腓立比書 腓立比書 1:12-26

腓立比書 1:12-26

1:12-26是[保羅的情況]與4:2-9[保羅的勸勉]前後呼應。腓立比的信徒顯然很擔心保羅。使徒已經被囚了好幾年,神的計劃好像遇到了挫折。但保羅對神的主權卻滿有信心,也盼望關心自己的腓立比人能因此安心,所以想要他們知道:[我所遭遇的事更是叫福音興旺](12節)。保羅的被囚,實現了他[必須往羅馬去看看](徒19:21)的心志,福音不但沒有受阻,反而傳得更廣。傳福音的人可以被[捆鎖](13節),但福音卻不會受捆鎖;在保羅被囚以後,神藉著他成就了難以置信的工作,絕對是保羅在監獄外面不能做成的:首先,所有接觸過保羅的士兵都聽到了基督,福音在[禦營全軍](13節)羅馬軍隊中傳開了。其次,鼓勵了許多信徒傳福音。他們因為看見了神在保羅身上的工作[就篤信不疑,越發放膽傳神的道,無所畏懼](14節)。最驚人的,也是保羅根本沒想到的,是他在監獄中所寫的《以弗所書》,《腓立比書》,《歌羅西書》,《腓利門書》和《提摩太後書》,在以後的兩千年裡,對教會和整個世界產生了難以估量的影響,比他在當時帶起千萬人信主更加寶貴!那些被鼓勵放膽傳福音的人可以分為兩類[有的傳基督是出於嫉妒紛爭,也有的是出於好意](15節)。後者是出於愛心,前者是[出於自私的野心](17節)目的是為了自己的名聲和利益。(16節)指有些人傳福音,是因為保羅入獄,所以接過傳福音的擔子,表達對他的愛心。[設立]原文是[被放在這裡]是軍事用語,形容保羅被囚獄中,其實是被神差派到這個崗位上值班(17節),指有些人傳福音,是因為保羅入獄,所以趁機擴大自己的名聲和影響,貶低不能自由傳福音的保羅。保羅就不為他們的動機費心,因為[無論怎樣,基督究竟被傳開了](18節)。保羅不太擔心那些動機不純的信徒,因為在這一切之上,都有神的主權,神允許這些事情發生,可以顯明我們是在意自己的得失,還是在意基督的榮耀?是在意誰傳了福音還是在意福音的內容?如果我們連自己的榮辱心都不能超越,怎麼能[總叫基督在我身上照常顯大](20節)呢?[終必叫我得救](19節)引自七十士譯本的伯13:16[這要成為我的拯救]。這不一定指從監獄中被釋放,因為保羅立刻提到了死亡的威脅(20-21節);而是指無論保羅是否在羅馬的法庭上被定罪,他為基督而站的立場必定會被顯為義。事實上,保羅並不急於出獄。因為得自由能傳福音,被捆鎖也能傳福音(12-14節);只要能把基督傳開,[這有何妨呢](18節)?20節表示保羅最關心的,不是自己的命運,因為他確信自己無論獲釋或殉道,都能彰顯基督[叫福音興旺](12節)。[因我活著就是基督,我死了就有益處](21節)這是保羅的人生價值觀。對我們來說,活著也許意味著事業,享受,家庭,朋友,也許是工作,事奉,教會;但對保羅來說,[活著就是基督],基督是他的唯一所想,唯一所愛和唯一所樂。生命連與基督,倚靠基督,為了基督,死亡就不是損失,而是收益,因為能與基督同在(23節)。22節表示保羅並不擔心自己如何死,何時死,因為神必然保守自己的僕人完成當做的工,如果神允許他繼續活著,意味著還會[有工作的成果]。保羅[情願離世與基督同在,因為這是好得無比的](23節)可以從逼迫和苦難中解脫出來;但是,信徒的人生要成為別人的祝福,所以他[在肉身活著,為你們更是要緊的](24節)。因此,神給了保羅一個信心:他將獲釋回到腓立比,與他們彼此相交,幫助他們成熟,使他們[在基督耶穌裡的歡樂](26節)越發加增。 (27節)原文直譯是[只要你們成為基督的福音的公民]。