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作丈夫的人](25a),指作丈夫的信徒,但他們的妻子未必信主。他們[被聖靈充滿](18節)、[彼此順服](21節)的結果,是[愛你們的妻子,正如基督愛教會,為教會捨己](25b)。這種愛是出於意志的行動,無條件的[捨己],既不根據感情的起伏,也不取決於妻子的回應,而是因為丈夫[敬畏基督](21節)所以[憑愛心行事](2節)[當作馨香的供物和祭物,獻與神](2節)。合神心意的家庭不會讓我們遠離主,阻攔事奉,而是神所安排的24小時事奉,操練的場所,最能反映我們屬靈的實況,也最能實際地造就我們。人若是藉口事奉而撇下家庭,實際上並非撇下所有跟隨基督,而是犧牲家庭去跟隨一個叫做[事奉]的偶像,為要滿足自己肉體的驕傲和自以為義。人若是藉口照顧家庭而不肯在基督的身體裡[各盡其職](4:12)則是把[家庭]當作了自己的偶像。因為神安排我們在家庭中的一切操練,最終都是為了[建立基督的身體](4:12)而不是讓我們停留在家庭中享受,陶醉。[要用水藉著道把教會洗淨,成為聖潔,獻給自己](26-27a)這是用猶太人訂婚和結婚的儀式,比喻基督對教會的捨己之愛。[洗淨,成為聖潔,獻給自己]原文的動詞都是不定過去式,表示過去一次完成的動作。[洗淨]指新娘在婚禮前的沐浴禮(結16:9),[成為聖潔,獻給自己]指訂婚禮。在古代拉比的著作中,訂婚被稱為成聖(Kiddushin);新娘[成為聖潔]意思是被奉獻給新郎。在猶太傳統的訂婚儀式上,新郎要將戒指戴在新娘的右手食指上,分別用希伯來語和當地語言說:[看哪,根據摩西和以色列的律法,你藉著這枚戒指已分別為聖,成為我的妻子]婚約立刻生效。新娘要在婚禮前沐浴,象徵分別被出來獻給丈夫。但實際上,是新郎在訂婚時所說的話使她[成為聖潔,獻給自己]的。基督就像一個新郎,祂為教會捨己,第一個目的是使教會成聖,歸給自己。而更長遠的目的,則是將一個榮耀的教會獻給自己,[作個榮耀的教會,毫無玷污,皺紋等類的病,乃是聖潔沒有瑕疵的](27b)。這是本信論述的高峰。一.神因愛揀選了一些人,使他們在祂面前成為聖潔,無有瑕疵。這是由聖父的揀選,基督的救贖和聖靈的印記所完成的(1:3-14)。二.罪人得到新的地位(2:1-10)進入了一個新的群體-教會(2:11–3:21)。三.在這個教會裡,信徒的行事為人應當保守教會的合一(4:1-16)過新人的生活(4:17-5:五14)。四.當這個永恆的計劃(1:4)圓滿完成的時候,正是基督將一個聖潔沒有瑕疵的教會呈獻給祂自己之時(5:27)。今天,基督正在使教會成為聖潔(啟19:7);將來,基督會將教會獻給祂自己作新婦(啟21:2)。基督救贖教會,使教會成聖,將教會獻給自己,彰顯出了基督的愛,是丈夫愛妻子的榜樣,所以[丈夫也當照樣愛妻子,如同愛自己的身子](28a)。這不是說丈夫要用愛自己的方式去愛妻子,而是說妻子就像自己的身體[愛妻子便是愛自己了](28b),所以愛妻子不是責任,而是本性。因為:[從來沒有人恨惡自己的身體](29a)雖然自己的身體並不完美,但人並不是因為自己可愛才愛自己,而是天性[總是保養顧惜](29b)。同樣,雖然妻子也許不完美,並不可愛,但丈夫還是要[保養顧惜]妻子。這[正像基督待教會一樣](29節)。雖然教會現在不完美,但基督仍然[保養顧惜]教會,[因我們是祂身上的肢體](30節)。[為這個緣故,人要離開父母,與妻子連合,二人成為一體](31節),這句話引自創2:24:一.[人要離開父母],不是要人不孝敬父母,而是要人在感情,經濟和靈性上都脫離父母的影響而獨立。人必須[離開父母]才能[與妻子連合,二人成為一體]然後才可能一起孝敬雙方的父母。夫妻任何一方的父母如果試圖介入婚姻,爭奪屬於自己的權利,只會危害婚姻,破壞神的祝福。二.人離開父母,是為了[與妻子連合]。神設立婚姻時的旨意,是一男一女、一夫一妻、一生一世。