢財。[兒女](14節)指哥林多信徒是保羅屬靈的兒女,保羅存著為父的心腸來對待他們,所以在他們的靈命長大成熟之前,堅持不接受他們的供給,為的是造就他們,不給魔鬼留地步。[為你們的靈魂費財費力](15節)表示保羅自掏腰包在哥林多人中事奉。保羅[甘心樂意]這樣做,是因為他經歷了神豐富的恩典,也看見了神榮耀的計劃,所以願意擺上神賜給他的一切去事奉,成為供應神豐富恩典的器皿。16-17節是保羅引用他所受的指控,可能有人指控保羅利用為耶路撒冷猶太信徒募款的機會趁機斂財。保羅自己是廉潔的,他的同工也是廉潔的。真正神所呼召的工人,行事都[同是一個心靈、同是一個腳蹤],[心靈](18節)都順服主,[腳蹤](18節)都跟隨主,沒有個人的主張,也沒有個人的野心和理想計劃,凡事都是為了討神喜悅,滿足神的計劃。保羅從十章開始說了許多措詞強烈,甚至帶有諷刺的話,目的不是要在哥林多人面前為自己辯護,好贏得他們的支持和讚許,而是為了造就神的兒女,建立基督的身體,是體貼神的心意,不願神的兒女受假使徒的傷害。假使徒所傳的福音與保羅所傳的福音相比,表面上只是少了一點十字架,結果卻是失之毫釐,差之千里,使人的心思大大偏離了主。肢體的心思如果不是一同向著主,教會中就會出現[紛爭、嫉妒、惱怒、結黨、毀謗、諫言、狂傲、混亂的事](20節),破壞了身體的見證。神的兒女不長進,不能活在身體的見證裡,神的用人就會失去靈裡的喜樂。這樣的[憂愁](21)是敏銳的屬靈反應,是領會神的感覺,是屬靈的為父心腸。 思想:作為神的兒女,神旨意中的教會,保羅要我們明白要我們要小心,免得我們不是對準主,向著主,只是行坎自我的旨意與計劃中,我們有否願意跟隨主,沒有個人的主張,也沒有個人的野心和理想計劃,凡事都是為了討神喜悅,滿足神的計劃呢? 祈禱:親愛主,是你讓我們知道明白我們是神的兒女,更是神旨意教會的肢體,求主保守我們,使我們不偏離你的旨意,一生走在你的心意中,求我們脫離自我,懂得討神喜悅,滿足主你的計劃。阿們!
哥林多後書12:11-21
Related Post
哥林多後書 5:11-21哥林多後書 5:11-21
主是可敬的,也是[可畏的]我們一生的生活和事奉都在祂的鑑察之下,必按公義施行受祂審判。我們當因主的可敬而親近祂,也當因主的可畏而敬畏祂。[所以勸人]指我們若認識到自己將來要向[可畏的]主交帳,就應照我們所承受的託付努力[勸人]使人順服真道。因為我們帶著對主的敬畏來[勸人],就不會為討好人而犧牲真理(加1:10),用人的道理摻雜福音,取悅聽眾。[但我們在神面前是顯明的],指保羅傳道的動機和方法都在神的鑑察之下,沒有詭詐。[盼望在你們的良心裡也是顯明的]指保羅希望哥林多信徒能看出他的誠實無偽,不再論斷他。[叫你們因我們有可誇之處]表示當時哥林多有些人對保羅傳道的動機和方法多有論斷,所以他在此為自己的事奉辯護,好讓他帶領信主的人可以去面對那些人的批評,以他們屬靈的父親之行事為人為傲。[憑外表]包括薦信(3:1)猶太血統(11:22)異象經驗(12:1)神蹟,奇事,異能(12:12)。[有言可答]指知道如何回覆那些背後攻擊保羅的人。[癲狂]原文exestēmen的同義名詞ekstasis(入神,忘形)被用來指保羅在耶路撒冷聖殿中見到異象的經驗(徒22: 17)。因此[我們若果顛狂,是為神]可以有兩種解釋:1.這是保羅對指責他瘋狂的人的回應(徒26:24-25),主耶穌也曾為熱心傳道被罵是癲狂了(可3:21)。13節可意譯為:[即使有人說我們癲狂了,那是因為我們傳純正福音,忠於神;但我們一向謹守,那是為你們的緣故,使你們可從我們所說的明白話中得益處。2.這是保羅對質疑他不屬靈的人的回應,他們指責保羅沒有任何超然的屬靈經驗。13節可意譯為:[如果我們經歷超然的經驗,那是我們與神之間的事,不是用來向人炫耀,以證明我們傳道工作的屬靈;但如果我們謹守,使用普通可理解的話語,那是為你們的益處。(14節) [基督的愛]與基督的死是分不開的。我們之所以能被[基督的愛]摸著,乃是因為看見基督[一人替眾人死](14節)的事實;我們若沒有看見基督的死,[基督的愛]就摸不著我們。