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賜給馬其頓眾教會的恩](1節),就是指[他們樂捐的厚恩](2節)。供應有需要的弟兄,不是我們慷慨賜恩給別人,而是神用恩典把我們帶進身體的見證裡。人只有真正經歷神的恩典和愛,才能勝過那[無定的錢財](提前6:17)在肢體之間活出[彼此相愛]的實際(約壹四10-11)。耶路撒冷的猶太信徒可能受猶太人特別的敵視與迫害(帖前2:14),被棄絕於當地社會經濟圈之外,加上克勞第統治年間(主後41-51年)的大饑荒(徒11:28),因而落在極度貧乏之中。在安提阿的外邦人教會曾差派巴拿巴和保羅送救濟品到耶路撒冷(徒11:27-30)耶路撒冷教會的領袖鼓勵保羅要常常[記念窮人](加2:10)。外邦教會在福音上受惠於猶太教會,在物質上回饋幫助是理所當然的(羅15:26-27)顯明了外邦肢體和猶太肢體在基督身體裡的合一見證。保羅寫哥林多前書時(約主後55年)他已經開始在加拉太和哥林多教會募款(林前16:1-4)。寫哥林多後書時(約主後56年)保羅正在馬其頓[馬其頓眾教會]也要求[準他們在這供給聖徒的恩情上有分](4節)。現在保羅就用馬其頓教會的榜樣來激勵哥林多人完成他們先前的承諾,就像他也用哥林多人的榜樣勉勵馬其頓人一樣(9:1-5)。馬其頓信徒在大試煉中[仍有滿足的快樂](2節)在窮困中仍對肢體有[樂捐的厚恩](2節),是因為他們[患難中](2節)和[極窮之間](2節)真實地經歷了神在他們身上的恩典。雖然他們仍在[極窮之間]能捐出的財物不多,但神藉著他們所供應的生命裡的恩典和喜樂,比外面的物質更加豐富。他們外面的[樂捐]是因為裡面恩典的豐富。[在患難中受大試煉](2節)指馬其頓眾教會是在逼迫中建立的(徒16:11-17:15)保羅在寫信給帖撒羅尼迦和腓立比教會一再提到這一點(帖前1:6;帖後1:4;腓1:30)。當保羅在馬其頓寫哥林多後書時,馬其頓的眾教會仍在受逼迫中(7:5)。當時希臘的北部是羅馬帝國的馬其頓省,保羅在那裡建立了腓立比和帖撒羅尼迦教會,可能庇哩亞也有教會(徒20:4 )。哥林多和雅典則位於希臘南部的亞該亞省。[按著力量](3節)原文是當時的常用語,指盡自己所能。[過了力量](3節)指遠超過他們所該做的。馬其頓信徒能[過了力量]並非憑著自己的力量,而是憑著從上頭來的能力。他們認識了神的恩典,所以能活在基督的身體裡;看見了身體,就不再看自己,不再計較自己的得失。保羅可能鑑於馬其頓的經濟狀況,沒有要求那裡的教會捐獻,所以馬其頓信徒[再三地求我們](4節)表明他們的[甘心樂意](3節)。因為他們深知做在身體中最小的一個肢體身上,就是做在主自己身上(太25:40)。[有分](4節)表示他們是加入了基督的身體。(4節) [恩情]顯示馬其頓人認為有機會[供給聖徒]乃是領受神賜的特權和恩典,不是因為施捨人就高人一等,而是因為[施比受更為有福] (徒20:35)。馬其頓信徒捐贈猶太弟兄,不只是出於人的同情[更照神的旨意先把自己獻給主](5節),並且[又被歸了我們](5節),承認神在使徒身上所顯明的權柄。神所要得著的不是人的財物,因為這一切都是神先給人的;神所要得著的是順服祂旨意的人。因此[先將自己獻給主][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羅12:1)乃是信徒一切事奉,捐獻的屬靈前提。我們把財物供給有需要的肢體,把自己獻給基督,這樣做在基督的身體上,才是做在主自己身上(太25:40)。第5節是引用舊約的平安祭(利3:1-17)來做比喻。[這慈惠的事](6節)在一年前就開始了(10節)。哥林多是當時繁華的商業城市,比馬其頓富庶。哥林多信徒有[信心、口才、知識、熱心](6節)和對待使徒的愛心,也需要肢體之間切實的彼此相愛。[別人的熱心]指馬其頓眾教會的美好榜樣。[試驗你們]指給哥林多教會一個機會,證明他們在基督裡的[愛心的實在]。 [祂本來富足]指主耶穌道成肉身以前在天上的榮耀,尊貴(腓2:6)。[成了貧窮]指基督倒空自己,取了奴僕的形象,且死在十字架上(腓2:7-8)。[成為富足]指我們在基督裡得著的福氣。 思想:神允許信徒遇到困難,缺乏,正是給我們機會學習彼此相愛,彼此供應和彼此扶持,顯明肢體的功用,在愛中建立基督的身體。[主耶穌基督的恩典]就是祂讓自己有所損失,叫不配的人有所得著。我們若只是將自己多餘或不要的給人,就不是恩典,乃是施捨。我們有否真的明白[主耶穌基督的恩典]? 祈禱:親愛主,是你使我們知道一切都是你的恩典,是你的愛,是你的恩使你甘心為我們成為貧窮,從來不會有人揀選成為貧窮,唯有你使我們明白主你[主耶穌基督的恩典]就是真正的愛,願我們一生都樂意明白你的愛。阿們!