三.兩個不同的人要[二人成為一體],實現身、心、靈的完美結合,但又保持各自獨立的特點,唯一的途徑就是捨己[憑愛心行事,正如基督愛我們,為我們捨了自己](2節)。四.[這是極大的奧祕](32節)指[基督與教會](32節)在屬靈上的聯合,就是一種[二人成為一體]的關係,因為[與主聯合的,便是與主成為一靈](林前6:17)。因此,信徒的夫妻關係只有反映出基督和教會的聯合,才是合神心意的婚姻。保羅在最後的總結中,再次勸勉作丈夫和妻子的信徒效法基督(33節),建立[二人成為一體]的和睦婚姻。因此,所有的勸勉都不能倚靠人的聰明才智,也不能採取世界的技巧方法,而是建立在[被聖靈充滿](18節)的基礎上。 思想:保羅在本信中所關心的,始終是基督的身體教會,的目的不是教導家庭的規範,建立和睦的家庭,而是勸勉信徒在家中操練[彼此順服](21節),實踐基督身體的合一 。我們有否願意明白,順服上主安排在我們的身邊人的關係呢? 祈禱:親愛主,是主你使我們進到與你愛的關係中,主你的愛使們明白我們的人生,更明白你在我們生命中的安排,不論是每日所面對的,生命中在我們身體的任何關係,求主開我們眼睛使我們看到你賜予的好,更懂得活在敬畏你的生命中。阿們!
以弗所書5:25-33
Related Post
以弗所書 4:11-19以弗所書 4:11-19
11-16節原文是一個整句,進一步解釋了第8節的[賞didomi]。[賜didomi](11節)和[賞didomi](8節)原文是同一個字。基督不但將恩賜[量給各人](7節),也賞給教會五種領受了恩賜的人[祂所賜的,有使徒,有先知,有傳福音的,有牧師和教師]( 11節):1.[使徒]的意思是[使者,被差遣者],他們是被主差遣到福音未及之地建立教會的人(羅15:20)。2.[先知]是指有講道,領受啟示恩賜的人(林前14:3;30-31)功用是堅固,造就,安慰,勸勉人(徒15:32;林前14:3)有時也預言將來的事(徒112:一28;21:9,11)。新約使徒和先知的工作是為了建立教會的根基(2:20),在新約正典完成之前,向教會顯明神的旨意(3:5)。3.[傳福音的]是有傳福音恩賜的人,腓利(徒21:8)和提摩太(提後4:5)都是傳福音的。4.[牧師]是個有牧養信徒恩賜的人。5.[教師]是指有教導聖經恩賜的人。以上五種恩賜都不是職分。職分可以是任命的(徒14:23;多1:5)選出的(徒1:26;6:33)但恩賜卻是出於神主權的禮物(羅12:68)。每個信徒都有恩賜,但並非每個信徒都有職分。職分可能與各人的條件有關(提前3:2-12)但領受恩賜者卻沒有這種限制。12節指出了神賜下恩賜的目的,不是為了表現個人的屬靈,也不是讓人自我陶醉,而是為了裝備眾人,預備他們進入事奉的工作,最終目標是[建立基督的身體]。因此,恩賜是有利於建造教會的才能,與教會無關的就不是。每個信徒都被賦予某種恩賜(7節),都必須參與事奉(12節)在身體裡發揮恩賜的功用,共享恩賜的益處。事奉並非專屬於[神職人員]信徒出錢,僱用牧師,傳道人做工,並不蒙神悅納。因為神不會使用不是恩賜的東西來建造祂的教會,只有源自於神的恩賜,才能讓神在教會中得著榮耀(3:21)。這些恩賜的果效將會持續下去,[直等到](13)教會完全成熟。這個目標包括三個面向:1.教會整體[在真道上同歸於一,認識神的兒子](13節)這是教會合一的基礎。2.教會整體[得以長大成人](13節)成熟的教會才能維持合一。3.教會整體[充滿基督長成的身量](13節)彰顯基督的豐滿(1:23)讓神在教會中得著榮耀(3:21)。教會[滿有基督長成的身量]是今世可以實現的目標,否則就意味著基督所賜的恩賜不夠(11節)。只要每個信徒都忠心運用恩賜,教會就能臻於成熟;因此,保羅進一步解釋了[滿有基督長成的身量]的兩個記號:1.持守真道:[使我們不再作小孩子,中了人的詭計和欺騙的法術,被一切異教之風搖動,飄來飄去,就隨從各樣的異端](14節),信徒只有紮根聖經,真正[認識神的兒子],才會成熟穩固,不容易受騙。