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點愚妄]指保羅將提到關於他使徒的資格(21節-12:13)。他認為這是一種愚妄的行為[因為蒙悅納的,不是自己稱許的,乃是主所稱許的](10:18)。但為了不讓哥林多教會被假使徒帶偏,他不得不說。這些資格並不是他提出的,而是對反對者的回應,用愚妄人的愚妄來回答愚妄人。[神那樣的憤恨]原文[神那樣的嫉妒]。[許配]指訂婚;當時猶太人先訂婚後成婚,之間一般相隔一年,訂婚之後女子就是男子的合法妻子,只有死亡或正式離婚才可解除婚約。訂了婚的女子若有不忠,就是犯姦淫。信徒活在世上,乃像一個已經訂婚的[貞潔的童女]若是貪愛基督之外任何的人,事,物,就會惹動[神那樣的嫉妒]。保羅不是因為自己被人攻擊而[憤恨]而是因為他與神親近到一個地步,神的心意成了他的心意,神的感覺成了他的感覺。[蛇用詭詐誘惑了夏娃](創3:13)是迷惑她的心思,否認神所說的真理(創3:1-7)。哥林多信徒所面對的危險就是心思被誘惑而偏離基督,他們的心思是撒但攻擊的主要目標。無論什麼人、事、物,只要奪去我們向基督的絕對[貞潔](2節)使我們[失去那向基督所存純一清潔的心]就會惹動神的忌恨。[心](noēmata)指思想、心思,在新約中只用了六次,又被譯為[詭計](2:11)[心地](3:14)[心眼](4:4)[心意](10:5)[意念](腓4:7)。[另傳一個耶穌]指保羅所傳的耶穌是釘十字架的主,不但有榮耀,得勝,權柄,也有十字架的苦難:而那些假使徒只傳基督的榮耀,得勝,權柄,忽略十字架的苦難。 [另得一個福音]與加拉太教會所遇到的[別的福音](加1:6)不同,哥林多的假使徒所強調的不是守律法,而是強調基督的榮耀權能,忽略十字架。另一個[耶穌,福音]很可能大部分都與原來的[耶穌,福音]相同,只在某些地方加一點或減一點,這點摻雜的結果卻已經能引誘人偏離基督,就像夏娃被蛇引誘。如果聽信了這些假使徒的話,就是[另受一個靈]不是使人能結出仁愛,喜樂,和平的果子的聖靈(加5:22)而是撒但、邪靈。[你們容讓他也就罷了]是反話[容讓]與[寬容](1節)原文相同,形成對比。[那些最大的使徒](5節)是諷刺那些混入哥林多教會的假使徒(14-15節)他們傳另一個福音(4節)。[言語雖然粗俗](6節)指保羅傳道時並未運用希臘哲學家所崇尚的演說技巧,沒有引經據典,注重修辭。[知識卻不粗俗](6節)指保羅指對福音奧蹟的真知灼見(西1:26-27;弗1:9)。[在凡事上向你們眾人顯明出來](6節)表示保羅用了十八個月在哥林多言傳身教(徒18:11)以後還寫信教導他們。當時希臘人認為,一個哲學家或宗教教師自己親手工作是一件羞恥的事,當時的哲學家和宗教教師通常都會向聽眾收費,作為對他們的報酬和敬意,稱之為[敬奉](提前5:17)。保羅在哥林多以織帳棚供應自己(徒18:3)這樣做是[自居卑微]。[虧負](8節)原文是一個很強烈的字,指掠奪、剝奪(剝去已死士兵的盔甲)。保羅要哥林多人深深了解到,他為了免費傳福音給他們,甚至於到了[剝奪]其他教會的地步。保羅在哥林多傳福音時,曾一面傳道,一面製造帳棚(徒18:1-4)直到馬其頓省的教會派人前來接濟(徒18:5),腓立比教會是其中的主要支持者(腓4:15)。[我向來凡事謹守](9節)指保羅不隨便接受別人的錢財,以免給魔鬼留出破口。[自誇](10節)是保羅起誓的口吻,宣告他在這一帶傳福音不索取任何費用。(11節) [是因我不愛你們嗎]表示保羅的反對者指責保羅拒絕哥林多教會的資助,是因為他對哥林多教會心懷不滿,並不是真愛他們。大多數使徒都接受教會的供應[靠福音吃喝](林前9:4)好專心傳福音。但那些[假使徒](13)不只是接受酬勞,而且[侵吞,擄掠,侮慢](20)信徒。如果保羅也接受哥林多教會的供應,那些假使徒就可以藉機狡辯,說他們所做的不過是和保羅一樣。為了不給魔鬼留地步,保羅寧可放棄自己合理合法的權利,也不接受哥林多教會的供應,以[斷絕那些尋機會人的機會](12節)。保羅無論是接受馬其頓教會的供應,或是拒絕哥林多教會的供應,原則都是為了造就教會,又不給魔鬼留下破口。 思想:神的工作到哪裡,撒但也跟隨到哪裡。在教會的歷史中,每一個時期都出現過許多假弟兄,假使徒[裝作基督使徒的模樣](13節)迷惑人離棄真道。[神的用人]與假使徒的分別,在於生活中所顯明的基督生命的見證。 祈禱:親愛主,你是真理,道路,生命,唯有主你引導我們走義路,求主光照走在你的旨意道路中。阿們!