哥林多後書 8:1-9
Related Post
哥林多後書 6:1-10哥林多後書 6:1-10
[與神同工]就是做[基督的使者](5:20),履行[勸人與祂和好的職分](5:18)。因此,保羅在此勸哥林多信徒不可徒然領受神的恩典(1-2節)並與使徒和好(第11-13節)。第1節的神的[恩典]指[和好的道理](5:19)也就是[神使那無罪的,替我們成為罪,好叫我們在祂裡面成為神的義](5:21)。 [不可徒然受祂的恩典](1節)就要[為替他們死而復活的主活](5:15)。第2節引自七十士譯本賽49:8,用在這裡不是為了勸人信主,而是勸勉哥林多信徒:既然神在悅納的時候應允了我們,在拯救的日子搭救了我們,我們也該趁著[現在正是悅納的時候!現在正是拯救的日子](2節)趕快傳福音,免得[徒受祂的恩寵]。[悅納](2節)指得以與神和好(5:18-20)[拯救](2節)指得以脫離罪,在基督內成為神的義(5:21)。[凡事都不叫人有妨礙](3節)指傳福音者的行為不可成為別人的絆腳石,攔阻他們接受神恩典的福音。[免得這職分被人毀謗](3節)指不讓別人在他的工作中找到把柄,並以此為藉口拒絕他所傳的福音信息。傳福音的人能用來[表示自己是神的用人](4節)的,不是自己的資歷或恩賜,而是生活,事奉中的生命見證。 [神的用人](4節)和基督一樣,都是受苦的僕人,所以[許多的忍耐,患難,窮乏,困苦,鞭打,監禁,擾亂,勤奮,警醒,不食](6:4-5)正[顯示自己是神的用人](4節)。[忍耐](4節)原文不是指逆來順受,而是指百折不撓。[患難](4節)原文指受苦,磨難,內心的愁煩,苦惱。[窮乏](4節)原文意思是必須的壓力。[困苦](4節)原文意思是狹窄的地方,形容陷於困境之中,進退維谷。[擾亂](5節)指示威或暴動(徒13:50,14:19,16:19,19:29)。[勤勞](5節)指工作到精疲力盡。[警醒](5節)指晚上睡不著(11:27)。[不食](5節)指廢寢忘食,挨餓。[廉潔](6節)指不貪心[知識](6)指不愚昧,[恆忍](6)指不急躁,[恩慈](6節)指不苛刻。[左在右](7節)指羅馬士兵右手持劍或矛,是攻擊性的武器;左手持盾,是防禦性的武器。信徒生活中的[仁義](7節)乃是屬靈爭戰中的兵器,既可以抵擋仇敵的攻擊,又可進攻仇敵。從人的觀點來看保羅的職分,是[羞辱,惡名](8節);但從神的觀點看,是[榮耀,美名](8節)。那些批評保羅的人認為他[似乎是誘惑人的](8節);但那些有屬靈辨別力的人卻認出他[卻是誠實的](8節)真使徒。那些批評保羅的人認為他只是個無名小卒,[似乎不為人知](9節);但那些有屬靈辨別力的人卻認出他的使徒職分,[卻是人所共知的] (9節)。從世界的標準來看,保羅一直活在死亡邊緣,被反對者追殺,[似乎要死](9節)[似乎受責罰](9節);但神卻一再地解救他,在神的看顧下[卻是活著的](9節),[卻是不致喪命的](9節)。從世人的眼光來看,保羅常常碰到倒楣的事,[似乎憂愁](10節);但靠著神的恩典,他常常喜樂,[卻是常常快樂的](10節)。保羅拒絕接受哥林多人的經濟支持(11:7-9),也不[為利混亂福音](2:17)在物質上[似乎貧窮](10節);但他在屬靈上是富有的[卻是叫許多人富足的](10節),在屬靈的豐富上能供應多人的需要。 思想:從世人的眼光看來,保羅好像在地上[似乎一無所有](10節);但從屬靈的眼光看來,他[卻是樣樣都有的](10節)所有的財寶都積存在天上。而當時最有權勢的凱撒所擁有的一切,到今天都已成為糞土。我們有否每日都從屬靈的眼光去看我們的生命呢? 祈禱:親愛主,感謝你使我們能夠跟蹤你,縱使這條路會經歷艱辛,經歷困境,但能夠從你的眼光,讓我們明白當中的美,更經歷與你同走的榮耀道路,求主讓我們每日以屬靈的眼睛看到你,看到生命。阿們!