[基督的愛]乃是我們事奉的動力,若不是被[基督的愛]摸著,沒有人能把自己完全擺上,一心一意地事奉主、討主的喜悅。(14節) [激勵]原文意思是[擠壓在一起,強制],是促發行動的壓力。[激勵]是現在式,表示這壓力是持續不斷的。[眾人就都死了](14節)指基督代替眾人死,為我們接受了神對罪人的刑罰,因此在基督裡的眾人在神眼裡就都算是死過了,不再被定罪。保羅事奉的動機有兩個:一方面他[知道主是可畏的(11節),因此對主的託付敬畏負責;另一方面他被[基督的愛激勵](14節)一生只能為替他[死而復活的主活](15節)。基督[替眾人死]不是為了叫人能繼續安穩穩地為自己而活,而是要叫人[不再為自己活,乃為替他們死而復活的主活](15節),凡事尋求主的旨意,遵行主的旨意,滿足主的心意。 [那些活著的人](15節)指那些因基督的死而復活得益處的人,也就是所有重生得救的信徒。[基督的愛](14節)不僅成為激勵我們事奉的動力,也改變了我們的眼光,使我們不再按照人的標準,憑外表來認人,以前認為重要的事情現在看起來已無甚價值了(腓3:4-8)。[憑著外表認過基督]指保羅悔改信主之前用人的標準來評斷基督,根據外表把主耶穌看作假基督,自以為是向神發熱心,卻成了抵擋神的愚昧人。[如今卻不再這樣認他了]表示保羅不再從人錯誤的觀點來看基督,因為保羅已經知道主耶穌就是神所立的基督,也就是萬人都當信而順從的主。[在基督裡]指接受基督為主,以基督為生命(西3:4)與基督結合,透過基督看一切的事物。[新造的人]是一個人若在基督裡,就已經成為神新創造的一部分[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也不再停留在人自己裡面認識事物。這[新造]包括新的生命(西3:4),新的眼光(16節)和新的生活(林前6:11)。保羅福音信息的中心,是基督是釘十字架的主,但這福音的[一切都是出於神]。因著神奇妙的恩典,才有和好的福音,使人蒙召來與神和好。救恩不是基督到滿心不樂意的父神面前為我們求情,整個救恩的計劃都是出於父神的計劃和安排,是神主動[藉著基督使我們與祂和好]。在神那一方,因著基督已經[替眾人死](15節)人與神和好的障礙已經除去了。但在人那一方的障礙還沒有除去,人必須接受呼召與神和好,所以神又主動[將勸人與祂和好的職分賜給我們]。[勸人與祂和好的職分]就是傳揚神在基督裡已經成就的工作,一切工作都是圍繞勸人與神和好這一個中心,而不是為了提升人的道德水準,解決人的精神寄託。[神在基督裡,使世人與自己和好]是藉著[不將他們的過犯歸到他們身上]不再算因信稱義者為有罪,從而除去這障礙。[將這和好的道理託付了我們]表示神不但主動要叫世人與自己和好,祂也主動差遣使者出去傳揚這和好的福音。[使者]原文有兩種意義:1.羅馬帝國有兩種省份,凡是安全而無軍隊駐紮的省份,由元老院管轄;凡是有騷擾而駐有軍隊的省份,由凱撒皇帝管轄。而直接受凱撒差遣治理省份的長官就是[使者]。2.當羅馬的元老院決定把一個戰敗國變成省份時,就選派十位老為[使者]與戰勝的將軍和戰敗國代表安排和平的條件,然後呈交元老院批准,把戰敗國歸入羅馬帝國。因此[基督的使者]是直接受耶穌基督差遣的人,工作內容是帶領人與神和好,使他們能成為神國的子民,作為祂家庭中的一份子;工作方式是[勸]人;工作態度是[求]人。[我們替基督求你們與神和好]這句話是對哥林多教會說的。哥林多信徒已經接受福音,但仍有人質疑保羅的使徒權柄和所傳的福音。[替我們成為罪]指基督承擔我們罪的後果。[成為神的義]是神宣告我們無罪開釋。[無罪]是基督的所是;[替我們成為罪]和[叫我們在祂裡面成為神的義]是基督的所作所為。基督的所是和所作,是神使我們與祂[和好](20)的根據;[基督的使者](20)的工作,是為了顯明基督的所是和所作所為,而不是為了滿足人的需要。 思想:真實愛主,渴慕為主而活的人,不是因為人的教導,催促,而是因為我們真正體驗到了[祂是愛我,為我捨己,因此[基督的愛激勵我們]為祂而活。我們有否願意明白基督對我們的愛呢? 祈禱:親愛主,是你的恩典,是你的慈愛使我們成為新造的人,更因著你的愛能激勵我們,求主使我們因著基督的大愛,每日都因你而活,活出新造的人。阿們!