哥林多後書11:1-13
Related Post
哥林多後書 2:14-17哥林多後書 2:14-17
保羅和教會都受到了這人的傷害(5節)最大的直接受害者是保羅自己,但保羅不願意越過教會,而是凡事與身體一起行動,這是建造教會的首要原則。 [你們赦免誰,我也赦免誰](10節)這是保羅要他們不要顧慮保羅會不同意赦免。[為你們赦免的](10節)表示保羅的赦免為了哥林多教會內部的和好鋪路,以恢復教會的合一。[在基督面前](10節)表明我們無論是責備或赦免,都應該順服回到主面前,行在主面前,尋求聖靈的引導,學習按主的心意處理事情,而不是根據自己的血氣。這樣主的旨意在祂的身體裡就能通行,教會才不會淪為世上的社團。[勝過](11節)原文意思是[佔便宜]在新約中都出現在保羅書信裡(7:2,12:17-18;帖前4:6)表示是用欺騙的方法,把別人的東西變成自己的。因此,保羅的意思是說,撒但的詭計是要趁機把軟弱的肢體騙回到牠的權勢下,擴大對教會的傷害。所以,我們該公義的時候就執行公義,該憐憫的時候就要向軟弱的肢體[顯出堅定不移的愛心來](8節)不讓撒但佔便宜。因為,教會中若缺乏恩慈和赦免,仇敵就會趁虛而入;肢體之間若不能彼此合一相愛,得勝的乃是撒但。[到了特羅亞](12節)大約是主後54年秋天,保羅在離開以弗所之後(徒20:1)沿陸路向北到了特羅亞,準備從特羅亞坐船前往馬其頓。在保羅時代,特羅亞是重要的海港和商業中心。[主也給我開了門](12節)顯示保羅在特羅亞傳福音比較順利。[提多](13節)是希臘人(加2:1-3)他可能帶著保羅上一封信前往哥林多,保羅非常關切哥林多教會對這封信的反應,所以在沒見到他之前[心裡不安](13節)。[我心裡不安](13節)原文意思是[在我的靈裡沒有安息]這是聖靈在人裡面的引導。沒有遇見提多是小事,靈裡沒有安息是大事。聖靈既然在特羅亞給保羅開了門,照道理應該抓緊機會廣傳福音,但聖靈卻沒有叫他留下。人所能知道的是有限的,雖然人的理由可能很合理,但擺在神永遠的計劃裡可能就是一個大錯誤。因此,聖靈的引導大過人的理由,靈裡的安息大過環境的順利,成全神的計劃大過傳福音,順服工作的主大過解決工作的需要。保羅跟隨主的道路非常準確,他始終順服神的權柄[在基督裡誇勝](14節)一路顯明基督,供應基督,叫人遇見基督。到了特羅亞是顯明基督的恩典(12節)離開特羅亞是高舉基督的權柄(13節)。當時羅馬帝國的將軍在凱旋歸來時,會率領得勝的士兵和戰俘進城[誇勝](14節)遊行展示給國民觀看。在遊行中,羅馬祭司會手持點燃的香爐,邊走邊搖,發出[香氣](14節)在場的人都能聞到。這[香氣]對於得勝的將軍,士兵和夾道歡迎的群眾而言,代表勝利的喜悅;但對戰俘而言,卻意味著即將被奴役或處死。同樣,福音對於聽了拒絕的人,要作定他們有罪的根據(約3:18)[作了死的香氣叫他死](16節),他們的結局乃是滅亡;而對於聽了就信的人,是使他們得救的神的大能(羅1:16)[作了活的香氣叫他活](16節),結局乃是永生。我們必須自己放在神的權柄之下,始終在基督的[率領](14節)之下,[在神面前](15節)行走,才能使自己的道路帶著[基督馨香之氣]( 15節)。我們何時體貼自己的執著、隨從自己的理由,什麼時候就失去了[基督馨香之氣],不再能供應基督的生命。[為利混亂](17節),原文意思是買賣或沿街叫賣。 思想:神所要得著的是順服神權柄的人,而不是工作。人若不順服神的權柄,好像是抓緊為主做工,實際是使神的心意不能滿足,因為神得著了人才能心意滿足。我們有否願意帶著基督的香氣因主誇勝呢? 祈禱:親愛主,感謝你的權能,讓我們得勝,誇耀。縱使生命中面對艱辛,苦困,求主使我們仍然帶著主基督的香氣,使我們見證你榮耀你阿們!