腓立比是羅馬的殖民地(徒16:12),當地居民大都是羅馬公民,擁有公民的特權,也要履行公民的義務。但保羅仍然提醒他們:只有我們的生活,才能證明自己真正所信的是什麼;身為[天上的國民](3:20),就該活得像天國的公民。[齊心努力]原文的意思是[與某人並肩作戰]用來表達運動員或戰士為了共同的目標,一同努力奮鬥,會使當時的讀者聯想到團結一致的羅馬步兵方陣。27節中的兩個關鍵詞,是1:272:18和3:1-4:1在結構上彼此對稱的標誌。[行事為人與…相稱],原文是[成為公民politeuomai]衍生為3:20的[國民politeuma],在本信中只出現在這兩處。29節表示信徒和教會為主受苦,並不是意外,也不是神的懲罰,而是神計劃中的一部分(徒14:22)是基督所作的榜樣(2:6-11)一個真正的[基督耶穌的僕人](1節),必然是為主受苦的人,可以像保羅一樣對信徒說:[你們的爭戰,就與你們在我身上從前所看見,現在所聽見的一樣](30節),這樣才能帶給人真正的安慰與鼓勵。 思想:在我們事奉的經驗中,有時候,事情看來好像變糟了,但實際上,就像保羅正在前往羅馬的路上。在我們人生的旅程中,有許多不幸和意外,似乎都是捆鎖,但過了一段時間,我們就能看出,那些都是我們生命的轉機。 祈禱:親愛主,感謝你讓我們知道跟隨你會面對困苦,艱難,這一切都要讓我們明白不再是我,乃是我們的生命能彰顯基督。求主使我們知道無論是生是死,總叫基督在我身上照常顯大,使我們活著就是基督。阿們!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Related Post

腓立比書 4:10-23腓立比書 4:10-23

4:10-20是[向腓立比人致謝]與1:3-11[為腓立比人禱告]前後呼應。保羅[靠主大大地喜樂](10節)不是因為腓立比信徒的饋贈,而是因為他們藉著愛心表達出來的[思念](10節),使保羅看見了主的記念。主的記念顯明在肢體之間的愛心裡,信徒的彼此相愛,是神賜下喜樂的管道。即使腓立比人的禮物還沒來到,保羅也[已經學會了](11節)在各種環境中[都可以知足](11節)環境的改變並沒有影響他內心的滿足。(11節) [知足autarkes]原文的意思是[自給自足]希臘斯多亞哲學家用這個字來描述人類的自我依靠,堅忍,以及對人生壓力的平靜接受。保羅用來描述無論在什麼景況下都能得著的,蒙神賜予的滿足。人的本性是遇[卑賤]就抱怨,遇[豐富]就狂傲,由儉入富易,由奢入儉難。而[活著就是基督](1:21) 的保羅,已經開始了新的生活方式,包括經濟方面。他已經[得了秘訣](12節),在[卑賤]時支取的是基督,在[豐富]時所享用的還是基督。保羅的[知足]並非出於人的樂觀天性,自我修養或忍耐能力,而是活在基督裡面,[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凡事都能做](13節)。 [凡事都能做]不是指無所不能,而是指[隨事隨在]都能[知足]。主若允許[卑賤,豐富,飽足,飢餓,有餘,缺乏]臨到我們身上,我們就當求祂加添力量,讓我們能在每一個境遇裡追求[得著基督]不浪費每一個經歷。雖然保羅自己可以靠主凡事[知足](11節)但神更看重的,不是一個肢體的[知足],而是肢體之間[一同得恩](一7)。所以保羅說:[你們和我同受患難原是美事](14節)[因為你們蒙恩,不但得以信服基督,並要為祂受苦](1:29)。(15節)指保羅第一次到馬其頓的時候,被驅逐離開腓立比,前往帖撒羅尼迦(徒16:40)。