哥林多後書 1:1-19哥林多後書 1:1-19
本信開頭的話是第一世紀書信的慣例:先是寫信人的名字,然後是收信人的名字,接著是禱告。保羅強調自己[奉神旨意作基督耶穌使徒](1節)的身份,因為哥林多教會有人對此有疑問。[提摩太](1節)是保羅從路司得帶起來的年輕同工(徒16:1-3)他是哥林多後書,腓立比書,歌羅西書,帖撒羅尼迦前後書及腓利門書的聯名作者。保羅把[提摩太]的名字放在發信人的位置,不一定表示他參與了實際寫作,但表明他是贊同這幾封信的內容的。[神的教會](1節)在新約聖經中只出現三次(徒20:28;林前1:2),保羅特地向哥林多信徒強調教會是[神的],強調教會對基督的委身(11:2)。[亞該亞](1節)指希臘的南部地區。當時希臘在羅馬帝國的統治下,北部為馬其頓省,南部為亞該亞省,包括哥林多,堅革哩和雅典等城鎮。[聖徒](1節)指蒙恩得救,分別為聖歸給神的信徒。保羅的問安語結合了希臘式的[恩惠](2節)和希伯來式的[平安](2節)。保羅的問候總是先[恩惠]後[平安],因為除非神的[恩惠]已把罪對付清楚,否則就不會有真正的[平安]。在保羅心目中[恩惠](Charis)幾乎就是[基督](Christos)的同義詞,因為除基督之外沒有任何事物可以給人恩惠,神的平安也是藉著基督來的。哥林多教會給保羅的屬靈難處很多,叫保羅不容易忍受,但他還是照樣地愛他們,服事他們,為哥林多教會祝福。保羅的問安絕不是[屬靈的口頭禪],而是實實在在地根據神的旨意,在這樣的遭遇裡所宣告的祝福,實在是太美了。保羅稱神為[發慈悲的父,賜各樣安慰的神]因為他在難處中經歷,體會過神的憐憫和安慰。因著我們與基督聯合[主耶穌基督的父神]也做了我們的[發慈悲的父]祂必不讓我們受過重的苦,也不讓我們白白受苦;祂要叫一切的患難成就祂的心意;祂不允許在祂心意以外的苦難發生在我們身上。因此,保羅學會了在一切難處面前,首先不是注意難處有多大,多重,而是注意[發慈悲的父]要藉著難處做成在我們身上的旨意。我們安慰人,造就人的能力,是從我們自己先經歷[神所賜的安慰]而來的。保羅為主經歷的患難越多,就越多經歷[神所賜的安慰]鼓勵和堅固,越認識神的恩典,能力和美意,也越有[神所賜的安慰]可以與人分享,用恩典的見證去安慰人,鼓勵人,堅固人,而不是只有同情或道理。因此,我們不必為主自找苦吃,但我們在難處中也不必急著逃避、脫離,而應該好好尋求,體會[神所賜的安慰],經歷[神所賜的安慰],好讓我們這個人成為[神所賜的安慰]。[基督的苦楚](5節),指為基督的緣故所受的苦楚。若我們是活在基督裡面,為基督的緣故受苦,基督必負責使我們在難中能靠著祂得著安慰,勝過難處,進入神要把我們帶進的結局裡。因此,每一樣[基督的苦楚],都會變成我們的裝備,幫助我們去安慰人,造就人,供應基督的豐盛。活在基督裡的人,無論是[受患難](6節)的經歷,或是[得安慰](6節)的見證,都能叫別人[得安慰],使人的靈魂甦醒,在苦楚中仍能堅持走十字架的路。[同受苦楚](7節)指[同受基督的苦楚]。哥林多信徒在異教的環境裡,也為信仰的緣故同受[基督的苦楚]。[在亞細亞遭遇苦難](8節)可能指保羅在以弗所被猶太人謀害(徒19:23-41),不但有生命的威脅,而且為主傳道的種種計劃看起來也都將歸於無有。連使徒保羅都會被神帶到[連活命的指望都絕了](8節)的地步!掌管環境的神常常讓我們遇上難處,目的是要把我們帶到無路可走的人的盡頭,以致不再對自己有把握,不再對地上有盼望,不再走自己的路。靈藉著環境的重壓,把我們帶到在人看來[必死](9節)的絕境,逼我們[不靠自己](9節),放棄對肉體生命的倚靠,然後才能[只靠叫死人復活的神](9節);從此不只是不絕望,而且是大有盼望。 思想:地上到處都充滿難處,環境給我們難處,撒但給我們難處,我們的肉體也製造難處。神不但允許我們遭遇這[一切患難],也陪伴我們一同經過[一切患難],因為在神的手裡沒有難成的事,難處不是在神能不能做,而是人肯不肯信。神要藉著難處,讓我們學習脫離一切眼見,在任何環境中都單單倚靠祂,祂的信實就成為我們的盼望。 祈禱:親愛主,我們或有行在[死蔭的幽谷]但我們更能夠經歷神[各樣安慰](3節),享受神更深的同在,在恩典中被造就成神合用的器皿,求主使我們能用[神所賜的安慰,去安慰那遭各樣患難的人。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