哥林多後書9:1-9哥林多後書9:1-9
[我不必寫信給你們](1節),意思是再談這事其實是多餘的,因為這事本來就是哥林多教會主動參與的。[馬其頓人](2節)指馬其頓眾教會的信徒(8:1)[亞該亞人](2節)主要指哥林多信徒。哥林多是羅馬帝國亞該亞省的首都。[那幾位弟兄](3節)指提多和另兩位馬其頓眾教會的代表(8:16-24)。保羅的話並沒有落空,後來他離開亞該亞赴耶路撒冷之前,已經收齊了亞該亞的捐項(羅15:25-26)。保羅一面憑信心募捐,一面也盡心落實捐項,而不是只講交託,卻沒有忠心,只講屬靈的話,卻沒有屬靈的實際。[你們羞愧](4節)不只是因為失去面子。失去面子是小事,失去見證和神的[喜愛](7節)才是[成了羞愧](4節)的大事。保羅預料[萬一有馬其頓人與我們同去](4節)後來果然有幾位馬其頓人伴隨保羅到達哥林多,然後又一起上耶路撒冷去(徒20:2-6)。愛心不是被逼出來的,而是自然流露出來的。肢體之間在身體裡的彼此供應[是出於樂意,不是出於勉強](9:5)。按時兌現[所應許的捐資](5節)顯示此捐贈是[出於樂意](5節)的真實見證。若是再三拖延[出於勉強](5節)就不是真實的見證。所以保羅教導[每逢七日的第一日,各人要照自己的進項抽出來留著,免得我來的時候現湊](林前16:2)。能為供應肢體先[留著]表示我們已經真實地進入基督的身體裡,因為有了肢體的感覺,我們才會[留著],不是[現湊]。保羅盼望哥林多信徒的捐獻是[出於樂意,不是出於勉強](1-5節)[出於樂意]的捐獻將帶來的結果是[少種的少收,多種的多收]。[種]的是哥林多信徒的捐獻[收]的是7-14節所提到的結果,也就是神的愛(7節)和各樣恩惠(8節)叫我們可以擴充我們的服事,榮神益人。供應有缺乏的肢體,是各人[隨本心所酌的](7節)來自裡面同為肢體的感覺,並非來自外面的壓力。[先將自己獻給主](8:5)的人,所有的都是主的,自然會順服聖靈在裡面的調度和管理。聖靈不會勉強我們,也不會使我們作難,只會把我們帶到主面前,叫我們看見[捐得樂意的人是神所喜愛的](7節),因此能活出身體的見證。這裡所提的捐獻並非指平時教會的奉獻,而是指[週濟貧窮](9節),供應耶路撒冷貧窮聖徒。有人根據第7節認為,平時教會的奉獻[不要作難,不要勉強](7節),高興就奉獻一點,不高興就不要奉獻。實際上,教會奉獻的原則是[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羅12:1)而不僅僅是什一奉獻。神不是看我們獻上多少,只看我們給自己留下多少,所以完全獻上兩個小錢的窮寡婦是主耶穌最稱讚的(路21:1-4)。[因為捐得樂意的人是神所喜愛的](7節),引自七十士譯本中箴言22:8,希伯來文聖經沒有此句。當時哥林多信徒比較富有(8:14)這是神在他們身上的[恩惠](8)。蒙神物質或屬靈[恩惠]多的人,神所交託的責任也大[因為多給誰,就向誰多取;多託誰,就向誰多要](路12:48) 。[充足](8節)原文autarkeia在蘇格拉底的時代被用以討論倫理問題,在犬儒(Cynic)和斯多亞(Stoic)的哲學中[充足]指自我滿足的人。保羅同時代的斯多亞哲學家辛尼加(Seneca)認為[充足]是不假於外在的人、事、物而存在的傲然獨立的人,這種人有真正的幸福。但保羅卻指出,[充足]不是指自滿自足,而是靠著神恩典的供應而得到滿足;因此,[充足]的人不能獨立於他人存在,神賜我們[各樣的恩惠](8節),目的不是叫我們獨自享受,自我陶醉,而是要叫我們[能多行各樣的善事](8節)成為神賜福其他肢體的管道。第9節引自七十士譯本詩112:9。詩篇112篇是稱讚那些敬畏耶和華、喜愛祂命令之人所得的祝福,他的錢財來自神的祝福,因此他也照神的旨意施捨從神而來的錢財[週濟貧窮](9節)的弟兄。結果他的錢財並不減少,只不過是從地上轉到天上,從必朽壞的變成永不朽壞的,因為這錢財其實是用在主自己身上。
思想:只有認識到供應我們的是主,我們才能把主所供應的用在主身上,做在主身上的才能蒙主記念,使[祂的仁義存到永遠](9節)。我們有否明白神對我們的給予呢?如何運用神賜予我們的金錢呢?
祈禱:親愛主,感謝你在我們生命的賜予,若不是真正明白恩典,我們或許只會自我地生活,求主光照我們使們明白你的賜予,你的恩典,好讓我們懂得給予,懂得分享。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