保羅在帖撒羅尼迦傳道的時候,晝夜親手辛勞做工,免得叫當地初信的信徒受累(帖前2:9),腓立比教會多次派人補貼他的需用( 16節)。[我並不求什麼饋送,所求的就是你們的果子漸漸增多,歸在你們的賬上](18節)這是使用商業術語,表明保羅所看重的並非饋贈,而是腓立比人的屬靈光景;信徒的奉獻不只是對傳道人的愛心,而且會在天上自己的屬靈帳戶中不斷生出[果子],也就是利上加利。[但我樣樣都有,而且有餘](18節)保羅再次使用商業術語,表示已經豐富有餘,不用再送了。[因我從以巴弗提受了你們的饋送,當作極美的香氣,為神所收納,所喜悅的祭物](18b),表明信徒的奉獻,並非奉獻給人,而是奉獻給神的祭(民18:11)。19-20節是保羅的祝福:祝福的源頭是[照祂榮耀的豐富](19),用祂所有的豐盛來作人的供應,祝福的範圍是[在基督耶穌裡](19節)。祝福的果效是[使你們一切所需用的都充足](19節)包括生活和生命上的一切需要。4:21-23是問安,與1:1-2的問候首尾呼應。[在基督耶穌裡的各位聖徒](21節)指腓立比教會的信徒,他們雖然還很不完全,甚至彼此不和(2節),但[在基督耶穌裡]已經分別為聖,是神面前的[聖徒]。[在凱撒家裡的人](22節)可以指凱撒的奴僕和羅馬的公務員,包括那些看守保羅的士兵(1:13)。[願主耶穌基督的恩常在你們心裡](23節)這個結尾呼應本信的開頭(1:2)。最後,信徒也必須在靈裡,才能經歷主耶穌基督的恩惠。基督和基督的身體,從頭到尾都是本信的核心(1:21;2:6-11;3:7-14)。 思想:今天,我們是否只刻意追求卑賤還是豐富,飢餓還是飽足,缺乏還是有餘,還是願意順服神的安排,不重視個人的得與失,只追求[得著基督]呢?因為[隨事隨在]都得著知足的[秘訣]。我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凡事都能做。 祈禱:親愛主,是你最明白知道我們的生命,我們的軟弱,我們生命的限制,一一都在你的面前,無論環境如何,主你都是加給我們力量的,願主每日保守我們活在你加力的生命中。阿們!

腓立比書 3:12-21腓立比書 3:12-21

12-14節是保羅用古希臘運動會賽跑的比喻,糾正在[得著基督](8節)的屬靈賽程上的兩種錯誤:一種是自以為已經到達終點,另一種是中途放棄比賽。如果保羅[已經得著了]他就是[已經完全了];但他尚未得著,所以也尚未完全。保羅所要[得著]的,就是完全[認識基督](10節)。不是只得著一點點基督,也不是只得著基督的恩惠,而是得著整個基督。對於那些懈怠放棄的人,保羅強調:[我乃是竭力追求或可以得著基督耶穌所以得著我的](12b):[竭力追求dioko]原文與[逼迫](6節)和[直跑](14節)同一個詞,意思是[追趕,奔跑,追逐]。保羅的人生就像一場賽跑,過去,他熱心[逼迫]耶穌;在大馬士革的路上,基督完全翻轉了他的人生方向,從此他[竭力追求]基督。[得著基督耶穌所以得著我的]基督在大馬士革的路上抓住保羅的時候,已經為他定下了一個明確的目標,就是[得著基督]。保羅之所以能[竭力追求]是由於他早已被基督抓住,並且絕不鬆手;被基督得著,是得著基督的動力;得著基督,是被基督得著的結果。對於盼望[得著基督]的人,保羅說:[我不是以為自己已經得著了;我只有一件事,就是忘記背後,努力面前的,向著標竿直跑,要得神在基督耶穌裡從上面召我來得的獎賞](13-14節)。1.[我不是以為自己已經得著了]這句話不是故作謙虛,而是一個真正認識主,又認識自己的人的真實體會。