2.彰顯基督:[惟用愛心說誠實話](15節)愛心和真理並行,教會才能[凡事長進,連於元首基督](15節),以基督為中心,以基督為目標,顯出基督身體的見證。肢體若都[連於元首基督]必然就會[全身都靠祂聯絡得合式](16節)。許多信徒自以為與主相交,卻不能與肢體相交,表示並沒有真正[連於元首基督]所以不能把自己擺進身體裡。肢體擺進身體之後,必然要[百節各按各職,照著各體的功用彼此相助](16節)在身體裡發揮正常的功用。健康的身體,不是由某些恩賜大的肢體包辦一切,其他的肢體坐著享受;而是每個肢體都[照所得的恩賜彼此服事](彼前4:10)既互相供應,又互相享用。每個肢體發揮恩賜的結果,不是滿足各人的屬靈欲,而是[建立基督的身體]。人的肉體在屬靈的建造裡毫無用處,只會添亂;只有神的恩賜,才能用來[建立基督的身體],讓神在教會中和基督耶穌裡得著榮耀(3:21)。四17-五14的主題是[脫舊穿新的生活],與二1-10[出死入生的地位]前後呼應。信徒的行事為人若要[配得上你們所蒙的呼召就應當在教會中合一而行,又在生活中聖潔而行。17-19節是還沒信主的舊人寫照,也是信徒過去的生活:17節可譯為[所以我這樣說,且在主裡鄭重地說,你們行事為人,不要再像外邦人存虛妄的心而活]。[存虛妄的心]指人生漫無目的,生活徒勞無益。日常生活中的[行事為人]最能顯明一個人真實的屬靈光景。神要我們在生活中操練自己,在生活中看見自己的愚味,殘缺和可憎,也在生活中仰望主的憐憫,恩典和扶持。18節表示世人之所以人生漫無目的,是因為[心地昏昧];心地昏昧,是因為[與神所賜的生命隔絕了];與神所賜的生命隔絕,是[因自己無知]。而無知並非因為天真,缺乏知識,而是因為[心裡剛硬]故意拒絕神的啟示(羅1:19-22)所以在審判時將[無可推諉](羅1:201)。19節指出人的問題不是沒有良心(羅2:15),而是良心麻木、失去功效(提前4:2),以自我為中心,肆無忌憚地[放縱私慾,貪行種種的污穢]。 思想:今天,當我們看到新的[教會增長術]開始流行的時候,一定要慎思明辨:這是神的恩賜呢,還是人的發明呢?經文所描述的舊人寫照,兩千年來並無改善;是因社會沒有進步,文明未有改善,還是人還未曾真正認識基督,信徒仍未穿上新人呢? 祈禱:親愛主,真的沒有真正屬神合一的教會,世人都會沒有希望,求主赦免我們,光照我們使我們不再活在自我的舊人生活中,使我們活出穿上新人的生命。阿們!
以弗所書 6:5-9以弗所書 6:5-9
5-9節是主僕之間的關係,這是羅馬帝國時代的家庭中第三重要的關係。 [僕人](5節)就是家裡的奴隸。新約時代的羅馬帝國,對奴隸來說是很可怕的。奴隸制是羅馬帝國經濟的支柱,羅馬城有一半是奴隸,義大利有三分之一的人口是奴隸,整個帝國有五分之一是奴隸,服務於羅馬生活的所有領域。奴隸被認為是羅馬公民的必需品,他們通常是戰俘,奴隸母親的後代或被綁架者,在奴隸市場被出售。有些公共奴隸為帝國建造道路和其他公共設施,擔任城市的文員和收稅員,會計師,醫生,製造商,生意人和妓女通常都是奴隸。奴隸在法律上不是一個人,而是一件物,只是會說話的工具,沒有權利和地位,主人對奴隸擁有生殺大權,雙方的關係就像仇敵,所以與保羅同時代的羅馬哲學家塞內卡(Lucius Annaeus Seneca,主前4年-主後65年)說:[有一種流行的說法:[你有多少奴隸,就有多少敵人。]但我們得到他們時並非敵人,是我們把他們變成了敵人…因為我們虐待他們,不是把他們當作人,而是把他們當作馱物的牲口。因此,現代人很難理解,保羅關於主僕關係的教導,在當時的人聽起來是何等匪夷所思。事實上,現代社會的人權,完全是聖經影響世界的結果。雖然奴隸的生活如此可怕,但保羅的首要任務不是為他們爭取人身自由(林前7:20-24),而是讓他們得著[在基督耶穌裡的自由](加2:24)。