哥林多後書 5:11-21哥林多後書 5:11-21
主是可敬的,也是[可畏的]我們一生的生活和事奉都在祂的鑑察之下,必按公義施行受祂審判。我們當因主的可敬而親近祂,也當因主的可畏而敬畏祂。[所以勸人]指我們若認識到自己將來要向[可畏的]主交帳,就應照我們所承受的託付努力[勸人]使人順服真道。因為我們帶著對主的敬畏來[勸人],就不會為討好人而犧牲真理(加1:10),用人的道理摻雜福音,取悅聽眾。[但我們在神面前是顯明的],指保羅傳道的動機和方法都在神的鑑察之下,沒有詭詐。[盼望在你們的良心裡也是顯明的]指保羅希望哥林多信徒能看出他的誠實無偽,不再論斷他。[叫你們因我們有可誇之處]表示當時哥林多有些人對保羅傳道的動機和方法多有論斷,所以他在此為自己的事奉辯護,好讓他帶領信主的人可以去面對那些人的批評,以他們屬靈的父親之行事為人為傲。[憑外表]包括薦信(3:1)猶太血統(11:22)異象經驗(12:1)神蹟,奇事,異能(12:12)。[有言可答]指知道如何回覆那些背後攻擊保羅的人。[癲狂]原文exestēmen的同義名詞ekstasis(入神,忘形)被用來指保羅在耶路撒冷聖殿中見到異象的經驗(徒22: 17)。因此[我們若果顛狂,是為神]可以有兩種解釋:1.這是保羅對指責他瘋狂的人的回應(徒26:24-25),主耶穌也曾為熱心傳道被罵是癲狂了(可3:21)。13節可意譯為:[即使有人說我們癲狂了,那是因為我們傳純正福音,忠於神;但我們一向謹守,那是為你們的緣故,使你們可從我們所說的明白話中得益處。2.這是保羅對質疑他不屬靈的人的回應,他們指責保羅沒有任何超然的屬靈經驗。13節可意譯為:[如果我們經歷超然的經驗,那是我們與神之間的事,不是用來向人炫耀,以證明我們傳道工作的屬靈;但如果我們謹守,使用普通可理解的話語,那是為你們的益處。(14節) [基督的愛]與基督的死是分不開的。我們之所以能被[基督的愛]摸著,乃是因為看見基督[一人替眾人死](14節)的事實;我們若沒有看見基督的死,[基督的愛]就摸不著我們。[基督的愛]乃是我們事奉的動力,若不是被[基督的愛]摸著,沒有人能把自己完全擺上,一心一意地事奉主、討主的喜悅。(14節) [激勵]原文意思是[擠壓在一起,強制],是促發行動的壓力。[激勵]是現在式,表示這壓力是持續不斷的。[眾人就都死了](14節)指基督代替眾人死,為我們接受了神對罪人的刑罰,因此在基督裡的眾人在神眼裡就都算是死過了,不再被定罪。保羅事奉的動機有兩個:一方面他[知道主是可畏的(11節),因此對主的託付敬畏負責;另一方面他被[基督的愛激勵](14節)一生只能為替他[死而復活的主活](15節)。基督[替眾人死]不是為了叫人能繼續安穩穩地為自己而活,而是要叫人[不再為自己活,乃為替他們死而復活的主活](15節),凡事尋求主的旨意,遵行主的旨意,滿足主的心意。 [那些活著的人](15節)指那些因基督的死而復活得益處的人,也就是所有重生得救的信徒。