祂並沒有要求我們靠自己的努力達到完全,而是只要求我們[向著標竿直跑]。2.[我只有一件事]意思是在保羅的生命中,只有這件事情最重要,最吸引他。他的全部理智,情感和意志,都聚焦在[認識基督]其他任何事都只能排在第二位。3.要[忘記背後,努力面前的]這是每個賽跑運動員應有的態度。賽跑者不能往後看,唯一的任務就是[努力面前的]繼續跑下去。這種[忘記]不是失憶(5-6節),而是不再理會,不再看重。4.要[向著標竿直跑]但屬靈賽程上需要緊緊盯著的[標竿]不是教會的增長,也不是事奉的果效,而是[得著基督]。信心不是過去的決定,也不是靜止的狀態,而是抓住每一個[認識基督]的機會。[要得神在基督耶穌裡從上面召我來得的獎賞]是用古希臘運動會上的領獎,比喻回應神的呼召。保羅不是因著自己的行為而配得[獎賞],而是用一切的努力和奔跑來回應[神在基督耶穌裡從上面]的主動呼召。(15節)信徒與基督的相似之處,也是我們與基督之間有無限的差距。因此,信徒的[成熟],就是承認自己還不成熟;信徒的[完全]就是不認為自己[已經完全了](12節);信徒在今生所能達到的[完全],就是不斷發現和承認自己的不完全,[向著標竿直跑](14節)。保羅並不要求他們完全一致,而是向他們保證:[若在什麼事上存別樣的心,神也必以此指示你們](15b)。信徒是以基督為中心,神自己會在他們心中動工(1:6)所以使徒們不需要為每一種處境作出詳細的規定。16節這是鼓勵已經上道的信徒繼續[向著標竿直跑]不是讓人坐等自己達到某個地步。一方面,屬靈生命的長進並不是別人強迫的結果,也不是自己努力的結果,[所以我們到了什麼程度,才能照著什麼程度去行。另一方面,我們有責任效法神;[你們要一同效法我](17a),這不是保羅驕傲自大,也不是要我們效法他生活中的各個方面,而是要求我們像運動員效法教練,效法他[效法基督](林前11:1)。18節[行事peripateo]和17節的[行peripateo]原文是同一個字,意思是[行走]在本信中只出現在這兩處。在這兩種[行走]之間,信徒只能選擇其一,沒有任何中間地帶(路16:13)。無論那些[基督十字架的仇敵]他們的生活[行事]都是在反對基督的十字架:1.[他們的結局就是沉淪](19節)無論說得多麼迷人,都無法拯救自己脫離罪惡和死亡。2.[他們的神就是自己的肚腹](19節),只是在敬拜自己的慾望,隨從自己的感覺,滿足自己的肉體。3.[他們以自己的羞辱為榮耀](19節)當人們否定絕對真理的時候,無論是教會還是社會,[羞辱]都會一步步從被排斥變為被包容,又從包容變為接納,最後用[羞辱]取代[榮耀] 4.他們[專以地上的事為念](19節)忽略神從天上的呼召(14節),一心只想得到地上的好處。20-21節是一首讚美詩,是2:6-11基督頌的續篇。雖然住在地上[卻是天上的國民](20)正在[等候救主,就是主耶穌基督](20)。這正如腓立比居民雖然住在腓立比,但身分卻是羅馬公民,盼望羅馬凱撒能帶來秩序與和平。 思想:我們越認識基督,越發現未知的豐盛越多;越追求基督,越發現自己不像基督;越向[標竿]奔跑,越發現自己離[標竿]很遠;但是,神是全知道我們的。無論[背後]的是好事或壞事,得勝或失敗,是屬世的享受,成就,或是屬靈的恩典,成就,沒有一樣可以代替基督,沒有一樣不會攔阻我們[得著基督]。 祈禱:親愛主,你是全知的神,不論我們的軟弱,我們的努力你都一一知道,主你要我們知道不是靠自我的努力,奔跑去得著基督,而是要忘記背,努力面前,向著主你這標竿,同心直跑。阿們!