保羅對於主僕關係的教導,也適用於每個世代不同製度,不同場合的上下級和僱傭關係。[你們作僕人的](5a)指作奴隸的信徒,但他們的主人未必信主。他們[被聖靈充滿](5:18)[彼此順服](5:21)的結果,是:首先,態度[要害怕戰兢,用誠實的心聽從你們肉身的主人,好像聽從基督一般](5b-d)。[懼怕戰兢]不是因為害怕人,而是因為[存敬畏基督的心](5:21)所以不但表面要聽從,內心也要聽從。[肉身的主人]可能乖辟,暴虐,但身為僕人的信徒卻無法表面順服,內心仇恨;因為他們的真實身分是[基督的僕人](6c),被基督差派到這個失喪家庭大使,正如保羅在墮落的羅馬帝國[作了帶鎖煉的使者](20節)。其次,行為[不要只在眼前事奉,像是討人喜歡的,要像基督的僕人](6a)因為重生得救的信徒[是為主而活](羅14:8),所以無論做什麼,都應是為主而做,工作的標準與世界完全不同。6b-8節原文用了三個分詞,說明怎樣才[ 像基督的僕人]:.[從心裡遵行神的旨意](6b)。無論是羅馬時代的奴隸,或是現代社會的僱員,信徒的身分都是[基督的僕人],首先關心的不應該是自己的權利,而是如何[遵行神的旨意]。所以工作不應當得過且過,敷衍應付,當面一套,背後一套,動機不是迫於壓力,發財謀生,而是為了[討神的喜悅](帖前4:1),完成的每件產品,提供的每項服務,都應當好得足以獻給神。這樣,即使是世人眼中最低賤的奴隸,也是一個最榮耀的[基督的僕人]。二.[甘心事奉,好像服事主,不像服事人](7節)。信徒的工作並沒有聖俗之分,也沒有[服事人]和[服事主]的分別。如果我們[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羅12:1)每一種正經職業都可以藉著[服事人]來[服事主]。我們在工作中有怎樣的表現,反映了基督在生命中有多少主權,因為我們[無論做什麼,或說話或行事,都要奉主耶穌的名,藉著祂感謝父神](西3:17 )。三.[因為曉得各人所行的善事,不論是為奴的,是自主的,都必按所行的得主的賞賜](8節)。當時的奴隸即使甘心服事,也得不到主人的獎賞,甚至可能還要被誤會,責打,但卻會在信徒向主交帳的時候得著賞賜(路6:35)。雖然事奉只是僕人的本分(路17:10),但神卻樂意施恩給那些又良善又忠心的僕人,讓他們享受天上主人的快樂(太25:21)。 [你們作主人的](9a)指作主人的信徒,但他們的僕人未必信主。他們[被聖靈充滿](5:18)[彼此順服](五21)的結果,是[待僕人也是一理,不要嚇唬他們](9b)。當時討論家庭管理的哲學家,注意力都放在主人身上,教導他們如何管理自己的奴隸。但保羅卻把教導的重點放在奴隸身上,把他們當作可以擔起道德責任的人,對主人卻只說[待僕人也是一理,不要嚇唬他們]。這個教導出人意外,因為羅馬時代的主人對待奴隸的態度普遍傲慢,殘忍,侮辱,不人道,藉著懼怕來支配他們,相信恐懼會產生更大的忠心,被懼怕比起被尊重更加安全(塞內卡《書信集Epistles》 Letter 47:5,11,17)。保羅並沒有要求作主人的信徒釋放奴隸,而是釜底抽薪,提醒他們要謹記[他們和你們同有一位主在天上](9c),最後都要向主交帳。 思想:不管主僕關係是以奴隸制的形式,或以上下級或僱用的形式出現,基督都是主僕雙方的主。主人或僕人對待彼此的態度,取決於自己與天上的主的關係。而這位主[不偏待人](9d),[不論是為奴的,是自主的](8節),都必按自己所行的善事得主的賞賜。連沒有自由的羅馬奴隸都有機會[行善],並且[按所行的得獎者的賞賜]今天的信徒還有什麼藉口不服事主,不追求[主的賞賜]呢? 祈禱:親愛主,感謝你聖經話語的教導,我們或許身處不同的位置身份,但主你使我們的焦點不是自我,不是利益,權利,而是天上的主,時刻以你為優先的生命,願我們藉著經文每日在身處的環境中都敬畏你。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