[基督的愛](14節)不僅成為激勵我們事奉的動力,也改變了我們的眼光,使我們不再按照人的標準,憑外表來認人,以前認為重要的事情現在看起來已無甚價值了(腓3:4-8)。[憑著外表認過基督]指保羅悔改信主之前用人的標準來評斷基督,根據外表把主耶穌看作假基督,自以為是向神發熱心,卻成了抵擋神的愚昧人。[如今卻不再這樣認他了]表示保羅不再從人錯誤的觀點來看基督,因為保羅已經知道主耶穌就是神所立的基督,也就是萬人都當信而順從的主。[在基督裡]指接受基督為主,以基督為生命(西3:4)與基督結合,透過基督看一切的事物。[新造的人]是一個人若在基督裡,就已經成為神新創造的一部分[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也不再停留在人自己裡面認識事物。這[新造]包括新的生命(西3:4),新的眼光(16節)和新的生活(林前6:11)。保羅福音信息的中心,是基督是釘十字架的主,但這福音的[一切都是出於神]。因著神奇妙的恩典,才有和好的福音,使人蒙召來與神和好。救恩不是基督到滿心不樂意的父神面前為我們求情,整個救恩的計劃都是出於父神的計劃和安排,是神主動[藉著基督使我們與祂和好]。在神那一方,因著基督已經[替眾人死](15節)人與神和好的障礙已經除去了。但在人那一方的障礙還沒有除去,人必須接受呼召與神和好,所以神又主動[將勸人與祂和好的職分賜給我們]。[勸人與祂和好的職分]就是傳揚神在基督裡已經成就的工作,一切工作都是圍繞勸人與神和好這一個中心,而不是為了提升人的道德水準,解決人的精神寄託。[神在基督裡,使世人與自己和好]是藉著[不將他們的過犯歸到他們身上]不再算因信稱義者為有罪,從而除去這障礙。[將這和好的道理託付了我們]表示神不但主動要叫世人與自己和好,祂也主動差遣使者出去傳揚這和好的福音。[使者]原文有兩種意義:1.羅馬帝國有兩種省份,凡是安全而無軍隊駐紮的省份,由元老院管轄;凡是有騷擾而駐有軍隊的省份,由凱撒皇帝管轄。而直接受凱撒差遣治理省份的長官就是[使者]。2.當羅馬的元老院決定把一個戰敗國變成省份時,就選派十位老為[使者]與戰勝的將軍和戰敗國代表安排和平的條件,然後呈交元老院批准,把戰敗國歸入羅馬帝國。因此[基督的使者]是直接受耶穌基督差遣的人,工作內容是帶領人與神和好,使他們能成為神國的子民,作為祂家庭中的一份子;工作方式是[勸]人;工作態度是[求]人。[我們替基督求你們與神和好]這句話是對哥林多教會說的。哥林多信徒已經接受福音,但仍有人質疑保羅的使徒權柄和所傳的福音。[替我們成為罪]指基督承擔我們罪的後果。[成為神的義]是神宣告我們無罪開釋。[無罪]是基督的所是;[替我們成為罪]和[叫我們在祂裡面成為神的義]是基督的所作所為。基督的所是和所作,是神使我們與祂[和好](20)的根據;[基督的使者](20)的工作,是為了顯明基督的所是和所作所為,而不是為了滿足人的需要。 思想:真實愛主,渴慕為主而活的人,不是因為人的教導,催促,而是因為我們真正體驗到了[祂是愛我,為我捨己,因此[基督的愛激勵我們]為祂而活。我們有否願意明白基督對我們的愛呢? 祈禱:親愛主,是你的恩典,是你的慈愛使我們成為新造的人,更因著你的愛能激勵我們,求主使我們因著基督的大愛,每日都因你而活,活出新造的人。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